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六十六章

作者 : 田科钦

5.《尊重孩子的**权》

尊重孩子的**与以保护个人**为借口拒绝妈妈管教、帮助的行为是两回事。♀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亲子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妈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教育孩子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尊重孩子的**,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表现为更多的契约精神和民主、协商的方法、方式。

——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任何人都是有**的,当然包括孩子。作为妈妈不要企图了解孩子的**,那样做会伤害了孩子的心。每个妈妈都想在家庭中与孩子建立亲情乐园,这就要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的**开始。

一次妈妈会后,一位母亲要求孩子将文章拿来给她看。孩子面带羞涩,显然有些不情愿。母亲直着嗓子问:“怎么,给我看也不行吗?”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希望她别追究下去。可母亲不依不挠。面对这一情况,我说:“孩子不想给你看,可能是认为自己写得还不够好,你就尊重他的意愿吧!”没想到这位母亲暴跳如雷,指着孩子的鼻子说:“哦,原来,是写得不好不让我看,你为什么写得那样差?”面对这样的妈妈,我为孩子而感到悲哀。我真想大声告诉她:“别难为孩子了,请尊重孩子的**权。”

我不知那位孩子回到家会面临着怎样的狂风暴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母亲,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孩子不可能将心理话讲给母亲听。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当然,不肯将作文给妈妈看的孩子很多,有的是怕写的文章不合妈妈的心意,看后遭打骂,有的是因为作文里有自己的小秘密,怕被妈妈发现。总之,原因多种多样。就像另一位学生,我认为他写母亲的那篇文章很真切,也很感人。我提议他将文章给妈妈看看。他说什么也不肯。后来,我与她的妈妈沟通时,讲了他文章的内容大意,有一次,孩子和妈妈去超市走散了。孩子找妈妈,妈妈找孩子,最终都没遇上。待孩子回到家里,发现妈妈正在哭。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孩子的母亲听后居然落泪了。也许,孩子原本就知道母亲看文章后会勾起不愉快的回忆,所以不愿意将文章给母亲看吧。看来,孩子的想法是对的,孩子是理解自己的妈妈的。

孩子心理分析:

做妈妈的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把一切都给自己交代清楚,给孩子留一点空间,给孩子留一点秘密,他们会觉得妈妈很尊重自己。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做妈妈的务必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知道妈妈相信他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要求孩子写真话,讲真事。所以,作文就像日记一样,记录着孩子的心路历程。我们理解做妈妈的心情,很希望孩子在自己面前是个透明的人。所以,自然希望能看到孩子所写的作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没有错。但既然孩子不愿意,就尊重孩子一回吧。当然,孩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密。做老师的,还是很希望妈妈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有的妈妈就很明智,就像另一位妈妈,孩子不让看作文,她说不看就不看。待孩子转身出去玩了,再通过老师了解。当然,能处理得这样艺术的妈妈,即使看了作文之后,也不会让孩子难堪。

话虽这么说,但我们很多时候,就做不到那么明智。我自认为自己是很开明的母亲,但有时候面对孩子时,还是免不了因为着急而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举动来。比如前几天,孩子告诉我他不想参加学校里举办的电脑绘画比赛,但他没有跟我说明一个班级只有3位同学参加,而且老师选中了他。直至老师给我打电话,询问他为什么没有交作品时,我才知道儿子没有将事情跟我说清楚。因为时间紧急,所以当天中午,我坐在电脑前,看着儿子画。一边看一边数落了几句。没想到当天中午儿子根本画不出好作品。下午儿子放学回来后,我因为工作没完成,叫他自己画。没想到儿子发出一声欢呼:“太好了,妈妈你站在身后,我紧张得没有一点儿灵感。”我当即检查自己的做法,我清楚地知道我是做错什么了,居然让儿子有种紧张压抑感。所以,我没有过问儿子画画的事,果然,当晚他画了一张很漂亮的画。

不去揭开孩子的**,让孩子有被人尊重的感觉,他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那些对人彬彬有礼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蛮不讲理、行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伤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这样的人。要让孩子尊重你,你便应当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

给妈妈的小建议

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就开始萌发保护自己**的意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孩子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妈妈又应如何做呢?

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提及孩子的生理缺陷,如太胖、太瘦、结巴等,特别是不要用带有调侃、嘲讽的语气。

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孩子的性格缺点,比如:孤僻、胆小、羞怯等,在性格上存在缺点的孩子内心往往都比较脆弱敏感,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妈妈不要不经孩子同意,随便翻他的抽屉,或者把他的玩具送人,那样孩子会很不高兴,甚至强烈抗议。在孩子看来,这是不尊重他,侵犯了他的**。

6.《让孩子去试试看,告诉他你一定行》

勇气使我们抵抗我们所怕的危险和所感的突祸,对于这种四面受敌的人生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们最好及早使得儿童具备这种武装,武装愈早愈好。

——英国著名哲学家,完整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第一人约翰·洛克

大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一个孩子在受到别人赞扬和鼓励的时候总是有点小得意,非常开心。

但是长久以来,妈妈们总是觉得对孩子不应该太夸奖,这样会助长他们骄傲的心态,所以妈妈们总是喜欢用打压、打击孩子行为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可是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渐渐的失去信心、失去勇气。

一天,我在一个餐厅吃饭,旁边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带着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在等着上菜吃饭。爸爸妈妈在一旁聊天,小男孩拿着桌上的纸巾折出了一个三角形,孩子很得意,拿着三角形就给爸爸妈妈看,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称赞。但是爸爸妈妈并没有称赞他,而是责骂小男孩把纸巾弄脏了。孩子原本充满了光芒的小脸马上就暗下去了。

看见这个小男孩面对的境况,我不由的想起了我老公单位的一个女同事的孩子,她每天上下班时间都很固定,于是她就有很多时间来教导孩子,陪伴孩子。她的孩子6岁多一点,叫玲玲,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小女孩。

在我印象中,小女孩总是会胆子小一点,害羞一些。一次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在餐厅大堂里有一架很漂亮的三角钢琴。玲玲看见以后非常喜欢,于是她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跑到钢琴旁边胡乱的弹起来。整个餐厅的人都看着这个“放肆”的小女孩,玲玲发现大家都在看她的时候也不好意思的跑回妈妈身边。餐厅服务员也马上出现,和玲玲的妈妈解释说这个钢琴是给专门的演奏人员弹的,客人不可以随便上去弹。玲玲看着大家这样的反应,她以为妈妈会责骂她,坐在一边什么都不敢说。

原以为玲玲的妈妈要责骂玲玲,可是玲玲的妈妈却说:“宝贝,你刚才弹的很好听,妈妈很喜欢!”玲玲听到妈妈这么说,把刚才的害怕和不安丢到一边,马上高兴的一直问妈妈说是不是真的?玲玲的妈妈骄傲的对玲玲说:“当然是真的了,大家都看你就是因为你弹的很好听,他们都喜欢!你很喜欢钢琴吗?”玲玲说:“钢琴好漂亮,而且一按下去就会出声音,好有趣啊!”玲玲的妈妈说:“那以后我带你去学钢琴好不好?学了以后就能弹的更好听了。”玲玲高兴极了,一口答应下来。

从那以后,玲玲每天的功课多了一个,就是每天去学钢琴,她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害怕去学钢琴,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到了学琴的那天就很早的起床,还催促妈妈快点,不要迟到了。

每次出去吃饭,玲玲的妈妈总是会选择那些有钢琴并且可以让客人弹奏的餐厅,然后对玲玲说:“宝贝,去为大家演奏一曲吧。”一曲结束,就算玲玲弹的不是那么流畅,妈妈还是会夸奖玲玲一番。玲玲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大方,不会再扭扭捏捏,害羞了。

孩子心理分析: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的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才干,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向困难挑战。

过分的保护,虽然出于保护孩子的好心,妈妈不敢让孩子尝试,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实践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产生于孩子每天的进步和成就感中,应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就像玲玲的妈妈对待玲玲学钢琴一事,鼓励孩子自我表现,不仅增强了玲玲的信心,附带着让玲玲对学钢琴更主动,更有动力了。

所以妈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给予锻炼的机会。孩子都有尝试的愿望,妈妈要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机会,并允许孩子失败。让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能力之上,而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到的事。不过要注意的是,期望一定要适度,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让孩子在行动中获得满足、成就感,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名人示范榜样

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出生于律师和教师之家,这个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盖茨的智力开发和培养。

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妈妈的藏书。

他7岁的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全,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

自从盖茨进湖滨中学那间小计算机房的那一天起,计算机对他就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15岁时,他就为信息公司编写过异常复杂的工资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学接受为学生,他更一发不可收,经常在计算机房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好几次,盖茨告诉妈妈,他想从哈佛退学与他人一道干计算机事业。盖茨的母亲同意了,虽然那个时候大家都反对,但是盖茨的母亲知道儿子一定能行,而且还给盖茨很大鼓励,此后,盖茨为自己写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给妈妈的小建议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而且有很强的可塑性,你的一句话可以让孩子自暴自弃,也可以让他们信心百倍。

给他们一点鼓励,不要总是用打击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给他们总够大的空间发展,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兴趣。不要随便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打击孩子的信心,多一些鼓励会让孩子更加阳光和开朗。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