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六十五章

作者 : 田科钦

3.《支持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幼小的孩子往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妈妈的表扬、肯定、评价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著名资深心理学家周正

当葫芦长出来的时候,它并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用途是什么,也许可以做一个瓢,也许可以做一个酒壶,还可以帮助人漂浮在水面上。

儿童也和这个葫芦一样,他们的将来有无数的可能性,要尊重孩子自己的个性发展选择,不要过早的为他们贴上标签,为他们的人生设下模式,抹杀了他们成长的其他可能性。

我认识一个小店的店主,她的孩子叫婉婉,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而她因为店里生意太忙,孩子才刚出生没多久就交给婆婆带。孩子满周岁的时候,婆婆给孩子抓周,所谓抓周就是把很多代表各种职业的小物体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来抓,抓到什么就表示孩子以后会做什么。婉婉抓到了一个算盘,代表她以后会成为一个生意人。其实这只是妈妈对孩子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老人对这个事情非常迷信,坚定的认为孩子以后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商人。

从那天以后,婉婉的女乃女乃每天都教孩子关于商人的一些东西,让她被乘法口诀、练珠算,而且也不让孩子再做其他事情了。

婉婉其实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常常看到她很认真的在画什么。但是由于女乃女乃认为她以后就是一个商人,做其他事情会让婉婉分散注意力,于是女乃女乃渐渐的不让婉婉画画,只要有时间就要去算算术、学珠算。婉婉刚开始还觉得很有趣,但是慢慢的就开始厌烦,常常因为这个发脾气不吃饭。

女乃女乃拿这个孩子没办法,就来和婉婉的妈妈诉苦。婉婉的妈妈听了以后明白事情的问题出在女乃女乃的思维限制住婉婉的活动,让婉婉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婉婉的脾气越来越坏。

婉婉的妈妈最后决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婉婉,帮助婉婉走过这个让她痛苦的时期。

从那以后。婉婉的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观察婉婉喜欢做什么,对什么反感。♀她发现,婉婉其实并不是讨厌背乘法口诀,也不排斥练珠算,但是她不喜欢女乃女乃不让她画画,所以她就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婉婉的妈妈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她开始鼓励婉婉去画画,还给婉婉请了一为美术老师,专门指导婉婉画画。渐渐的婉婉的脾气好了很多,不再乱发脾气,自己也会认真地背乘法口诀。

可是没过多久,婉婉又不喜欢画画了,她又迷上了玩魔方。婉婉的妈妈又给婉婉买了魔方,带她到卖魔方的店里认识更多喜欢魔方的小朋友。婉婉的妈妈给婉婉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让去做她感兴趣的事情。

婉婉的兴趣一直在变,后来她又喜欢上了舞蹈、书法、拼图。婉婉的妈妈始终给她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她创造一个全面丰富多彩的环境。婉婉的妈妈认为孩子的兴趣和才能是在不断地改变中发现的。过早的决定孩子人生要走的方向,就等于把孩子其他的道路选择给堵住了,也许一个很有天赋的画家、钢琴家就这样被埋没了。

孩子心理分析: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及早培养孩子具备对事物的权衡能力,并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发挥区。家庭教育是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合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妈妈依旧日复一日地做着一件蠢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值前进。

孩子能够成功,在于选择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发挥区,孩子才能发挥最大潜能。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各不相同,妈妈何必强求一致呢?如果我们追求整齐划一,那么就没有千差万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就像婉婉妈妈对待婉婉一样,将自主选择的权利教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妈妈们应该懂得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他们的宝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的与众不同。

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只有承认孩子认识的合理性,了解孩子认识的独特性,才能因材施教,开发孩子的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给妈妈的小建议

任何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数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好妈妈,你要做的不仅是帮孩子决定他要怎么走,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有更渊博的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

4.《请妈妈放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

在一场让孩子运动的亲子活动上,中国妈妈始终担心孩子颠倒、撞伤、玩耍弄脏衣服,时时刻刻都护着孩子,反倒缩手缩脚;而来自美国的父母却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奔跑、嬉戏、摔倒,真正度过了开心一刻……

妈妈不愿放手,因为怕孩子不会,或受到伤害。可是妈妈老是帮孩子决定、拿主意,但是却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于是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反而会一事无成。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后天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注意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拿主意的习惯,这样的妈妈也不必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也因之得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良好方法,如果妈妈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再让他做的话,那样孩子永远也不会**、万事依赖别人,遇到意外的事情更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雷女士是我的一个学生的妈妈,她的女儿自主意识比别的孩子都强,不免让我有些好奇,向她讨教了原因。雷女士说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女儿三岁之后,雷女士便开始放权(掌握好度),试着让女儿自己拿主意。

平时烧菜,雷女士让女儿帮忙,比如,炒丝瓜,就让她削皮;炖豆角,就让她择豆角……在帮妈妈搞了几次卫生之后,女儿就知道了要先擦高处的东西,最后再扫地,这样才不会“返工”。为了鼓励女儿自己拿主意,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雷女士会征求女儿的意见,允许她挑一至二件自己需要的东西。

对于雷女士的放权,女儿是很赞同的。渐渐地,她开始习惯自己拿主意。每天晚上听完天气预报后,她便准备明天的衣物;班上的小朋友同学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只要合理,雷女士一般都对她的主意给予支持。

当然,让小孩参与“政事”,自己拿主意,着实费了我们许多时间。有时孩子会帮倒忙,但想一想,孩子一天天**,一天天成熟,付出摔破几个碟子、弄脏几块地毯的代价,还是划算的。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只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方法之一。只要妈妈留心,生活中能够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宏宏才七岁,却像个男子汉,遇到事情,一般都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与妈妈平时放手让他自己做事不无关系。

一般妈妈对小孩子做事不放心,无论购物、外出,还是遇到其他事情,多是妈妈代劳。宏宏的妈妈却反其道而行之,只要孩子能做的事,大人绝不代劳,让儿子亲自去体验,自己能拿的主意让他自己拿。如果遇到举棋不定时,妈妈就会在一边当参谋,给他讲明道理,而后仍然让他自己决定。

有一回,妈妈带宏宏去南京游玩,在玄武湖公园时找不到他了。妈妈虽然也感到有些害怕,但知道宏宏记得妈妈的手机号码,即使找不到他们,也会想法和他们联系的。果然,一会儿爸爸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当地号码,果真是宏宏,他说他在一家小报亭前打的公用电话。

爸爸问他:“你身上有钱吗?”宏宏说打电话的钱是向报亭主人央求借来的。不知什么原因,电话断了,爸爸心想坏了,要是宏宏身边有钱就好办了。爸爸又把电话拨过去,想让宏宏不要走,等在那儿,然而却打不进去,电话一直占线。

就在妈妈着急时,手机又响了,这时宏宏在电话里说,到公园大门口等他。妈妈刚到公园门口,宏宏从一辆出租车里钻了出来。

回家后妈妈把这事讲给亲友听,有人惊讶,有人称赞。

孩子心理分析:

现在有许多妈妈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握将来。

雷女士的做法是对的,对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当遇到意外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处理,而不是像那些一贯依赖妈妈的孩子遇事毫无举措。

日常生活中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快速成长,遇事才能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能自己处理事情时,会让做妈妈的更放心。因此妈妈一定要学会大胆地放权给孩子,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积累经验,孩子才能掌握应对意外事情的能力。

这么看来,让孩子总是对妈妈言听计从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妈妈应尽早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让孩子早日成材。同时,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妈妈要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促使他早日学会与其他的孩子相处,更可以从小培养出他们的责任心。

名人示范榜样

著名作家萧乾自幼没有父亲,生活艰辛,从小就开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他十余岁的时候,做家长的三堂兄要他辍学去当邮递员,他坚决不从,最后不惜与家庭决裂仍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后来感慨地说,他的一生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如果自己的什么事都由家里决定,他很可能只是一个邮递员。

给妈妈的小建议

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妈妈应该这样做。

(1)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作妈妈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2)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妈妈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3)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4)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