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六十四章

作者 : 田科钦

1.《鼓励孩子展开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

——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孩子,只要你注意去观察,你会发现在孩子的世界里简直是无所不能。作为妈妈千万不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理来约束孩子的想象力,更不能以荒诞不羁来打击孩子的想象力。

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琛琛,琛琛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朋友是一位教育有方的妈妈,她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很注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她从孩子一岁多开始让他复述故事,到后来母子俩改编故事。

这样到3岁的时候,琛琛编故事的本领大长。“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那是初秋一个凉爽的夜晚,琛琛拍拍被肯德基大叔的汉堡鸡块们填得鼓鼓的肚皮,晶莹透亮的双眼充满期待地望着妈妈。“好啊,好啊,太好了,妈妈最喜欢听故事了。”朋友欢呼雀跃的模样使琛琛大受鼓舞,于是他的灵感有如火山爆发,一发而不可收。

“有一个人肚子饿坏了,他一口吞下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太大了,他走不动了,只好躺在地上睡觉。有人在他的肚子上建了花园。很多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滑梯、踢足球、抓蜻蜓,逮蝴蝶。妈妈,我这个故事讲得好吗?”

“好极了!好极了!”朋友在琛琛面前竖起一根大拇指,同时绞尽脑汁罗列了一大堆令他心花怒放的形容词。小家伙果然兴奋无比,兴奋得几乎忘了自个儿贵姓。

3岁的琛琛已经读了很多书,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多了。他编的故事也就融进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有一个人肚子特别大,他喜欢追着太阳跑。有一天他跑累了,口渴了。他把一条河里的水全都喝光了。他喝的水太多了,这些水都漏了出来,漏到他肚皮上了。然后,他的肚皮上面就有了很多水,有的水甜甜的,有的水咸咸的。这个人肚子上面到处都是水。妈妈你猜猜这个人是谁?”朋友假装歪着头想了想,然后满脸无奈地望着琛琛:“哎呀,妈妈实在想不出这是谁。”“我告诉你吧,是地球。地球表面不是有很多水吗?泉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琛琛双眼放光,一脸的得意。

“有一天,一条虫子爬进了我的嘴里。”琛琛将两只胳臂使劲向身体两侧伸展开,不停地比划着继续他的想像力之旅:“这条虫子有这么大,这么大,比火车还大。我听到虫子在吃我的牙,我使劲一咬就把虫子咬碎了。我把咬碎的虫子吐了出来,不停地吐,吐出了一座山。那座山连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条大大的虫子。虫子看见我就害怕了,赶紧逃跑。我拿起水枪就滋,水一滋到虫子身上,虫子就死了,然后变成一股烟飘走了……”琛琛眉飞色舞,全然不顾他编造的故事是否合乎情理。

朋友说每次听琛琛如此不讲道理地胡编,她总有要纠正他那些常识性错误的**,但是每次望着他那神采飞扬的小模样,她都尽力克制住自己,饶有兴味地听他胡编。

孩子心理分析:

对孩子的想象力无论采取任何形式,哪怕是所谓“科学”的方式对孩子规之矩之,其结果都是不同程度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为什么一定要打消孩子充分想像的积极性呢?给孩子多一点想像的空间有什么不好吗?不管他的想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只要他乐于想像敢于想像总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知识可以在人的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而想像力与创造力一经扼杀,便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对孩子来说,想象对他们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孩子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常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感情和意志,呈现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从而给他们的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想象可以使孩子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游戏中去模拟成人的行为,体验成功的快乐。要使孩子创造力得到完善的、良好的发展,对他们进行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儿子是一个主意很多的孩子,很多时候他并不喜欢我为他安排的路线。他总是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他很喜欢给各种人物涂上不一样的颜色,于是我给他买了很多很多可以往里面填颜色的书,然后给他买了画笔、颜料。我一直在想象他会给这些人们涂上什么颜色,说不定和动画片里面的人物颜色一样,我期待这一本和动画片里面一样的画册出现。

过了几天,儿子高兴的把他涂好的人物给我看。我刚打开就发现了这个画册和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儿子把白雪公主图成了黑色的,把维尼熊涂成了红色的……这些完全和动画片里的人物不一样,我被儿子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看着这些奇奇怪怪的人物,我耐心的问:“宝贝,为什么白雪公主变成了黑色的?”儿子天真的看着我说:“黑色的公主也很漂亮啊,为什么白雪公主就一定要是白的呢?”被儿子这么一问,我反而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是啊,为什么白雪公主一定要是白的,黑人也有公主啊。♀我接着问:“那为什么维尼熊变成红色的了?”儿子自豪的说:“因为维尼熊很喜欢吃蜂蜜,但是有一天它偷吃蜂蜜的时候被蜜蜂蛰了,然后他全身长出了很多红色的包,他没有钱去看医生,所以一直没有好,结果就变成了红的!”听完儿子说的这些,我开始佩服孩子的想象力了,那么开阔的思维,让孩子的世界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我看着儿子,忽然觉得很自豪。我和儿子说:“孩子,你真棒,你给这么多人物上色,而且都上的那么漂亮,你是我的骄傲。”儿子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谁到我们家来做客他都把那些上了色的人物拿出来给他们看。然后自豪地和客人说:“我上色上得很好看,妈妈都夸奖我了呢。”

孩子的世界因为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而变得开阔和丰富,于是他们的世界美丽、多彩。我不愿意把孩子的世界变成和大人一样的颜色,因为这样只会扼杀孩子创造的天赋。

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是好奇地去探索未知事物。孩子们的许多举动只是在大人眼中是“错”的,他们本身并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对,也不是故意与大人作对。况且,许多积极探索的行为尽管可能不合常理,但绝不能说是错的。他们的创新会给你无限的惊喜,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妙他们可爱的小脑袋瓜里面会想出什么惊人的主意。

名人示范榜样

沃尔夫冈?歌德,被人们称为“天才”,有人认为,歌德天才式的智慧源于他有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因为他家道殷实,母亲伊丽莎白是法兰克福市市长的女儿。但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德国并不少见,却鲜见有歌德式的人物诞生,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开明的母亲是歌德成长的关键。

歌德的母亲文学功底很深,喜欢给儿子讲有趣的故事。为了使歌德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经常在歌德听得津津有味时,故意停下来,要他设想下面发生的事。如果歌德猜得不对,她也不说出答案,而让他继续想,直到找出合理的答案为止。

歌德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就是那时培养出来的。他7岁能编出饶有诗趣的《新帕利斯》童话,与此不无关系。

为了开阔歌德的眼界和知识面,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歌德的母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遇到的各种事物,常带他到各地旅游,每经一处,都要讲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和自然知识。这使歌德小小年纪便知道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一生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后来歌德曾发现人类腭间骨,并撰写有关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给妈妈的小建议

面对孩子的各种创意,除了不要打击他们之外,妈妈们可以做的很多:

1.友善的态度——不要一口就否决你的孩子,多听听他们的解释,你会发现其乐无穷。

2.珍惜每一个机会——给孩子机会想象,也给自己机会了解孩子。

3.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你做的多好,别的小朋友都想不到,你很厉害!”

2.《尊重孩子的天性》

人的天性不是长出秀草就是长出杂草,非此则彼,非彼则此,因此,必见机为秀草浇水,勤除杂草。

——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

很多妈妈都会教育孩子要“大方”,自己的东西要与小朋友分享,在分配东西的时候要懂得“谦让”。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大方”、“谦让”,多数是违心的,渴望得到最好的那才是孩子的本性。

本性无对错,妈妈的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现实中像孔融那样的神童毕竟太少。作为妈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性,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正确引导,让他们懂得公平,懂得索取与付出的关系,帮助他们成长。

两个儿子有两个儿子的乐趣,也有两个儿子的苦恼。

我堂妹家有两个儿子是他们双胞胎,他们两个在一起虽然没有了寂寞,但整天也闹个不停,有时也让妈妈蛮头疼。比如碰到好吃的东西,两个儿子就会抢。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久传不息,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常用例子。但有时候用多了也不灵。

有一次,他们的爸爸买了些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的苹果,放在桌上,问佳佳和鹏鹏想要哪一个,两个都指着其中最红最大的说,要这个,说着说着,差点就打起来。爸爸在边上听后瞪了他们一眼,责备孩子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鹏鹏一般比较机灵,听完这话,就机灵一动,改口说:“妈妈,把大的给哥哥,小的留给我。”

爸爸听后,非常高兴,在鹏鹏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大苹果奖励给他。鹏鹏啃着苹果高兴地起来了。过了会儿,鹏鹏又要找哥哥一起玩,佳佳还为苹果的事情生气,不搭理他。这时候五岁多的鹏鹏开始教育哥哥了:“妈妈说要小的,就能拿到大的!谁让你不记住妈妈的话了!”瞧,这小坏蛋,也会说谎了,可把妹妹气坏了!但是,她想想自己在前几天也是因为他们抢东西,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的时候确实这么说过。

小孩子学会说谎可不是什么好事,可光急是没用的。

又一次,爸爸又买了苹果,两个儿子又争起来都要大的,妹妹突然有了个主意,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孩子们,我们来一场竞赛,谁做的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于是,她把孩子们要洗的衣服分成三份,让他们去洗。并且申明谁洗的最快最好,就把最大的苹果奖励给谁。两个儿子从来没洗过衣服,结果那次都来了劲,互相比着看谁洗得好,洗得快。她和老公看着两个儿子埋头洗衣服的认真样,开心地笑了。从此,她家里就有了规矩,许多事情如果不好分配,就采用这种激励的方式。这渐渐地让孩子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孩子心理分析:

很多孩子都会像故事中的两个孩子一样争抢东西,其实这是人的本性的表现,因为无论是什么东西,谁都不想要差的。妈妈千万不要把这种行为上升到成人的道德层面来看待孩子的行为,觉得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孩子是天真、善良、纯洁的,在同种东西当中争夺最好的,正是人的性在孩子身上的自然流露。妈妈要尊重孩子的本性,不要企图用一些大道理或者是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的本性,而是要在尊重孩子本性的前提下加以正面引导。

给妈妈的小建议

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尊重孩子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妈妈的有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处理好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关系。

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妈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一些决策,经常与孩子保持同一视平线谈话。

但强调平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妈妈的主导作用。孩子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时时处处都需要妈妈的悉心引导才能进一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妈妈的这种主导作用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体现的。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往往更能体现平等与主导的结合。

其次,处理好自由发展与遵守规范的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成长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中,只要无碍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

当然,尊重孩子的自由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孩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