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三十三章

作者 : 田科钦

名人示范榜样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不好。♀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但当他扔下书包在大草原上像匹小野马似的疯跑时,妈妈从不会把他抓回来写作业什么的。而是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自己的儿子笑。作为一个母亲,她知道,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更多。

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排了倒数第二,他一生气,就偷偷把张贴分数的光荣榜撕掉了。后来这事儿终究还是被老师和家人知道了。当然,白岩松又挨了妈妈一顿打。但妈妈绝不是那种粗暴的只知道打孩子的人,作为一个老师,她能理解一个无法面对自己成绩的小孩子的古怪心理。

妈妈打过白岩松后就为什么挨打这件事和白岩松聊天。在妈妈一句句语重心长的教诲里,白岩松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输得起,掩耳盗铃终究不是个办法,开始认真学习起来。

给妈妈的小建议

孩子遇到挫折往往会觉得沮丧,觉得没办法接受自己失败了的现实,一旦失败了,就会发脾气,任性等,表现出种种“输不起”的行为,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输得起”的人呢?

(1)增加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

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妈妈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妈妈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

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3)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

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

3.《苦难教育,让孩子吃点苦》

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婬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中国首富,李嘉诚

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宝贝,作为妈妈,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让人快慰的成功,也会有各种令人烦恼和痛苦的挫折。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中国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爱往往导致了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要一味地娇惯孩子,让他们适当地吃点苦是很有必要的。

同学刚从美国带着不满五岁的儿子回来,我决定抽时间去看望她,因为我们曾是大学的好友,她出国一别近十年了。

我敲开了好友的门,她和儿子非常热情地欢迎了我。那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家伙,虽然出生在美国长到五岁还是第一次回国,但是他不仅英语说的好,一口流利的汉语也是让人惊讶的。

分别多年的好友见面,自然是有好多话要说,对孩子的关注就少了一些。忽然当啷一声杯子打碎的声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慌忙说:“快去看看宝宝伤到没有!”朋友却不急不躁,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过来,先到厨房拿块海绵,我们一起把牛女乃擦干净好吗?”然后,她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女乃,还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我对她的表现有点意外,问她怎么这么放心孩子,而孩子打碎了杯子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

她说在美国,例如孩子打翻杯子之类的事情,妈妈都会向她那样处理,而不是中国妈妈那样:孩子打翻了牛女乃,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到一边,说:“宝贝,有没有烫到手?”有些妈妈甚至会说:“都怪这杯子,这么滑,让宝宝抓不住,妈妈把这杯子扔掉,宝宝不哭!”于是,孩子不哭了。

结果是,美国的孩子总是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而中国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多会消极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责任推给妈妈,遇到重大的挫折时,孩子则六神无主,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

孩子心理分析:

从表面看来,中国的妈妈似乎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其实,当孩子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这个困难仍然会出现。因为,妈妈的全方位保护和包办代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即能力的残疾、心理的残疾。这样的孩子由于永远生活在妈妈的“保护伞”中,尽情享受着妈妈的照顾,所以当困难来临时,只会躲在妈妈的怀抱中,不敢独自去面对。

遭遇困难是人生必经的坎儿,我们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困难。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给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因此,作为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只做孩子避风的港湾,还要在一些时候鼓励孩子去自己解决困难,即使知道他那样做会失败,甚至会受一点小伤,也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因为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怕吃苦,不敢尝试是永远也长不大的。让孩子自己去总结成长的经验,远比妈妈言传来的有用的多。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困难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困难的态度。”因此,明智的妈妈应该从小就教孩子如何面对困难,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

给妈妈的小建议

怎么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困难和痛苦,妈妈应有几个原则: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妈妈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妈妈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妈妈通过“听话,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4.《赋给孩子勇敢和坚强,不让孩子做胆小鬼》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德国人,世界知名作曲家兼演奏家,人称“乐圣”,贝多芬

据美国心理学家多年研究,许多成年人的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因此,孩子胆小的问题与妈妈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因为妈妈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急躁,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我不止一次地听见妈妈说孩子胆小的问题,有人说孩子怕人,有人说孩子怕生、怕黑等等。我印象中也有好多胆小的孩子。

贝贝是男孩,已经四岁了,胆子特别小。

出去走亲戚,从不叫人,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直跟在他妈妈的后面;电视里放的动物世界如果有血腥场面,他马上会说“我不要看这个”;到了动物园,他好像都不感兴趣;看到高大的骆驼他都不敢走过去,嚷着要回家。看到长颈鹿吃树上的树叶,他也害怕。

丁当上小学一年级了。

“你是小学生了,应该自己睡。”开学第一天,丁当的妈妈贾女士就这么跟丁当说。为了让儿子自己睡觉,贾女士还和儿子做“斗争”——不仅给儿子买了他喜欢的带滑梯的儿童床,还按他的要求重新布置了整个房间。

即使如此,“我怕黑!”只要妈妈一说让他独自睡这件事儿,丁当就会硬硬地顶回去。尤其让贾女士苦恼的,是问丁当为什么怕黑,他说黑夜里有许多怪物,会把他捉走。而且,告诉丁当“怪物”并不存在,他还不相信。

源源今年7岁,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

但是他特别胆小,家里只要来了客人,无论认识与否,便会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在外边,走路喜欢溜边儿,尤其是靠着墙角走他才会感到安全。有一次,爸爸带他出去散步,正好遇到熟人停下来说话,熟人刚问了一句:“源源学习好不好?”他立刻躲在爸爸的背后,并拖着衣角要求赶快离开。在学校里,源源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和老师交流,而且和老师一说话就脸红。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胆小的例子还有好多,我认为这些胆小的孩子之所以胆小和妈妈对待他们的方式有关。有的妈妈总是把孩子当成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摔打,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事事都是妈妈包办代替,这样就让孩子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离开妈妈便神色慌张,不知所措。适度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妈妈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之剥夺,而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泥巴,妈妈应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妈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妈妈看来这微不足道,但作妈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妈妈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因此,妈妈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给妈妈的小建议

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开朗,特别是男孩,如果能像个小男子汉就更好了。要想让孩子像你期望的那样,你就得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要负面批评孩子,多引导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还要经常陪伴孩子玩耍,不是做妈妈,而是做孩子的玩伴,平等地对待孩子,做他的朋友。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带孩子和他熟悉的小伙伴玩耍,孩子在熟悉的环境和人面前会感觉放松,给孩子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在和妈妈、熟悉的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慢慢建立自信。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