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三十二章

作者 : 田科钦

第九章

《是妈妈,也是心灵导师——指导孩子面对挫折和困境》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作为妈妈,要想让孩子少受困难和挫折的“折磨”,就应该培养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做孩子心灵的导师,让他们从内心具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妈妈应该让孩子适当地独自处理一些挫折和困难,体验恐惧、内心冲突和焦虑,孩子长大以后才不会产生心理障碍。

如果在孩子成长中,一些该面对的困难没有面对过,该经历的挫折没有经历过,那么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承受能力的,在面对挫折时轻则一蹶不振,重则轻生。

妈妈一定要知道,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否则他们的成长必然还要走更多的弯路。

作为妈妈,要合理利用孩子遭遇的困难与挫折,教给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用事实告诉孩子知道,彩虹总在风雨后。

1.《小鬼当家,让他管理好自己的小世界》

和孩子贴得太近是一种伤害,**成长需要空间。

——美国的“孔子”、“文明之父”,爱默生

孩子们是最反感妈妈出门前唠唠叨叨没完的,好像孩子什么事都做不好。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妈妈的认可和信任,只要您愿意放开孩子的手,他就会顺利的成长。为此,要表明相信孩子有处理的能力,只要稍加提醒他注意门户安全就好了,比如不给陌生人开门,或是接到陌生的电话不要听信等,相信孩子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很多妈妈往往担心孩子独自在家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愿意把孩子一人留在家里。其实对于6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独自在家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只要妈妈事先提醒一下孩子不要做的事情,反而会增强孩子**生存的能力。但是妈妈不要不负责任地、无限制地把孩子一人留在家里。

我表妹婚后,因为离姥姥家不算太远,所以一般船节假日都选择加班,多挣些钱。所以都会安排他儿子诺诺去姥姥家,很少让他独自在家。

从上二年级开始,诺诺有点**意识了,有时宁愿自己留在家里。记得记者节那天,单位组织活动,表妹照例想让诺诺去姥姥家。诺诺有点儿不情愿:“我鼓号队活动六点半才放学,再跑到姥姥家就七点了,八点多钟您再去接我,多折腾人呀!我自己在家等您吧,我爸七点多就下班了。”表妹想想也是,里外就半小时的空档。

话是这么说,到了当天晚上表妹还是放心不下,六点半住家打电话没人,过5分钟再打,诺诺接的:“是妈妈呀!我刚进门,锁好了防盗门,一会儿写作业。”表妹反复叮嘱:“陌生人来别开门,饿了可以先吃块点心,有事打妈妈电话。”这才放下电话,心说再过半小时,他爸爸就回来了,可以放心地玩会儿了。

说也奇怪,那天总不踏实,七点半又打回电话。“你们吃饭了吗?”表妹问,诺诺说:“我爸还没回来,我喝了一杯酸女乃,吃了一个面包,还自己煎了一个鸡蛋。“啊,还没回来!”表妹急了,正这时,手机响了,一看是丈夫的:“班车出故障了,你想办法早点回去照看孩子“。表妹赶忙告诉丈夫:“行了,我这就回家。”

放下电话,匆匆忙忙往回赶,防盗门锁得挺严,拿钥匙开了一半,诺诺把门打开了:“你们开完会了吗?”“

“还没有,妈妈早回来会儿。♀”“

“唉,其实我在家也没什么事,刚才有位阿姨查水表,我没让她进。”“

“你怎么跟人家说的?”“

“她咚咚敲门,我打开猫眼一看,是查水表的,我说我家没人,您明天再来吧!不过那个阿姨挨家查水表也挺不容易的,你不让人家查,人家又得跑一趟。”“

“儿子,你做的很对,不过妈妈教你看水表吧,以后告诉她水表上的数字就行了。”

说着表妹递给诺诺一个手电筒,告诉孩子怎么读水表的数字,从那后,诺诺在家已经**处理一些小事情了。

孩子心理分析:

一般来讲,悠长的寒暑假一旦拉开帷幕,孩子们就将迎来一段特别的时光,不用再过早早的起床、上学、放学、写作业这样规律的日子,换来的可能是孩子独自在家,而妈妈要去上班的情况。

特别是家里没有老人看管,孩子又不愿意去托管学校,无奈只能在家,很多妈妈对此有些担心“他一个人在家可以吗?要是出点事怎么办啊?”,每次出门前都要嘱咐半天,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的,到头来是双双的“不欢而散”。

有些妈妈担心孩子在家不安全,不妨试试让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里,有些时候孩子希望可以邀请朋友一起来家里玩耍,如果您信任自己的孩子就放心答应他吧。如果您实在不放心就可以上班期间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下情况。

偶尔让足够大的孩子自己在家里,会增加孩子独自处理事情的经历,有利于孩子**自主的性格的养成。想让孩子学会**就要放飞孩子,学会放手是妈妈必经的一课。

孩子一个人在家,有助于锻炼他处理各种与他相关的家庭事务的能力,是**生活的第一课,如果连自己的小世界也管理不好的话,那么怎么能奢望孩子面对更复杂的社会呢。

给妈妈的小建议

让孩子自己在家要注意一下问题:

(1)孩子准备好了吗

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是否适合单独在家。通常6岁以上的孩子就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下面的问题可以帮你确认孩子是否真的已经能够“胜任”:孩子有接听拨打电话的能力吗?他有责任心吗?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能帮助做家务,能听妈妈的话了(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当遇到突发事件,他能保持冷静吗?孩子是否明白并能遵守规矩、掌握安全措施,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常识?

(2)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和急救技巧,是孩子独自在家必备的防护武器。比如,他们要知道各种急救电话: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等;知道如何开关灯、开门、锁门,能够正确使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3)出远门前立“规矩”

每天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孩子通话,这可以让妈妈放心,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告诉孩子,他可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但得强调只有哪些屋子是他们可以进的;规定好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限并限定电视节目类型;把家里的危险品清除或锁起来:如酒精、药物、香烟、打火机或火柴等。

2.《教孩子要输得起,跌倒了,再爬起来!》

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美国人,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马克·吐温

胜败其实乃兵家常事,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这个理,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一些妈妈也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妈妈该如何开导,让他坦然面对输赢呢?

佩佩是我们小区里一个两岁多的女孩,妈妈经常带她和小区里的小孩一起玩游戏。

一天晚饭后我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只要佩佩赢了,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是阻止别人赢她。其他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

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佩佩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起来:“他们都不跟我玩。”

其实,妈妈早就看到佩佩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佩佩,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也是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如何对佩佩做出适当的反应。

孩子心理分析:

“输不起”是一种天性。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佩佩的表现正是“输不起”的代表。想赢又不服输的孩子,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因为个性好强的缘故,使得他们在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周围时,便以耍赖来否定既成的事实。对待佩佩这样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方法。孩子自身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力差,一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就会把责任归罪别人。这时,妈妈的情绪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妈妈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她描述当时的场景然后告诉她:“佩佩想赢,别的小朋友和你一样也想赢啊,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她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提供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她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能输能赢、乐观处事的健康心态将会让他受益终身。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