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十一章

作者 : 田科钦

6.《“不抱怨的妈妈”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如果妈妈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i界名人李开复

因为我们总是害怕孩子会记不住、做不好,所以就一直重复教育孩子。但是这些重复在孩子眼里就是妈妈在抱怨孩子做得不够好。其实有效的说话方式一次就能让孩子接受,相反,你一再的重复,除了会让孩子觉得烦以外,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一位做了中学老师,她的孩子今年16岁,叫小凡,刚刚进入高中,已经是一个高大的男生了。小凡在初中的时候是一个成绩优秀,喜欢运动,非常阳光的一个大男孩。但是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慢慢的下滑,小凡的妈妈很着急。于是每天在小凡放学回家以后妈妈就督促他写作业,复习功课。但是这样的办法并没有让小凡的成绩有所提高,反而让小凡变得越来越沉闷,越来越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对于对妈妈的话更是不愿意回应。

而妈妈看着小凡一天不如一天的成绩,越来越着急,每天不断的在教训小凡。吃饭的时候在说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好的前途,休息的时候也在说。有一天,小凡终于受不了了,朝妈妈大吼道:“你不要说了,行不行,好烦呢!”妈妈看着一向孝顺、温和的小凡居然会对自己大吼大叫,一时不知所措,呆住了。

小凡的妈妈刚开始非常生气,自己都是为小凡好,但是小凡居然朝自己吼。她整个人都伤心欲绝,她不知道这个妈妈是不是做的太失败了。那几天,她和小凡处于冷战的状态。冷战了几天以后,她开始反思,也许是自己做的不好,也许小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她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她在说,在抱怨,但是她从来没有听小凡说过他自己真正的想法。也许问题出在这里。

晚上,小凡放学回家,一家三口在沉默中吃了晚饭。小凡什么都不说就拿着书包进了房间,小凡妈妈觉得她应该好好和小凡谈一谈,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

于是小凡妈妈走进房间,坐在小凡旁边,轻声说道:“小凡,是妈妈不好,妈妈不该这样一直唠叨,让你觉得烦了。”小凡惊讶的看着妈妈,他从来没有想过妈妈会来和自己认错。♀他哽咽着说:“妈妈,其实我也不对,我不该对你这样说话,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你说。”

小凡妈妈意识到,孩子一定是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难题,才让他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妈妈心疼地看着小凡,说到:“孩子,有什么心事就和妈妈说吧,妈妈会帮你解决问题的。”小凡沉默了一会,像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终于开口说到:“妈妈,我在初中的时候一直都是班里最好的学生,老师很喜欢我,对我很重视。但是现在到了高中,我发现我很多方面都不如班里其他的同学,而且老师也不重视我了,我已经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了。”妈妈听了,马上明白了孩子上了高中的心理变化。她说:“小凡在爸爸妈妈眼里一直都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功课不好了,我们可以好好努力,只要坚持,慢慢的你就会变成和初中时候的小凡一样了。”小凡还是很泄气:“不,我一直在努力,可是还是不会。现在一看到书我就觉得心里很烦燥,然后您每天都和我说学习很重要,我就觉得,我是不是没有好的前途了。所以我的心情越来越不好,才会……”“好了,孩子,我明白了,是妈妈不好,妈妈不理解你就一直唠唠叨叨,给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一起想办法,你现在努力了还是没有效果就说明方法用错了,妈妈和你一起找方法,直到你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为止,好不好?”小凡点点头,看得出来,他还是没有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小凡妈妈和小凡努力的寻找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终于在最近的一次测验里,小凡英语考了全班第一。小凡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把成绩单给妈妈看的时候,他脸上又恢复了以前那种自信、开朗、阳光的笑容。小凡妈妈看着小凡走出了这个困境,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从那以后,小凡的妈妈不再用唠唠叨叨的抱怨方式来教育小凡,她懂得多为孩子着想,多体谅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体谅,尤其是得到妈妈的体谅,而不是无休无止地抱怨。

孩子心理分析:

美国牧师威尔·鲍温说,习惯抱怨的人的命运就是——被周围的人放逐。

其实,无休止地埋怨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妈妈很容易发现孩子身上负面的东西会放得越来越大,甚至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你浮想联翩,进而感慨孩子是多么的不成器。♀

无休止的抱怨只会破坏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加大交流的难度,让孩子产生“受够了”的厌烦思想,逐步走向自暴自弃,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好处。

小凡和他妈妈的故事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与其让自己变成孩子厌烦的“抱怨”妈妈,还不如把每一次的教育效果加强,让自己说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这样你不那么累,孩子也会更加愿意和你沟通,关系自然更加融洽。最重要的是你摆月兑了“抱怨”妈妈的称号,孩子也更加听话懂事。

给妈妈的小建议

唠叨是妈妈的天性,因为关心所以会很紧张孩子的一切,而紧张就会让妈妈们变成唠叨的“抱怨”妈妈。但是不能因为紧张就用这种会让人觉得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你的朋友,和你的朋友真诚地沟通,了解孩子心里最深刻的问题才是解决矛盾的好办法。

每次要抱怨的时候就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讨厌这样的沟通方式,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态度和孩子聊天,把孩子当成和你平等的一个个体,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成为一个唠叨妈妈。

第六章

《是妈妈,也是玩伴——让孩子越玩儿越聪明》

现今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邻里之间少往来甚至不往来也是正常不过的现象。孩子们除了上幼儿园、学校或偶尔去下游乐场所,多数的时间只能被“禁锢”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一起嬉戏,一起争抢玩具和美食,反而愈发孤独。如何让孩子走出没有兄弟姐妹“小玩伴”的漩涡呢?

妈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育者、引领者……妈妈是孩子的一切。对了,还有一点你可千万别忘了,你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玩伴哦。

让孩子把你当作游戏的玩伴,在心理上认同你是他最依赖、最好玩、最需要的朋友,这不仅能加强你们的亲子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因为我们在做孩子的玩伴的时候不是简单的陪着孩子玩,更主要的是在玩的过程中让他们越玩越聪明,越玩越健康。

在玩耍中我们要有侧重点的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质,让孩子的成长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逐步完善。

1.《玩是孩子的天性》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美国总统罗斯福

作为妈妈,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太贪玩,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于是就为孩子安排了学习时间、玩乐时间,甚至还安排孩子玩什么。

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他们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的想象、创造,不断地丰富他们的认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压制这种天性呢?

寓教于乐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但施行起来总担心孩子乐而不学,乐而忘返,结果孩子就必然反感妈妈的种种干预,并千方百计来对付妈妈了。理智的妈妈应支持并参与孩子喜欢的各种活动,保护孩子的天性,赋予孩子玩的权利,并且真正实践“寓教于乐”,因为在家庭中有这个自由和权利;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己理智地选择,并学会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

我们学校新进了一个年轻的同事,是一位舞蹈老师。虽然她刚做妈妈两年,不过她已经为孩子计划好了一切,为孩子做好了营养食谱。但是最近她发现孩子每天玩什么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她开始给孩子制定一个玩的计划。

孩子两岁半了,会说一些简单的字词,还会走路了。于是她规定每天孩子要玩积木一个小时,玩有字幕的木板半个小时,和妈妈爸爸玩一个小时的亲子游戏。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对她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但是一个星期之后,孩子不再想玩积木,但是妈妈还是一直要宝宝在积木的那个桌子旁边坐玩,宝宝开始大哭,妈妈觉得自己不应该因为孩子闹别扭就放弃这个对宝宝智力开发有益的游戏计划。

妈妈一直逼宝宝玩她安排好的游戏,宝宝还是一直在哭,他一边哭一边往后退。这样又持续了一个星期,宝宝终于开始愤怒了,妈妈再把它抱到积木旁边的时候,他就拿起积木朝妈妈仍过来。

同事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向我倾诉。我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规定宝宝玩什么?”同事说:“这些游戏都是对他智力发展有好处的,我只是希望他可以有很好的开始。”于是我告诉同事我的看法:“虽然现在孩子还小,但是他也会有自己的选择,他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让他可以开心的玩,让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算是玩泥巴他也觉得是快乐的,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他干什么事情的话,他只会觉得很痛苦。”

同事听了以后,回家就把那些积木收了起来,让宝宝自由的选择他想玩的东西。宝宝发现妈妈不再强迫他玩积木了,慢慢的不再排斥妈妈,又开始和妈妈一起玩了。

而且现在宝宝兴趣非常广泛,喜欢看小人书、搭积木、玩枪、汽车,他甚至可以用橡皮泥捏出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宝宝也越来越活泼,总是喜欢邀请别人和他一起玩玩具,非常惹人喜欢。

孩子心理分析:

我们是孩子的妈妈,不是动物训练师。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变成一种可以重复做事的机器,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快乐的生活。而一个人如果连玩的权利都被剥夺,他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对孩子有兴趣的活动,妈妈不要动辄强迫孩子转向你所认为“有用、有意义”的活动,那样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反抗。孩子的兴趣一定有其时代特征与合理性。

孩子有兴趣的活动,妈妈也不妨尝试了解一些,包括玩网络游戏、智力游戏、唱歌跳舞、体育活动等,你不会的、不懂的就向孩子请教。能够认同孩子的兴趣,一起玩乐,便能够与孩子有共同语言,与孩子讨论游戏规则,并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学这个学那个,每天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兴趣班之间。他们真的高兴吗?相反,挂在他们脸上的是痛苦、是不情愿。他们渴望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以不用再记那些烦人的单词,那些可怕的数学公式。孩子的大脑也需要放松,而玩就是一种最好的放松方式。

当然,最好的教育方式还是寓教于乐,妈妈首先应该支持并参与孩子喜欢的各种活动,保护孩子的天性,赋予孩子玩的权利,然后借机在活动中合理加入自己希望教孩子的东西,这样孩子才能愉快的、主动的学习。

给妈妈的小建议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在玩的时候都得不到快乐,他们就会变得很忧郁、甚至会很暴躁。在孩子玩的时候就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一个好妈妈的标准是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好好玩,只要注意他们的安全就行了。

不要对你的孩子说:“这个多脏啊,你还玩!”更不要和孩子说:“这个对你不好,不要玩了。”孩子对玩有自己的判断力,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不喜欢的,所以做一个放心让孩子去玩的妈妈才是真正的好妈妈。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