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十二章

作者 : 田科钦

2.《妈妈应该多抽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卢勤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和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仅只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有些妈妈不愿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因为那会让我们看起来很幼稚。可是在我们照顾自己感受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了孩子的感觉呢?他们需要妈妈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和自己一起玩、一起笑,他们想要的不是一堆冰冷的玩具,而是和妈妈快乐的游戏。

我老公有一个同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今年只有4岁,名叫晶晶。他们夫妻俩每天都非常忙,不过他们都非常爱他们的孩子,他们会花很多心思带孩子去吃很有营养的东西,买很多对孩子好的东西给孩子。也会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各种小动物,可是他们不会和晶晶一起玩游戏。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游戏过于幼稚,和他们在孩子心中威严的妈妈形象不符。

晶晶有专门的儿童玩具房,但是每次这个房间里都只有晶晶一个人在里面玩。

有一天晶晶不愿意再到儿童房里面去玩了,非要妈妈陪着进去。晶晶的妈妈以为儿童房里面有什么小虫,让晶晶不敢进去,可是晶晶的妈妈到儿童房里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小虫之类的东西。

于是就和晶晶说:“晶晶乖,妈妈今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你乖乖的去玩,一会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晶晶还是不同意,站在那里就哭了起来。这下把晶晶的妈妈吓坏了,以前晶晶从来没有这样过。妈妈抱着晶晶问到:“晶晶今天怎么了?以前不都是自己在里面玩玩具的吗?为什么今天这么不乖了。”晶晶委屈的看着妈妈说:“昨天在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在说他们回家爸爸妈妈都陪他们玩赛跑,小朋友赢了爸爸妈妈,还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给她买了一个小熊宝宝。”晶晶妈妈笑了,说:“原来晶晶是想要一个小熊宝宝啊,没问题,你乖乖的自己去玩,等会我就带你出去买。”

晶晶还是不愿意,她说:“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着玩,可是我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我不要嘛。”这下晶晶妈妈总算是明白了晶晶的意思,晶晶是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孩子一个人玩确实是很无趣。

于是晶晶妈妈同意和晶晶一起玩,她们在房间里玩起了餐厅的游戏,晶晶是餐厅的老板,为顾客做各种各样的饭菜,晶晶的妈妈就到这个餐厅来吃饭。游戏其实很简单,在大人看来也很幼稚,但是晶晶这一天非常高兴。拉着妈妈一直问:“我做的这个鱼好吃吗?你喜欢饼干吗?你觉得我们这个餐馆里的小动物可爱不可爱?”

晶晶妈妈没有想到女儿能这么细心,这么有责任感。渐渐地,晶晶妈妈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大人,忘我的投入到了游戏中去了。她发现晶晶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很多平时并不容易发现的特点,她对女儿的认识又多了一层。

从那以后,晶晶的妈妈只要一有时间就陪晶晶玩游戏,她们收集很多很多的游戏,还自己发明了很多游戏。晶晶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好,好的让爸爸都嫉妒了,最后爸爸也加入到了他们中间,一家人其乐融融。

孩子心理分析:

让孩子单独玩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有:语言发展方面,缺少倾听与表达的机会,没有双向沟通的环境;社交发展方面,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互动相处,容易造成害羞怕生;人格发展方面,自信心不足或过于自我。

孩子把妈妈作为玩伴,在玩乐的过程当中,也是为以后能**跟同伴交往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和积累基本的社交经验。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情景吗?因为没有玩具,所以我们会找很多小伙伴来一起做游戏。虽然没有各种高档的玩具,但是我们在游戏中一样很快乐,这就是一种交流的快乐。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抱着玩具玩,也是一种交流,是一件大事,它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那么作为一个好妈妈,陪孩子玩游戏不仅能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适当的给予孩子引导,在游戏中教给孩子们知识和道理。

陪孩子玩游戏首先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大人,把自己融入到儿童的世界里,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小朋友。其次玩的游戏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而在游戏中你应该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导者,这样才能达到一起玩了的目的。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也许这都是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像晶晶妈妈的“新发现”一样。所以,不要把和孩子玩当作是一件苦差事,愉快地接受它,并在玩的时候把一些道理告诉他们。

给妈妈的小建议

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妈妈和孩子一起玩?

答案是,趣味、娱乐、新鲜,吸引孩子注意力最重要。

孩子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因而妈妈在自己设计游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做到游戏过程趣味快乐“大朋友”小朋友良好配合。

妈妈与孩子共同玩乐,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适龄性,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孩子自身的特点安排玩乐的内容;重复性,一致性,玩乐互动可以具有延续性和重复性;趣味快乐性,玩乐的内容是有趣的,能吸引孩子的,让他充分感觉快乐的。鼓励性,玩乐的引导方法是正面的,多鼓励,避免负面批评;足够的亲子时间,注意要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玩乐。

名人示范榜样

《大风车》里的“金龟子”刘纯燕始终是一位快乐的主持人。她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节目,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拥有创新的思维;明白做人的道理。因而,屏幕上的“金龟子”那副长不大的神情,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生活中的刘纯燕女儿逸宸已经6岁多了,那么,整天蹦蹦跳跳她和女儿在一起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刘纯燕带孩子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大人,而是像个比女儿还要“顽皮”的大孩子,领着女儿一起玩,而且玩得十分投入。她除了跟女儿一起做游戏、搭积木、玩拼图,还常常把节目中那些既精彩又适合女儿特点的片段在家里重新表演,以引起女儿玩的兴趣。

逸宸小时候性格挺内向,有时妈妈比她玩得还疯、还开心。当妈妈跟她一起模爬滚打地玩着玩着,她会突然问道:“妈妈,你干吗?”弄得刘纯燕有点不好意思:“啊?怎么了?我陪你玩呢。”正因为在家里妈妈天天像小朋友一样陪着她一起玩,陪着她满地爬,所以小逸宸整天快快乐乐,表现得大大方方,见了其他小朋友从不发怵,总是主动跟人家玩。

3.《越玩越聪明》

让孩子出类拔萃的并不是提前识字,而是游戏、游戏、再游戏!

——美国早教专家玛思博士

若要问小孩子们喜欢玩还是喜欢学习,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喜欢玩。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孩子们的权利,妈妈完全可以对孩子“贪玩”的特点因势利导,让孩子在游玩中变得更聪明,并且爱上学习。

事实上,从幼儿期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就十分旺盛,会对所有的事情感到好奇,觉得新鲜有趣。

孩子不爱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大都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没意思”,而科学知识却与我们生存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妈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知识科普方式,为孩子铺设一条将生活与知识相连的桥梁。比如,将枯燥的课堂,搬到公园一般的室外;将干干巴巴的书本理论,变成有趣的动手实验;将平时只能在纸上、屏幕上看到的动植物,“幻化”成具体的实物,跟孩子来个亲密接触。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好奇心会使得思维更加发散、活跃,对平日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也能重新燃起兴趣。

儿子在动画片里看到:日本人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全家人带着很多好吃的到樱花树下一起吃东西。他很奇怪的问我:“妈妈,他们为什么要在外面吃饭?”我耐心的跟他解释说:“这是日本人的传统,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全家人就带着自己做的食物,一起到樱花树下边吃东西边欣赏美丽的樱花。”儿子听了以后就走开了。

没过几天,儿子带上他的遮阳帽,背上他的小书包,拉着我就要出门。我被他弄得糊里糊涂,于是就问他:“你要去干什么?”儿子说:“妈妈,现在春天到了,我们应该出去看看樱花了。”儿子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一定是上次我和他解释日本人赏樱花的事情让他记忆深刻,现在他也想去郊外赏花了。我跟儿子解释说:“我们家附近没有樱花树,不能去了。”儿子听了以后很失落,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走到沙发上,把他包里的饼干、果冻什么都拿了出来。

看着他那么失望的样子,我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说:“我们没有樱花看,可是妈妈可以带你去郊外看小虫子,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蝴蝶,好不好?”儿子听了以后高兴的蹦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郊外的一片空地上,这篇地上有很多草和小野花,还有一些长相很奇怪的大树。儿子开心极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真实的大自然。看来?孩子幼小纯净的心灵对动物、植物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性认识。我灵机一动,何不借此机会给他讲授一点知识,我抚模着儿子的头,“儿子,你看看,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过你知道吗?动物的生长离不开洁净的空气、水、土壤以及各种食物,所以我们也不能弄脏水,不能污染土壤和空气,不能破坏花草树木,只有与各种动物友好相处,我们才能天天看见这些可爱的动物。”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他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奔跑,很认真的蹲在地上看各种小昆虫,时不时捉到一只长相很奇怪的小虫,然后很兴奋的拿到我的面前来给我看,兴奋的大叫“原来这种虫子在教科书里叫七星瓢虫,我记住了!”看着他满身大汗,我忽然发现儿子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玩的这么痛快了。

傍晚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看着车外的路一点一点的从草地变成高楼大厦,他问我:“妈妈,为什么小虫不住在楼房里?”我说:“因为小虫子的家在草地里。”儿子忽然很难受的说:“草地那么少,他们是不是就没有家了?”我忽然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回答儿子的问题,但是又感到很安慰,一次郊游可以让儿子懂得关心小昆虫,明白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我和儿子说:“小昆虫的家都被我们用来建我们的房子了,所以以后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家,不随便踩小草,也不随便折断树枝,这样小昆虫们才有家。”儿子听了以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孩子心理分析:

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游戏,生活和游戏只有融为一体,成长才会变得充满惊喜。所以,对妈妈而言,首当其冲的不是说教,而是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抽出时间做孩子的玩伴。解决了“玩”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好妈妈是会让孩子接受来自不同的方面的知识,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各种知识的。

我相信这次郊游,使儿子明白了“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道理。如此,顺带就可以让孩子更清晰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意义。儿子在这次郊游中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书本上能说得清楚的,只有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体会,玩耍也变得更加有意义,成长的也会更快。

孩子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学习,都是他智慧的源泉,各种感、知、觉都成为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学习通道,看、听、尝、闻、触模、做,这些感、知、觉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孩子的大脑发育。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些天性,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充分的开发大脑,在玩中接受全新的知识,让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给妈妈的小建议

动手小游戏有助孩子身心发育。教育界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说:动作是智力的砖瓦。科学界发现,手的活动对大脑细胞成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如今,高级名牌电控玩具、毛绒玩具等奢华的舶来品,则只是被看做一种功用的器具,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在过去的年代里,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沙包、毽子、弹弓、木头枪、铁环等。我在此也推荐让孩子自己进行挖掘化石、加工、挖沙子等较精细的手部锻炼,或进行拼装、绘画等游戏,远比那些毛绒玩具更能有效促进孩子身心发育。孩子玩的过程中包含了探索的因子,这种探索性的玩耍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名人示范榜样

达尔文的母亲苏姗娜是位有见识的女性,她从达尔文学走路起,就牵着孩子的小手到大自然中徜徉。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介绍看到的一切,大自然的一草一母,都是她教育的材料。由于妈妈的爱心和耐心,使达尔文对生物、对他生活的这个奇妙的世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他把家里的花房、花园和门前大河两岸的绿色世界当成了自己最早的课堂。在母亲的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怎样根据花蕊来识别花草,怎样记住各种花草和树木的名称。妈妈的耐心引导使达尔文对生物的兴趣产生了萌芽,尤其是生命从何而来更成了小达尔文心中最神圣的领地。也正是得益于母亲耐心的教导,他良好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达尔文8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

当有记者问成名后的达尔文:“一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父亲吗?”

达尔文说:“是母亲”。

记者不解地问道:“你母亲不是早就离开你了吗?”

“她让我认识了大自然!”达尔文回答说。

尽管母亲直接教育达尔文的只有短短8年,却把一生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一切教给了孩子!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景仰?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