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三章

作者 : 田科钦

4.《用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平等对话》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只有对孩子施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为本,讲究平等交流的艺术。

——著名教育评论家谭柳青

如果你现在回想小时候,那么你一定能把记忆中的那个场景清晰地显现出来——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仰起头看着身旁的大人,他们发号施令一般的对你说着话。

“把我的眼镜拿来!”

“不要动那本书!”

“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

“就是不许这么做!”

而你感到十分不耐烦。

是的,你的孩子也在经历着这一切,小小的他们,总是仰起头来看着你,听着你严厉的教训。当然,他们的心中也如同你小时候一样,充满了不耐烦。

当时你倒是够威风、够痛快的,可是你逐渐地会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不吃这一套了,而是常将你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当耳旁风。

当孩子们有了一个小秘密的时候,当孩子们有了一些小麻烦的时候,他首先去找的,并不是最为亲近的妈妈,而是自己的小伙伴。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妈妈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妈妈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粗暴命令的方式,易于形成妈妈与孩子间的对立。命令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请你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说话!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同事林博士的儿子今年九岁了,正在读小学,长得虎头虎脑的,非常的调皮。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最近变得越来越贪玩,连写作业都开始马马虎虎,只要能完成任务,他就不顾作业质量。后来孩子竟然开始偷着少交作业,被林博士发现之后,林博士非常气愤,火立即就上来了,就狠狠地说了孩子一顿,命令他以后在完成作业之前不许玩!

看到妈妈那么生气,孩子当时吓哭了,信誓旦旦地跟林博士保证会好好地完成作业,绝对不会再马马虎虎的了。

可是没过多久,林博士就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这个调皮蛋又不认真上课了,做功课也马马虎虎。♀挂完电话后,准备等孩子放学回家后请孩子好好吃一顿“竹笋炒肉丝”,可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林博士冷静了下来。她开始反思儿子这么不爱学习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儿子才刚向她做出保证没多久就又再次犯错?经过一番思考,林博士意识到也许是她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只是一味的说教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言根本不会起到实质的作用,而且这种说教次数多了之后,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厌倦和无所谓。

于是儿子放学回家,林博士跟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没有责骂,没有惩罚,林博士和孩子谈起了她的童年,她的三、四年级,以及她小时候的顽皮。儿子的眼神从抵触成为了好奇,最后完全融入到她童年的故事中,想象着母亲调皮的童年。这个调皮蛋惊奇地发现心目中一直是成功的母亲小时候竟然成绩平庸,丝毫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回忆。他渐渐放松了自己,和林博士一起讨论自己的“人生大计”,他很认真的告诉妈妈,自己一定要比妈妈小时候爱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定会认真地学习。

林博士对于儿子的反应很高兴,为了持续住孩子的这种高涨的热情,此后她常常跟儿子交流谈心,有时候还常常贬低自己小时候的成绩以此来赞赏儿子的杰出和才干。得到妈妈如此赞赏的孩子更加高兴,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他的学习成绩慢慢地也越来越好,做功课自然也就更加认真了。

孩子心理分析:

林博士第一次发现儿子的作业偷工减料时,用责骂和命令的粗暴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

因为不平等的交流会让孩子畏缩,让孩子自卑,让孩子逆反,让孩子孤独。

当你为了孩子的问题苦恼、焦急时,试想你的话如果不再被孩子所接受,你准备怎么来教育他们呢?靠什么履行妈妈的职责呢?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懂得太多,希望孩子们能够明白我们的用心良苦。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语言,是和我们有区别的。

沟通是妈妈与孩子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是妈妈控制和调整孩子行为的媒介。中国的妈妈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作一本正经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实孩子也是一个小大人,他也会反感高高在上地说教和指点。作为妈妈,理应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不能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赢得他们的合作。♀如果妈妈能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多数情况下妈妈都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

孩子希望妈妈能和他们交流,希望妈妈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与妈妈坦诚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给妈妈的小建议

当你蹲下来,视线与你的孩子平行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走出了第一步。蹲下来便是意味着,你们处在平等的位置,那么你可以开始你的发言了。

当然,你已经蹲下来了,你的发言就不应该充满威慑力。请杜绝使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强硬的语气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每当妈妈发现孩子有欠缺的时候,可以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像“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还要注意不能说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现在,你是孩子的伙伴,而不是他的妈妈。也许你可以试着称呼他为“先生”“小姐”,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称呼出现在中国非常奇怪,那么你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

学着把你的语调放得平和些,让脸部的肌肉放松些,将感叹句变成疑问句。比如当你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厉声地责骂,试着询问他,这是为什么呢,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还是因为时间太少以至于太过忙碌了。

当你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和孩子已经慢慢地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伙伴了。

名人示范榜样

徐静蕾被誉为中国影坛“四大花旦”之一,而且由于她出众的人文素质,又有“玉女”之称。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父亲,他知道教孩子做事先得教她做人,用语言教化不如身体力行。做事先做人,如果不懂做人之道,一切事情做起来都会很费力。

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她没完成,便狠心地罚她重写两遍。可是这种惩罚的办法并不起多大作用。小静蕾总是能想出“绝招”来对付爸爸。比如,把前几天写的字拿出来骗爸爸说是刚写的。忙碌了一天的徐子健不可能记住女儿所有写过的字,静蕾的“小滑头”便往往能够得逞。

当徐子健发现了女儿的“小伎俩”以后,他想,仅凭严厉和粗暴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当着女儿的面,一张又一张地、非常耐心地画制写大字用的米字格。小静蕾问:“干吗要自己画?多麻烦啊!为什么不去商店买?”徐子健说:“咱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富裕,没有那么多钱去买米字格纸。再说,你练字爸爸陪你画米字格不是很开心吗?”

从那天起,徐子健无论多忙,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时间陪在女儿身边画米字格,这使徐静蕾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她虽然还讲不出什么道理,但觉得自己如果再不认真练习,就太对不起爸爸了。就这样,徐静蕾练习书法一练就是十几年,毛笔字写得有模有样,不但能为爸爸办的厂题写厂牌,而且还获得过“中日青少年书法大赛”的三等奖。

5.《幽默妈妈是最棒的家庭和平大使》

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的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的孩子要高。

——美国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儿童所进行的研究报告

干完一天的工作,在老板和客户的夹缝中求生存,真是身心俱疲。回家以后,本来想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很可能出现一些让人烦心的事情。

当火气积累到一个顶点的时候,就难免爆发了。可能就因为一句话,使得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瞬间到达了爆发战争的边缘。

尤其是妈妈和孩子之间,有很多妈妈在心烦的时候将怒火倾泻到孩子身上。在这种硝烟弥漫的时候,幽默就派上用场了。幽默就能缓解僵局,幽默可以把一场争吵瞬间转化为一场嬉闹,幽默更是可以把尴尬变成会心一笑。

幽默的作用也不全是用来调节战争。其实人人都希望家庭的港湾宁静而和谐,而宁静的生活也需要笑声作点缀,和谐的日子也需要诙谐来调剂。在家庭生活中,适当运用一些幽默话语,能使家庭气氛更融洽,家人生活更幸福。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加幽默吧。

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里做客,有客人聊起现在孩子长时间黏在电脑前玩游戏,视力急剧下降还影响了学习。这时,朋友上初中的儿子回来了,放下书包也跟大人们坐在了一起。朋友看着她的小子,提及他在幼儿园时也曾因长时间粘在电脑前玩游戏,视力一度降到4.6时,朋友用愤愤的口气说:“其实,那时候真该把电脑给砸了!”

在满屋的客人面前,孩子听完就很不好高兴地问:“你凭什么砸?你用什么砸啊?”朋友顿了一下,大声答道:“用‘哈哈可乐派’砸!”这时,满屋子的人顿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刚刚还是紧张、窘迫的场面,为何能在转瞬间收到缓解的效果呢?这里面藏着一个秘密——幽默!想想看,这样幽默的母亲,孩子能不爱她吗?生活在这样一个幽默家庭,您说能不幸福吗?

孩子心理分析: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

幽默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能够使人在笑声中获得启迪,得到教益。在家庭生活中,常讲些诙谐幽默的话,可以助于摆月兑窘境,也有助于增加亲子之间生活的乐趣。

例子中,妈妈和孩子差点就玩电脑的事情吵起来,还好妈妈急中生智,用一句笑话缓和了和孩子剑拔弩张的关系。除去这层作用之外,其实也是在变相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告诉孩子要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教育他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凡事要有容人的雅量。有幽默感的孩子活泼开朗,他会以乐观心态传递着快乐,收获友谊。作为妈妈,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呀。

其实,有些时候,孩子的天真恰恰也是幽默,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幽默感的时候也要保留孩子的天真,记得在儿子小时候,有一次我跟儿子说一个笑话:“今天,在妈妈单位里,有人啪的一声打死一只蚊子,我过去一看:‘死了?赔!我养的!’”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儿子就两眼发红,冲着我就是一拳:“我要报仇!原来家里这么多咬我的蚊子都是你养的!”母子的关系随着闹作一团更加亲密了。

幽默应该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家庭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妈妈平时跟孩子的相处,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包括幽默感。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家研究,人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天生的,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我觉得,妈妈在生活中要发现幽默,创造幽默,利用幽默。

给妈妈的小建议

人天生便是幽默大师,我们都喜欢看轻松幽默的喜剧,都喜欢那些精辟的小笑话。只不过,当我们在和生活赛跑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把一切都看得太过认真,不小心就忘记了我们原本幽默的天性。

试着不要如此严肃,用一颗轻松的心去看待一切。也许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你会想到某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也许你会想到某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那就大声说出来吧。你的幽默不但不会让你的威严打折扣,反而能让孩子更喜欢与你相处,与你交谈。

名人示范榜样

俄国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就是一位善以幽默教子的高手。有一天,诗人一回到家,就见一家人慌作一团。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着惊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最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被墨水染黑的舌头,做了个怪相。诗人一点不恼,从里屋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水的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的话冲淡了,在家人的嘻笑声中结束。此后,舒拉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有时会故意打破常规做出异常行为来表现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此刻,如果采用简单的“硬碰硬”的方式,孩子很可能变得更加蛮横。遇到这种情况,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借助幽默,用讥喻、轻松的口吻指出他的行为不通情理,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