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章

作者 : 田科钦

2.《跟孩子说声“对不起”不是那么难》

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向孩子道歉无损尊严。♀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妮可·基德曼

当妈妈做错事时,是否会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跟孩子道歉呢?是的,很多妈妈在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因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而不愿意去跟孩子道歉。

妈妈切记不要这样做。当你不向孩子承认你所犯错误的时候,你就犯了两个更严重的错误。

其中一个错误是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你觉得没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时,表示你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你的不尊重会让孩子刚刚萌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孩子会觉得很沮丧。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摧毁了孩子的自尊,那么进而就会影响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所以尊重孩子,帮孩子建立自尊,对孩子至关重要。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另外,妈妈的这种行为也给孩子建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以后孩子有样学样,撒谎抵赖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另一个错误是对妈妈自己的影响。不承认错误的妈妈,只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损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妈妈向孩子认错,这样做不但不会减低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显示出妈妈的人格魅力,让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有担当的好孩子。

邻居林女士的儿子多多今年5岁,可是已经非常的听话懂事了。这个孩子如果做错事情绝对不会撒谎抵赖,而且总是勇敢的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小区里面的人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其实林女士本人就是一个口碑颇佳的人,多多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影响。

有一次,我跟林女士聊天,她跟我说起了一件发生在她们家里的事。有一晚林女士因为工作没有做完而第二天一早就要交,就在家里熬夜加班赶工作。第二天早上,她在洗漱,突然听到老公说孩子:“多多,你看看你,早上拿完酸女乃也不知道关冰箱,就让冰箱门一直这么开着,你太不像话了。”这时,她听到儿子稚女敕的声音脆生生地说:“爸爸不是我,我拿完酸女乃就把冰箱门关起来了。”老公接着问:“爸爸现在才到厨房来,妈妈还在洗漱,早上是你最早进的厨房,那不是你那是谁啊?”儿子“哇”地哭起来,特别委屈地说:“冰箱我拿完酸女乃就关起来了,确实不是我嘛。”林女士的老公生气地说到:“你这孩子自己做错事情还不承认,你给我去外面好好反思一下。”

这时,林女士却猛然回想起昨晚加班的时候,半夜口渴就去冰箱里取饮料时,在去取饮料的时候正好有电话响起来,她连忙去接电话……对,那冰箱门是她打开后忘记关上的。原来儿子是带她受过了,林女士赶紧从卫生间出来,就看到儿子委屈地在餐桌前哭个不停,林女士忙走过去,搂着儿子跟他说:“多多,不要哭了,是妈妈的错,是妈妈昨天晚上忘记关冰箱的门,让爸爸冤枉你了,等会爸爸出来我跟爸爸说,你不要哭了,好吗?”

等老公做好早餐从厨房出来,林女士连忙当着儿子的面向老公澄清了“冰箱事件”,又对自己的表现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林女士的老公知道事情原委连忙向儿子道歉,心疼地对儿子说:“原来是妈妈昨天晚上粗心忘了关冰箱门,爸爸刚才不知道原因而冤枉了你,是爸爸不对,爸爸跟你道歉,你不要再难过了,原谅爸爸,好吗?”儿子不哭了,嘟着小嘴看着爸爸,爸爸忙说:“乖儿子,是爸爸错了,爸爸不问清楚事实就冤枉了多多,多多不生气了,晚上爸爸把请你吃肯德基,怎么样?”多多笑着点了点头。

孩子心理分析:

“冰箱事件”就这样结束,林女士及时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化解了爸爸与儿子之间的误会,也保护了儿子小小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却影响着在孩子的在成长做成为人处事的态度。

家长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光辩解“我不是有意的”,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给孩子树立一个“逃避错误”的“坏榜样”。应该及时地对孩子道歉并付诸行动,比如一个亲吻或拥抱。

林女士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正确,让孩子明白了当自己做错事了,只有勇敢地去承认,向别人真诚道歉,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宽容的,也让孩子从中明白做人要勇敢地承担责任。

在儿子的心中,妈妈是明白是非的、尊重他的,是爱他的,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无损亲子关系,还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给妈妈的小建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日后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难免会犯错,有时候会冤枉了孩子,这时妈妈应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其实像孩子道歉一点也不丢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承认错误并像被伤害的人道歉,不但有助于双方的沟通,更可以让孩子受到正面的引导。

3.《不要把关爱变成溺爱》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法国教育家、文学家卢梭

现代人为了生存而日以继夜的拼搏工作,正是这样,便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妈妈工作繁忙,忽略了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一个父亲、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深沉而无私的,如果因为工作而对孩子有所忽略,便会想尽办法来补偿。如搞搞特殊待遇,很轻易就满足一些无理的要求,包办代替本来应该孩子**做的事情,当面袒护孩子的错误等等。

然而,这补偿却总是不小心把对孩子的关爱变成了溺爱。溺爱孩子,阻止了孩子试图作出**行动的任何努力。

从此,孩子失去了他原本该具备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任性,甚至自私,永远不会成熟的人。这种溺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无法适应社会,无法与人相处。

过份的爱,反而成了毒药。

我的儿子现在已经七岁,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们帮助就能够自己完成了:

自己整理房间;自己的打完球回来;看见球鞋踢球踢的很脏他就会自己主动的把鞋子洗了晒起来;放学回家看见家里的地板脏了,也会自己主动的去打扫干净;平常家里有客人过来,他总会把东西先拿给也客气,剩下的自己才开始吃……

儿子能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是我和他爸爸长期引导的结果。在儿子刚一岁的时候,我就和丈夫约法三章——决不像大多数的中国妈妈一样把孩子的一切全都包下来,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西方地开放式教育来教育孩子。

在儿子刚会爬时我就让儿子爬着去取东西,只要正确地取回来,我就亲他一口,让他高兴。等会走路时,儿子就成了家里的勤务兵,我就会对儿子说:“宝宝,把我的拖鞋拿来。”爸爸说:“把我的烟灰缸拿来。”孩子摔跤以后也不去管他,让他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就让孩子跟家里面一起分享,绝对不会特殊照顾让他自己吃“独食”。

儿子三、四岁时就会动手做一些事情。假如我们上班忘了带手机,他还会主动提醒我们。他爸爸还会经常喊道:“幸福宝宝,爸爸好辛苦啊,来给爸爸捶捶背。”儿子就会快乐地抡着两只小肉拳捶打着。

后来,慢慢地儿子长大了,家里的很多事都能主动去做。在学校里,也是很受欢迎的,总会给老师和同学一些关心和帮助。比如,在班级大扫除的时候,看到有同学力气小提水很吃力,他就会主动过去帮同学提水;看到有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他也会主动跑过去帮助低年级的同学。

现在孩子已经会主动关心我们了。今年刚入秋的时候,早上起来,爸爸感觉有些不舒服,吃早饭时打了几个喷嚏。儿子起来轻轻地扳过爸的头,用自己的脸贴贴爸的额头,感觉到爸爸的脸有点烫,他就主动去为爸取来药和水,让爸爸服下。看到儿子的细心,我跟他爸爸是从心里觉得温暖与欣闻。

孩子心理分析:

对孩子来说,他小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溺爱是妈妈对他很好。但当他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他会觉得妈妈的干涉是对他的一种禁锢,他想冲破这道禁锢,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从家庭来讲,孩子会不懂得妈妈的心思,不理解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甚至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从爱情和友情来讲,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的感情。认为恋人或朋友对自己的好都是理所应当。这样的结果就是: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因此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我和老公对待儿子那样。给与他爱,却不是过分的爱,孩子不但不会感觉我们不爱他,相反的,他会更快,更好的拥有一些难得的品质。

关爱,能让孩子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成长,能让他懂得付出自己的爱。如果爱得过分了,不管孩子做的对还是做的不对,都不予责罚,那么只会让孩子以为,别人为他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不需要去做任何事情。这就是关爱与溺爱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

比起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一些挫折,让他自己去承担一些事情,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妈妈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妈妈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最后套用黑格尔的话,假如你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

给妈妈的小建议

把握好关爱和溺爱的度应该是大多数妈妈非常难办的事情了,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开始了对孩子的溺爱。其实对于此,可以有一些小办法。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家庭规矩,来一个家庭成员分担家务的计划,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还要写明,不管谁做错了事情,都要自己勇敢的承担责任。这样,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参与了工作,也参与了监督的工作,不仅能让家庭成员都感觉到家的凝聚力,同时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

放心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去体验失败和挫折吧,须知道,妈妈永远是妈妈,我们不能代替和包揽孩子的一生。因此,要让我们的孩子以后能够经历生活的风雨,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主。

名人示范榜样

熟悉中国股市的人,尤其是投身于中国股市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安妮这个名字的。安妮三十岁那年才当上母亲,儿子薛非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按理说对这样一个独子安妮应该是宠爱有加了,可是安妮却不是。

儿子进幼儿园时,安妮的事业再度起步,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儿子下午五点离园回家,家里天天是铁将军把门,妈妈在哪儿都不知道。可妈妈早就留下指示了:“你自己想办法到任何可以去的地方去,无论是吃饭还是求宿,等妈妈回来后会一一去还情的。”

儿子进小学了,作为母亲,安妮第一天陪着他一起去学校报到,然后把他送到教室。当天晚上安妮就认真地对儿子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去学校的路了,从此以后爸爸妈妈再也不会来接送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安妮说到做到,哪怕是顺路经过儿子学校门口,哪怕是刮风下雨,她都坚持让儿子独自回家。

后来,薛非要去英国留学,从申请到签证居然是薛非单枪匹马自己一手搞定。?薛非说:“妈妈从小对我的教育主要是精神上的,其他方面她尽可能地让我**,所以我现在出国后适应起来并不困难。”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