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魂笔记 第三章 :往事回首愈千年

作者 : 亚赫头人

就在这时那女孩拿出来一尊形制古怪的藏箱,打开一看里边是尊神像,非佛非道,造型十分的古怪,但是从那包浆看来应该是经历不少岁月,被摩挲的泛着幽远的光泽,一种往事愈千年的感觉油然而生!

看到这尊神仙相,胡教授陷入了沉思,紧接着,他说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原来在一九七三年,那场大运动也快接近了尾声,时值十八岁的胡教授,也就是当时的胡抗美,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学习先辈的来到了甘肃玉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插队,准备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这里的莽莽群山,茫茫大漠,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再次添砖加瓦,玉门油区是中国甘肃酒西盆地所发现油田的总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油田,也让中国一举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这里因昆仑山之玉石经此运往内地得名,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是河西走廊第一关,自古以来,这玉门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隘,当下已然没有曾经浴血奋战的金戈铁马,也没有商队络绎辉的繁荣景象,在千年的喧嚣与沉寂之后,今天的它,留给人们只有西域的猎猎大漠风。

如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沼泽遍布,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咏古叹今之情,油然而生。不难想象,当年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车水马龙的灿烂,中国从这里向西方各国输出着珍贵的特产物品,也在这里和西域诸国交流着文化和宗教!

从柔美的江南水乡来到这黄沙遍地的大西北,那种心理上的不适应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刚刚过不适应这边的干燥气候,胡抗美常常流鼻血,而且一天要流上好几次,据说只有周边祁连山上生长的一种扁柏才能治疗。

真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胡抗美刚去的当口就遇到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普度门”反革命案,当时的普渡门道首赵宝打出“新主出世”的旗号,造谣惑众,发展匪徒,反革命活动由甘肃扩展到陕西等地,并多次密会,搜罗武器,图谋暴乱,企图“前往径河两岸迎新主,去西安立帝”。

这所谓的普度门,是糅合了佛道教义的邪教,据说是清光绪年间由四川传入甘肃一带,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信奉扶傲真人,谬称可以为人换魂,免受轮回之苦,入会一般收费大洋一元。

这个所谓的道首赵宝,在出家当道士之前,也就是村里的白相人,成天在家滋生事体,打架斗殴,搞的四邻街坊鸡犬不宁,后来机缘巧合间加入了所谓的普度门并成为了新一任的道首!赵宝知道在这边陲之地,仅仅依靠入教的会费是支持不了整个团队的开销的,而这些入教的人不是为了交钱而来的,更何况今后说要登基称帝,那些开销简直如同恒河沙数!

赵宝这帮乌合之众也就常年出没在这祁连山的丛山峻岭之间,一则缘于在这一带地底下曾经隐藏了一段段让人神往的历史,让人垂涎的财富,二则可以依托这山势作为屏障,可以有效的与当地的人民政府武装斡旋,以避免被一举剿灭!

那日,胡抗美正在山上采集扁柏,以备风干物燥的天气止鼻血之用,这扁柏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生长缓慢,寿命极长,一般分布在海拔很高的云雾带,所以采集也需要耗费不少的功夫。

但这不是胡抗美上山的唯一目的,当时虽然那场大运动已进尾声,但是阶级斗争这根弦依旧松不得,更可况这出产被称作工业血液的油田,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这里也阶级斗争的气氛有时更甚于地方!

就连当时的铁人王进喜也未能幸免,无端地被扣上了“大工贼、大内奸、大地主、大流氓”的帽子,后来由一个新华社女记者揭露真相,周总理对内参作了批示,要求大庆军管会保护王进喜;其后又通知大庆安排王进喜进京,才得以平反昭雪。

当然这是后话,显而易见,油田上除了抓生产任务之外,当然也要抓政治任务,江南文人气息的胡抗美,文笔好,一手馆阁体也深受领导喜爱,这贴写大字报的任务就落在胡抗美的肩头了,并几次三番暗示年底可能提拔他进入政宣部门!

所以胡抗美这次上山的目的除了采集扁柏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目的,自己的直属领导也就是那个暗示他能进政宣部的那人,此人五十好几了,还是孑然一身,却在油田上与工人家属勾三搭四绯闻不断,自诩当代徐志摩,没事就独自一人无病申吟,自命清高。

此人有一个痼疾那就是一进入春秋天,成天像是一个痨病鬼似得,咳个不停,有时在台上讲话的时候连血也咳出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说是此人心术不正,纵欲过度而精血耗损过多所致,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五痨七伤,再这样下去,迟早一命呜呼,然很多有心人想借此事扳倒他,无奈此人大有来头,上边有人撑着,愣是牢牢把持着军政大权,那些人奈何不得,只好眼巴巴望着他什么时候咳死!

在这个当口胡抗美当然是心知肚明,领导已经给自己暗示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开始考虑的是送那黄白之物,在当时全国物质都很匮乏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知青,实在是囊中羞涩,上海的家人日子过的也不宽裕,只是逢年过节偶尔寄几套新衣服或者若干粮票几包红糖之类的改善改善伙食,就是将这些全部与当地的民众交换成的钱,那领导想必也看不上一眼的!

活人又岂能让尿给憋死,这绵延几千里的祁连山,山上全是宝,就拿这冬虫夏草来说吧,就有治疗腰膝间痛楚,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肾养元之神奇功效,是不可多得的大自然的馈赠,而祁连山的虫草因其源正、身干、完整、洁净、虫体条大、色金黄、饱满肥壮、子座短者而成为稀世珍品。

但是此刻要进山找虫草无异于缘木求鱼,虫草是因为春天时候万物复苏,松树上的孢子也绽开了,飘飘洒洒的飘扬在空中,以便借助风的力量完成授粉,从而延续自己的后代,这些孢子粉有的飘洒到了其他树上完成了授粉。

但是大部分却飘洒在松树的周边的土壤中,与此同时一种蝙蝠蛾也在这片土壤中产下了虫卵,待到秋季就可以破蛹而出了,却不曾想到,这些孢子粉就飘洒到了这些虫卵的身上,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便发芽了,殊不知此刻将自己的根须扎进了那些虫卵的体内,吸取那些虫卵的营养,而那些虫卵也发育成了蚕宝宝般的幼虫,双方都在拼了命似得生长着,这是一场殊死的搏斗!

在夏天,阳光雨露的滋润呵护下,那些幼苗茁壮成长,便是所谓的夏草,而快到了深秋,那些幼苗再也无法从虫身上吸收到营养了,因为这时候发育不良,无法成茧的虫体也被冻的僵死了,这就是所谓的冬虫,这是一种奇妙的大自然将植物与动物的融合共生的现象!

采集虫草都是在深秋,这祁连山上有万亩松涛,一般是一挖一个准,当地的裕固族人是不吃的,认为这是恶魔的杰作,只会给人带来灾难,只有汉地的药农才过来采集,这些所谓药农也是玉门附近常年在地里刨食的农民,仅仅是闲暇的时候过来碰碰运气,然后奇货可居,等到来年汉人拿着哗啦啦的钞票前来高价收购。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是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的,即便采集大量的虫草也没法兑换成花花绿绿的钞票,所以专门从事这个的人更少了!

胡抗美对于这个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这一行将希望还寄期望另外一种宝贝就是祁连山锁阳了,顾名思义,锁阳一定是一种让男人重振雄风的良药,锁阳又名不老药,也是一种寄生植物,药物别名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野生于沙漠戈壁,又以祁连山的锁阳最为知名。

锁阳的繁衍过程不同于一般植物,与人和动物却极为相似,每年五、六月份,锁阳开始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开始成熟,同株的雄性和雌性部分相互授粉、结籽,锁阳籽极小,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似人体受精卵。

由于锁阳头部布满鳞甲,因而种籽被包裹的十分严实,无法月兑落,这时,从锁阳根部会生出一种白色的小虫,专家将其命名为锁阳虫,锁阳虫开始从底部沿锁阳内部逐渐向上,一点一点吃空锁阳,直至顶部,这时锁阳内部就形成空洞,锁阳籽沿洞掉入锁阳底部,这时冬季来临了,锁阳籽吸收养份,迅速成长壮大。

这玉门虽正处于雄奇的祁连山脚下,但它又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叠的余脉上,依靠着白雪皑皑的雪峰。市区有石油河流经,玉门镇有疏勒河流过,春天的时候,春风也偶尔度过玉门关,将这里的吹的也是山花烂漫,繁花似锦,这在上海这样的一些大城市是绝难见到的景色!

正值青春壮年的胡抗美被这一带的景色给迷的流连忘返了,依照当地药农的简约地图再越过一座丹霞地貌的山头就应该可以见到大片的扁柏林了,行进在原始森林中对于年富力强的胡抗美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最难的是这一带的丹霞地貌,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裕固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这让初来咋到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胡抗美此刻纵目丹霞地貌群,只见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观之令人赞叹不已,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往往在这些山上才有些奇花异草生长,这又给胡抗美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一没有专业的设备,二也没有攀岩的经验,但是每每想到临近秋冬天气,自己流鼻血的恐怖景象,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从上午带着干粮进到了这一带,已经走到快要太阳西沉了,只好坐在一块被上千年的猎猎沙漠风吹蚀的石头上吃起干粮来!

作为南方人的胡抗美是吃不惯这些**的馕饼的,每次要用水泡化了,然后像是吃南方的芝麻糊一般才咽得下去,这次也不例外,他从绿色的行军水壶里仰头灌了一口水,然后掰下一块馕饼含在嘴里,等到泡化了就势咽下,形同吃药!

走了一天的胡抗美一时间尿急了,就将水壶跟干粮就势放在了这块石头上,转过身就放起茅来,一阵畅快淋漓之后,待到他转过身来,不由大惊失色,先前放在石头上的干粮跟水壶都不翼而飞了,虽然这玩意不好吃,但这可是这几天来干粮,如果丢了,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关于油田上有工人误入深山最后被活活饿死的传闻也不在少数,更让胡抗美心惊的是自己也就转过身放茅而已,前后不过一分来钟的时间,这水壶跟干粮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就不见了!

胡抗美举目四顾,除了几只翱翔于天际的猎隼就是茫茫红色的阿兰拉格达了,显得无限的广袤苍凉,胡抗美觉得十分的诡异,于是决定打算折返,就在他正欲转身离去的当口却见到一个道士装扮的人站在自己的面前,束发盘髻,戴一顶南华巾,一袭青蓝的道袍,脚踏芒鞋,满脸苍苍的络腮胡更是显得仙风道骨,只是背上像是背着诸如被褥的狼犺的家伙。

但是这突兀出现的道士将胡抗美结结实实的吓了一跳,那道士却兀自微笑着看着胡抗美,胡抗美定了定神,知道对方是人而不是山精树怪,才逐渐放下心来,而在这个道士的胸前正挂着自己的军绿色水壶。

在那个时刻不忘阶级斗争的年代,一见到眼前的这个被批判为牛鬼蛇神的道士,胡抗美当然首先要绷紧的是自己阶级斗争的那根弦:“你鬼鬼祟祟的躲在这山里做什么?”那道士一稽首道:“贫道探寻龙脉至此,并无恶意,只是刚刚饥渴难当,才”说罢笑笑指了指身上的水壶!

探寻龙脉?胡抗美只知道在这玉门有政府探寻油田,探寻黄金的,没成想还有这探寻龙脉的,见到又是一个黑五类,所以胆气一壮:“探寻什么龙脉是国家的事,是你一个五类分子能插手的么?”说实在胡抗美当时年轻压根儿都不知道什么是龙脉!

老道于是耐心的解释什么是龙脉,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

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

胡抗美好歹也算得上是一个知识青年,一知半解的听着眼前的老道的夸夸其谈,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但是有个更严重的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你说你从江西经过湖南寻龙而来,那你为什么不在家从事生产生活,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这寻龙能当饭吃么?”那老道哈哈一笑道:“真是后生可畏呀!这寻龙是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添砖加瓦,但是能穷尽宇宙万物苍生的奥秘,人的一生也就足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换魂笔记最新章节 | 换魂笔记全文阅读 | 换魂笔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