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3.第四七回 卖主权袁氏称帝 反倒退蔡锷护国(上)

作者 : 若愚

第13节第四七回卖主权袁氏称帝反倒退蔡锷护国(上)

第四七回卖主权袁氏称帝反倒退蔡锷护国(上)

古人造字,极有讲究。比如“臭”字,就由“自”、“大”,再加上一“点”构成;若从为人处世方面来考察,则可构成一条社会学定理:自大一点则臭。夫自大者,不是真正的大,而是自以为大之意。有自大心态者,其实是小人物;唯恐被别人瞧不起。为求得心理平衡,而自吹自擂、自高自大;甚至自命不凡,视自己为神明,视别人如草芥。如此为人处世,则难免会物极必反,成为众人唾弃的小丑。

宇宙无垠,天地广阔;一个人处在天地之间,究竟能有多大?潜心感悟人生,不难发现:真正的大人物,常常是谦谦君子,惕励自警,甘当小人物。何以故?担心树大招风,惹人忌恨。其实,从做人的角度看,把自己看的很大的人,在别人眼中不一定就大。而把自己看的很小的人,在别人眼中不一定就小。当官为宦者,若能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甘当人民之公仆,则其在人民的心目中,必将是伟大的。若高高在上,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恣意愚弄百姓,则其在百姓心目中,必将是渺小的。从做事的角度看,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是成就大业的必由之路。反之,若不愿做小事,总想干大事,幻想着一举功名,一步登天,则容易误入歧途。老子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由此观之,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相反,小人得势,常常忘乎所以,私心恶性膨胀,贪得无厌,甚至欲贪天下而为己有;最终难免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闲话带过,言归正传。话说二次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袁世凯踌躇满志,颐指气使,变本加厉地破坏民主,推行其独裁统治。袁世凯推行独裁的第一步是把“临时大总统”变为正式大总统。按《临时约法》之规定,应先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再由国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后根据宪法选举正式总统。这无疑是套在临时大总统头上的“紧箍咒”,使袁世凯感到极不舒服。若严格依法办事,在国民党人占多数席位的国会选举中,袁世凯将难以如愿。为此,袁世凯采取了分化拉拢,金钱收买的手段,瓦解了一批国民党议员。同时,他授意梁启超在议员中组建了进步党,指派亲信梁士诒组建了公民党,与国民党人相抗衡。梁启超自辛亥革命后,即回到国内,凭借着在立宪派人士中的声望,挤进了南京临时议会。南京政府解散后,他又跑到北京,拜倒在袁世凯的脚下,心甘情愿的为袁世凯效力,并以此作为跻身政坛之捷径。为了获得袁世凯的青睐,梁启超联络梁士诒等人,在国会中大造舆论,又向各省军政长官发布通电,为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而拼命摇旗呐喊。

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内阁总理,组成了“熊氏内阁”。熊氏内阁中全是袁世凯的心月复爪牙,包括梁启超亦被授以司法总长一职。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是,以熊氏内阁为工具,与《临时约法》背道而驰,先选举总统,后制定宪法,然后再解散国会。

10月6日,在袁世凯的胁迫下,国会举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是日,袁世凯指派爪牙,组织了数千名便衣警察、地痞、流氓等,号称“公民团”,严密包围了国会会场。声言“今日非将公民所瞩目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另有大批军队荷枪实弹,沿街弹压。会场内,公民党、进步党人则采取威胁恐吓、封官许愿的手法,软硬兼施,为袁世凯拉选票。然而,经过发票、写票、收票、唱票,计票结束后,议长汤化龙宣布:第一轮投票,袁世凯未能过半。会场立即大乱,国民党议员主张休会,公民党、进步党议员则喊叫重选。“选不出大总统,不准离开”;“拥护袁大总统者好吃好喝,反对者不准吃饭”。在一片争吵哄闹声中,又开始重新发票,再次选举。外有军警、流氓威胁,内有袁氏亲信、爪牙骚扰;议员们被迫俯首听命,忍饥挨饿,终日进行选举。自早晨八时直到晚上十时,连续投票三次。袁世凯才以微弱多数,勉强通过。汤化龙当场宣布:“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会场里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独具特色的“袁记民主”大功告成。会场外的“公民团”,在一片狂呼怪叫声中领到赏钱后,陆续散去。次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三日后,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袁世凯身穿陆海军大元帅钴蓝色礼服,头戴叠羽帽,乘坐八抬彩轿,前有军乐队引导,后有文武百官扈从;一路吹吹打打,来到紫禁城中的太和殿。议长汤化龙主持典礼,袁世凯宣誓就职,称:“世凯谨向天地起誓:忠于中华民国,忠于民主共和。誓为人民之幸福,国家之雄强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

说得真漂亮。但是,眼见尚有三分假,耳闻岂能全是真。人是一种善于撒谎的动物。判断一个人,不能单纯地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有道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世间唯有识人难。古人曾有诗议识人曰: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袁世凯宣誓后,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汤化龙赞美道:“袁大总统乃我国之华盛顿。”梁启超奉承道:“袁大总统是我国的拿破仑。”随后,袁世凯在文武大臣的前呼后拥下,登上**城楼,检阅北洋军部队。眼看着一队队士兵方阵从金水桥前通过,耳听着一声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袁世凯心醉神摇,浮想联翩:“万岁。中国需要一个万岁,中国人离不开万岁。其实,治国、治军皆是一理,都要训练绝对服从。我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和剑;服从者升官发财,不服者坐牢杀头。所谓民主者,我乃万民之主也;所谓共和者,天下共同附和我也。所谓万岁者,受万民拥戴也。我已经受到万民拥戴,行使着万岁的权力,却只是个总统的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当总统不如当皇上。当皇上——,天下英雄唯老袁,奉天承运有何难。”袁世凯越想越美,禁不住头脑发昏,贪欲恶性膨胀,暗下决心,谋求称帝。

袁世凯决心称帝,国会便成了最大的障碍。怎样取消国会,让袁世凯颇费神思。经过两个多月密谋,袁世凯与熊希龄联名签发文件,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一次就取消了四百多名议员的资格,超过议员总数的一半,致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名存实亡。随后,袁世凯又以“瘫痪”为名,下令取消国会,同时下令各地的自治会、省议会一并取消。

1914年3月,袁世凯指派了一批政客官僚,组成“约法会议”,炮制了一部《中华民国约法》。接着,公然宣布废除孙中山制定的《临时约法》。新的“袁氏约法”,字字皆是袁世凯手定,其中心内容是: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总统拥有召集或解散立法院,颁布法律,任免官员,宣告战和,统帅全国陆海军,缔结条约,宣布戒严等一切大权。新约法还规定,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立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秉承总统意旨办事。总之,袁世凯通过新约法,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皇帝般的程度。

不久,袁世凯直接任命了七十多个亲信为参政,组成参政院。他授意参政院炮制了《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选连任而不受限制,且被选举人由现任总统推荐。据此,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任职,而且可以由其子孙后代继任。这与“万世一系”的帝制已无实质的区别,袁世凯“拥共和之名,行**之实”,成了不叫皇帝的皇帝。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民国初年怪事多,袁大总统谋帝祚。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分裂成两大营垒,在欧洲战场上互相厮杀、激烈火并。日本帝国主义看到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乘机宣布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一月之间,就攻占了济南、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袁世凯政府对日本出兵山东不仅不予抵抗,反而宣布“中立”,将山东半岛和胶济湾附近划为“交战区”,供日、德双方交战之用。并将该地区的中国驻军全部撤出,丧失了中华民族应有的骨气。

正当山东半岛混战之际,袁世凯称帝步伐也日渐加紧。他效仿封建皇帝,身着古装,亲自主持了祀孔、祭天大礼。随后,又通令全国各级学校,一律恢复“尊孔读经”,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把尊尚孔孟之道列为教育宗旨。在袁世凯的倡导下,一批清朝的遗老遗少和封建文人群起鼓噪,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早已窜回国内的康有为神情亢奋,急忙联络了一批顽固势力,组成孔教会,并上书参政院要求定孔教为国教。接着,在全国范围内,各种尊孔团体、尊孔杂志相继出笼,大肆攻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思潮,为复辟帝制大肆制造舆论。

袁世凯称帝的阴谋活动,为日本侵略者讹诈、勒索中国人民提供了有利时机。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乘机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要求将旅大及南满、安奉两条铁路的租期延长到九十九年;要求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附近矿山不得让与他人开采;要求中国所有沿海港湾和岛屿不得割让或租界给其他国家;要求中国政府必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警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并将九江、南昌至杭州间,南昌至潮州间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拥有开矿、筑路和建筑海港、船厂等特权。

日本公使当面告诉袁世凯道:“若开诚交涉,全部接受,则日本希望袁大总统再高升一步。”袁世凯称帝心切,急于得到日本的支持,遂指派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为代表,与日本公使日置益等秘密谈判。谈判期间,日本不断向山东、东北和天津一带增兵,以武力相威胁。陆征祥、曹汝霖等人战战兢兢,既不敢得罪日本公使,害怕加速危机;又不敢轻易答应,自丧国权,惟有苦苦哀求日本人让步;并不断向袁世凯汇报,听其裁决。谈判进行了三个多月,袁世凯政府不断退让,仍不能使日本满意。于是,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内答复。袁世凯吓破了胆,仅将“聘日本人为政府机关顾问一款,容日后协商”外,其余条件全部接受。

“二十一条”的签订,彻底暴露了袁世凯的卖国贼嘴脸,迅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各界群众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罢工罢课。各种报纸、杂志争相撰文,谴责袁世凯的卖国行为,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反日讨袁的爱国热潮。袁世凯恼羞成怒,公然下令污蔑道:“愚民无知,一味盲目排外,不懂睦宜邦交。各省督军、地方官府务要严密防范,认真查禁。对扰乱社会秩序者,严惩不贷。”然而,人民的反抗如同大海怒涛,汹涌澎湃,各地的官府以及北洋军中的许多下级军官,也无不愤慨异常,群起抵制。街头巡警不愿替“卖国贼”效力,对人民的反日活动熟视无睹,袖手旁观。北洋政府失去了人心,袁世凯大恐,只好公开宣布“二十一条”无效,才使民愤稍有平息。从此,袁世凯威风扫地,逐渐陷入孤立。

袁世凯在取得日本的谅解和支持后,便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1915年8月,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在上海《亚细亚报》上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污蔑中国道:“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更为适宜。”紧接着,袁世凯的心月复谋士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夑、胡英等以“讨论国体”为名,组成“筹安会”。筹安会撰文章、发宣言,倡议“废民主而立君主,**和而行**”;为袁世凯称帝大吹大擂。他们电请各省军政长官以及各地商会、教育会、尊孔团体等派代表进京,共商“国体大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急于想当“太子”,挖空心思地编造了一套“家族魔咒”的谬论,肆无忌惮地欺骗袁世凯。盖因袁家数代为官者,皆未活过六十岁;袁世凯时年已满五十八岁,对死亡忌讳极深。袁克定据此向乃父进言道:“此乃家族魔咒,欲克服此魔咒,只有尽快称帝;以帝王之尊,方能战胜鬼神,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袁克定的谎言,击中了袁世凯的要害,使其对“称帝才能战胜魔咒”之说深信不疑。

同时,袁克定又与无耻文人梁士诒沆瀣一气,结成死党,挖空心思地制造骗局。在袁克定的授意下,梁士诒钻进总统府,察言观色,伺机奉承道:“大总统功德无量,应该早登皇帝宝座,以奉天承运,君临天下。”袁世凯满脸堆笑地道:“登基之事,固然符合天意,但不知民意如何?”梁士诒善于溜须拍马,忙道:“大总统不必担心。天下百姓早就盼望着有个圣主明君,您老人家是真龙附体,做皇帝早已是民心所向。”说着,又顺口胡吹道:“为了歌颂您的功德,顺应天下民意,我专门办了一份报纸,报上全是请求您早日登基的文章。”袁世凯闻言大喜,便道:“快拿来,让我看。”梁士诒本是信口胡吹,没料到袁世凯立即要看报,一下子慌了神,连忙搪塞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给您送来。”言讫,匆忙辞出。

梁士诒转身溜进袁克定的住处商议,袁克定听完报告后大乐,笑道:“何不将计就计,专门办张报纸。不过,要格外谨慎,现在外面反对大总统的声浪很高,我们办的报纸每日只能出版一张,而且只能给大总统一个人看。”梁士诒拍手叫好道:“太子爷英明。我们办的报纸就叫做《民意报》,专登劝进、称帝的文章。”袁克定笑道:“快去办吧。”梁士诒转身就跑,回到家中,急忙请来一群狐朋狗友,胡编滥造了几篇吹捧袁世凯的文章,连夜找人排版印刷了数十张。次日凌晨,梁士诒把一沓《民意报》呈献给袁世凯,袁世凯看完大喜,立即给梁士诒加官进爵。袁克定闻讯大乐,又赏给梁士诒一万银元,指示他每天再伪造几份《顺天时报》,专门糊弄袁世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