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2.第四六回 享优待清廷退位 行骗术袁氏篡权(下)

作者 : 若愚

第12节第四六回享优待清廷退位行骗术袁氏篡权(下)

第四六回享优待清廷退位行骗术袁氏篡权(下)

入夜,袁世凯密令其心月复、北洋军将领曹锟率部在北京制造兵变,劫掠商铺,焚烧民宅。一队北洋军士兵闯进蔡元培等人的住所,恶意骚扰,抢走文件和行李,极力恐吓,造成混乱局面,借以证明必须由袁世凯坐镇北京,才能稳定北方局势。次日,天津、保定也接着发生兵变。随后,各帝国主义者立刻配合行动,扬言要保护使馆和侨民。京津一带列强驻军纷纷出动,日本军队在秦皇岛登陆,故意制造紧张空气。种种迹象表明,只要袁世凯一离开北京,“内忧外患”马上会接踵而至。

京津地区的乱象,通过报纸、电波向四面八方扩散。蔡元培等人如坐针毡,昼夜惶恐不安。忽见袁世凯亲率大批卫士,赶到专使团驻地。袁世凯满脸汗珠,表情痛苦,向蔡元培表示:“连日兵变,骚扰不安,让诸位受惊;此袁某之过也。北方秩序不易维持,人心未尽一致。袁某不能南下,只能在北京就职。”说着,转身命令卫士长道:“专使团的安全,至关重要。你们务必要切实保护。”又回过头来,向蔡元培一揖,道:“袁某公务繁忙,暂且失陪。”言讫,匆匆离去。蔡元培等人信以为真,当即议定,并电告南京临时政府,称:“北京兵变,外国人极为激昂。日本已派兵入京。设使再有此等事发生,外人自由行动,恐将不可避免。我等目睹此情形,集议以为速建统一政府,为今日最重要之问题,余事尽可迁就,以定大局。”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等齐声呐喊,反对建都南京。上海十多家报纸联合致电孙中山,主张建都北京。革命阵营中的异己分子也纷纷为袁世凯帮腔;副总统黎元洪公然通电全国称:“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纵使南京形势胜似北京,犹当审时度势,量为迁就。”孙中山成了孤家寡人,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和一片妥协舆论的压力下,终于被迫再次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按照《临时约法》规定,新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由大总统任命国务总理,由总理提名的各部总长须得参议院通过。三天后,袁世凯任命其老友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唐绍仪随后赶到南京,向参议院递交内阁成员名单: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唐绍仪兼。参议院履行了一个形式上的批准手续,“唐氏内阁”即告成立。同时,存在了三月之久的南京临时政府宣布解散。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职。次日,参议院决定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不幸夭折,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辛亥革命胜利了,它推翻了封建帝制,播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嗣后,无论何人,若想恢复帝制当皇上,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失败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后人有诗议辛亥革命曰:

虽说是成败参半,却实属功勋卓然。除帝制播洒民主,推巨轮铿锵向前。孙中山诚实受骗,袁世凯奸诈篡权。遭挫折积累经验,革命者任重道远。

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后,立即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此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革命派、立宪派、北洋军阀和地方军阀同时并存,各种政治力量争权夺利的复杂局面。袁世凯老谋深算,一步步谋划着在全国实施独裁;他一面公开宣称:“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之瑕秽。谨守宪法。”一面暗中鼓动亲信破坏宪法,制造矛盾,与责任内阁作对。按《临时约法》规定,国务总理是责任内阁首脑,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内阁成员副署才能有效。这无疑是保护共和,限制总统权力的有效制度;也必然成为袁世凯实行独裁的最大障碍。为了尽快破坏责任内阁,袁世凯授意汤化龙、张謇、章太炎等人组成共和党,推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大反责任内阁,公开为袁世凯独裁摇旗呐喊。接着,利用直隶总督的任命,挑起事端,强行安插亲信,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袁世凯毫不掩饰,立即动用军警,以武力胁迫参议院通过陆征祥为国务总理,组成“陆氏内阁”。干了两个月,袁世凯嫌“陆氏内阁”不顺手,又任命心月复爪牙赵秉钧为国务总理,组成“赵氏内阁”,从而把内阁变成了他的御用工具。在袁世凯看来,内阁不过是他手中的玩偶,可随意玩弄,不受任何限制。

当袁世凯在政权问题上步步紧逼之时,革命党人却毫无警觉。同盟会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帝制已被推翻,民国已经建立,革命已经成功,从而失去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组织更加涣散,内部矛盾重重。袁世凯乘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一面大力扩张北洋军,购买枪炮弹药;一面借口财政困难,对黄兴统辖的南方革命军停发粮饷,迫使黄兴遣散了南京的十四万军队,辞去南京留守之职。把革命党人手中仅存的一点军权剥夺殆尽。

此时的同盟会骨干宋教仁,特别醉心于资本主义议会政治,幻想着通过议会选举,由他出面组织责任内阁。他将同盟会与若干个小党派合并,组建了国民党,使之成为参议院中的第一大党。国民党名义上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权却操在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手中。宋教仁为了能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不惜把大批的政客和封建余孽拉入党内。他为了笼络各种政治势力,把同盟会纲领中的革命内容全部删除,以争取议会席位为唯一宗旨,使国民党完全退步成毫无原则的官僚政客集团。

宋教仁才华出众,品行高洁;对袁世凯的奸诈虚伪、权势威逼、金钱收买等手段均软硬不吃。经过宋教仁的努力,国民党在参议院中占据了多数席位。对此,袁世凯恨在心头,但却笑在脸上。他施展开浑身解数,竭力拉拢孙中山、黄兴等人,为自己装饰门面,制造革命党人对他的幻觉。

1912年9月,袁世凯特意邀请孙中山、黄兴进京,对他们优礼有加,极力恭维。他称赞孙、黄是“革命领袖”,“开国元勋”,对他们提出的各项主张均表示“完全赞同”,“坚决实行”。孙、黄二人被袁世凯的**汤灌得晕头转向,完全相信了袁世凯的一派谎言。孙中山表示:“我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惟社会革命尚未入手。我此次解职,即愿为一普通公民,投身铁路建设实业,为国家自强出力。”袁世凯鼓掌道:“先生远见,着实英明。请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铁路总办之职。”孙中山道:“我计划用八年时间,在全国修建二十万里铁路。”袁世凯赞许道:“先生计划,非常宏伟。八年以后,大功必成。”孙中山道:“我想先去日本考察,然后做出远景规划。”袁世凯道:“先生出国,费用全由政府负担。”黄兴接口道:“革命成功,我打算急流勇退。不求地位,不图权势,返回家乡,当一介草民足矣。”袁世凯道:“先生大才,不能埋没。世凯诚心邀请先生为川粤汉铁路督办,与孙先生共同致力铁路建设,齐心协力,振兴中华。”送走孙中山、黄兴后,袁世凯立即指派心月复谋士杨度道:“尽快收集孙、黄的个人阴私,印成书册,广为散发。”这真是口蜜月复剑,貌恭心奸;当面唱赞歌,背后下毒手。

1913年2月,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宋教仁志得意满,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于是,他遍游两湖、安徽、南京、上海,到处发表演说,宣布政见。3月20日,宋教仁准备从上海赶回北京,进一步做好组阁准备;却在上海车站遇刺,两天后身亡。

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立即电令江苏都督程德全:“彻底查清主使行刺之人,务必依法严办。”然而,抓住的凶手武士英,在庭审前却突然暴病身亡。严刑审问在场的证人,查抄罪犯的书信电报,结果表明:直接布置暗杀的就是袁世凯的心月复、内阁总理赵秉钧和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主使行凶者正是袁世凯。“宋案”公布,真相大白于天下,各家报纸纷纷转载,“举国痛哭宋教仁,天理难容袁世凯”。袁世凯的卑劣手段、凶残嘴脸成为千夫所指,遭到万口唾骂。有人在北京新华门两旁书写一副对联,曰:“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民国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不是东西”。此联一出,即被时人万口讥诵,恣意讽谈。

噩耗传到日本,正在考察途中的孙中山闻之大哭。他终于从对袁世凯的幻觉中猛醒,立即返回上海,召开国民党人紧急会议,主张举行二次革命,武装讨伐袁世凯。但是,此时的国民党组织废弛,人心懈怠,对孙中山的号召,响应者寥寥无几。以黄兴为代表的一部分党员,主张“通过法律解决”;胡汉民等人认为“时机未到”;谭延闿则首鼠两端,汪精卫则公开为袁世凯帮腔。另有一部分国民党人因舍不得丢掉议员席位,幻想在国会内进行倒袁活动。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致使孙中山孤掌难鸣,二次革命起步维艰。

正当国民党内部四分五裂、犹豫不决之际,袁世凯却磨刀霍霍,积极备战。他以办理善后为名,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征祥、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人,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集团谈判,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高达二千五百万英镑;以全部盐税作抵押。从此,中国的盐政主权落入帝国主义者之手。

袁世凯利用借款,大肆购买军火,装备北洋军,其兵力迅速扩张到近二十万人马。同时,袁世凯下令统一币制,发行银元,银元一律铸上大总统头像;被世人称为“袁大头”。鼓励工商业发展,增加税收,强化中央集权。经过一番整顿,袁世凯财大气粗,兵强马壮,又有帝国主义的支持,更加有恃无恐,决定先发制人。他派遣北洋军大举出动,沿津浦、京汉铁路南下,向南方的国民党势力做出两面夹攻的姿态,伺机发起进攻。

袁世凯做好军事布置后,便一把撕掉假面具,露出了青面獠牙。他发表《传语国民党人》的谈话,公开辱骂道:“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别无本领,左也是捣乱,右也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托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彼等若敢另组政府,我即敢举兵伐之。”随后,他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的抗上行为,下令予以免职,并指示北洋军南下江西,大张挞伐。公然挑起了南北战争。

面对袁世凯**果的军事挑衅,国民党人仓促应战。孙中山在上海号召南方各省立即举行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了讨袁军总司令部,并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暗杀元勋”、“擅借巨款”、“以兵威劫天下”等罪行,宣布江西**。接着,黄兴在南京出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并逼迫都督程德全宣布江苏**。此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相继宣布**,加入讨袁军行列;但多半是虚张声势。

讨袁军和北洋军厮杀的重点是江西和南京。袁世凯蓄谋已久,其军力、财力、物力均大大超过国民党。他派段芝贵率第一军主攻江西湖口,冯国璋率第二军主攻南京,张勋率第三军主攻九江。随后又不断增兵,并派出奸细用金钱收买部分讨袁军将领。相反,国民党事先未做准备,仓促应战;各省讨袁军步调不一,互不统属;枪炮低劣,粮饷不足。北洋军炮火猛烈,攻势强劲,三路大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讨袁军寡不敌众,节节失利,步步后退。不到两个月,段祺瑞部首先攻破湖口,张勋攻破九江,随即挥师东下,占领南京。

讨袁军被击败后,南方各省又宣布取消**。国民党的二次革命遭到失败。孙中山、黄兴等人成为被通缉的“乱党”,被迫再次出国,去日本流亡。在东渡的轮船上,黄兴感慨万千,对孙中山道:“回首遥望祖国,依然是风雨如晦,灾难深重。多少年梦寐系之的革命事业,就这样失败了。”孙中山深有感触地道:“是的。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我们牺牲了许多同志。但我们不会屈服,还要继续奋斗下去。”黄兴道:“我不甘心,但前途渺茫,路在何方?”孙中山道:“路要靠我们去开辟,要看到我们播下的革命火种,会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民主共和是时代潮流,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他背叛革命,卖国独裁,必将为人民所唾弃、所推翻。”黄兴听罢,慨然言道:“继续努力,开辟新的道路。”孙中山道:“我们先去日本,重新聚集革命力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再回来,和反动势力继续斗争。”黄兴受到鼓舞,面向茫茫大海,高喊道:“我们还会回来的。”这才是:革命道路多挫折,仁人志士再求索。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