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4.第四七回 卖主权袁氏称帝 反倒退蔡锷护国(下)

作者 : 若愚

第14节第四七回卖主权袁氏称帝反倒退蔡锷护国(下)

第四七回卖主权袁氏称帝反倒退蔡锷护国(下)

梁士诒得到袁世凯重用之事,使谋士杨度格外眼红心热,便使出浑身解数,多方搜罗,组成各种“请愿团”,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装饰门面,以期也能得到重赏。杨度实在找不到有正义感的人助纣为虐,当众出丑。只好花钱雇佣一批地痞、流氓、乞丐充数,拼凑成“商界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还有“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他们拿着杨度等人起草的请愿书,在北京街头招摇过市,一路高呼“袁大总统万岁”,“祝袁大总统高升一步”,“请袁大总统早登大宝”的口号。一个个奇形怪状,丑态百出。惹得路两旁的居民无不掩鼻作呕,侧目而视。一日,请愿结束后,因嫌赏钱太少,一群乞丐将杨度围在街头,恣意痛打,差点儿将其打成残废。

为了制造所谓的“民意”,袁世凯控制的参政院决定,从10月25日开始,各省分别选举国民代表,随即进行“国体”投票。投票时,各省军政长官亲临监督,会场外满布荷枪实弹的士兵,会场内密布虎视眈眈的监视人员。国民代表只能在印有“君主立宪”的选票上写“赞成”二字,并在推戴书上签名。

历时一月,各省的投票全部完成。参政院集中全国近二千张选票,全部赞成君主制。然后,各省上劝进表,一律称:“谨以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袁世凯大喜,一面装腔作势地推让;一面表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此言一出,又有人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直骗得袁世凯心花怒放,深信不疑。

一日,袁世凯正与梁士诒、刘师培商议称帝事宜,忽见他的一名小妾匆匆跑来报道:“大人,我看见一条红色的大龙,爬在居仁堂的大梁上。真吓人啊,大人,您快去看看吧。”袁世凯闻言,半信半疑,随即带着梁士诒、刘师培来到居仁堂。果然看见一条浑身赤红的大蟒蛇,在梁上缠绕了好几圈。那条蛇见到众人围观,便沿着大梁慢慢爬行,从梁下的窗户中钻出,消失在院子的花草丛中。面对此番情景,袁世凯大为吃惊。梁士诒乘机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吹捧道:“此乃真龙下凡,昭示着袁大总统是真命天子。”刘师培亦急忙跪倒,叩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大喜,对自己是“真龙天子”的说法,更加坚信不疑。其实,那条蟒蛇是“太子”袁克定从马戏团借来的,与袁世凯的小妾联手搞的骗局。

袁世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在精心策划骗局。他不以为怪,反以为神龙显身,天命所归。他转身回到议事厅,立即命令筹备处赶制龙袍、金冠、仪仗和宫内铺陈,加快登基的各项准备。手下的喽啰们立即四处张扬,大肆挥霍,其中仅龙袍两袭即耗资八十万银元,又制作玉玺一方,价值十二万银元,打造皇冠一顶,价值三十万银元。直闹得满城风雨,乌烟瘴气。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天天上书劝进,竭力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致使袁世凯得意忘形,满心陶醉。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文告,称:“世凯愿接受文武百官劝进,顺应万民拥戴,正式进位中华帝国皇帝。”次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朝贺,乐队吹吹打打,营造热闹气氛;司仪赞礼喝拜,渲染庄严场面;文武百官行三拜九叩之礼,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黄袍加身,金冠罩顶,端坐龙床,得意非凡。朝贺礼毕,袁世凯下旨:册封黎元洪为武义王,又分别封一百二十八人以五等爵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为“洪宪”。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爬上皇帝宝座。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全国人民,反袁护国的浪潮如同火山爆发,在全国各地喷涌而起。各种报纸、杂志纷纷刊文,同声痛斥道:“袁氏不死,大祸不止。养痈蓄疽,实为乱基。愿国人速以决心,再接再厉,捕杀此獠,以绝乱种。”袁世凯成了万口唾骂的独夫民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要求恢复中华民国,迅速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在反袁护国斗争中,孙中山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孙中山逃往日本后,认真总结了“二次革命”的教训,认为失败的原因是“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散”。“试思国民党之失败,自改组以来,即伏阴毒。份子既属复杂,官僚因之侵入,将吾党之本来主义断然抛弃,对于国家民族,不敢直负责任。主持党务者,半为官僚所软化。”为了改变党员浮滥、良莠不齐、组织混乱之面貌,孙中山决定重建革命领导核心。他组织逃亡到日本的革命党人,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宣布“以扫除**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作为秘密组织,中华革命党特别强调党员必须立誓约、按手印,绝对服从领袖的命令。孙中山还把党员分为“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三个等级;党员因地位不同,所享受的权利和待遇也不同。如此规定,走向了极端,使党员陷于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小圈子,极不利于发动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因此,就连黄兴等人也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并与孙中山分道扬镳。中华革命党则因自缚手脚,而难以融入人民之中,不能发挥领导反袁护国运动的作用。

孙中山不懂得发动工农大众,只仅仅依靠少数革命党人,难免势单力薄,收效微弱。他发表《讨袁檄文》,大声疾呼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随后,孙中山派遣陈其美、居正、于右任等人回国,组织了一系列暗杀和起义活动。但由于严重月兑离群众,只局限在军队和会党中策反,又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联系,只能是一些单纯的军事冒险;虽刺杀了几个地方官员,但未起到大的作用,终归相继失败。

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原云南都督蔡锷首先举事,发动了轰轰烈烈地讨袁战争。蔡锷,字松坡,湖南宝庆人。早年留学日本军官学校,归国后参加编练新军。辛亥革命时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云南军政府,出任都督。后被袁世凯调到北京,授以各种荣誉头衔,实则被软禁和监视。蔡锷曾拜梁启超为师,在北京羁留期间,他多次与梁启超密谋,痛骂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梁启超则因内阁解散,失去了官职,也对袁世凯极为不满,从一心效忠而走向了与袁氏对立。

梁启超凭借着特有的政治嗅觉,意识到只有抢先抓起反袁大旗,才能捞到更多的政治资本。他公开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一文,对袁世凯的倒退行为予以揭露和讽刺。他鼓动蔡锷潜回云南,起兵讨袁。在梁启超的帮助下,蔡锷设法摆月兑监视,离开北京,秘密返回云南。同时,孙中山亦派李烈钧、吕志尹、熊克武等人去云南活动,并得到了一部分滇军官兵的支持。当是时,云南的中下级军官对袁世凯的胡作非为十分不满,反袁武装起义如同箭在弦上,势在必发。蔡锷回到昆明,顿使军心大振;他登高一呼,迅速组建起一支护**。蔡锷誓师部众道:“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

12月23日,护**以云南将军唐继尧的名义致电袁世凯,要求将导演帝制之祸首杨度、梁士诒等十三人“明正典刑”,永除帝制,否则将以武力讨伐,并限三十六小时内答复。袁世凯接电,并未放在眼里,依然一意孤行,继续准备其登基大典。次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发布讨袁檄文,组建护**政府,以唐继尧为军政府都督,随即誓师出兵。蔡锷为护**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川南;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兵粤桂;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留守昆明。

护国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军力对比非常悬殊。云南护**总计二万人,蔡锷率领的入川部队仅七千人。北洋军总兵力三十八万人,袁世凯命曹锟率三万人迎战。但是,北洋军内部分崩离析,下级军官和士兵不愿助纣为虐,其战斗力大大下降。相反,蔡锷率领的护**却斗志昂扬,奋力拼杀。双方在泸州、宜宾等地大战数日,难以分出胜败。

与此同时,梁启超南下广西,策动广西都督陆荣廷加入讨袁行列,宣布广西**,紧接着贵州、福建、广东也宣布**。梁启超乘机在广东肇庆成立了“军务院”,自任政务委员长,以**各省的都督、将军为委员;推举岑春煊为都司令,联合南方各省,举兵北伐,与云南护**成犄角之势。蔡锷趁机发起反攻,北洋军无心交战,迅速全线崩溃。蔡锷以区区七千护**鏖战数月,打败了三万北洋军,彰显了人心之向背,也预示着袁家王朝的必然灭亡。

风起云涌的反袁护国运动,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对待袁世凯的态度突然改变。德、奥、英、俄、法等国照会北洋政府,公开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日本政府亦顺风转舵,由开始的支持变为反对。日本驻华公使指责袁世凯道:“竟于此时断行帝制,遭到国人唾弃。日本政府不予承认。”

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态度的变化,使袁世凯失去了外援,遭到了致命打击,被迫一再延缓登基大典。此时,袁世凯的亲信也倍感绝望,北洋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深化。本来,段祺瑞和冯国璋是袁世凯最得力的两员心月复大将,曾为袁氏篡权窃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都希望继袁氏之后,能出任大总统,而恢复帝制则断绝了他们当总统的念头。因此,段、冯二人对建立袁家王朝心存不满,态度消极。段祺瑞借口辞去陆军总长职务,托病隐退西山。冯国璋坐镇南京,作壁上观。护国战争爆发后,段祺瑞、冯国璋密令前线将士屯兵不进,勿为袁氏火中取栗。袁世凯的老友徐世昌也辞去国务卿职务,离开北京。北洋政府的大多数军政长官与袁世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不仅如此,袁氏家族也分崩离析,后院起火。袁世凯的弟弟袁世彤、妹妹张袁氏专程进京,向袁世凯劝谏道:“谦受益,满招损。万勿穷兵黩武,万勿登基称帝。”袁世凯勃然大怒,训斥弟、妹为:“无知至极”。袁世彤、张袁氏返回天津,在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广告,声明与袁世凯“完全消灭兄弟姐妹关系”。消息传进大总统府,直气得袁世凯鼻口喷血。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亦反对帝制,但却不敢直言进谏,遂精心赋诗呈献乃父,委婉相劝。袁世凯阅罢暴跳如雷,下令将袁克文关进囚室。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十七个儿子;其妻妾为争封后、妃地位,天天吵闹不休,争风吃醋。袁克定与其三弟、四弟为争当“太子”而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搅扰得家反宅乱,六神不安。袁世凯穷于应付,无心理政;每日气冲牛斗,肝火上窜;终于恹恹成病,卧床不起。他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体会到了独夫民贼的悲哀。

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之窘境,惊破了袁世凯称帝的迷梦。他躺在病床上昼夜无眠,潜心苦思,犹如万箭穿心,胸肋刺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聪明反比聪明误,骗子亦被骗子骗。他恨杨度、梁士诒这些小人,制造骗局害了自己;他恨手下的将领背叛了自己,恨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不念骨肉之情;恨万民拥戴变成了万民唾弃,恨日本人反复无常,不讲信义。他恨天下所有的人,唯独不恨自己有称帝之野心。他恨得脑门发胀,气得痛彻骨髓。每日,中医、西医轮番诊治,打针、吃药疗效甚微。良药难治心头病,羞恼交逼命垂危。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孤卧龙床独哀怨,黄梁一枕奈何天。危楼摇坠风雨猛,玉宇高处不胜寒。

1916年3月22日,无可奈何之中,袁世凯下令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随后,他又下令恢复内阁制,任命段祺瑞组织责任政府。他不当皇帝了,但还想继续当大总统。只可惜,病入膏肓,头晕目眩;袁世凯只能躺在床上,遥控政权。

战乱年间,能在官场上混的,全是“聪明”人;个个精于察颜观色、溜须拍马;顺风转舵、落井下石。有权有势者,就是祖宗、太爷,一旦失去权势,便立即会成为王八、狗屎。为了争夺权势,即使骨肉相残,亦在所不惜。眼看着袁世凯气息奄奄,昔日的“忠臣”纷纷变节,并公然反叛,刀剑相逼。凭心而论,袁世凯图谋称帝,固然有其可憎之处;但他所提拔、依赖的亲信党羽也全是些“吕布式”的人物。

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立即步步紧逼,迫使袁世凯交出了军政大权。让袁世凯无法容忍的是,随着南方军务院宣布代行国务院职权,继续进行讨袁战争;前线的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冯国璋公开反叛,与南方各省都督联名通电,逼迫袁世凯尽快下台。

恰在此时,孙中山返回国内,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称:“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践踏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袁世凯阅毕通电,直气得眼冒金星,浑身乱颤。然而,各地的坏消息依然接二连三地传来: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宣布**,自称都督。接着,心月复党羽四川将军陈宧宣布**,另一名心月复党羽湖南将军汤芗铭也宣布湖南**。至此,所谓的心月复爱将全部反叛,袁世凯手中已无一兵一卒;他气急败坏,彻底绝望,极度暴怒,命悬一线。袁世凯长期患有肥胖症、高血压、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又遭此一连串的致命打击,终日气炸肝胆,咳嗽吐血,小便尿血,致使诸病交加,一齐恶性发作,于6月6日一命呜呼。当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以身败名裂而告终。后人有诗议之曰: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邪私。复辟倒退,难免众叛亲离;祸国殃民,必将遗臭万年。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又恢复了中华民国的称号,南方各省的护**与北洋军也停止作战,南北双方又开始在新的条件下商讨民主共和。这才是:袁氏称帝一场梦,民国毕竟要共和。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