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4.第四二回 革命党频繁起义 西太后临死专权(下)

作者 : 若愚

第4节第四二回革命党频繁起义西太后临死专权(下)

第四二回革命党频繁起义西太后临死专权(下)

在日本,秋瑾结识了徐锡麟,二人一起加入光复会,共同学习先进思想文化,探讨救国救民真理,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浪客中文网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生的皮肤白净,相貌英俊;博学多识,性格机敏。曾在浙江绍兴创办大通学堂,自任校长,利用学堂交结浙江各地会党,并在学堂内暗藏了一批枪支弹药,准备发动起义。不久,他又赴日本求学,结识了秋瑾,加入了光复会。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后,秋瑾和徐锡麟积极响应,同时加入同盟会。秋瑾被推为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成为在日本留学生界的活跃分子。随后,秋瑾和徐锡麟受同盟会派遣返回国内,开辟浙江省的革命活动。在上海,秋瑾与其他光复会同仁创办《中国女报》杂志,在发刊词中,她热情洋溢地写道:“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她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揭露中国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是“沉沦在十八层地狱,成为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难道我诸姊妹,真个安于牛马奴隶的生涯,而不思自拔么?”她号召广大妇女道:“奴隶要解放,只有拿起枪。砸烂旧锁链,迎接新曙光。”

经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介绍,秋瑾和浙江各地的会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组织浙江起义,她赶往大通学堂,与徐锡麟共商大计。二人商定,以大通学堂为基地,成立光复军指挥部。由徐锡麟担任统领,秋瑾担任副统领,统一指挥浙江各地会党和学生,准备起义。此时,又接到陶成章指示,由秋瑾出任大通学堂校长,要求徐锡麟设法打入清朝官场,掌握军权,从官场内部闹革命。徐锡麟立即变卖家产,筹集资金,捐得一个“实授道员”的官衔,被任命为安徽省安庆巡警学堂的会办。徐锡麟启程之日,秋瑾置酒为其送行,并以诗相赠曰: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徐锡麟赶到安庆巡警学堂上任,又通过亲戚朋友的拉拢介绍,竟得到了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又兼任安庆警察署会办。

打入官场后,徐锡麟利用职务之便,在巡警学堂中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在安庆和绍兴同时发动起义。他派人与秋瑾联系,商定了起义的时间。谁料,绍兴方面却发生了意外。原来,绍兴地方的部分会党成员缺乏保密意识,提前暴露了目标,仓促举起义旗,遭到清朝官府的镇压,一批光复军骨干被捕杀;起义的整体计划被破坏。情况突变,起义很难如期举行;秋瑾急忙派人通知徐锡麟。

徐锡麟上任时间不长,并未组织起足够的力量;突然接到秋瑾的消息,徐锡麟临时决定采取冒险行动。1907年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按照惯例,安徽巡抚恩铭和省城的其他官员要来校检阅。徐锡麟和助手陈伯平、马宗汉计议,利用此良机,刺杀恩铭,乘机发动起义。

是日,梅雨初停,天晴气爽。大通学堂师生齐集操场,列队受阅。徐锡麟陪同恩铭等官员出席检阅。恩铭面孔朝天,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徐锡麟越走越慢,逐渐落在后面。忽然,从学生队中飞出一颗炸弹,落在恩铭脚下。恩铭定睛一看,顿时吓得面无人色,两腿一软,瘫坐在地,不知如何是好。可是,那颗炸弹“哧哧”地冒了一阵烟后,并未爆炸。这时,只见徐锡麟一个箭步跳上前来,架起恩铭,口中连呼:“大人勿怕,大人勿怕。”说着,突然从靴筒里掏出一把手枪,对准恩铭的胸膛,连开两枪。恩铭一声惨叫,魂归西天。此时,陈伯平、马宗汉也掏出手枪,向其他陪同官员射击,当场击毙数名官吏;其余官员醒过神来,匆忙逃跑。整个操场顿时乱成一团。徐锡麟乘乱登高而呼,号召学生参加革命;然而,愿意跟随他一起革命的学生只有三十多人。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率领三十多名学生,冲出学堂,赶到附近的军械库,杀死数名守卫,迅速占领了军械库,夺得了大批枪支弹药。与此同时,那些逃得性命的官员,率领巡防营官兵四千余人,把军械库团团包围。官军频频发起进攻,徐锡麟指挥学生依托库房,向外猛烈射击、投弹。杀声、呐喊声交织混杂;枪声、爆炸声响彻云霄。安徽提督铁良亲自督阵,大声叫喊:“上,给我上。打死一个赏银五百两,后退一步斩立决。”清军嚎叫着发起进攻,虽被打死无数,但为了赏银还是玩命的往上冲。双方激战近四个小时,库房内的学生大部牺牲。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身负重伤。天色渐黑,大队清军冲进库房,杀死所有学生,抓捕了徐锡麟、马宗汉。铁良连夜审问,徐锡麟慷慨陈词:“杀死恩铭,系吾所为。还计划杀尽尔等鞑虏,可惜未竟全功,深为遗憾。”“恩铭已死,吾愿已偿。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亦不悔。”铁良大怒,命令刽子手当即将徐锡麟剖月复剜心,祭奠恩铭;旋即将其心肝炒熟下酒。

次日,安徽提督铁良率兵进入巡警学堂,从徐锡麟住处搜出了光复军的告示,获悉了此次行动的组织背景,并发现了徐锡麟与秋瑾的来往书信。安徽官府立即将案情通知浙江巡抚,绍兴知府也同时得到劣绅胡道南告密,迅速派兵包围大通学堂,连夜逮捕了秋瑾。

7月14日,秋风萧瑟,冷雨纷纷。两江总督端方会同浙江巡抚、绍兴知府等官员夜审秋瑾。端方问道:“汝身为妇人,却不守妇道。胆敢鼓动造反,难道不怕死?”秋瑾怒叱道:“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何须多言。”端方又道:“汝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竟然心如铁石,毫无牵挂?”秋瑾横眉冷对,一言不发。端方再问:“汝之同党还有何人?说出同党即可免死。”秋瑾怒目而视,缄口不言。端方无奈,命人送上纸笔,道:“念汝出身官宦人家,只要写份悔过书,亦可免去死罪。”秋瑾沉思片刻,提笔在手,大书“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随即掷笔而起,怒斥端方道:“我立志推翻满清。今事不成,天也。能以颈血唤醒同胞,愿也。”端方恼羞成怒,大喊道:“这等妇人,不杀何待。”随即下令行刑。其时正值三更,风雨潇潇,阴云惨惨,刽子手将秋瑾押往刑场,残忍杀害。秋瑾临死,仰天长啸,大声吟咏道:“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秋雨秋风愁煞人,起义未遂遗恨深。鉴湖女侠慷慨死,巾帼英雄昭烈魂。

革命党人接二连三的起义风潮,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引起了清廷的极大恐慌。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称:“现值时势多艰,人心浮动,邪说风起,乱党滋多。为消弭祸乱,安靖人心,朝廷决意实行立宪政体,望举国臣民一体遵守。”8月20日,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二条,其中有十四条是规定“君上大权”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统永远世袭”;“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拥有统帅军队、宣战、媾和、用人、立法、行政、诏令等权力。而臣民除了有纳税、当兵的义务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力。三个月后,清廷又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咨议局,作为未来的国会和省议会;以此作为诱饵,笼络立宪党人,孤立革命势力。

清廷宣布立宪,本意是粉饰门面,欺骗人民,但其每办一件“新政”,都要筹措经费,加派捐税。各级官吏趁机大肆勒索,饱肥私囊,从而激起了全国各地更为强烈地反对。1908年上半年,湖南、安徽、浙江、福建、陕西、四川、云南等省,饥饿的农民聚众抗粮、抗捐、抗税、抢米、暴动事件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御史杨钰采集民风,忧心忡忡,上奏朝廷道:“近年因创办学堂、巡警、立宪等新政,官吏之急于求成者,只顾取悦于上司,不顾百姓之死活;甚或假公苛派,激变地方之事层出不穷。中国仿行立宪,本属不易,若再以多欲之吏,驭无告之民,又值财殚力匮之时,习闻革命自由之说,后患何堪设想。”慈禧太后览奏,束手无策。她处心积虑,昼夜无眠,终于忧郁成疾,卧病不起。

慈禧之病,初为月复泻;然七十四岁之人,身体机能日见衰弱;虽经太医精心调理,却久治不愈。她一怒之下,连杀数名太医。吓得宫中太医无人敢对症用药,只有顺从她的“圣意”,每日用补药调养。如是迁延数月,体内热毒越积越多,又转为痢疾血脓,病体更加沉重。慈禧病危,依然每日过问军国大事;政局动荡,使她脾气乖戾,时常无故杀人;致使紫金城中,人人提心吊胆;仪鸾殿内,处处阴森恐怖。慈禧寝食全废,心力憔悴,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对光绪皇帝的摧残。她授意太监给光绪膳食中下毒;因此,伴随着她的病危,光绪皇帝的病也日益加重。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病入膏肓,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国家大权。她问身边的李莲英道:“皇上今日如何?”李莲英道:“皇上今天很高兴。”慈禧道:“他高兴什么?”李莲英道:“老佛爷病重,皇上就一直很高兴。老佛爷一旦升天,皇上就可以独掌大权了。”慈禧大怒,恶狠狠地骂道:“他想的倒美。我要让他死在我的前面。去,立即去办,他必须死在我的前面。”李莲英道:“奴才遵旨。”说完,立即命手下小太监崔玉贵去瀛台涵元殿,给光绪皇帝食物中放上鸩毒,将光绪毒死。过了半天,崔玉贵回报道:“皇上龙驭宾天。”慈禧长出一口恶气,阴沉沉地道:“终于除了这个祸根。”她抓紧时间安排后事,下旨将载沣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迎进宫中,立为皇帝,年号宣统。如此安排,意味深长:慈禧最怕死,也不想死,她还要继续垂帘听政。她封载沣为摄政王,但同时又下圣谕道:“摄政王必须承我的训示,处理国事。”她要永远控制大清王朝,别人都只能是徒有虚名。

次日,慈禧太后病势垂危,躺在病榻上苟延残喘。她浑身燥热,神思昏迷,恍恍惚惚之中,忽见同治皇帝来到床前,怒气冲冲地道:“母后,你真狠毒。我是你的亲生骨肉,竟然死在你的手里。”又见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披头散发,口里拖着三尺长的血红舌头,扑上前来,又撕又打,连声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吓得慈禧急忙躲避,转身之间,却与一个人迎面相撞。注目一看,竟是光绪皇帝站在面前,阴森森地冷笑道:“好,好哇。母后没想到吧,你也有今日。”说着又是一阵凄惨地冷笑,直笑得慈禧毛骨悚然,拼命挣扎;猛然惊醒,乃是南柯一梦,早已吓得浑身冷汗淋漓。她凝神定思,自知死期已到,冤鬼前来索命,不由得浑身颤抖。她环顾四周,只见大太监李莲英、摄政王载沣、光绪的皇后等数人守在床前。弥留之际,她口授了最后一道圣谕:“今后国事,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处理;若有重要之事,须向隆裕太后禀告,然后裁夺。”隆裕太后即光绪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侄女,也是慈禧派在光绪身边实施监视的耳目。慈禧死到临头,难以割舍的还是权力。

午后三时,慈禧再次陷入昏迷;刚一合眼,便见慈安太后缓步近前,笑盈盈地道:“妹妹别来无恙。我在阴曹地府等你多年,今日专程来接你。你我姐妹一场,岂能长此分离。”慈禧大恐,急叫道:“我不去,我不去。”正争持不下,忽听得空中一声大喝:“皇上驾到。”一阵皮靴踢踏声中,只见咸丰皇帝带着辅政八大臣闯入寝宫。咸丰满面怒容,大喝道:“叶赫那拉氏心肠歹毒,逼死皇儿,乱我大清社稷,罪在不赦。着即赐死。”肃顺等八大臣抢上前来,将一条白绫套在慈禧项下,用力勒紧。慈禧两手乱抓,浑身抽搐;面色青紫,须臾气绝。

慈禧驾崩,紫禁城中秩序大乱,哭声震天;仪鸾殿内外,恶煞弥漫,冷气袭人。这才是:慈禧婬威缠绵不散,满朝文武人人胆寒。一生垂涎金銮宝座,九泉之下继续争权。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