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5.第三八回 八国联军陷京津 慈禧太后拙计穷(上)

作者 : 若愚

第15节第三八回八国联军陷京津慈禧太后拙计穷(上)

第三八回八国联军陷京津慈禧太后拙计穷(上)

话说北京城里的义和团上当受骗,大批惨死在侵略者的枪口之下。与此同时,在天津方面,义和团与部分爱国清军互相配合,沉重地打击了来犯之敌。

进入天津的义和团民约有三四万人,他们占领了城厢各处,控制了四门,到处焚烧教堂,赶杀洋人。直隶总督裕禄虽想严行剿办,但却无法制止义和团势力的日益扩张。甚至连他的直隶总督衙门都被义和团占领,他的安全都要由义和团保卫。裕禄电奏朝廷,得到了“权且招抚,相机利用”的回复。裕禄赶忙改变策略,换上一副爱国爱民的面孔,召集各路义和团头领,宣布朝廷招抚旨意,骗得了义和团民的信任。天津地区迅速出现了“官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局面,“奉旨灭洋”、“扶清灭洋”的旗帜插满了各条街道。

义和团的行动,引起了外国列强的极度仇视。早在义和团初起之时,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就曾多次逼迫清政府进行武力镇压。1900年4月,当义和团在北京、天津蓬勃发展时,美、英、法、德四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限令在“两个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否则将派水陆各军驰入山东、直隶两省,代为剿平”。英、美、法、俄等国调集了四十余艘军舰,威逼到大沽口外,进行武力恫吓,并扬言道:“清政府若于两月之内,不能镇抚,则各国将出动联合军队,以兵力伐之。”6月10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等组成八国联军,出动近三千兵力,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企图由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

侵略者的行动被义和团侦知,立即拆毁铁路,沿途设伏堵截。西摩尔部队所乘之列车,行进到落垡一带时,发现铁路已被拆毁。侵略者不得不下车抢修铁路,结果中了义和团的埋伏。近千名义和团民从路旁田野中跃出,挥舞着刀矛发起攻击。敌人凭借车厢掩护,拼命开枪扫射。子弹横飞,杀声震野。义和团民纷纷中弹倒地,却依然前赴后继,勇猛冲击,跃上铁路,与敌人展开肉搏。刀枪格击,血花四溅。双方酣战一个小时,打死敌人四十余人,而义和团却付出了近五百条生命的代价。

义和团被迫撤出战斗后,西摩尔带领联军继续北上,次日到达廊坊,又陷入了义和团和清军的包围之中。其时,董福祥的甘军约一万人驻扎在廊坊一带。面对来犯之敌,是打,还是不打?朝廷没有明确的旨意,董福祥一时也难以决断。然而,下层官兵早已忍无可忍,与义和团民通力合作,自发地加入了反侵略斗争的行列。廊坊城外,甘军四面围堵,不断开枪开炮,掩护义和团发起猛攻。敌人龟缩在城中,凭借房屋街垒负隅顽抗。城厢内外烟火弥漫,弹雨纷飞,侵略者如同瓮中之鳖,被动挨打。双方混战了三昼夜,西摩尔的联军死伤近五百人,炮弹也已用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正在此时,董福祥忽接朝廷上谕,要他率领甘军火速赶往北京。董福祥当即下令撤军,匆忙赶到北京,与荣禄一起围攻东交民巷,暗中保护外国使馆。

甘军撤走后,给了侵略军以喘息、逃跑之机。西摩尔下令扔掉大炮、辎重和伤员,率领残败人马退出廊坊,向天津逃窜。沿途不断受到义和团的拦截和阻击,一路丢魂落魄,狼狈不堪。百里之路,整整走了八天,兵力损伤过半,才逃回天津租界。

当西摩尔率领的联军在廊坊被围之时,俄国海军中将基利杰勤两次邀集各国海军头目在俄舰开会,密谋夺取大沽炮台。于是,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八国联军舰队,很快做好了进攻的准备。6月16日,基利杰勤派人向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中国守军于次日凌晨交出炮台。罗荣光大义凛然,严词拒绝。侵略者恼羞成怒,提前于半夜零点发起猛攻。敌人出动了四十艘军舰,以二百多门大炮轮番轰击,罗荣光率领将士奋勇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大沽口内外,炮声震耳欲聋,弹光闪灼,硝烟翻腾。清军阵地上沙石飞舞,烟火弥漫,守军视死如归,浴血奋战,英勇还击;炮弹划破夜空,接连飞向敌舰。双方激战到天亮,清军击沉英舰一艘,击伤敌舰六艘,毙敌一百三十余人;清军的主炮台亦被炸成了瓦砾堆。敌人见正面不能取胜,便派出陆战队迂回到清军阵地后面偷袭。罗荣光所部月复背受敌,又孤立无援,被迫撤出主炮台。敌人乘势攻占了主炮台,随即居高临下,向南北副炮台疯狂开枪扫射。敌舰陆续攻入白河,向各炮台猛烈轰击。大战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守炮清军大部战死,南北各座炮台相继陷落。罗荣光兵败自杀,仅剩数十名伤残将士节节后退,逃回天津。敌人随后大举进犯,穷凶极恶地随后追杀。在天津城外,侵略者受到了义和团民的英勇阻击。成千上万的义和团挥起大刀长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猛冲猛攻,无惧无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前进道路。敌人正面受阻后,遂分成两路:一路赶往紫竹林租界,另一路扑向老龙头车站。

紫竹林租界位于天津东南,方圆三十余里,原本是个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的风水宝地。自从被英法等国强行租占后,他们建教堂,盖洋楼,修兵营,把祖祖辈辈在此居住的中国居民驱逐殆尽,并在租界四面挂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肆意凌辱、欺压中国人;致使当地百姓对洋人恨之入骨。

在紫竹林租界东面,是清政府建立的培养下级军官的武备学堂,约有六百余名师生在此接受新式军事训练。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后,武备学堂的许多学生也积极参加。是日凌晨,当大沽口激战正酣之际,武备学堂的爱国师生乘洋人不备,摆开数十门大炮,向着紫竹林租界猛轰。成群的炮弹带着中国人民的满腔仇恨,飞进租界,四面开花。一座座洋楼、教堂接连中弹,破砖碎瓦凌空飞舞,残肢断臂四处抛洒。租界里火光四起,烈焰烘烘,洋鬼子东躲**,鬼哭狼嚎。西摩尔组织联军匆忙应战,与武备学堂师生展开厮杀。激战多时,胜负难分。中午十时,从大沽赶来的大批八国联军杀到,立即扑向武备学堂。爱国学生以寡敌众,浴血奋战,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敌人摆开阵势,架炮猛轰,组织轮番进攻。学生依托墙垣,不断开枪开炮,弹雨密集;死尸叠加,污血四溢。敌人气急败坏,四面分开数十股,炸开学堂围墙,攻入校内,放火焚烧校舍,引起学堂内火药库爆炸,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学堂的教室、寓所全被夷为平地,六百师生大部壮烈牺牲,侵略者大队闯进学堂,把受伤学生屠杀殆尽。

与此同时,由静海县曹福田率领的一支义和团,向盘踞在老龙头车站的敌人发起了进攻。曹福田原本是清军中之一名小卒,因不满将官之昏庸无能、贪生怕死,愤而回乡,凭着一身好武艺,组织起一支七千余人的义和团。他意识到老龙头车站是连接大沽口与进京铁路的枢纽,也是连接紫竹林租界与天津的要地。如果抢占了老龙头车站,就切断了租界内兵力、粮食供给的生命线。因此,在紫竹林炮声打响后,曹福田便率领属下的义和团民迅速包围了车站。

驻守在老龙头车站内的是二千名俄**队;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曹福田所带领的这支义和团,收集了清军逃跑时遗弃的大批枪支、弹药、火炮,其战斗实力相当强劲。曹福田一声令下,义和团用捡来的数十门大炮向着车站猛轰,数千名义和团民端起洋枪,挥动刀矛发起猛攻。顷刻之间,枪声、炮声震耳欲聋,喊声、杀声惊天动地。俄军被打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娘,仓皇应战,节节败退。义和团战士不怕牺牲,勇猛冲杀,其英勇气概吓得俄军心惊肉跳,纷纷丢弃阵地,夺路而逃。义和团随后紧追不舍,沿街赶杀。不料,从大沽赶来的八国联军七八千人突然杀到,使狼狈逃窜的俄军获得了生机。联军摆开新式枪炮拼命反扑,曹福田率众节节阻击。激战半日,义和团寡不敌众,死伤惨重,被迫退出车站。

当老龙头车站打响之后,另一支义和团在张德成的率领下,从马家口向紫竹林租界挺进。张德成原是大沽口附近的渔民,因洋人霸占码头而失去生计,便组织乡亲习拳练武,伺机报仇,拉起了一支约五千余人的义和团队伍。他与曹福田议定,同日在老龙头车站和紫竹林展开行动。

紫竹林租界内的八国联军在平息了武备学堂后,立即在租界周围布置地雷、修筑壁垒,架起洋枪洋炮,严密防守。张德成率领义和团赶到租界附近,遭到敌人的强烈阻击。张德成组织团勇,发起进攻;其武器主要是大刀长矛,还有许多人使用的是镐头、铁锹。虽然义和团战士个个勇猛顽强,高喊着“吾拳神助,刀枪不入;吾拳神助,刀枪不入”的口号,一批一批的往前冲,但却一批一批的惨死在联军的枪林弹雨和地雷爆炸之中。张德成一连组织了十多次进攻,牺牲了二千多名义和团勇士,却始终未能攻进租界。张德成心急如焚,怒气填胸,正欲组织新的进攻,忽听得身后喊杀连天,猛回头处,只见红灯照首领林黑儿率领三千余名姐妹赶来助战。林黑儿家原住在紫竹林内,因洋人抢占其家园修建教堂,将其父母、丈夫、子女全部杀害;为了报仇雪恨,她召集了许多苦大仇深的农家妇女,组建了红灯照。林黑儿赶到战场,急问张德成道:“大师兄,胜败如何?”张德成道:“洋人枪炮凶猛,久攻不下。”林黑儿道:“我有一计,可破敌阵。”说着,把手一招,身后的红灯照姐妹牵出五十多头公牛,牛尾上挂满一串串爆竹,牛角上绑着锋利的匕首。张德成一看,不禁拍手叫绝:“大摆公牛阵,此计大妙。”说完,立即下令点燃牛尾上的爆竹。爆竹一响,公牛受惊,发疯似地向租界里冲去,一连串的地雷被牛群踩响,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公牛在联军阵营中横冲直撞,一批敌人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敌人集中枪炮,四面围杀公牛,阵脚大乱。张德成、林黑儿乘机率领义和团、红灯照冲入租界,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场上杀声震天,枪炮齐鸣,烟尘飞扬,四处沸腾。直杀得天昏地暗,鬼惊神怕,血流满地,尸积成山。双方大战了五个多小时,兵力皆损伤过半,依然舍生忘死,拼命厮杀。

天色渐进黄昏,忽闻枪炮之声骤然大起,四千多名八国联军从老龙头车站赶来助战。义和团月复背受敌,处境危机。敌人两面夹攻,弹雨倾盆。张德成、林黑儿相继中弹阵亡,早已疲惫不堪的义和团战士,如同被劲风横扫之秋叶,纷纷倒地伤亡。夜幕降临,义和团、红灯照残部仅剩下四五百人,且战且退,逐步撤出战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后人有诗议之曰:

中华儿女多英雄,敢用血肉筑长城。人生自古谁无死,惟有正气最可敬。

数日后,敌人陆续增兵,从大沽口登岸的八国联军达到二万多人,由德国元帅瓦西里担任总司令。经过十多天的集结准备,侵略者于7月9日向天津城发起总攻。直隶提督聂士成率清军四千余人,在城南八里台与敌遭遇。联军摆开数百门大炮向八里台狂轰滥炸,清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聂士成亲临前沿阵地,督率清军发炮还击。敌人炮火异常凶猛,清军阵地被炸得七零八落,砖石乱飞。聂士成不幸中炮,月复裂肠出,壮烈牺牲。清军残部丢弃阵地,退回天津城中。

聂士成死后,天津驻防的清军由马玉昆统领。马玉昆召集城中的义和团组成敢死队,而由官军殿后,驱赶义和团出城迎敌。五千多名义和团民凭着满腔仇恨,手持落后的冷兵器,义无反顾地杀向城南,与拥有现代先进武器的八国联军展开血战。当此实力悬殊、寡不敌众之危机关头;马玉昆命令清军从背后向义和团开枪。义和团既受到八国联军的猛烈轰击,又被官军从背后痛下杀手,成片成片地倒在血泊之中。混战到天黑,五千多名义和团民全部惨死在城外,无一生还。

次日凌晨,敌人分兵数路,分别向天津东门、东北角、南门同时发起进攻。马玉昆故伎重演,把义和团驱赶到城外作战,由官军在城头上督战。城厢内外炮火连天,弹雨盖地,杀声震耳,鬼哭狼嚎。混战之中,一队日军伪装成义和团,偷偷接近城南墙下,堆积**,旋即引爆,一声天崩地裂的大爆炸后,城墙被炸开数丈宽的缺口,大队的日、英、美、法军队乘机冲进城内。直隶总督裕禄、清军统帅马玉昆却扔下天津人民,带头逃跑。驻守在天津城厢的近三万名清军纷纷丢弃武器,窜出北门,仓皇逃命。然而,城中居民与义和团不畏强敌,纷纷与敌人展开巷战,近身肉搏,殊死格斗;宁可战死,决不后退。曹福田率领一千多名义和团在城中顽强战斗,坚持了三天三夜,曹福田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属下团民全部战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