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8.第三四回 丁汝昌威海殉国 李鸿章马关签约(下)

作者 : 若愚

第8节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国李鸿章马关签约(下)

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国李鸿章马关签约(下)

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中国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自由驶入,并可在各口岸设立工厂;日军暂住威海卫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其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开近代历史上之创举。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地位基本确立,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

《马关条约》,空前可耻。消息传回,举国震动。各界百姓强烈抗议,要求继续抗日和惩治李鸿章父子的呼声遍及全国各地。《申报》、《京报》、《沪报》等媒体刊文称:“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元戎甘割地,上将竟投戈。向来无一策,富贵只求和。”这些正义的呐喊,矛头直指大清王朝。与此同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感到国力大损,人心尽失。众多朝臣纷纷上奏,皆言地不可割,款不可赔,请求废约再战。许多奏章痛斥李鸿章父子卖国罪行;有的说:李鸿章“挟洋人以自重,窃权柄而卖国”;有的说:“此次战争实为李鸿章因循怠弛所酿成”;有的说:“李鸿章志存和局,致诸将观望不前”;有的说:“倭寇之所以明目张胆、蛮横入侵,皆因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似乎赴日本议和是李鸿章的个人行为;似乎没有李鸿章,中国就能战胜日本。此等见解,真是小儿见识。

更为荒诞的是,日本的野蛮行径,激怒了沙皇俄国;而清政府却认贼作父,感激涕零。本来,俄国一直想独霸我国东北,而日本却企图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致使俄国恼羞成怒,认为日本侵犯了其利益范围。俄国财政大臣威特上书沙皇称:“我们应坚决声明,不能允许日本占领中国辽东。若日本置之不理,我国舰队应立即开始敌对行动,并轰击日本港口。这样,我们就成了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力,因而会同意用和平的方式修改与我国的边界。”沙皇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做出决定:不容许日本占领中国大陆领土。但是,俄国当时在远东没有海军基地,陆路运兵又不方便,单独与日本开战,并无必胜把握。于是,俄国又拉拢法国和德国,结成同盟,共同行动。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一起到日本外务省递交照会,称:“兹特劝告日本政府,放弃占有中国之辽东半岛。”俄国公使还警告道:“日本要是占有辽东半岛,必会招致与俄**队的冲突。”德国公使也帮腔道:“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俄、德、法三国同时开战,将是非常愚蠢的。”法国公使宣称:“若日本不让步,我们三国将同时采取军事行动,立即切断在中国大陆的日军与本土的交通。”正在值班的日本外务省次官林董从没见过这种架势,顿时慌得手脚无措,不知如何应对。次日,俄、德、法三国出动大批舰队,在东海、黄海和日本海游弋示威,炫耀武力,俄**队出动六万多人,集结在海参崴,给日本政府施压。

“东方小妖精”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忽被三位“西方老妖”找上门来,横加干涉。日本政府毫无准备,既十分恼火,又非常恐慌;它自忖无力对抗三位“西方老妖”,便决定对俄、德、法三国全然让步,但对中国则一步不让。于是,日本与俄、德、法三国达成协议,迫使清政府交出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此即“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沙俄带头干涉还辽,本是出于其妄图独霸中国东北之野心。然而,清政府不仅看不出俄国的险恶用心,反而对俄国感恩戴德,极力谄媚。众多大臣争相上书,公然认贼作父,提出“联俄抗倭”的主张。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道:“俄国此次争还辽东,其德于我甚大。建议朝廷,今后凡与俄国交涉之事,须曲与维持,以敦睦好。”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称:“应尽力加强与俄国之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李鸿章上奏称:“俄国信义素敦,做事光明磊落,与我国友谊深厚;应尽力与之合作。”刘、张、李均属实力派人物,他们的言论对清政府影响极大。于是,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亲英外交变成了亲俄外交。殊不知,这一亲俄政策的变化,正中俄国的下怀。俄国政府乘机演戏,竭力打扮成中国的“恩人”和“朋友”,并寻机向清政府索取干涉还辽的报酬,为后来掠夺我国东北埋下了伏笔。后人有诗议之曰:

日本割我辽东地,沙俄缘何干涉急?三千万两赎故土,反让清廷倍感激。

再说马关签约的消息传到台湾,全台同胞如同午夜惊闻暴雷,心颤肉跳,纷纷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哀痛之声达于四野。各界百姓连日举行集会,对清政府出卖台湾的罪行无比愤怒,互相激励,要与日寇决一死战,誓与台湾共存亡。乡绅志士丘逢甲、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等积极组织义勇军,并发出檄文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李鸿章父子乃当代之秦桧,卖国之奸贼;与日寇勾结,割我台湾,罪在不赦。凡我台湾义民,无论何时何地,若遇到李贼父子,都应擒而杀之,以此酬谢天地祖宗。”当此群情汹涌,人心激愤之际,台湾巡抚唐景崧、军务帮办刘永福亦顺从民意,当众表示愿与台民一起,共同守卫祖国宝岛。

5月19日,清廷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偕同美国顾问科士达前往台湾,办理交割手续。李经方抵达台湾附近海面,却不敢登陆,偷偷溜上日本军舰,将一纸割台清单交给日本驻台湾首任总督桦山资纪;纸上详细开列“台湾全岛、澎湖全岛之各海口,并各府、厅、县及所有军事堡垒、兵工厂和公物财产”。就这样,台湾和澎湖列岛被清政府拱手送给了日本强盗。

清政府在派出割台大臣后,又对台湾省府颁发上谕称:“台湾巡抚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湾大小文武各员,并着唐景崧饬令陆续内渡。”唐景崧接到上谕后,便想逃走。可是,台湾人民多方阻拦,使他无法月兑身。唐景崧随之玩弄两面手法,一面向台湾民众表示愿固守台湾,一面掩护文武官僚陆续逃跑。在他的安排下,台湾布政使顾肇熙、知府管元善、福建提督杨岐珍及其所属官兵六千余人先后逃回大陆。不久,日寇在基隆登陆,开始了武装侵占台湾的战争。唐景崧趁着台北一片混乱之际,扔掉官服,换上便衣,偷偷溜出台北,搭乘一艘英国轮船逃往厦门。随后,曾宣称“要誓死守卫台湾”的丘逢甲认为大势已去,携带全家离开台湾,逃往广东。

唐景崧逃跑后,刘永福便成了留在台湾的最高官员;各界百姓和留在台湾的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敌。在日军占领了基隆、台北后,刘永福发出布告表示,要和台湾人民一起坚持战斗,并号召军民积极参战,共同保卫家园。

六月中旬,日军自台北分三路进攻新竹,刘永福派部将杨紫云率兵和吴汤兴的义军协同防守,与日军相持一月有余,互有重大杀伤。日军因久攻不克,便玩弄诡计,以重金收买汉奸抄袭新竹后路,两面夹攻;杨紫云苦战阵亡,吴汤兴带领残部败退,新竹失陷。七月底,徐骧和黑旗军联合反攻新竹,在城外激战数日,但因缺乏大炮无功而返,退守大甲溪;义军首领姜绍祖在反攻中被俘遇害。日军乘势攻占苗栗县。

日本强盗见台湾人民英勇抵抗,又从国内增调二万兵力前来助战,大举进犯大甲溪。徐骧和黑旗军部将吴彭年同守大甲溪,设伏兵于大甲溪旁之丛林中,乘日军不备,猝起攻击,日军大败,溃退渡溪。趁日军半渡之际,徐骧之伏兵自两岸跃出,排枪齐射,刀矛挥舞,喊杀之声响彻山谷。日军突遭袭击,行伍大乱,纷纷中弹,溺水挣扎,死伤二千多人,溪水为之不流。日军败后,又故伎重演,收买汉奸土匪袭击徐、吴二军后路。义军前队闻后路被袭,自相惊扰,军心大乱。徐、吴无奈,急率军突围,退守彰化,大甲溪陷入敌手。

日军乘势进攻彰化,义军奋勇抵抗,三日之内,战死一千多人。义军首领吴汤兴率敢死队冲击敌阵,不幸中炮,壮烈牺牲,日军逼近城垣。吴彭年率三百勇士死守八卦山,屏障县城。日军集中大炮终日猛轰八卦山,吴彭年与三百勇士全部战死。日军攻入彰化城,徐骧率残部且战且退,逃往台南山区。同时,云林县亦被敌袭陷。

徐骧退到台南,又从山区募集高山族义军七百余人。同时,又有简精华、林义成、黄荣邦等率义民数千人应募抗战,顿时军威复振。八月底,刘永福亲临前线指挥抗敌,命部将杨泗洪率领诸军举行反攻。杨泗洪督军夜袭大蒲林敌营,经过一夜激战,毙敌一千余人;杨泗洪在战斗中不幸阵亡。刘永福又命部将肖三发统领黑旗军和义军乘胜追击,沿途赶杀残败日军,数日内收复云林、苗栗两县。日军龟缩在彰化城中固守,不敢出战。各路抗日军队联合围攻彰化,月余未能攻克。日寇因在彰化长期被困,又从台北调来援军反攻,并派海军猛攻台南,使抗日军民月复背受敌。围攻彰化的各路义军因长期连续作战,极度疲劳,且粮弹匮乏,难以持久,只得冒死攻城,以图打破被动局面。不料,敌人援军大队赶到,内外夹攻,弹雨铺天盖地,杀声震耳欲聋。抗日联军拼力肉搏,勇猛冲击,黄荣邦、肖三发、林义成等将领相继战死。激战两日,三千多名义军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随后向嘉义进犯,嘉义志士林昆冈和徐骧率义军奋起抗敌,与守将王德标大摆地雷阵,炸死炸伤日军七百余人。次日,日军调集重炮,轰塌城墙,攻入城内;林昆冈、王德标战至弹尽粮绝,复以短刀与敌肉搏,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徐骧率部分义军退守台南城北面的曾文溪;在激战中,徐骧中弹倒下,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属下义军倍受鼓舞,拼力冲锋陷阵,全部战死沙场。

嘉义陷落,困守台南的刘永福彻底绝望。此时的刘永福已不再是当年越南战场时的英雄,十多年的官场厮混,使其富贵功名之愿已遂,室家妻子之恋难舍;早已蜕变成一名庸碌圆滑的封建官僚,丧失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斗志。刘永福感到败局已定,便派人给日军统帅送信,表示:“本帮办意欲免使百姓死亡受累,愿将台湾让与贵国。”他向日军提出两条要求,一求日军厚待百姓,不可践辱;二求日军用船将他和部下送回大陆。尤其可耻的是,刘永福在信中竟说:他的部队都住在台南,“决无由我动兵攻击日军之行动。台中各地之战事,均系台湾土人所为,与本帮办无关”。日军统帅在回信中傲慢地拒绝了刘永福提出的要求,并要他亲自到日军中来乞降。刘永福接到回信浑身打颤,瘫坐在地。当天夜晚,刘永福抛弃了台湾人民,抛弃了祖国的宝岛,化装逃上一艘英国轮船,以重金贿赂船主,把他送到了厦门。刘永福逃跑后,敌人出动海、陆军夹攻台南,城中百姓奋战旬日,终因弹尽粮绝,守军溃散,台南失陷。至此,台湾全部沦陷。

台湾抗战历时四个多月,台湾人民不畏强敌,奋起抗争,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光辉壮烈的反侵略历史。他们在外绝救援,内缺粮饷,弹药不足的条件下,舍生忘死,保卫家园;大小百余仗,先后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余人,日军的主力部队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日军少将山根信成、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等军官被击毙。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才是:清廷苟且割国土,人民永远不屈服。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