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6.第二八回 西太后投毒称佛 黑旗军越境抗法(下)

作者 : 若愚

第16节第二八回西太后投毒称佛黑旗军越境抗法(下)

第二八回西太后投毒称佛黑旗军越境抗法(下)

是日,慈禧称病不临朝。浪客中文网慈安太后退朝后即来看望慈禧,两人和颜悦色,倾心叙谈。慈禧装出一副亲热姿态,满口甜言蜜语,骗得慈安满心欢喜。闲话间,慈禧忽然长叹一声道:“姐姐在上,我已病入膏肓,恐怕活不了几天了。”慈安闻言,安慰道:“妹妹不要伤心,一场小病,过几天就会好的。”说着心肠一软,叹息道:“唉,妹妹是个好人。可惜,先帝错怪了你,竟然留下遗诏,要除掉你。”慈禧闻言大惊,急忙问道:“先帝有何遗诏?”慈安从袖中取出咸丰皇帝的遗诏,递给慈禧。慈禧接过一看,诏书上赫然写着:“朕不能深信懿贵妃,此后她如能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慈禧看罢,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跪倒在地,口称:“姐姐饶命,姐姐饶命。”慈安大为不忍,拿起遗诏,撕成两半,命身边太监当场烧掉。慈禧见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满口称谢道:“谢姐姐不杀之恩,谢姐姐不杀之恩。”慈安又安慰了一番,便告辞离去。慈安走后,慈禧太后气恼交加,陡起狼心,唤贴身太监李莲英近前,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李莲英心领神会,便去御膳房精心制作了一盘牛乳酥饼。晚膳时,李莲英亲捧酥饼,送给慈安太后品尝,并代慈禧表示谢意。慈安太后吃了点心,片刻之间,感到月复痛难忍,急传太医诊治。太医尚未赶到,慈安太后便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七窍流血而亡。

慈安暴死,朝中大臣无人敢议。唯独左宗棠不知好歹,直言莽撞。慈禧闻报大怒,骂道:“老兵狂悖”;忽然转念自思道:“此人虽然狂悖,但却不能杀。”慈禧太后精明至极,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天下黎民,也不是官员的身家性命;而是她个人的权势、地位和享乐。左宗棠是慈禧垂帘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收复新疆也是慈禧大力支持的。左宗棠功勋卓著,名震中外,但若没有慈禧的支持,左宗棠也难成其丰功伟业。慈禧想道:“否定左宗棠,就等于否定自己。更何况他已是衰朽残年,头脑发昏。杀了此人,只能惹天下人耻笑。”只此一念之差,使左宗棠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慈安大丧期间,慈禧每天亲临灵堂祭奠一次,又去佛堂焚香念经,祈求佛祖保佑东太后早升极乐世界。大太监李莲英揣摩圣意,阿谀奉承道:“西太后乃西天佛祖转世,大慈大悲、大善大德,是当朝的老佛爷。”也许是杀人太多,想给自己披上一件慈善的外衣,慈禧太后对“老佛爷”这个称呼非常满意。于是,宫中上下一齐改口,都称慈禧为老佛爷。善哉,善哉,一个毒如蛇蝎之人,竟然称其为老佛爷,诚所谓人不知己过,蛇不知自毒。

左宗棠在内阁任职三月时间,因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同僚;现在,又得罪了慈禧太后。于是,朝臣们便对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议论;嘲弄、诽谤者有之,疏远、担忧者亦有之。左宗棠每欲办一事,便有人多方阻难,故意掣肘;又有人袖手旁观,借口推诿;闹得他常常是顾此失彼,难以有所作为。李鸿章及其党羽借机发难,不断上书朝廷,攻讦左宗棠张狂、骄骞,极尽中伤、排挤之能事。翁同和得悉此情,大为焦虑,专程拜访左宗棠,感叹道:“正派之人做官难。”左宗棠心直口快:“既然以身许国,就当知难而进。”翁同和道:“话虽如此,奈何痼疾陋习甚深,非君一人所能改变。”左宗棠默然无对。翁同和又道:“虽说是言者无罪,亦要防直言取祸。”左宗棠虽然脾气耿直,但却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他沉思片刻,谢道:“诚为肺腑之言。谢教,谢教。”送走翁同和,左宗棠彻夜反思,宫廷斗争,险象环生;弓硬伤弦,兔死狗烹。官场龌龊不堪,何必苦苦留恋?残忍的现实促使他萌生了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之念。次日,左宗棠上书朝廷,以老病缠身为由,请求辞去大学士和一切职务,回家养病。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正派之人做官难,自古忠臣常蒙冤。堪羡明哲高逸士,隐身泉林似神仙。

左宗棠辞职书奏上,光绪皇帝降旨不准辞职,特优待赏假三月,安心养病。三月后,朝廷下诏任命左宗棠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接诏后左右为难,回家赋闲养老,还是继续在官场周旋?他反复思忖,终究未能跳出“忠君报国”思想的束缚,选择了服从君命,为国尽忠;遂于1881年底离开京城,赴江南任职。

次年,中国与法国之间爆发战争。中法之战,其肇事地点在越南。越南本是清政府的臣属国,其历代国王皆接受清廷册封,进贡称臣。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侵略军便占领了越南南部,随后,又逐渐向越南北部进犯。数年之间,先后攻陷了北部的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又企图沿红河航线侵入中国云南,但却遭到了扼守滇越边境的黑旗军的猛烈反击。越南政府遣使向清廷求救。其时,正值大江南北内乱频生,清政府自顾不暇,无力出兵援越。

越南政府复遣使与黑旗军接洽,邀请黑旗军拔刀相助,共同抗击法国侵略者。黑旗军并非清朝官军,乃是一支民间武装力量。其首领刘永福,字渊亭,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早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因其性格豪爽,为人仗义;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深得起义会众之爱戴,遂在广西安德地区组织起一支义军,大肆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势力逐渐壮大。该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黑旗军迅速发展到数千人,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恐慌,便调集大军进行围剿。刘永福率部且战且走,退至滇越边界深山老林之中,开荒劈林,聚众耕牧。后又移居越南胜保地区,并以此为根据地,屯田扩军,势力逐步强大;适逢太平军残部间道来投,兵力扩大到一万人。

在越南使者的一再邀请下,刘永福率黑旗军疾驰往援。在河内郊外与法军列阵大战,激战半日,黑旗军歼灭法军七百余人,击毙法军头目安邺。越南王闻讯大喜,招见刘永福,授予其三宣副提督官衔。

越南统治者怯懦无能,在黑旗军打了胜仗之后,又遣使与法国侵略者议和,并订立了同盟条约。规定:越南月兑离中国而**,法军为越南之保护军;法国人在越南享有通商贸易、航行游历、司法裁判等特权;越南政府应令黑旗军退回胜保。

越南国王接受了这一屈辱条约,迫令黑旗军返回胜保。刘永福率军撤离河内,重新驻扎在红河上游一带,成为阻止法国侵略军由红河侵入中国的军事屏障。

数年后,法国政局动荡,内阁改组,茹费理乘乱夺权,出任内阁总理。茹费理为转嫁国内危机,加紧向外扩张。他公然叫嚣:“必须以越南为跳板,征服那个巨大的中华帝国。”他派遣中校军官李维业为法军总司令,大举出兵越南,发起新的攻势。

越南政府自知无力抵抗,再次遣使向清政府求救。此时,清政府已收回北疆伊犁,国内形势基本安靖,遂决定加强南疆防务,令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和云南布政使唐炯率大队官兵进入越南,驻守在凉山、山西、北宁一线。同时下诏,从粮饷、军火方面,大力接济黑旗军。

1883年5月,李维业集结五千余名法军,一路烧杀抢掠,再次攻占了河内。随后,李维业兵分两路,向徐延旭、唐炯率领的清军阵地发起攻击。枪炮轰鸣,弹雨纷纷。当日,恰巧徐延旭到唐炯大营中拜访,二人置酒谈笑、对饮正欢。忽报法军杀来,吓得徐延旭屁滚尿流,唐炯浑身筛糠。二人匆忙上马,狼狈逃跑。清军失去主将,乱作一团,稍事抵抗后,纷纷四散逃命,防守阵地全线崩溃。法军随后赶杀,大获全胜。至晚,法军收兵,原路返回,在河内西二里许之纸桥镇安营驻扎。

法军得胜后,骄傲自大,彻夜纵酒狂欢。此情被镇中居民侦知,飞报黑旗军。刘永福闻信,率领黑旗军倍道疾驰,于次日凌晨把纸桥镇团团包围。其时,法军因昨夜醉酒,尚在梦乡。刘永福一声令下,黑旗军数十门大炮一齐开火,法军营地顿时硝烟滚滚、弹片横飞。法军突遭重创,从梦中惊醒,连衣服都来不及穿,便纷纷跑出营房,惊恐张望。李维业跳到当院,声嘶力竭地叫喊:“集合、集合;抵抗、抵抗。”只见手下士兵,一个个蓬头跣足,睡眼惺忪。有的光着膀子,有的提着裤子;有的打着酒嗝,有的缩着脖子;活像一群没头的苍蝇,跌跌撞撞、四处乱窜。黑旗军的大炮持续猛轰,打得法军鬼哭狼嚎,伤亡惨重。李维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残部结成战阵,急忙组织向东突围。黑旗军乘势发起攻击,洋枪洋炮迎头猛轰,大刀长矛两边赶杀。纸桥镇内外烟火弥漫,杀声震天,枪炮轰鸣,刀剑格击。双方舍生忘死、近身肉搏,直杀得尸陈遍野、血满沟渠。李维业身中数弹,沙场毙命。战至天黑,残败法军侥幸突出重围,一路狂奔,逃向河内。黑旗军随后紧追不舍,沿途赶杀。法军狼狈不堪,穿城而过,乘夜远遁。黑旗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占河内。这一仗,打得痛快淋漓,歼灭法军一千余人,夺得枪炮、弹药无数。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官军无能弃阵逃,义勇疾驰袭纸桥。黑旗指处敌丧胆,更喜草莽有英豪。

纸桥大捷,黑旗军威震敌胆。越南国王闻讯,派人晋封刘永福为三宣正提督官衔,率军驻扎纸桥镇。

数日后,弃阵逃跑的徐延旭和唐炯收得残部,又陆续返回山西、北宁扎寨。徐、唐二人一番密谋,上书奏报朝廷,自吹自擂,把黑旗军的战功说成是自己的功劳。清廷信以为真,降旨把徐延旭升为广西巡抚、唐炯升为云南巡抚。这才是:浴血义军无封赏,弃阵败将反升官。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