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14.第二七回 曾纪泽出使俄国 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作者 : 若愚

第14节第二七回曾纪泽出使俄国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第二七回曾纪泽出使俄国左宗棠兵逼伊犁(下)

再说曾纪泽赶到圣彼得堡,立即觐见沙皇,申明来意。随即下榻宾馆,准备谈判。消息传开,俄国朝野一片大哗,反对声浪,甚嚣尘上。“既定条约,决不能更改”;“必须把枪口对准他们的胸膛”;“必须向他们露一露牙齿”。两天后,俄国外交大臣格尔斯约见曾纪泽,气势汹汹地表示愤慨和谴责。曾纪泽不卑不亢,据理争辩。无奈,格尔斯一味呲牙咆哮,胡搅蛮缠,致使谈判无法进行。随后数日,曾纪泽多次约谈,均无果而终;谈判陷入僵局。

忽一日,俄国政府接到驻伊犁总督电报称:“中**队在新疆调动频繁。左宗棠部署三路大军逼近伊犁。请求政府尽快向伊犁增兵。”沙皇闻报,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沙皇何以吃惊?原来,此时的俄国刚刚结束与土耳其的战争,军力损耗严重;国内财政枯竭,盗匪丛生,极不安靖;兼之连年天灾,粮食匮乏,民间饿殍遍野,百业凋敝;无力应付大规模的战争。

御前会议开始,格尔斯抢先发言道:“左宗棠是最恶毒的敌人。我国应增兵伊犁,与左宗棠决战。”财政大臣若米尼道:“战争耗费巨大,且没有止境。我国现在财政枯竭,无法保证军费开支。战争对于我们而言,只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国防大臣巴布罗夫道:“不宜轻易和中国作战。我国远东舰队力量薄弱,陆军兵力严重不足;防守边境,尚且力不从心,若再与中国大战,难以取胜。”会议讨论了半天,最终决定:增兵伊犁,形成对峙;另在黑龙江一带炫耀武力,虚张声势;但应尽量避免与中国决战。责成格尔斯与曾纪泽谈判,做出一定的让步,避免战争。同时,约请英国政府出面调停,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御前会议后,俄国政府调遣军队增强边防,把驻守伊犁的兵力增加到一万二千人。在黑龙江一带增兵五千,虚张声势。又出动黑海舰队到中国渤海湾游弋,炫耀武力。一时间,中俄边境战云密布,双方剑拔弩张。

在此背景下,格尔斯重开与曾纪泽的谈判。格尔斯一反粗暴蛮横的态度,比较诚恳的对待会谈。曾纪泽据理力争,逐条辩驳。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会谈,终于草签了《中俄伊犁条约》。新约规定:俄国交还伊犁九城,交还特克斯河谷和通往南疆的险要穆素尔山口,但仍割占一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俄在华设立领事地点,减为嘉峪关和吐鲁番两处。中国赔偿俄国“军费”由五百万卢布增加到九百万。新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明明是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交还乃理所当然之事,却要索取巨额赔款,并割占一部分土地。真是岂有此理!但与旧约相比,总算收回了一些权益。在中国近代史上,这算是一次差强人意的外交“胜利”。草签之后,曾纪泽把条约内容电告北京总理衙门,请求朝廷审议、批准。

条约改签,曾纪泽功不可没,左宗棠的军事后盾亦起了重大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北京城中却刮起了一股极不协调的歪风。擅长于“窝里斗”的官场内,一些人被俄国的虚张声势所吓倒,反对收回伊犁,以免引起战争。李鸿章上书朝廷称:“左宗棠进驻哈密,兵逼伊犁,以图收复,此乃万万做不到之事。中俄边境长达万里,处处均须设防,我国实力有所不及。若触发战争,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制造舆论,李鸿章又发动其下属、爪牙纷纷上书,攻击、诬陷道:“左宗棠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其心实为叵测”;“左宗棠蓄意挑起中俄大战,实为用心险恶”;“左宗棠耀武新疆,越权行事,似有反叛之意”。谣言纷纷,诬陷重重;使本来就狐疑不定的清政府更加猜忌。当此多事之秋,英国驻华公使受俄国政府之托,闯进总理衙门,找到奕?,虚词恫吓道:“俄罗斯军力强大,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如要作战,俄国舰队将从天津登陆,向北京发起进攻。中国的皇帝应尽快搬到内地去,还需要准备作战五年。”奕?闻言精神崩溃,冷汗淋漓;匆忙进宫向光绪皇帝和两宫太后奏报。清廷当即召开王公大臣会议,反复商讨了几天,终于决定:避战求和。

清廷决定实行妥协,还须压制主战派,唯恐左宗棠不受节制,在新疆贸然动武;便发出一道诏旨,调其回京。诏书称:“左宗棠坐镇哈密,筹办关外军务,谅已布置周详。现在时事维艰,国家多难;着左宗棠来京陛见,以备朝廷顾问。命刘锦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接到诏书后,深感政事混淆,国策有变;然君命如天,又不能违抗;遂与刘锦棠办理了移交手续,准备入关。刘锦棠百感交集,设宴饯行。左宗棠如鲠在喉,难以下咽。二人心中皆有万语千言,但却不知从何说起;默坐半日,相继起身离席。刘锦棠道:“恩帅回京,小将欲派三千官兵一路护送。”左宗棠边走边道:“此次回京,心情黯淡。我已交出兵权,又何必再事招摇,惹人猜忌。老夫入关,除数名轿夫外,不带一兵一卒。”言讫,步出大营,上轿启程。刘锦棠扶着轿杠,默默相送。送出哈密城,又送过五里坡,直送到十里长亭。但见:

长亭外,古道旁;十余将佐,携壶捧杯翘首望。天苍苍,野茫茫;绿呢大轿,暂息亭前垂柳旁。大杯酒,亲递上;欲言又止,相视对饮暖胸膛。心沉沉,意长长;塞外别离,悲壮之中透凄凉。

饮罢送别酒,左宗棠再三恳请刘锦棠和众将:“回营,回营。”刘锦棠长叹一声,与众将恭立道旁,抱拳长揖,齐道:“恩帅珍重。”一个个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左宗棠大手一挥,轿夫再次抬起大轿,上路东去。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出生入死患难同,最难割舍战友情。莫道武夫口舌笨,此时无声胜有声。

再说俄国驻华公使获悉左宗棠奉旨回京的消息,急忙电告俄国政府,称:“中国皇帝召左宗棠进京,似有研究作战之意。另据可靠情报,中国已在黑龙江、天津等地增兵,加强警戒。”俄国君臣闻讯大恐,格尔斯紧急约见曾纪泽,迫不及待地打听情况:“听说贵国皇帝召左宗棠进京商讨军务,恐怕会挑起战争,不知确否?”曾纪泽回答道:“这是谣传。”曾纪泽说的是老实话,他确实还没有得到此项消息。不料,这句老实话更让格尔斯疑窦丛生,他们明明得到来自北京的电报,知道左宗棠进京之事,便认为曾纪泽在故意掩盖。格尔斯进一步试探道:“我国驻北京公使来电说,左宗棠即将进京,似乎意在请战。我国沙皇很不放心,请阁下务必实言相告。”曾纪泽道:“此乃谣言,不可相信。试想,左中堂年近七旬,老成持重,岂有唆使构兵之理。再说,新疆治安未靖,边境防务紧要,离不开左大帅坐镇指挥,更无调他进京之理。”这几句柔中带刚的外交辞令,使格尔斯心中更加发毛;思忖半晌,再次探问道:“我们新签的条约,贵国皇帝何时批准?是否打算开战?”曾纪泽忽然灵机一动,打起官腔,徐徐言道:“批与不批,权在皇上。是战是和,权也在皇上。我乃臣子,只有奉旨行事,岂能妄猜圣意。”格尔斯满脸无奈,急忙表白道:“中俄两国和好,已有二百余年。若为不值一提的小事就打起来,实在是不合情理。”只此一言,便暴露了俄国担心清政府变卦,不批条约;也暴露了其自顾不暇、不愿打仗的心态。

格尔斯进宫向沙皇汇报,沙皇深感不安,实在弄不清中国政府的真实意图;便责成格尔斯继续打探,务求实信。闹得格尔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三天两头找曾纪泽询问。曾纪泽气定神闲,每次都回答得冠冕堂皇。一月以后,曾纪泽接到清廷电报,条约获得批准。格尔斯得此实信,急忙跑进皇宫,向沙皇报告。俄国政府当即决定,立即从伊犁撤军。至此,伊犁,这块美丽的土地,在被俄国占领了十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伊犁回到了祖国怀抱,左宗棠也回到了北京。左宗棠在北京没有官邸,只好住在驿馆内。次日,左宗棠进宫陛见。不料,在宫门口遇到几位太监,向他索取宫门费,否则便不让进宫。左宗棠大怒,不仅不给银子,还开口骂道:“鼠辈,竟敢拦我。我戎马疆场二十年,在百万军中出入自由,无人敢拦。今奉旨回京,觐见皇上。尔等乃鼠窃狗盗之辈,公然索贿,阻我入宫。既然不让见皇上,那我就再回新疆去。”言讫,转身就走。太监见状大恐,急忙赔礼、求饶,请他进宫。左宗棠余怒未消,一边跨入宫门,一边发作道:“我要禀告皇上,将尔等交内务府惩戒。”太监们慌了,急忙跑去禀告慈禧,请求包庇。慈禧听后笑道:“你们也太不自量了,怎么惹他生气。此人功劳很大,性格耿直,先帝对他曾经优容有加,我也对他恭敬有礼。你们只有求他饶恕,即可免去惩罚。”原来,慈禧太后长期宠信太监,致使李莲英之流狐假虎威,公然贪婪索贿,无所不至。外地官员入京陛见,太监们照例要索取宫门费,如果不随所欲,就会惹出许多麻烦。慈禧明知其中弊窦,却对此不闻不问。今日,太监们惹怒了左宗棠,慈禧有意袒护,也只是让太监们赔礼、求饶,并未给其以丝毫惩罚。左宗棠虽然一身正气,但却因此而得罪了小人。

在两名小太监的导引下,左宗棠步入太和殿,陛见皇上和两宫太后,拜舞三呼毕,起身肃立。光绪皇帝注目细看,只见左宗棠年届七旬,身材魁梧;圆脸丰颐,神情刚毅;肤如紫棠,胡须雪白;眉似卧蚕,目光如电;忠厚之中透出一股逼人的威严。光绪肃然起敬,忙命太监赐座。慈安太后见左宗棠跪拜、起坐之间,步履艰难,老态龙钟,顿生怜悯之情,关切地道:“左中堂身体无恙乎?”左宗棠道:“臣已年迈,腰腿疼痛,身患气喘、咯血、头晕数病,极其虚弱,常感力不从心。”慈安闻言,忽念其以衰老多病之躯,为国征战沙场;岁月无情,当年的白面书生已变成黑脸老夫;心中大为感动,慰勉道:“卿为国驰驱,勋劳至伟。还望劳逸结合,倍加珍重。”说着,不觉之间,泪滴胸前。左宗棠道:“臣恳请朝廷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治理;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慈禧太后接言道:“左中堂所言甚是,朝廷一定采纳。汝为国积劳成疾,本应优待修养,无奈国事艰难,还须你继续为国分忧。此次进京,一路劳累;先休息几天,再出来料理国事。”陛见结束,左宗棠回到寓所。

三天后,清廷颁旨任命左宗棠为军机大臣,并在总理衙门行走,兼管兵部事务。左宗棠真正是出将入相,开始直接参与清政府的中央决策,也达到了清廷给予汉族官员的最高职位。这才是:沙场归来入内阁,位高权重人臣极。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