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5.第二三回 恭亲王买船受骗 左宗棠福州建厂(上)

作者 : 若愚

第5节第二三回恭亲王买船受骗左宗棠福州建厂(上)

第二三回恭亲王买船受骗左宗棠福州建厂(上)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福祸相依又相随,利害相连又相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会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亦有可能带来好的结局。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奇耻大辱,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但也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强行注入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元素,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具逐渐渗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变化。清政府在挨打之后终于长了一点见识:西洋枪炮果然利害,因此,必须向西方学习。于是,清廷成立了总理衙门,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清政府设立的总理衙门,简称“总署”,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由恭亲王奕?担任办事大臣。总理衙门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兼管军务、关税、修筑铁路、开发矿山、购买军舰、制造枪炮等事务;实际上是清政府的中枢机关,被外国人称之为“内阁”。

总理衙门除总署外,还在地方上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南、北各通商口岸的事务。北洋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北三口,即天津、牛庄、烟台的通商事务;后由直隶总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驻上海,管理东南沿海和长江各口岸的通商事务;后由两江总督兼任。总理衙门所办理的外交,是以各种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外交,是一种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而该衙门之设立,则是清朝统治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总理衙门还有两个附属机构——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同文馆是清政府设在北京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挑选八旗子弟入馆学习,聘请外国人教授英、法、俄等国语言文字,后又添设天文、算学馆,目的在于培养八旗洋务人才。此例一开,上海、天津、福建等地方也仿办了几所新式学堂。总税务司则是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主持中国海关管理的官员。第一任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李泰国担任。从名义上讲,总税务司由总理衙门领导,实际上则是总税务司左右和控制了总理衙门。凡有关订立条约、对外交涉等大事,都得和他商量。甚至清政府任命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他都要横加干涉。

总理衙门成立不久,奕?接到了李鸿章的奏报,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外国兵少而强,中国兵多而弱,原因在于中国之弓箭落后,枪炮窳烂。西洋炸炮,天下无敌。故我军当废弃弓箭,专精火器。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奕?读完奏折,大喜过望,对文祥等人道:“学习西洋利器,以求自强,诚为解决内忧外患之良策。”

次日早朝,奕?向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奏报了李鸿章的主张,又进一步强调道:“西洋列国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为我朝江山永固计,臣以为当批准李鸿章之请求。”不料,大学士倭仁出班反驳道:“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而不在技艺。我大清国应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方能抵御外侮。”奕?辩道:“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乃书生之空谈,无益于自强之实际。”倭仁道:“学习西洋技术是亡我中华,绝非治国之道。”奕?驳斥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处当今之世,惟有精兵强国,才能与列强抗衡,保我中华。”言讫,转向御座奏道:“臣以为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求自强。恳请皇上、皇太后圣裁。”皇上年幼,无言以对。而头脑精明的慈禧太后则当机立断,裁决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恭亲王所言甚善,自强保国方略可嘉。李鸿章所奏实为良策,准其所请,积极实施。”

朝堂辩论,大获全胜,让奕?喜不自禁。散朝后,他赶回总理衙门,立即给李鸿章发出电报:“朝廷已准其所请,着即在江南开办洋务,以期精兵强国。”李鸿章接到电报,便与他的老师曾国藩商议道:“朝廷提倡大办洋务,恩师以为该从何处入手?”曾国藩道:“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道:“恩师所言,一语中的。然与洋人交往,有何良策?”曾国藩道:“洋人之患,此天所为,实非人力所能补救。逆天不祥,只有顺从。故与洋人交往,其要诀为:忠、信、笃、敬四字,方可以善全和局。”李鸿章道:“恩师此论,诚为金玉良言。学生当谨记谨遵,不负恩师之教诲。”二人议定之后,即开始实施。曾国藩首先创办了安庆军械所,购买外国机器,仿制西式武器、弹药,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兵工厂,也是洋务运动正式开张的标志。

老师带头,学生不甘示弱,李鸿章斥巨资收买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机器设备,筹备建立更大的军事工厂,称江南制造局。后经过多年扩建,不断添购新式机器,拥有十几座装备精良的大厂房,主要从事制造枪、炮、子弹、火药、水雷等军用品;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军事工业基地。

看着地方大员创办企业,奕?眼热心动,亦想办一件洋务实事。适逢总税务司李泰国告假回英探亲,奕?便委托李泰国在英国代为购买一支舰队。几经讨价还价,李泰国开出了六十五万两白银的要价,称可以买到中号轮船四只,小号轮船三只,包括船上的大炮在内。总理衙门当即付款,李泰国临行时又说不够,必须再追加十五万两银子。奕?准其所求,如数追拨银两。

一年以后,李泰国回到中国,向奕?报告:“已买妥了舰队,并聘请了一个名叫阿思本的英**官,雇佣了六百水兵。此舰队即可由阿思本率领驶到中国,但购买费用还要追加二十七万两银子,而且以后每月须付给工薪十万两。”奕?大吃一惊,急忙争辩道:“雇了这么多人?还要这么多的工薪?这太过分了,我们不能接受。”李泰国道:“你们不讲信用,此次买卖即刻作废,所付的银两一文不退。”事已至此,进退两难。奕?反复权衡后,忍痛接受了李泰国的条件,但同时与李泰国约定:此舰队到中国后,由清政府派官员统领,而以阿思本为副职;所有雇用的外国水兵,以四年为期;在此期间,中国官兵可到船上学习。

然而,当阿思本的舰队到达中国后,其言行却让奕?触目惊心。阿思本向总理衙门出示了他与李泰国签订的一份合同,其中明确规定:该舰队只能由阿思本全权统领;所有官兵都由阿思本任用;中国人不能上船学习;阿思本只接受经过李泰国传达的皇帝诏谕,而且李泰国认为行不通的谕旨,可抗命不遵。阿思本坚持必须按合同办事。总理衙门的官员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很明显,此合同是十分荒谬的,也是不合法的。中国政府花钱买来的、而且还要继续花钱供养的舰队,却不能真正成为自己所有的东西,甚至连中国官兵上船学习都不可能。奕?等人实在不堪忍受,反复商议后决定:“我们不要这个舰队了,你们回去吧。”这下激怒了李泰国和阿思本,他俩大肆咆哮,天天在总理衙门内混吵混闹。这真是:请鬼容易送鬼难。于是,双方又开始扯皮、谈判,最终议定,清政府再付给李泰国和阿思本四十万两白银,作为“遣返费”,送这一群鬼离开中国。李泰国被辞退后,总理衙门又聘请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

清政府先后花了近二百万两银子,却落得两手空空。这便是总理衙门主动办理的一次外交,也是奕?直接办理的一件洋务。英**火商的确是无耻至极,而清政府的官员也实在是荒唐透顶!事实如此,也只能如此。一个**无能的政府,一个主权被践踏的国家,如果能和外国平等贸易,那才真是天方夜谭。对此,后人有诗议之曰:

总理衙门办洋务,吃亏上当白辛苦。民脂民膏二百万,送给外鬼如粪土。

从此以后,奕?再也不敢和外国人谈生意,只是坐在北京,遥控地方大员办洋务。在地方大员中,办洋务最起劲,对外国人最“慷慨”的是李鸿章。早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外国人就把枪炮、弹药、兵船卖给清朝当局。战后,这种买卖继续进行,而且越做越大。清朝中央政府和拥有军权、财权的地方大员纷纷购买外**火,借以增强实力,用以镇压人民起义。经手的官员都能从中得到巨额的贿赂和佣金,以饱私囊。其中,李鸿章是外**火商的最大主顾。李鸿章除了不断地购买洋枪洋炮外,逐步发展到买机器、买兵船,直到买大型军舰,组建了一支规模相当可观的舰队。李鸿章的“慷慨”与“豪放”,赢得了外**火商们的普遍赞誉和高度尊敬。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特意为李鸿章铸造了一座巨大的全身铜像,专程运到上海,奉送给李鸿章,以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这种军火买卖的总额是多少?外**火商赚了多少?清朝经手的官员和商人又从中贪污了多少?均成了千古之谜。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清朝统治者对老百姓敲骨吸髓、增加捐税,把人民身上点点滴滴的血汗钱搜刮上来,再大把大把地奉送给外**火商,经手的官员亦大把大把地装进自己的私囊。何以见得,有事实为证:若干年后,李鸿章死时,留下的遗产高达四千万两白银。按清朝一品大员的年俸禄为二万两白银计算,即使一文不用,全部积存下来,需要存二千年,才能达到四千万两。难怪时人评论道:“宰相合肥天下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