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6.第二三回 恭亲王买船受骗 左宗棠福州建厂(下)

作者 : 若愚

第6节第二三回恭亲王买船受骗左宗棠福州建厂(下)

第二三回恭亲王买船受骗左宗棠福州建厂(下)

和李鸿章完全相反,左宗棠也大办洋务,但却被外国商人臭骂为:“不识时务,不懂外交。”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书朝廷,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称:“中国有万里海疆,却任凭外**舰横行霸道,危害我主权。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造船还是买船?总理衙门难以决断,便把左宗棠的奏折转发各省督抚,广泛征求意见。各省督抚的回奏,众说纷纭,有赞成造船的,但更多的则是反对造船。李鸿章的意见最典型,他认为造船的费用比买船高,外国工匠不易雇用,因而反对造船。在一片反对声中,左宗棠再次上书称:“买船虽能解燃眉之急,但不能培养中国技师,难免永远受制于洋人。造船则不然,雇用洋匠乃权宜之计,培养中国技术人才为长远之谋。数年后,中国技师学成之日,即可辞退洋人,**自主。此乃自强之根本。”此折一上,首先打动了奕?,他联想到购买舰队被李泰国、阿思本敲诈勒索之事,感慨万千,便奏请慈禧太后,批准了左宗棠的请求。清廷发出上谕称:“中国自强之道,全在振奋精神,破除陋习,讲求利用实际。该督现拟于闽省择地设厂,购买洋器,募雇洋匠,试造火轮船只,实系当今应办之急务。特准其所奏,着该督设厂造船。”

左宗棠接到上谕,便积极筹办福州船政局。面对国人没有一个懂行的情况,他委任胡雪岩在上海采买机器,聘请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为正副总监,选址福建马尾,建厂造船。左宗棠与日意格议定了设局建厂的工程期限、造船经费、驾驶人才的培养等事项,并签订了合同,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白来尼画押担保;在他们的参与下还定出了船厂五年内造成十六艘轮船的计划。该厂的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造船工厂,培养了第一代造船和驾驶技术人才,也有了第一代轮船布防于沿海七省。

在与外商谈判、签约的日子里,左宗棠和胡雪岩精心筹划,处处精打细算,多次与外商争得面红耳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寸步不让。面对外商的重金贿赂和高额回扣之诱惑,左宗棠大发雷霆,直言回击道:“谋利当谋民族利,求名应求爱国名。损公肥私,属禽兽之鄙行;为国自强,乃忠臣之义举。”惹得外商在背后骂他为:“不识时务之人,不会办理外交。”

船厂动工之日,左宗棠和胡雪岩设宴庆祝,并邀请白尼来、日意格、德克碑等法国人赴宴,以示谢意。酒席宴上,气氛热烈;宾主互相劝酒布菜,随意笑谈。日意格举杯向左宗棠道:“左大帅不谋私利,忠心为国,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中国人。我敬你一杯。”左宗棠笑谢道:“人无骨,乃一堆腐肉;士无气,乃一具行尸。骨气,乃仁人志士之灵魂。”白尼来接话道:“光有骨气不行,还要有先进的武器。”说着,举起手里的刀叉,道:“比如吃饭,你们中国人用筷子,我们西洋人用刀叉。刀叉比筷子利害,所以,西洋人能打败中国人。”左宗棠反驳道:“不对。用刀叉吃饭是野蛮的表现,而用筷子才是文明行为。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常把猎获之野兽,或擒获之战俘,投入大鼎,烹而食之。其进食之际,若干人围鼎而坐,手持刀叉,肆意宰割,切齿而啖。后来,我们的祖先认为,用刀叉进餐极不文明,便逐渐改为用筷子吃饭。是故,以筷子用餐乃文明进步之表现。”胡雪岩闻言大喜,举着筷子连声附和道:“对、对。恩帅所言,实在高妙。吃菜、吃菜,请各位边吃边聊。”左宗棠笑道:“其实,中国与西洋各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刀叉与筷子的博弈,而是两种文化的较量。”日意格道:“文化较量?我们西洋文化是一种狼文化,富于进攻精神。你们中国文化是一种羊文化,只会消极忍受。狼文化必然战胜羊文化,这是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决定的。”左宗棠哈哈一笑,回敬道:“阁下谬矣。丛林法则只适用于野兽,而不适用于人类。狼文化是一种野蛮文化,其本质是侵略和掠夺。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不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终将胜邪恶。狼文化只能得逞于一时,不会成功于永远。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孝忠恕,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文化以仁德化育天下,以敦睦和谐万邦;其本质是和平,是友谊。我们中国人不好战,只爱好和平。”胡雪岩见气氛有些紧张,急忙端起酒杯打圆场道:“好啦好啦。不谈战争与和平啦。我们今天是合作办厂,为我们的合作干杯。”一阵酒杯碰撞,掩盖了谈话的主题,也冲淡了争辩的气氛。

当日宴罢,送走客人,左宗棠回到书房,依然一脸严肃,凝神静思。胡雪岩在旁边劝慰道:“恩帅学识渊博,何必生那些洋人的气。”左宗棠长叹一声道:“我们国家太落后,难免被人欺。可光生气也不行,必须掌握先进技术。我现在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说着,提笔在纸上写下“忍”和“韧”两个字,向胡雪岩讲道:“忍,忍字头上一把刀,我们必须忍。但是,忍又有无可奈何、消极承受之意,不足取。第二个字:韧,是百折不挠,坚韧不不拔之意,含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左宗棠兴致陡增,不由得朗声吟咏道:“韧,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韧,不屈不挠,多难兴邦;韧,师夷之长技,后来者居上。”胡雪岩鼓掌大笑道:“讲的好哇!恩帅,你一讲开学问,就不生气了。”说完又笑。左宗棠也哈哈一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年轻的时候,脾气火爆,常为小事而大动肝火。如今官居方面,怕遭人嫉恨,时时注意收敛;可还是难以控制。刚才在宴席上,就差点又发脾气了。”胡雪岩道:“其实,人都是有脾气的。”左宗棠道:“发脾气要分清时间和对象: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时,不被人嫉。要少发脾气,多做实事。”胡雪岩道:“对,把船厂办好,就是一件大实事。”左宗棠道:“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办一个船政学堂,培养造船、驾驶人才,有了自己的人才和技术,才能真正自强。”胡雪岩满脸兴奋地道:“太好了。恩帅所言,实为远见卓识。”忽然心头一动,接着道:“恩帅,能否给我写几个字?”左宗棠道:“可以,写何内容?”胡雪岩道:“写做事、做人方面的吧。”左宗棠展纸提笔,略加思索,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其词曰:

事闲勿张,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去浮务实,外圆内方。

读罢桌上的字,胡雪岩感慨道:“诚为金玉良言。雪岩将终身受益矣。”左宗棠淡然一笑,邀胡雪岩坐下,又详细商讨起草办学章程、聘请洋教员、挑选学生等事宜。不久,在他俩的努力下,办起了中国第一所船政学堂。

正当左宗棠每天起早睡晚,忙于建船厂、办学堂的节骨眼上,忽然接到清廷上谕,任命他为陕甘总督,去镇压西北的回民起义。原来,其时正值西捻军兵逼陕西,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亦如火如荼,清廷无人能扑灭其熊熊烈火,不得不调左宗棠前去镇压。左宗棠接旨后,连夜上书朝廷奏请,宽限两月时间,以便安排船厂购机、筹款等具体事宜,并向朝廷推荐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替自己的工作。随后,左宗棠一面抓紧进行船厂人事交接,一面积极筹集粮饷、调集军队。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左宗棠统领八万湖湘子弟北上陕西,剿捻平叛。暂且不表。

有了朝廷的大力提倡,有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示范效应,东南沿海各省的督抚大员纷纷效仿,与外商接洽,投资办厂,购买洋枪洋炮,训练新式陆军,使洋务运动成为非常“时髦”的现象;但由此也引起了满族官僚的嫉妒。通商大臣崇厚上书朝廷称:“查近年所办洋务,皆为军事工业,然全被汉族官员所掌控,势必造成外重内轻之局面。臣恳请设立天津机器局,由满族大员主掌,以为强基固本之计。”慈禧太后对此极为重视,当即降旨照准,命满族官僚崇厚筹建天津机器局,以装备京津各营旗兵、绿营。崇厚接旨高兴非常,亦想有所作为;但却对洋务一窍不通,只好委托英国人密妥士总管。折腾了三四年,耗资数百万,却收效甚微。后来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时,接管了该局,辞退了密妥士,进行整顿,始有起色。随后扩充为东、西两局;主要产品是弹药、水雷、炮架等。

各地军阀、官僚创办的军工企业,固然造出了一定数量的枪炮、弹药、船只;尤其是引进了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仿制出毛瑟枪、新式火炮、铁甲舰,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但是,由于其属于官办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企业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此,其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工人大多数来自清军士兵,以武将统领,对工人以军纪约束。工人只知机械服从,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工艺技术的改进,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则全部聘请外国人担任,这些洋匠在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肆意坑骗,又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时,这些企业还带有浓厚的买办性。其设计施工、机器装备、原料供应,处处依赖外国,样样买自洋人。而外国资本家则不会让中国真正掌握先进技术,制造出精良的武器,他们把过时的、甚至于破旧不堪的机器装备重新刷漆后,冒充新产品卖给中国,从中牟取暴利。各企业的管理完全是封建衙门式的,官僚机构庞大,用人唯亲,挥霍公款,营私舞弊,贪污分赃。有权采购各种机器设备、原料、配件的官员,无不虚报价格二三倍、甚至四五倍,中饱私囊,成为巨富。致使各厂均耗资惊人,产品成本高昂,却质量低劣。

一分为二地看,洋务派创办的各个企业,虽然有着许多弊端,但却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为中国社会注入了一批资本主义的元素,也预示着中国封建制度的逐步解体。尤为可贵的是,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教育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是为其最有远见卓识之举。这些学生中之大多数人,勤奋好学,才干优长,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电报总局;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此类企业多为“官督商办”,其管理弊端丛生,盈利全落入了贪官的腰包。同时,洋务派还大力筹办海防,先后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主要舰船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拥有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并建成了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

受官办企业的影响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大商人亦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相继办起了近百个大小不一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从事缫丝、碾米、制茶、面粉、纺织、造纸、印刷、火柴等民用商品的生产。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国在变;尽管这些变化是缓慢的、局部的,但却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各种企业,奠定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薄弱基础,促使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它预示着:先进的生产方式必将取代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治体制的变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兴盛日,中国社会变化时。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