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8.第十四回 争权势反目成仇 起内讧天京变乱(下)

作者 : 若愚

第8节第十四回争权势反目成仇起内讧天京变乱(下)

第十四回争权势反目成仇起内讧天京变乱(下)

谁料墙里说话,墙外有人。浪客中文网韦昌辉的倒行逆施,早已引起部下不满;一名侍卫在窗外听到了韦、秦二人的密谋,伺机溜出北王府,赶到翼王府告知。石达开闻讯大惊,连夜缒城逃出天京。是夜,韦昌辉带兵攻入翼王府,把石达开的七旬老母、妻子儿女、侍妾仆役全部杀死。随后,继续在城中疯狂杀戮,不断扩大屠杀范围,不到两月的时间,先后杀死二万多人。

石达开逃到安庆,调集五万大军讨伐韦昌辉,兵临天京城下。石达开派人上书洪秀全,要求诛杀韦昌辉,否则就攻打天京。洪秀全眼看事态扩大,便下诏制止韦昌辉滥杀。韦昌辉得诏大怒道:“我为他除去大害,今反责我滥杀。他现在装好人,沽名钓誉;拿我当坏人看待。是可忍,孰不可忍。”言讫,立即派兵进攻天王府,在朝天门外和御林军发生激战。正在此事,石达开得到清军围困宁国城的消息,遂决定先移兵去救宁国,并再次上书天王,请诛韦昌辉以正国法。

韦昌辉残暴逆乱、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激起了天京军民的极大愤怒,朝中文武将士合谋平定叛乱。洪秀全派人登上朝天门宣读诏书,揭露韦昌辉假传圣旨,蓄谋叛乱的罪恶;号召受蒙骗的士兵反戈一击,擒杀韦昌辉。此诏一出,韦昌辉属下的兵士始知上当受骗,纷纷离散。韦昌辉、秦日纲竭力制止,仅剩二百余人追随左右,继续为非作歹。洪秀全见时机成熟,命令御林军发起反击。经过两天的激战、追捕,杀死了秦日纲,剿灭了其同伙二百多人。韦昌辉匆忙出城,抱头鼠窜,逃至浦口被追兵擒获,押回天京。洪秀全下令,把韦昌辉斩首;立即派人将其首级送往宁国,请石达开查验,并迎请石达开回朝辅政。至此,历时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才暂告平息。

石达开率领大军回到天京,城内军民皆大欢喜。石达开知书达理,讲求实际,为人和气,善驭部下,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统帅。合朝文武向天王推举,由石达开主掌朝政,并上尊号为“义王”,石达开谦辞不受。石达开主政后,尽心竭力辅佐天王,积极治理内乱带来的恶果,努力维护大局的稳定。然而,石达开的励精图治,却怎么也得不到天王的信任。原来,洪秀全自进入天京后,一直深居简出,过着月兑离群众的宫廷生活,左右侍从又多是些阿谀奉承、拨弄是非的小人,遂使他的思想变得狭隘、保守,经常疑心横生。杨、韦内讧,对洪秀全打击很大;短短的两月时间,使他须发皆白,容颜憔悴,大为衰老;也使他不再相信外姓大臣,对深孚众望的石达开更是猜忌疏远,不肯重用。为了防止大权旁落,洪秀全把自己的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封为安王和福王,干预朝政,以牵制石达开。洪仁发和洪仁达昏庸无能,一味固执,处处与石达开掣肘;致使石达开非常不满,也引起了满朝文武的反感。

石达开在天京呆了半年多时间,昼夜提心吊胆,处处小心翼翼,深怕遭到洪氏兄弟的暗算,惟恐落到杨秀清第二的下场。一日,石达开心情郁闷,与心月复谋士张遂谋在花园散步。石达开道:“我一片忠心,却不为天王所容。着实让人伤心。”张遂谋道:“翼王深得军心,何必苦苦受人钳制,郁郁寡欢。天京不能容身,中原不易远图,何不挥兵进入四川,效仿刘玄德,以成鼎足之业。”石达开道:“我真想退隐山林。”张遂谋道:“不可。翼王雄才大略,若别树一帜,必能开创王霸之业。”石达开思绪翻腾,心潮激荡,回想自金田起义以来,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对天王忠贞不二。天京变乱,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惨遭杀戮,而今殚精竭虑,却为天王所不容;不由得热泪盈眶,痛心不已。回到寝室,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寐。天明时,终于痛下决心,离开天京,以免杀身之祸。

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京,沿途张贴布告,表明自己的心迹。其文曰: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天京;自谓此愚衷,定蒙圣鉴明。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言难尽陈。疑多将图害,百辩难分清;惟是用奋勉,出师再表贞。分酬上帝使,勉报主恩仁;惟期成功后,予志复归林。

石达开出走时,太平军十多万精锐之师跟随而去,天京城内仅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天**政大局一时间无人主持,陷入瘫痪状态。洪秀全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寝食不安,焦急万分,他令朝中官员连忙追赶,千方百计也要迎回石达开。石达开伤心欲绝,驻扎在安庆,死也不愿返回天京。在安庆驻扎半年之后,石达开决计与太平天国分道扬镳,出兵四川,另立一国。

石达开率领部队离开安庆,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辗转作战于浙江、福建、湖南三省,清朝政府并没有用很大的兵力对付他,他却始终打不开局面。原因在于分裂行动不得人心,又没有足以鼓舞斗志的政治目标;兵无斗志,士气低落,强兵逐渐变成了弱兵。加之太平军大部分是安徽、江西人,留恋故土,心向天京,一部分部队陆续月兑离石达开,返回天京。石达开坚持错误,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孤军流窜到广西,屡为清军所败;部下普遍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石达开心灰意冷,想要隐居山林,却发现到处都有官府悬赏捉拿他的布告,总是无处藏身。在广西流窜两年,清军不断围追堵截,石达开所部多次战败,一部分将士因前途渺茫而投降清军。部队到达宾州时,许多将士要求返回太平天国。石达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泼水岂能再收回。”他坚持一意孤行,不肯回师,于是部下纷纷散出,其中一部分被清军击溃,一部分辗转回到江西,与李秀成的军队会合。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三万多人进抵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准备渡河直取成都。不料,夜间河水陡涨数丈,大军受阻。石达开只好命令部队暂住河边,等候水势减退后再行强渡。等了半月,没等到水减,却等来了大队清军。四川总督洛秉章率领三万清军赶来,和当地土司的部队相配合,将石达开的军队重重包围。当是时,北面是大渡河,对岸有清军总兵唐友耕严密把守,西面松林河有土司王应元把守,东面马鞍山有土司承恩岭把守,南面山径险峻,被承恩岭派兵砍倒千年古树堵塞,并有清军参将杨应刚把守。

四面崇山峻岭,出路全被敌人堵死。石达开自知陷入绝境,他挥师砍竹扎筏,几次抢渡,均被对岸清军击毁竹筏,加之水流湍急,落水将士全被汹涌的波涛卷走。渡口拼抢数日,死伤一万多人,亦未能突破对岸清军防线。石达开调整部署,又指挥部下从两面突围,一扑大渡河、一扑松林河,均遭清军和土司部队拼命抵抗,数次冲突、抢渡,连遭惨败。

河边血战十余日,石达开所部死伤大半,又弹尽粮绝,将士杀马而食,继以桑叶充饥,甚而以死尸为食。清军发起猛攻,石达开率众迎战,却因将士筋疲力尽,节节后退。清军攻入安顺场,夺取了石达开的大本营。石达开率余部七、八千人仓皇奔逃到老鸦漩,又被土司部队堵截,辎重尽失,进退无路。背后清军追来,疯狂赶杀。石达开只好挥军接战,刀剑相格,**相搏,血花飘飘,肉雨纷纷。激战半日,天色已黑。清军停止进攻,点起火把,四面围困。石达开所部剩下不足三千人,个个有气无力,瘫倒在地,喘息不已。

次日凌晨,清军在河对岸高悬“投诚免死”的大字标幅,动摇石达开及其部下的军心。石达开自知绝无生路,打算一死了之。他命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携手投河自尽。目送着妻子被浪涛淹没,石达开心如刀绞,正欲投河自尽,忽然抬头看见对岸“投诚免死”的字幅,转念一想,如果真心投降,或可侥幸免死。石达开回过头来,看着部下个个奄奄一息,人人面色绝望,不由得仰天长叹,潸然泪下。他决定牺牲自己,给部下换取一线生机。石达开取出笔墨,给四川总督洛秉章写了一封求降信,用箭射入清营。信中表示:“求荣以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安三军,义士必作。”他在信中提出了投降条件:“阁下如能宥我将士,免于诛戮,则达开一人可以自刎,三军饰以全安。然达开舍生果能出吾全军,捐躯稍可仰对我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不为辱;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伤。”即他愿意以自刎或被杀,换取清军赦免自己的部下。

洛秉章阅信大喜,急召参将杨应刚授以密计。杨应刚依计而行,亲赴石达开营中劝降,与石达开贻书约誓,待以不死,并指天誓日,保证说话算数。石达开信以为实,遂与杨应刚签约订盟。次日,石达开带领数人亲赴清营商谈投降条件,结果受骗被俘,后被押至成都,凌迟处死。临行之际,石达开步履从容,神气怡然;他的部下近三千人也全部被清军杀害。这才是:诚心投降中诡计,全军覆没冤鬼泣。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