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9.第十五回 曾国藩乘机反扑 洪秀全重建朝纲(上)

作者 : 若愚

第9节第十五回曾国藩乘机反扑洪秀全重建朝纲(上)

第十五回曾国藩乘机反扑洪秀全重建朝纲(上)

话说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损失了两万多兵力和一批练达的官员,洪秀全没有从血的教训中醒悟,反而误认忠良为奸佞,错把庸人作栋梁,封其两个兄长为安王和福王,牵制掣肘,逼使石达开带走十万精锐之师,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造成了“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严重局面;天京城外的军事形势,也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为了支撑危局,洪秀全又封佞臣蒙得恩为赞王,主持朝政。蒙得恩是个鄙陋无能的角色,只会拍马奉承,不会治国理政。他和洪仁发、洪仁达狼狈为奸,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愈使天国朝纲混乱黑暗,人心日渐离散。

天京变乱,骨肉相残,其最大的危害是彻底动摇了军心,众多将士看清了当权者的真面目,原有的宗教神秘感荡然无存。太平军各部纪律松弛,军心涣散。各级将领和地方官员中,不少人贪财受贿,损公肥私,原有的圣库制度基本上名存实亡,农、工、商业均逐渐改为征取税收。更可怕的是谣言纷起,四处传播;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一首诗,诗曰:

可笑天父杀天兄,竹篮打水一场空。收拾包裹回家去,依旧替人当长工。

与此相反的是,清军乘机反扑。曾国藩重整旗鼓,率领湘军近十万人在湖北和江西发起进攻。在江西,湘军分别包围、攻下了许多城镇。在湖北,湘军主帅之一胡林翼受任为湖北巡抚,率军攻陷武昌;遂与江西湘军会师于九江城下,重重包围,持续攻打。太平军名将林启荣率一万七千余人据城坚守,坚持了一年半之久,终因弹尽粮绝,被湘军攻破城池。林启荣督军巷战,拼力抗敌,在给湘军以重大杀伤之后,全部壮烈牺牲。湘军兽性大发,恶意报复,以搜捕贼寇为名,在九江城中大肆屠杀居民,劫掠财物,奸婬妇女,焚烧房屋;疯狂发泄了三日,把九江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指挥这次大屠杀的湘军大将彭玉麟写信报告曾国藩道:“我部攻破九江后,屠城三日,杀得鸡犬不留。直教殄灭无遗种,尸壅长江水不流。”随后,湘军悍将李续宾率一万人沿江东下,逐渐向安庆逼近。

利用太平天国内乱的时机,清廷任命和春为钦差大臣重建江南大营,任命德兴阿为钦差大臣重建江北大营。和春与德兴阿相互配合,组织清军连续发动攻击,相继攻陷了句容、镇江、瓜洲、扬州,逼进至天京城外之孝陵卫。于是,太平天国西征、东征所取得的胜利,又复烟消云散,天京再次陷入清军的包围之中。

朝纲日渐混乱,军事节节失利。因此,重建领导核心,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成为太平天国刻不容缓的大事。洪秀全焦急万分,试图扭转颓局,昼思夜想,洪氏家族中实在找不出一个将才,只好再次起用外姓之人,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主掌军事。陈玉成时年二十,长的眉清目秀,身强力壮。虽未读书识字,但却机智过人,其用兵作战行踪飘忽,锐不可挡,临敌对阵犹如霹雷闪电,迅猛异常,能使清军闻风丧胆,极度恐慌。李秀成年近四十,身经百战,处事稳重,顽强勇敢,曾屡立战功,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陈玉成和李秀成主持军事后,立即着手整顿军纪,稳定人心。当是时,江西、湖北的城镇已全部落入湘军之手,惟有安徽的部分城镇因与捻军联合作战,还掌握在太平军手中。为了扭转军事上的被动、险恶局势,陈玉成和李秀成赶赴安徽战场,着手组织军事反攻。

1858年7月,李秀成在安徽枞阳镇举行军事会议,部署各镇将领集结兵力,袭击清军的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会后,陈玉成统率鄂豫边境的四万太平军迅速东撤,重新占领合肥等城镇。随后又与捻军联合南下,与李秀成率领的五万大军在滁州的乌衣会师。两路大军,约十万之众,刀矛如林,旌旗蔽日,浩浩荡荡,杀奔清军的乌衣大营。其时,天色已黑。太平军利用夜幕掩护,马不停蹄,人不歇脚,突袭清军营盘。大炮轰鸣,烟火飞腾,人如猛虎,马似蛟龙,直杀得清军弃甲抛戈,鬼哭狼嗥,纷纷溃败,四处乱逃。清军副统领胜保匆忙乘马狂奔,侥幸逃得一命。清军在乌衣的数十座营盘,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太平军以绝对优势之兵力乘胜南下浦口,攻击清军江北大营的总部,钦差大臣德兴阿闻风丧胆,未战先逃。近十万太平军如同大海怒涛,汹涌澎湃,狂卷浦口。清军无心恋战,一哄而散,夺路奔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太平军四处追杀,大获全胜。一天一夜的时间,太平军摧毁了清军的江北大营。李秀成率军继续东进,一举攻克扬州,彻底清除了江北的清军营垒。从此以后,清军的江北大营再也未能建起。这一仗,打通了天京与江北的通道,使天京有了牢靠的供给线。洪秀全立即下令,在江浦地区建立天浦省,驻重兵把守,以拱卫天京。

当太平军在浦口痛歼清军时,曾国藩以为安徽空虚,率兵迅速攻占了安庆外围太平军的各个据点,并派悍将李续宾率兵直扑合肥附近的三河镇。三河镇是太平军屯聚粮食、军火的重要基地。陈玉成接到三河镇守军的急报,立即率领五万大军西上救援;并派人飞报李秀成,请其率大军随后接应。陈玉成命令部队轻装急进,星夜兼程,赶往三河镇。陈玉成一马当先,率领一旅铁骑,快马加鞭,连夜抢占了三河镇东南的金牛岭、白石山,切断了清军的后路。

次日凌晨,大雾弥漫,对面咫尺,不辨人影。陈玉成大喜道:“真乃天赐良机。”他命令后续部队利用浓雾掩护,隐蔽行动,从两翼包抄;骑兵旅从中路突破,与镇中的太平军里应外合,夹击敌人。中午,日出雾散。一声炮响,太平军如同神兵天降,从三面向湘军营盘发起猛攻。李续宾原以为太平军远在江苏,根本就没料到会突遭重兵围攻,匆忙组织湘军迎战。陈玉成和三河镇守将互相配合,里外夹攻。双方激烈搏斗,拼死血战;杀声震天,喊声动地;血水喷洒,**残破;死尸叠加,伤兵横卧。这场大战惨烈异常,直杀得天昏地暗,鬼惊神怕。太平军大队人马滚滚涌进,奋力向前;湘军死伤惨重,越战越少,依然步步顽抗。太平军四面重重围困,步步紧逼;李续宾率残兵作困兽之斗,陆续毙命。

是役,太平军全歼李续宾部六千余人,其中包括湘军文武头目四百余人,李续宾和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均被击毙。李续宾部为湘军之主力,凶悍异常。此敌覆灭后,湘军为之丧胆。消息传开,围攻安庆的湘军迅速撤围,退回江西。曾国藩顿足捶胸,痛哭哀叹道:“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胡林翼闻讯哀叹道:“三河败绩,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伤殆尽。”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飞兵奇袭战三河,六千湘军见阎罗。屠夫也有伤心日,顿足捶胸哀叹多。

浦口、三河镇两大战役的胜利,有效地制止了清军的进攻,扭转了战局,暂时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面。

1859年4月,洪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