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2.第十一回 攻长沙西王捐躯 克南京天国定都(下)

作者 : 若愚

第2节第十一回攻长沙西王捐躯克南京天国定都(下)

第十一回攻长沙西王捐躯克南京天国定都(下)

再说太平军经过扩编、休整之后,五十万大军分为水陆两路,沿江东下。水师千舸竞发,首尾相衔数十里。陆军万马奔腾,旌旗遮天蔽日。炮声隆隆作响,行伍浩浩荡荡。江心战舰争流,两岸人如潮涌;一路所向披靡,兵锋无坚不摧。一月之间,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前锋直抵南京城下。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向南京外城发起进攻,数百门大炮猛烈开火。土营士兵挖掘地道直通城下,炸塌仪凤门,太平军如潮水般冲进城内。两江总督陆建瀛督率清军拼死抵抗,双方展开混战。短兵相接,窄巷鏖兵。太平军攻势凌厉,步步紧逼,后续大军不断涌入,分头赶杀、四面堵截。清军阵脚混乱,节节后退,扔下大批尸体,抱头乱窜。陆建瀛被一队太平军团团围住,无路可逃,身中数刀,死于乱军之中。半天时间,太平军占领外城,守御清军悉数被歼。第二天,太平军四面云集,向内城发起强攻,炮声震耳欲聋,杀声响彻云霄。守城清军惊恐万状,未战先乱。太平军齐头并进,四面架起云梯,迅速攻上城头,杀散城上清军。顷刻间,城门大开,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进内城,摧枯拉朽,沿街横扫;清军放弃抵抗,狼狈溃逃,被太平军穷追猛打,如同砍瓜切菜,很快全军覆没。太平军分头攻破各处官衙,诛杀清廷江宁将军祥厚等一大批官吏。南京城被太平军占领。

三天后,洪秀全在诸王的迎请下,摆起盛大的仪仗队伍,耀武扬威地进入南京,入驻两江总督官衙。是日,洪秀全颁布诏书,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都城;同时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形成了与清政府互相对峙的局面。次日,洪秀全发布诏书,命东王杨秀清主持朝政,布告安民,稳定人心。

太平天国大局初定,军民效命,万象更新。杨秀清总揽全局,调度有方。他审时度势,继续用兵,扩大地盘,巩固战果;令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吴如孝率领大军,沿江东下,攻占了镇江、扬州、瓜洲、浦口等军事要地,派重兵把守,以拱卫天京。

太平军进入天京不久,清朝钦差大臣向荣率领十万大军也追踪而来,在天京城外紫金山、孝陵卫一带建立起江南大营。向荣具折飞报清廷,咸丰皇帝手忙脚乱,急从直隶、陕西、黑龙江、吉林等省调集十万大军,重新起用琦善为钦差大臣、胜保为军务帮办,率领大军星夜兼程赶往扬州城外,建立起一座江北大营。这两座清军大营都是**无能的八旗、绿营将士,在后来的作战中不堪一击,屡遭太平军攻袭剿杀,溃不成军。但因其靠近天京,随时骚扰,以致太平天国不得不配备重兵来对付这些近在肘腋的敌人。

定都天京,百业待兴。太平天国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令、军令、法令,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新式管理。禁止贩卖吸食鸦片,提倡男女平等,反对买卖婚姻,禁止妇女缠足,扫荡孔孟之道,焚烧儒家典籍等政策,使天京的社会面貌为之一新;但同时,也推行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甚至是过火的极端政策。

太平天国的改革,首先从建立“天朝圣库”开始。圣库制度早在金田起义时就已实行,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废除私有财产,杜绝贪污浪费,保证了太平天国政局清明、军纪严肃。进入天京,则完全按照军队的办法来管理社会、组织居民,把天京变成了一座大军营。没收一切个人财产,把各行各业的人分别编入“诸匠衙”和“百工衙”,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统一产品分配,享受同一生活标准。这种做法,势必引起工匠们的不满,因此,消极怠工或者逃跑的现象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实行废除家庭的极端政策。太平天国实行了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把城乡居民,按照男女老幼,分别设馆分居,一馆大约二十五人,虽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亦各住各的馆,平时不得相见。每馆设圣库一座,礼拜堂一座,星期天集中礼拜上帝;礼拜结束后,方允许全家人团聚一次,违犯规定者受罚。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乡兵;有警为兵,上阵杀敌;无警为农,耕田生产。不论男女老幼,每天都得干活;集体食宿,概莫能外。如此管理,完全背离了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和痛苦,造成天京城内外怨声载道。时人曾有诗议之曰:

有子有孙不能顾,有父有兄不同住。起居饮食各自谋,疾痛苛痒向谁诉?胶庠朋友如寇仇,桑梓亲情似陌路。不尊孔孟尊洋教,禁止婚配悖风俗。

面对沸腾的民怨,杨秀清曾用天父下凡的办法进行说服和恫吓,依然无法消除民怨。维持了两年之后,杨秀清不得不下令取消女馆,允许男女婚配,女馆为之一空,民怨始得消弭。

进入大城市,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内部滋长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昔日那种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荡然无存,一心向往封建君主**,热衷于追求个人的权势和地位,贪图享乐的思想恶性膨胀。洪秀全下令,拆掉紫金山下的明朝故宫,把建材和石料运到玄武湖边,又大兴土木,动用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建造豪华壮丽的天王府。天王府城周长十余里,围以高两丈、厚八尺的四面黄墙。府分内外两重,外称太阳城,内称金龙城。金龙城内楼台殿阁重重,模拟九重天堂;主殿称金龙殿,高达十丈,壮丽巍峨;殿内雕梁画栋,饰金涂彩;彤柱盘龙,锦帷绣凤;珍宝罗列,金碧辉煌。府中建有东、西两座花园,园中假山勾连,湖水盘绕,松柏森森,怪石累累;琪花瑶草无数,琼岛古塔参天;盛设龙、凤、狮、虎石雕,仿建成伊甸园胜景。

洪秀全志得意满,从此安享“天国”荣华富贵,不管人间百姓死活。有了洪秀全带头,杨秀清亦积极效仿,毁坏大批民房营建东王府。东王府虽然逊色于天王府,但也是周围数里,墙高数仞,土木冠绝天京。洪秀全、杨秀清意犹未足,派出一批批官员,从民间大肆挑选嫔妃美女。此例一开,诸王效尤,遂给民间带来极大地痛苦。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前方将士喋血锋,城内天王享尊荣。千村万户尽焦土,宫中酒绿伴灯红。

洪秀全僻居深宫,生活豪华奢侈,宫庭等级森严;临朝之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诸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只能排列在大门外,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天王和诸王的关系再也不是兄弟关系,而是君臣上下关系。杨秀清的东王府内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管理天**政大事;故东王府实际上就是太平天国政府。杨秀清除每日凌晨朝见一次天王外,其余时间均在自己府内办公,处理军国大事。杨秀清居功自傲,极尽排场之能事;每次出行必大放礼炮,行人则必须回避,避之不及则必须跪在街旁;其仪仗、鼓乐多达数千人,排成二、三里长的队伍。

为了巩固封建君主制度,洪秀全以“天王诏令”的名义颁布了《太平礼制》,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天王称万岁,臣下晋见必须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其子为幼主,亦称万岁;女称天金。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下属上言须呼“九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其子为世子,称殿下千岁;女称东金。丞相至军帅皆称“大人”,师帅至两司马皆称“善人”。又规定:天王的轿夫六十四人,东王的轿夫四十八人,连最下级的两司马也有轿夫四人。各级官员之间,上下尊卑的等级界限十分严格,连他们的服饰、仪仗、卫队、舆马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撕下了“天下一家,人人平等”的面纱,起义初期的那种生死相依,情同骨肉的作风被彻底抛弃。相反,争权夺利,擅作威福,勾心斗角,彼此猜忌的意识日渐严重。

一日,杨秀清招韦昌辉、石达开来府中议事。杨秀清道:“我朝定鼎天京,全赖天父安排。可恶的是清朝老妖还在北京祸害黎民,要灭此老妖必须北伐。而要巩固天京则必须西征;要断绝清妖的财源,并为我所用则必须东征。本王认为其中最关紧要的是北伐。”韦昌辉闻言,急忙跪地叩头道:“九千岁高见。小弟学识浅陋,非东王教导,几乎不知这般大局。”石达开道:“九千岁在上,小弟愿带兵北伐,直捣北京,剿灭清廷老妖。”杨秀清道:“杀鸡焉用牛刀,不劳翼王亲征。只需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一支偏师,即可平定北京。”韦昌辉和石达开同声附和道:“是。”杨秀清又道:“你二位曾参加过清妖的科举考试,可算是有学问之人,就请二位负责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此乃大事,不得有误。”韦昌辉、石达开齐道:“谨遵东王令旨。”

正在此时,门外忽报:“女馆军帅刘春娇求见。”杨秀清令其进见,刘春娇趋前跪拜三呼毕,道:“属下冤枉,特来请东王做主。”杨秀清道:“汝有何冤?”刘春娇道:“属下奉命为天王挑选嫔妃,全城搜遍,只选得一百八十名,天王嫌少;当众责罚,打了我三十皮鞭。”言讫,泪流满面。杨秀清听罢,勃然大怒道:“如此可恶。”思忖片刻,忽然伸开双臂,仰天长啸:“天父下凡矣。”众人慌忙跪倒,口称:“恭迎天父。”杨秀清道:“尔等平身。速传小儿洪秀全前来见我。”门外侍卫飞奔而去,半晌时间,洪秀全赶到东王府,觐见天父。杨秀清道:“汝可知罪?”洪秀全道:“儿臣不知。”杨秀清道:“天下众人,皆吾赤子。汝岂可因小故而鞭打女馆军帅。”洪秀全道:“此乃其对我不敬,故而责罚。”杨秀清道:“汝竟敢狡辩,应杖责四十。”洪秀全急忙叩头,准备挨打。众人纷纷跪下恳求天父赦免,韦昌辉跪行数步,口称:“愿替天王受杖。”杨秀清道:“不得代替。左右与我行杖。”洪秀全无可奈何,连称:“儿臣知罪,儿臣知罪。”杨秀清道:“既已知罪,姑且免打。”洪秀全道:“谢天父饶恕。”杨秀清见好就收,便道:“我回天矣。”洪秀全道:“恭送天父。”须臾,杨秀清恢复常态,扶洪秀全入座,转换话题,闲谈数句,即送洪秀全离去。对于洪秀全、杨秀清二人拙劣、浅陋的宗教表演,石达开从内心非常反感,却又迫于权势而不便戳穿。韦昌辉则明知其荒诞不经,却故意逢场作戏、曲意逢迎。

洪秀全回到天王府,怒气填胸,彻夜难眠。次日早朝毕,洪秀全在偏殿单独召见杨秀清。洪秀全表情冷谈,不露声色。杨秀清心怀鬼胎,对昨日之事百般解释,巧言狡辩。洪秀全频频点头,始终不置可否。杨秀清周旋半日,未能模透天王心机,遂起身告辞。洪秀全终于开口挽留,并设盛宴招待。酒过三巡,洪秀全面带微笑,徐徐言道:“我曾亲自到过天堂,见过天父。天父仁慈,且宽宏大量,要我管理人间,事事宽容别人。”杨秀清听出了弦外之音,是在指责自己粗暴无礼,脑筋一转,开口答道:“昨日之事,实乃天父附体,借小弟之口传言。天父所言何事,小弟并不知晓。”洪秀全明知自己搞的宗教仪式全是骗人的把戏,也知道杨秀清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但却不能当面戳破,只好继续演戏,冷笑一声,道:“此事已经过去了,不提也罢。你乃我朝柱石,还望多多留意军政大事。”杨秀清见风转舵,急忙转换话题:“小弟已与北王、翼王商定出兵北伐,踏平北京,剿灭清廷老妖。同时还计划西征、东征,以拱卫天京。”洪秀全道:“如此甚好,就由你部署实施。”杨秀清又道:“小弟还责成北王、翼王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完善我朝体制。”洪秀全道:“准奏。”杨秀清道:“酒足饭饱,小弟告辞。”洪秀全起身送出殿外,一脸虔诚地道:“愿天父保佑我们精诚团结,天朝大业更加辉煌。”杨秀清道:“天王金言,小弟谨记。请天王留步,我去矣。”言讫,转身离去。望着杨秀清的背影,洪秀全暗想:“此人不除,我将永无宁日。然而,此人确实是一军政奇才,奇才难得!”这才是:逢场作戏隐真情,貌合神离藏杀机。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