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9.第五回 一老农陈庄运筹 三总兵定海捐躯(上)

作者 : 若愚

第9节第五回一老农陈庄运筹三总兵定海捐躯(上)

第五回一老农陈庄运筹三总兵定海捐躯(上)

话说三元里一战,英军损失惨重,卧乌古既想报复,又心有余悸。浪客中文网而老奸巨猾的义律则主意已定,在催促广东政府交清赎城费后,下令英舰撤出虎门,退回香港。对此,卧乌古大惑不解,向义律道:“我们应该增加兵力,血洗三元里。不能就这样撤退。”义律道:“不可,不可。你不了解中国。在中国,官府和民众大不一样。清政府的官员大多贪污受贿,贪生怕死;他们的军队纪律涣散,武器落后;这样的政府和军队很容易征服。但是,中国的民众是无法征服的。”卧乌古道:“这是为何?”义律道:“我在中国呆了十多年,据我观察,没有领导、没有组织的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而有领导、有组织的中国民众则是一群猛虎。他们一旦万众一心,群起反抗,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你在三元里惨败的原因就在于此。”卧乌古道:“依阁下之见,我们不能征服中国吗?”义律道:“我们要征服的不是中国的民众,而是中国的政府。让中国政府去统治他们的民众。你很清楚四方炮台解围之事,中国政府的官员能做到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卧乌古道:“阁下言之有理。”义律道:“现在广州的民众群起反抗,在寻找我们决战。”卧乌古道:“那就和他们决战。”义律道:“不,不。三元里一战,我们死伤二百多人;这个惨重的教训必须吸取。避免决战,暂时退回香港,伺机再来。”

两月以后,璞鼎查率大批援军到达香港。这璞鼎查长的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满头红毛自然卷,鹰钩鼻子如胆悬,两撇胡须八字翘,一双凹眼蓝光闪。璞鼎查带来了英国政府的最新任命:撤除义律、伯麦的职务,返回英国;由巴尔克担任远征军海军司令,卧乌古继续任陆军司令。

送走义律、伯麦之后,璞鼎查召集巴尔克、卧乌古等军官开会。璞鼎查道:“《穿鼻草约》不是中国政府的正式文件,我国政府也不予承认。我国政府决定扩大战争规模,给中国政府以沉重的打击;我们的目标是迫使中国政府割让香港、赔偿烟价、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卧乌古道:“可是,我们刚刚和广州政府签订了《广州和约》,承诺不进攻广州。”巴尔克道:“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可以避开广州,选择其他的沿海城市予以打击。”璞鼎查道:“是的。只有把中国沿海各省纳入英国女王的管辖之内,才能使中国的皇帝彻底屈服。”巴尔克道:“何时行动?”璞鼎查道:“各部队做好准备,三日后出发。”

三日后,璞鼎查率二十六艘军舰、四千名士兵再次驶入虎门海面,命卧乌古登岸进城,向奕山递交照会,重申英国政府的战争目的。待卧乌古返回,璞鼎查即命英军按预定计划北上攻掠。

一日,英军舰队抵达福建厦门海面,巴尔克立即命令各舰开炮,掩护卧乌古指挥陆军上岸进攻。厦门自从邓廷桢抗敌被革职、陈化成调离后,军心受到极大的动摇;新任闽浙总督颜伯焘治理不善,致使军纪不整,士兵大多酗酒赌钱、吸食鸦片,毫无作战准备。英军的突然袭击,完全出乎厦门守军的意料之外,七八座炮台匆忙迎战,招来了英军猛烈的炮火打击。各炮台迅速变成了一片火海,不到一个小时,士兵死伤过半,其余未死的弃炮溃逃。卧乌古率英军攻占了炮台后,随即向城中追击。颜伯焘听见枪炮声,派人传令组织抵抗,无奈,城外败兵狼狈逃回,英军大队接踵而至。在训练有素的英军进攻面前,守城清军乱作一团。街巷混战,清军毫无还手之力;哭爹叫娘,丢戈弃甲,四下乱窜。四千名英军分两路攻击,每路又结成若干方阵,交替向前推进,密集的子弹呼啸而来,清兵成片的倒地伤亡。守城清兵本来就不足两千人,军心涣散且伤亡惨重,失去抵抗能力而节节败退。颜伯涛闻报,匆忙上马,在数百残兵的护卫下弃城逃跑。英军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占领了厦门城,随即向鼓浪屿发起进攻,鼓浪屿亦很快落入敌手。

和官军的失败相反,厦门当地的群众奋起抵抗,给了侵略者以严厉的惩罚。厦门城东十里许,有一个约二百户人家的陈家庄。庄主陈太公,名世雄,是一位饱经风霜、胸有韬略的长者。他出身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习武,学成武艺超群,名震江湖。陈家庄方圆三里,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筑有完备的高墙、碉楼、壕沟;村民齐心协力、组织有序,大有结社互保、守望相助之古风。陈太公经常告诫自己的族人:“官军不可恃,保家靠自己。”在他的带领下,陈家庄人个个习拳练武,家家备有刀矛;组建了一支有五百名青壮年参加的护庄队。更了不起的是,陈太公参酌清军的大炮,造出了一种抬枪。这种枪两个人就可抬动,枪里一次可装二斤火药和近千粒铁砂,引火发射即可形成一个巨大的扇面型火弹网,网内目标非死即伤,休想逃月兑。

英军占领厦门后,抢劫数日,又向城外骚扰。一日,近百名英军骚扰到陈家庄外,遭到了护庄队的拦截;傲慢的英军一面开枪,一面猖狂进攻。待英军冲到庄口,十几杆抬枪相继开火,一张张火网罩住英军,一片片弹雨洒向强盗。霎时间,大部分英军倒地挣扎,处在队伍后面的十来名英军转身就逃。护庄队员冲出庄外,用大刀长矛把那些满脸血污、倒地挣扎的受伤英军象屠猪杀狗般地干掉。这一仗,干脆利落,消灭英军八十多人,而护庄队只有三人受伤。陈太公闻报,立即发令:“赶快派人进城哨探,防备敌人报复。”

第二天,卧乌古指挥五百多名英军向陈家庄杀来。英军首先实施炮火打击,但陈家庄壮勇组织有序,潜伏壕沟,蓄势待机。陈太公亲临战壕指挥,部署道:“炮火过后,英夷必会发起进攻。总共十八杆抬枪,不能同时开火。应该分成三组,每次有六杆枪开火;开火后立即装弹,互相交替阻击敌人。”果然,一阵炮火轰击之后,英军一百多人结成方队向前推进;接近庄口时,六杆抬枪一齐喷火,六张弹网迎面飞去;敌军像秋风扫过的落叶,齐刷刷地倒地——当场击毙的不多,大部分受伤倒地——翻滚、挣扎。卧乌古急令第二队英军抢救伤员,又遭到了抬枪的无情打击。同时,高墙内、碉楼中箭如飞蝗,追魂夺命;喊杀震天,惊心动魄。

卧乌古见状,连连惊呼:“魔鬼。这里有魔鬼。”他派人挑起白旗,前来交涉,只求搬运死尸和伤员,保证不再来犯。陈太公答应了英军的请求,同时严正警告他们:“尽快撤出厦门,否则,就彻底消灭你们。”在护庄队的严密监视下,英军拖着近百具尸体和众多伤员狼狈撤退。

入夜,陈太公命令护庄队分成三组进城,袭扰英军兵营。这一夜,厦门城里不时的响起阵阵抬枪声,直打得英军鬼哭狼嗥,魂飞魄丧。天明后,卧乌古计点各部,又多了一大批死伤士兵。连续数夜,频频袭扰;致使英军昼夜提心吊胆,疲惫不堪。卧乌古坐卧不安,不停地嘟囔着:“这里有魔鬼,这里有魔鬼。”遂决定撤离厦门。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陈氏杀敌建奇功,可惜青史未留名。英军闻风丧肝胆,丢盔弃甲逃出城。

卧乌古带着残败兵力,抬着死尸、伤员灰溜溜地退出厦门,爬上英舰,口里还在念叨着:“这里有魔鬼,这里有魔鬼。”不错,这个“魔鬼”——一次发射能打出数百发散弹的抬枪,在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普及到沿海各地,成为农民保卫家园、打击海盗的有力武器。

却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是一场非常特殊的战争。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必须处处设防,兵力非常分散。而英军则完全是一种海盗式的战略,沿海岸游弋,突然袭击某个城镇,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清军实施打击。英军退出厦门后,璞鼎查留下一小部分兵力盘踞鼓浪屿,率大部英军继续北上,寻找新的打击点。

1841年9月26日,英军舰队游弋到舟山岛附近海域,伺机向定海发起攻击。定海乃舟山岛上清军之海防重镇,背靠晓峰岭,南临大海,东有竹山门,西有五奎山门。自去年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率五千兵力入住定海后,修复城防,重建炮台,在城南沿海岸部署大炮三十门,城东、西门各部署大炮十门。

葛云飞,字雨田,浙江山阴人;长就一副四方脸盘,两眉入鬓,双目有神,鼻直口阔,颌下微须;自幼饱读诗书,长成精研武略,堪称文武全才。入住定海以来,他和王锡朋、郑国鸿齐心协力,刻苦练兵,军民同仇敌忾,昼夜严阵以待。此日,接到敌情报告后,葛云飞急召各营将佐、管带计议。葛云飞道:“贼不足畏,可尽灭也。万一不利,某身为大将,奉天子命镇守斯土,城亡与亡,大义也!当死在此地,不离定海半步。”众将官齐道:“愿听将军号令,誓死保卫定海。”葛云飞道:“城南沿海乃最危险之地,某亲带两千兵守卫。郑将军率一千兵守城东竹山门,王将军率一千兵守城西五奎山门。城北门留二百兵力防守,也归王将军节制。”各将得令,分头奔向战场。

葛云飞亲临南门,登上土城瞭望,只见五艘英舰摆开阵势,逐渐逼近城下。待英舰进入炮火射程之内后,葛云飞挥动令旗,三十门大炮发出怒吼;成群的炮弹飞向英舰。璞鼎查原以为定海防务空虚,故只派巴尔克带领五艘军舰前来偷袭。没料到突然遭到猛烈的打击,巴尔克一阵手忙脚乱,命令英军开炮还击;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无奈,英舰离城太近,炮弹全穿城而过,落到了城北的晓峰岭上。相反,由于英舰完全暴露在清军炮火的射程内,清军的炮弹几乎发发命中,直打得舰上的英军血肉横飞、一片惨叫。巴尔克的指挥舰上连中十几发炮弹,桅杆被击断,蓬帆起火燃烧。巴尔克见大势不妙,带领英舰仓皇退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