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7.第四回 大将军战败投降 小百姓智杀顽敌(上)

作者 : 若愚

第7节第四回大将军战败投降小百姓智杀顽敌(上)

第四回大将军战败投降小百姓智胜顽敌(上)

话说道光皇帝下令,把琦善革职拿问之后,依然盛怒难消;反复思忖,堂堂天朝上国岂能不战而降。他原以为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后,英夷就会停止进攻,没料到这些侵略者竟然得寸进尺;更没想到连他派去的奴才琦善也胆大妄为,竟敢私定条约,割让香港。是可忍,孰不可忍。道光越想越气,即刻下诏:对英夷宣战。道光封自己的侄儿奕山为靖逆将军,统领广东军政要务;派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相为参赞大臣,协助奕山。又从湖南、四川、贵州调集六千兵力开赴广州前线,使广州的清兵总数达一万七千余人。清政府摆开架势,欲与英军大战一场。

清廷调兵遣将、谋求决战的消息不胫而走,被义律收买的汉奸探知。义律闻报,与查理商定,亦派人赴印度请调援军。驻印总督闻讯,即派遣英军上校卧乌古率大批军队驰援香港。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接到查理订立《穿鼻草约》的报告后认为,英军在华作战近一年,取得的利益太少,未能打开中国大门,致使大批英国商船停留在香港,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国政府决定撤换查理,增加兵力,扩大侵华战争规模,尽快迫使清政府屈服。于是,英国政府任命高级将领璞鼎查为驻华全权大使兼英军总司令,率一万兵力、四十余艘战舰,赶往中国战场增援。

当璞鼎查的舰队还在大西洋上颠簸之时,奕山、隆文、杨相陆续到达广州。这三个人是极为典型的封建官僚,既昏庸无能,又妄自尊大;对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先进军事武器一无所知,对海上作战更是一窍不通。奕山从京城带来了一批亲信,全是满清贵族中的纨绔子弟,幻想着一战获胜,取得战功而封官受赏。而从外省奉调来粤的队伍军纪败坏,公然和原驻守的军兵争夺营盘,乃至发生械斗;继而骚扰附近居民,抢劫百姓财物;直闹得广州城内外乌烟瘴气,乱象丛生。

奕山召集大小官员商议军机。奕山盛气凌人,口出狂言:“查广东商民皆为汉奸,守备兵勇多为贼党。是故,患不在外而在内,此次作战:攘外必先安内,防民甚于防寇。”隆文道:“大将军所言极是。各营伍、炮台、水师船队均应有我满清子弟监军,节制各总兵、部将,以防汉奸通敌。”奕山道:“我满清子弟个个能征善战,此次临敌自应担当重任。”隆文道:“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胜之法,当以夜袭为佳。”奕山道:“此计甚妙。”杨相出谋道:“英夷所用火炮洋枪,能在远处取人性命,其中必有妖法邪术。戏文中常演说,要破妖法邪术,须用猪羊狗血、人畜粪便等污秽之物,迎头泼之,其邪术即可破解。此次出战,应准备秽物,临阵破其邪术。”奕山道:“你所言甚是;戏文中多有用此法破敌者。可用、可用。”隆文道:“有大将军运筹帷幄,此战必胜。”众官员齐声附和道:“必胜、必胜。”奕山道:“着隆文为水师总统领,杨相为绿营总统领,怡良为炮台总统领;各要分头准备,十日后开战。”随后,奕山把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到各营伍、炮台,名义上是监军,实际上剥夺了原总兵、副将的战场指挥权。

杨相别出心裁,用了七、八天的时间组建了一支“奇兵”——美其名曰“避邪营”。实际上是,杨相派人从民间搜集了一千只马桶,在绿营里挑选了一千名士兵;每个士兵拎只马桶,里面装满猪羊狗血、人畜粪尿等污秽之物。士兵们自称是“马桶营”,而杨相则自以为得计——找到了破解英军枪炮之绝妙法宝。他派人请来两名全真道士,每天在衙门里拜神画符、掐诀念咒,练习法术,准备临阵时一展身手。如果说,只仅仅是戏剧、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倒不失为生花妙笔。然而,杨相却煞有介事的付诸实施,如醉如痴;只此作为,其愚昧、无知、荒唐之程度,让人难以置信。

就在杨相筹建“马桶营”的日子里,英军方面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卧乌古带领的援军已经赶到香港,与查理的舰队会合。恰巧碰上查理身患重病,急于回国治疗;由义律代理其指挥权。义律命伯麦为海军司令、卧乌古为陆军司令。经过一番部署,义律率领实力大增的英国舰队向广州海面逼近,伺机发动进攻。

当杨相建成“马桶营”以后,原定的作战日期已到。1841年5月21日,奕山聚众部署:由隆文带水师夜袭敌舰,诱敌进入虎门,各炮台一齐开炮;敌若还击,杨相的“奇兵”迎头泼洒秽物破其邪术,全体官兵挥戈痛剿。

是夜三更,隆文乘轿出城,登上水师指挥船。这位自认为懂得兵法的官僚,在连敌人停泊于何处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便下令开船,偷袭敌舰。水师副将进谏道:“禀大人,应先派两只小艇侦察敌情,查明敌舰的准确位置。”隆文骂道:“混账。英夷就在海上,还用侦察吗。”副将道:“可这茫茫大海……。”隆文大怒道:“混蛋。什么茫茫大海,能有多大?能大过北京城里的中南海吗?”副将无言以对,隆文继续发脾气道:“本大臣熟读兵书,车战、步战、陆战、海战无所不能。用不着你多嘴。给我开船,向着南海猛冲。”

船队开动,隆文立即感到,坐船和坐轿大不一样,不由得一阵阵的头晕目眩。从广州城边到虎门海口,船只上下颠簸,隆文感到天旋地转,一阵难忍的肠胃翻动,哇哇的大吐不止。总帅晕船,身边的副将、随从岂敢怠慢;慌忙停船,扶隆文上岸,传轿送大人回城。失去了指挥,水师船队也便停止不前,摆开船队,向着茫茫大海乱放了一阵大炮。如此折腾了半夜,连敌人的影子都未看见。但总算是完成了“夜袭敌舰”的程序,船队亦便“凯旋而归”。

其实,当时义律率领三十多艘军舰正停泊在离虎门海口十多里远的海面上,清军水师的炮弹只能打到一里多远的距离,但炮声却告诉义律:战争打响了。义律命令舰队起锚,全速前进,天色微明时到达虎门海口;正赶上大清水师撤回珠江内。义律令各舰开炮;数百门大炮同时开火,炮弹像暴雨,似冰雹,劈头盖脸地砸向清军船队。霎时间,爆炸、起火、漏水、沉没;上百条清军战船挤在一起,成了英军的活靶子。英军的大炮不停的轰击,清军水师根本无暇还击,但见船体支离破碎,樯橹灰飞烟灭,尸体凌空翻飞,江水变成血水。不到一个小时,广东水师全军覆没,四千名水兵葬身江底。

英舰突入虎门海口,驶进珠江内河,遭到了虎门各炮台的火力打击。其时,大角、沙角、靖远各炮台早已修复;猛烈的炮火使英舰的进攻受阻。英舰一面开炮还击,一面组织陆军登陆强攻。当英军的炮弹在身边爆炸的时候,奕山派往各炮台的监军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两腿筛糠、双便齐流;挣得动的慌忙逃跑,挣不动的瘫倒在地、浑身哆嗦。所幸者,各炮台官军大部分尚能奋力抵抗,也有一部分官军一触即溃,仓惶逃命。

激烈的炮台争夺战持续了五天,广州城外的十多座清军炮台相继失陷,一百多门大炮落入敌手,近四千名守炮官军大部战死。

第六天清晨,杨相头戴羽冠,身披道袍,手持令牌,在两名道士的辅佐下登上城头;指挥“马桶营”出城,在珠江岸边列队。逼近城下的英军从未见过这种阵势,卧乌古急令陆军开枪。杨相挥动令牌,口中念念有词,“马桶营”士兵提起马桶,泼出秽物。这场面煞是好看——虽说是臭气熏天,但却是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之奇观。

杨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扬扬得意的站在城头,等候着奇迹的出现。不料,秽物未能破邪术,马桶焉能挡子弹!一排排的子弹迎面飞来,“马桶营”的士兵倒下一片,阵脚立刻大乱。有的扔下马桶,拔腿就跑;有的把马桶抱在胸前,权作盾牌护身;有的不顾污秽,将马桶戴在头上以求避邪。英军疯狂开枪射击,“马桶营”士兵纷纷伤亡倒地,身旁的马桶四处乱滚。污秽满地,奇臭无比。荒唐,大清官吏实在荒唐。不幸,中华民族确实不幸。

眼看法术不灵,杨相气得哇哇乱叫。义律发现了城上的杨相,指挥炮兵瞄准城头轰击。炮弹在身旁开花,杨相被炸断了一条腿,惨叫一声,滚到城下。卧乌古指挥大批英军沿着江岸追杀,“马桶营”清兵无一生还。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异想天开轻启战,马桶列阵挡炮弹。可怜士兵白送命,无知将帅罪滔天。

卧乌古指挥英军杀完清兵,又开始屠杀城外的百姓。枪声、哭喊声响成一片,黑烟、烈焰冲天而起。英军踩着满地的尸体,洗劫了城外的十三行街,大批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瓷器、茶叶山货被抢劫一空。数百家商铺、民宅被焚烧殆尽。广州城外到处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和刺鼻的血腥气。

义律命令数百门大炮向广州城内猛烈轰击,城内秩序大乱,炮弹四处爆炸,无数民房倒塌,守城官军抱头鼠窜,居民死伤不计其数。躲在总督衙门里的奕山、隆文等人惊恐万状,吓得东躲**;急忙命人找来广州知府余春宝。奕山面如土色,匆忙下令道:“立即和谈。只要英军不攻城,其所提条件全部答应。”余春宝拉上大汉奸包怀忠,一路疾跑,爬上广州城头,用竹竿挑起一面白布床单,一边挥舞,一边用英语高喊:“投降,投降。”义律见状,止住英军炮击。余春宝、包怀忠连夜出城,与义律、卧乌古谈判,达成了一份《广州和约》;规定:清军于六天内退出广州,向北后撤六十里;七天内缴纳“赎城费”六百万银元,商馆损失费三十万银元;英军撤出虎门。次日,奕山在《广州和约》上签字,中英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广州战役到此结束。此役历时七天,清军损兵八千多人,战败赔款六百三十万银元。

奕山很快做到了这些条款。他勒令全体官员四处搜刮广东库存和商民财产,一文不少的交清了赔款。同时,招集四散溃逃的官军——还剩八千多人——在城外集结,分批北撤。

广州战役,清军惨败。如何向皇上交代?奕山冥思苦想,终于决定使用官场惯用的绝招——骗。于是,他连夜写成奏折上报朝廷,称:“臣等挥兵,痛剿英夷,大挫其锋。义律乞降,只求通商。从前商欠,业已清还”云云。道光皇帝接到奏报后,以为赔偿烟价、收复香港之事均以解决,仅剩英国要求通商一事,于是下诏,谕令奕山道:“该夷性等犬羊,不值得与之计较,况既经惩创,已示兵威。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准令通商。”就这样,清朝统治者把广州的可耻失败,在纸面上变成了一次重大胜利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