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二十六章迁都长安望潼关,高奏凯歌西羌犯

作者 : 我命非天12

迁都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在我亲手提拔的三兄弟赫赫战功面前,不管是巴蜀派还是荆州派都无话可说。[我搜小说网]巴蜀派在蜀汉的臣子之中还是占着绝大多数的份额,实力也比荆州派雄厚很多。荆州派也乐于见到那三兄弟的战功如斯,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迁都其中琐碎事情非常繁复,而且有很多事都是无厘头的事情。例如沿路撒水、告慰祖宗、大张旗鼓、天子仪仗禁军,刀叉斧钺都要有相应的准备。简直比开战还要复杂。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天子仪仗赫赫出了成都南门,一路向北出汉中、过道斜谷关到?城最后到长安南门。这一路行走,官员骑马,皇帝坐车,都是辛苦非常。

古时候的路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或者柏油路,坚硬的很。古时候的路通常一般的路就是用重物反复捶打一块地方,使之夯实。有点钱的地方然后铺上石板,让其再坚硬一点。但蜀汉有的钱基本都用在军事上,所以只有普通的黄泥路。

大雨过后泥地泥泞不堪,不能行走。所以一路走走停停,直至一个半月后方到了长安。

此时的长安虽多经战火兵戈,却依旧是天下雄城。长安乃天下名城,西汉皇都,如今的魏朝陪都。光光城门便有十二个,城郭高大,高就有九仗、其宽一千两百八十丈,其纵就有三千二百丈。又有护城河宽四丈,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只是如今的长安,它象征意议远远大于它的实际作用。这里是西汉的帝都,祖龙发祥之地,得到长安,似乎便有一种天下皆在手中的感叹。但其实,此时的长安城,不过是一座空城而矣,历经董卓、郭李、马超、夏侯??⒉苷玫榷嗳思复握魃焙颓缆樱?ぐ渤侨丝谙陆档讲蛔阃蚴?叶辔?先酰?绮荒芸梗?植荒芴帷?p>当遥望长安之时,此时的长安钟鼓齐鸣,号角响起。应当是在城墙上的看见天子仪仗了,此时又有仪仗马匹跑出,列队等候。又有仪仗队,挺胸收月复,满脸杀气的杵着手中兵刃。

又到三十里,此时所有长安军民齐齐列队等候,我在车上看见山林一般的人头,心生感慨。此时的我和刚重生的时候有何种不同?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扬眉吐气。

蜀汉在我手里版图扩大,而且任人方面我相信我做的不比刘备差。[我搜小说网]刘备不敢做不能做也做不到的事让我完成了,虽然我的功劳仅仅只是提拔了三个人而已。

此时人声鼎沸,山呼万岁。诸葛亮步出长安三十里等候我的到来,其中就有功臣无数,还扎着绷带的张翼。我听说了他八千人硬抗曹彰八万人的攻城之举,虽百死而不投降的气节。又有其他,例如文雄手持方天戟、穆顺手持凤嘴刀、乾义手持沥泉枪在等候。

心中叹一口气,说道:“你等等候多时了吧?可莫要怪罪朕啊,哈哈哈。”

群臣皆道:“陛下万福,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回城!”

“遵命!”

车粼粼,马潇潇,入的长安未央。

未央宫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猗兰、无缘等殿阁32。其殿台基础是用龙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这也是唯一高过长安城的建筑,余下者皆不能高过长安城。

只是如今的未央宫很是残破,有一些大殿之内甚至虫蛇爬行,房屋倒塌,满地马匹的粪便。又似乎有许多死尸,臭不可闻。

这臭味经过诸葛亮大力清洗和除臭,依旧有些残留。也休整了一些小的宫殿,已经无力整修大的。

我站在未央宫前殿的殿台,俯视巨大的长安城,心中满怀感慨。

此时诸葛亮站到我身旁道:“陛下不该如此着急,如今潼关未定。曹魏若此时攻来当如何自处?”这是诸葛亮的一贯脾气,我这么做在他眼里有些小孩子气。

我笑道:“相父,自从你领兵在外,我们有多久没见了?”

诸葛亮道:“一年有余。”

我看着诸葛亮满头白发道:“一年不见,相父已经是白发丛生。”诸葛亮,不管他的工作多么多么的忙碌。不管他如何的带兵打仗,不管他胸中藏有多少事,也不管他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和苦难。永远都是衣服从容淡定的样子,这实在是我永生学不来的,我虽然自信我的处事为人绝无问题,但就这份帝王心思来说,我比不上刘备,比不上孙权,更比不上曹睿、曹丕。

“人皆有此,虽是微臣也不敢例外。”

“是吗?”

君臣一起看日落,我仿佛想起六年前自己在成都和诸葛亮一起看日落的场景。这场面,真让人向往。

我在益州之时,处事多和诸葛乔、霍戈这些人商议。但他们的能力比起诸葛亮实在是差了太多太多,诸葛亮这样的人千年也难得出几个,虽然如今就有两个一个诸葛亮一个司马懿。

但在宣室之中,诸葛亮娓娓道来如今的场面。又拿出一副我的领土图,但山川、地理、兵马驻屯、官员安置、人风民俗,甚至哪里出良铜精铁、何处有佳木秀竹、何处出井盐、哪里有井火(天燃气)都一一注明。

这幅地图上自然不可能全部标注出来这些信息,只是其上写上了一、二、三到不等,旁边又放着一部书,上面写着蜀汉志,其中就有注明这些东西。

这应该是那三兄弟想出来然后诸葛亮完善的。

其实益州真的是个好地方,有铁、有盐、有蜀锦、甚至还有井火,这就是帝王之资啊。难怪高祖可以在此兴兵,一统天下。雍州虽然也是土地肥沃,地处天下之央,但就这些物资来说,如今的雍州差了益州不止一个档次。

益州经过刘备、诸葛亮几十年的大力发展,较之刘备得到之前更是有了巨大的提高。只因在刘焉、刘璋统治时期,一直利用的是宽容的政策,虽然对民业民生有些促进,却也纵容了一些豪门大户,产生了很多欺压良善的现象。刘备来益州时,曾想把这些大户在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但受到了四叔赵云的劝阻。

他说:“骠骑将军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不仅在长城之外,更在朝堂之中,曹孟德虎视四野,益荆二州危机四伏,哪能在这时候就享受安乐呢?要安乐,也要等到天下安定,诸将各返桑梓,归耕本土,才可以提及此事啊。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才能让万民欢心,共同拥待”。父亲答应了他的话,尽量维持了益州的原状。但是个别大户,父亲还是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甚至他任用法。正为蜀郡太守,以他睚眦必报的个性,来打击报复一些不听话、不识实务的大姓。

同时,他和孔明把盐、铁和蜀锦等行业全部收规官营,并制定各项严格的法律,加强了对益州的管理力度。在孔明答法。正书里面说道:法律要因时而制,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此前刘璋父子统治时,昏庸懦弱,法纪不明,地方势力专权放任,致使一片混乱。此时就必须制定严法,以打击豪强,制裁放纵。

作为法令制定来说,我对孔明先生是极为敬佩的,自古以来,每个君主都以为宽容才是获取民心的方法,但孔明却以严法来管理地方,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怨,天下竟无不服者,在负担并不减轻的情况之下,竟然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肯定,这在三国以前和以后的中国其他王朝,再未出现过像诸葛亮厉行法治所得到的治国效果。

我之所以能够在面临多线作战还能处事安稳,不教益州有大户造反,就是因为蜀科是严格。

不过如今新下雍凉,我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说:“相父,如今新下雍凉,蜀科严苛,是否该逐一审定?”

诸葛亮摇摇羽扇,闭着眼道:“此时亦可亦不可。”

“哦,为何?”虽然我大致知道说什么,但还是想听听诸葛亮的意见。

“蜀科在益州施行二十余年,深在人心。如今若为两州之顾放弃蜀科,便叫益州难行。雍凉之地如今多为草莽,难以理解蜀科。若重罚其事,民心未附,难以承担其重。”诸葛亮道。

我点点头:“如今该如何?”

诸葛亮指着雍州道:“雍州新下,又为昔日皇都。此时雍州更是百姓稀少,可在此暂推蜀科。”

“恩,那就得又要劳烦相父了。”

“此乃微臣当为之事。”

此时乾义在宣室外高喊:“陛下,凉州有急报!”我早就说过,诸葛亮、乾义三兄弟可不用通报就能来到我身旁。此时乾义冲到房内,先是施礼然后呈上书信道:“凉州守将姜维来急信报告,西羌难忍隆冬兵败。此时春暖花开,又欲要进犯我蜀汉境内!”

我拿起书信冷笑道:“化外蛮帮,即是知晓中计大败,又怎敢再次来犯?必是曹睿这小子怂恿的,朕便要看看,其有多大本事。着姜维自断此事,朕予他假节,必要大败西羌,让其余外族尽皆看看我蜀汉之力!”

诸葛亮笑道:“陛下,此次虽为曹睿怂恿,却也不可轻敌。微臣已大致知晓魏有何计。”

我也笑道:“哦,那便快快说来!”

“其只有一法,议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