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二十七章吴魏两国使者到,十年之期定江山

作者 : 我命非天12

“哦,相父虽在雍凉战役之中多有杀敌破阵,魏国虽损些兵马城池,却不伤根骨。[我搜小说网]为何欲要议和?”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

诸葛亮坐在我身侧,指着桌上地图,北方幽州道:“陛下且看,此处乃公孙幽所占之城池。此地险塞乃曹魏之后门所在,若不尽早铲除,即便来伐我蜀汉其后方亦是不保。先前微臣在雍凉之地多败其兵,俘获兵马钱粮无数,如今其北方吃紧。又素闻公孙幽乃有大才之人,必不错过此等良机。若是如此,其心不难测。”

我看了看地图,叹道:“相父所虑不差,只是奈何如今我蜀汉新下雍凉,实不堪再战。此时敌若议和朕便取不得潼关,家里大门开着哪能不担忧贼人惦记。朕甚忧也。”

诸葛了一摇羽扇道:“料想无妨,只是需要陛下多出钱粮了。”

“哦,此话怎讲?”

正待细细询问的时候,门口有小宦官奏请道:“陛下,曹魏有使者觐见!”

我呵呵冷笑道:“正愁他不来。”转过头对乾义说“西羌来犯,朕心难安。此次须借此良机一战定音西凉,教这些化外蛮族知晓我大汉天朝之威!”

乾义起身躬身道:“遵命!”当下提起盔甲,踱步走了出去。

我拉着诸葛亮的手道:“正须相父与我同行。”诸葛亮笑着羽扇一引道:“陛下请。”君臣牵手往正殿走去。

曹魏有使者到,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早在我新下长安之时,曹睿就有国书送到成都,商议议和停兵。之后我就迁都长安,这也省了曹睿派遣的使者长途跋涉之苦。毕竟长安离洛阳不过千里路途,相较成都与洛阳万里之遥,想必那使者心中也是颇为开心的。

曹睿使者在来到长安之后,在鸿胪寺的安排下在驿站歇息。此时我来到长安,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见我。而且其人才智非凡,能忍着不见我五天,让我稍微修缮一下未央宫门面才来,非凡啊。[我搜小说网]

此时来到正殿,诸葛亮为百官之首自然要先进去,我在暖阁待了半刻钟才踱步进得正殿皇位之上。只是今天的我头上戴的不是皇帝所用的平天冠,而是通天冠,较长也较直。如若有一个类似的话,后世的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所带的帽子和通天冠很像。

扬了扬两只大秀,跪坐在龙椅上。有宦官看到,立刻叫道:“宣魏王使者觐见!”声音如公鸭嗓子一般难听。

此时有一二十五六岁的人,施施然走进了这座未央宫正殿大门。自然,作为使者肯定要月兑鞋解剑。来到我面前的台子下二十步,下拜道:“魏皇使者参见汉中王。”

文雄一拍地板跳起来道:“吾皇乃汉室正统,乃大汉之主,你家主人不过乃憨帝所封之魏王,怎能以下犯上?!”

文雄虽少年将军模样,却极为俊朗,身高九尺,脸如朗星。此时剑眉倒竖,双眼欲要喷出火来,又在战场之上磨砺的杀气,霎时间整座大殿似乎都有点冷了。

这人却不怕,笑道:“这位便是人称赛温侯的那位文雄,文将军吧?久闻大名,久仰久仰。昔年汉中王与我太祖武皇帝曾在白门楼赐死温侯,引为憾事,至今我睿皇帝亦对温侯武艺与为人感到钦佩。不若与我一同前去魏国,与吾陛下一识?”

文雄心中暗道“此人厉害,我素来喜好方天戟,也时常未穿越到三国开篇和吕布一较高下感到伤心。他以我来比喻吕布,不是就说我们这用方天戟的都是两面三刀的人物吗?即使不是,日后别人如何看我?”刚想再说些话激怒这人,我摆摆手道:“无妨,安远将军且退。士季先生远来是客,赐坐。”

文雄哼了一声,摆出我就是吕布这样有勇无谋的人,你快来攻打我吧的模样,一松手中佩剑放置于地板上,自己也跪坐下来,打开香炉,添了几根香木。这样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你要再敢废话,本将军就一剑送你归西。

此时有两个太监搬来桌案,放在我的下首。而后又有摆上花果之类玩意,再奉上一杯香茗。来者何人呢?正是日后的大魏司徒,东武亭候。正是那青州刺史,后将军,假节,都督荆州,惠侯钟毓的弟弟。

这人可了不得,日后蜀汉就是败于这个人和邓艾的联手。说来邓艾诚为可惜,我先前刚登基那会儿想要抢先把他拉到蜀汉阵营。可人家在司马懿所在的地盘,司马懿何等人物?这些鬼鬼祟祟的小毛贼一下被他揭穿的真面目。原来是来找一个口吃的人。

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有识人之能,两者皆为当世不世奇才。既然蜀汉如此重视这个人,那司马懿就亲自见了见这个口吃的邓艾。一见不得了,仿佛诸葛亮碰上了姜维,从此悉心传授自己生平所学。如今的邓艾,早已经和口吃小子无关了,而是天下骠骑大将军的弟子,百官来巴结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会再来蜀汉。

钟会一品香茗,不禁赞道:“久闻蜀中有能人改进制茶方法,这茶叶经过此种方法料理之后,料想不到如此清香宜人,回味甘甜。”

我笑道:“既然先生喜欢,孤便着人给魏王送个百十斤过去。”钟会起身道:“吾代吾魏王拜谢汉中王之意。”两者相视一笑,皆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这好处就是以后两方来往,还是以国礼,只是互相的称谓算是定下来了。他是魏王,我是汉中王,而那个老不死的孙权就是吴王,奉的还是大汉的王权。

之后诸葛亮道:“此时士季前来,定有言教吾汉中王,尽可道来。”

钟会拱手道:“丞相大智,下官百闻未得一见。如今一下,真当乃天人也。”顿了下道“此番汉中王兵出祁山,打下这万里疆土,实乃我大汉之福。我魏王如今坐镇关中,大汉天子亦在关中居住。未免悠悠天下之口唾大王窃取天子之地,吾有大汉天子手书一封,封诸葛亮为雍州牧、赵云为凉州牧,堵悠悠众口。”

我闻言后心中冷笑道:“即使如此,孤便笑纳。只是士季先生,如此教法,恐教吾不服。”

钟会道:“王上天人之姿,料想也不过欲要扫荡天下,为吾大汉戌守边疆。如今吾闻西羌有敌来犯,陛下当先重后轻才是啊。”

诸葛亮道:“些许羌族,并不在吾眼中。反倒是这潼关之后便是函谷关,之后便是万里中原。吾家公子世袭汉中王位,久闻关中土地肥美无比。当有生之年前去一看究竟,士季先生何不劳为路引,一同前去?”

钟会笑道:“丞相说笑了,这关中土地又怎能比得上益州天府之国。吾三代魏王,日夜期盼能与汉中王一同狩猎于益州。乘井火以烧烤美食,天底下万福之事。若丞相有意,十年之内当可期也!”

诸葛亮笑道:“十年之期你我一言可定?”

钟会从袖中取出国书,快速来到王位台子下拜道:“吾有魏王国书一份,上表汉中王!”

我道:“即刻呈上,士季先生,你可敢亲自上台呈予我?”

钟会道:“尊汉中王旨意!”说罢,手捧国书,目不斜视,躬身而上。来到我面前,低声说:“蜀汉天子果然天人之姿,不比昔日刘使君差到哪里。我家陛下也有言,若有生之年能将陛下请到洛阳一住,必让陛下不受半点委屈。”说罢,递上国书,倒退躬身而下,简直比一个当差十几年的太监还要专业。

我将国书放置于案上笑道:“即是如此,十年大期可定,你我两家先前稍有误解,当互相原谅则个才是。莫在做这些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钟会痛哭流涕道:“臣下回去禀告魏王,必使汉中王之意传达!”说罢,不顾劝阻,退出朝堂。离去时回头望了一眼在日落之光照耀的我的脸庞,叹一口气,十年之期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此时有人来到大殿外道:“吴侯有使臣至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