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紀事 第六章︰此身許向江湖寄 第七節

作者 ︰ 水龍

郭子儀作色道︰「兄弟莫要妄加猜測,大丈夫當以馬革裹尸為榮,豈能做老死兒女手中的打算?郭某兒女雖多,但一生抱負全在征戰沙場,一展所學,此心決計不改!」他說到這里,推己及人,便明白葉夢書的意思再難更改,嘆口氣道︰「葉老弟你心意既堅,老哥也沒辦法,我本是武官,打打殺殺也見得慣了,你卻是文弱書生,一路上千萬多加小心,莫涉險地。」

葉夢書見他終究還有擔憂之色,忽地一指窗外道︰「老哥你看。」

郭子儀向他指點方向看去,原來是幾個市井頑童掃開一片積雪,支起陷阱捉鳥。葉夢書道︰「冬季捕鳥比春夏秋三季要容易許多,蓋因冬日積雪覆蓋,谷物稀少,那些麻雀烏鴉秋天沒隨著鴻雁飛向南方,此刻看到一塊巴掌大的空地便已躍躍欲試,再看到一小點玉米高粱,就爭先恐後飛下取食,自然做了這些小孩兒的籠中之物。反而是那些鴻雁,秋去春來,冬日在溫暖偏遠之地棲息避寒,待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飛回帝京,享用大片的莊稼谷物。這些鳥兒都是一般雙翅能飛,只是所處時機不同,這才命運兩異。」

郭子儀默然良久,忽然一拍大腿道︰「老弟說的極是,以這天下之大,何必只在一座長安城中掙扎過活,安知四海之中沒有更合適的際遇?老哥我也一樣,久在京城中消磨打混,只想著天子提拔,直接去做節度使、大將軍,一晃十數年不能升遷任用。現在想來,若是今後能夠外派為官,說不定便有地方軍權派下……」

長安城各家衛軍之中貴族子弟無數,升遷極難,但天子腳下安樂太平,薪俸待遇又是極高,想要外派做官的人少之又少。郭子儀當局者迷,身邊又都是這等胸無大志之輩,十余年間竟是堪不破這點,此刻葉夢書本是用捕鳥的例子來敘述自己的志向,卻點破了郭子儀心中的一點迷惘。

這麼一來郭子儀對葉夢書出行一事反而十分贊成,只是說道︰「盼你一兩年內便回長安,咱一對忘年之交再行把酒言歡」葉夢書亦十分動情,答應道︰「一兩年內一定要回長安看望郭老哥。」

葉夢書別了郭子儀,又想到半年來在長安城結識的朋友,只剩李泌和杜甫兩人,便又向落雨庭院行去。誰知管家說李泌去穆御史府上還未回來,葉夢書想起這段時日以來穆天衣重李泌而輕自己,心中不快,心想︰「我與李兄君子之交,原本是高山流水,平等論交,但太子也好、穆姑娘也罷,在大家心中李泌都比葉夢書強得多了。如今我又承他許多情誼幫助,對他感激中還有幾分羨慕幾分嫉妒,既然他恰好不在,那便不見也罷,待到日後我有所成就,報答了他,交往起來才能免于尷尬。」

轉身又往嚴武府上去見杜甫,當日嚴武對葉夢書並不如何重視,葉夢書也不願見他,便和杜甫在嚴府門前說了幾句。杜甫听說葉夢書錯過春闈,深感驚訝可惜,但他與大詩人李白乃是知交,心想當初李白在長安仕途不暢,一怒之下飄然遠去,寄身江湖,這才與自己結識。這位葉賢弟亦是個才華橫溢的人,而今稍稍受挫,生出去別處游歷的想法自然不足為奇。當下便鼓勵了葉夢書幾句,二人拱手作別。

回頭走了一段路,有個文士匆匆自葉夢書身邊經過,葉夢書回頭凝望,想起那人姓全,曾在吹花別院里講述拓拔連城折辱李林甫的故事,如今臉上風塵撲撲,頗有悲苦操勞之色,與當日意氣風發、矯情做作的樣子大不相同。不禁一嘆,想道︰「自從制舉之後,他也留在京城啦!他連舉人的身份也沒有,不能參加常舉,在這偌大的京城里討生活,就為了等待下次不知何時召開的制舉,真是可憐可嘆。」更堅定了自己遠游四方的想法。

又過了兩日,他一身傷病愈發見好,已不再影響日常行動,與梨園別院的管事交接好賬目,整理好行囊,著一襲青衫,出得門去。

門外有郭子儀送行,帶了不少金銀贈他,又牽了一匹駿馬與他。葉夢書與郭子儀兩個忘年之交意氣深重,此時哪里需要再推月兌客氣?接過銀錢馬匹,紅著眼楮點了點頭,牽馬負笈,由郭子儀陪著來到城北門邊,二人灑淚相別。再次路過明德門時,半年來的光景一一浮現,葉夢書搖了搖頭,大步走過。

向前行了半里路,前面便是灞橋,橋邊一座長亭,一人白衣如雪,遠遠拱手致意,竟是李泌。黑盔奴自然跟在他的身邊,黑盔黑甲,依舊沉默無言。

葉夢書微微吃驚,但想到認識李泌以來他事事思慮周詳,交游的奇人逸士又多,知道自己行程也並不奇怪,驚訝的神色一閃而逝,面露微笑,來到亭中。李泌在亭中早準備好一壺清酒,正是每次屋頂相聚時兩人常喝的,葉夢書也老實不客氣,二人坐下,對飲一杯,一個不問對方為何不辭而別,一個不問對方如何知曉自己路經此處,只是相視一笑,莫逆于心。

葉夢書道︰「我這就要去江湖上游歷一番,李兄乃是江湖世家出身,有好去處大可推薦一二。」

李泌道︰「由此一路東去,乃是洛陽,武林名門不少,附近更有三大世家中的慕容世家,慕容家少主與我頗有交誼,葉兄大可以前往游玩。」

葉夢書見識過拓拔連城的風采名望,想來與慕容世家與拓拔世家齊名,那里的少主人多半也是個英氣逼人的厲害人物。如今自己受夠了被人冷落無視的感覺,再不願被人佔盡風頭,心想慕容世家自己早晚要去拜會觀覽,卻絕非現在。

李泌見他神色為難,又道︰「自洛陽往東南不遠,便是少林寺,那是武林大派,武功佛法都頗精擅,葉兄也可前往觀覽禮拜。」

葉夢書想起在洛陽白馬寺與洛林大師辯論佛法的情形,點頭道︰「多謝李兄告知,我對佛法頗有興趣,如今又想見識一下江湖人物,少林寺果然是個好去處。」

李泌道︰「我雖生在長安,老家離洛陽卻不算遠,如今祖父雙親都在彼處,葉兄若是路過,可去廣武天道莊上探視。」

葉夢書想︰「李兄家在長安的宅院名子都是落雨、吹花,頗得文人雅意,誰知老家的莊園卻叫做天道莊,果然有些江湖武人的意思。」嘴上則說︰「這個自然是要去拜見的。」

這一別不知何日再見,兩人把酒談論,說的就多些。葉夢書問道︰「李兄,那位穆姑娘對你頗有情誼,你可知曉?」李泌搖頭苦笑,說道︰「這個……我是知道一點的,穆姑娘家學淵深,醫道武功都很高明,我是高攀不起的。」

葉夢書心想︰「原來穆姑娘還有武功在身,這我卻沒看出來。」

黑盔奴在一旁听到葉夢書問起穆天衣,便看向李泌,待李泌說自己高攀不起的時候,握劍的手十分用力,似乎再說「你是李家公子,怎會攀不上她!」

李泌又道︰「何況我身子不好,朝不保夕,莫要辜負了人家。」黑盔奴听了,把手放到他背後輕輕拍打。听他說道︰「我想穆姑娘對我,不過是少女一時的遐想而已,用不了多久就要淡忘的。」

葉夢書咧咧嘴,心想︰「她從好些年前你去她家看病的時候就喜歡上你了,只怕沒那麼容易忘懷。」但他是個外人,也不好多說。黑盔奴則在李泌背後輕輕疏導氣息。

又說了幾句話,眼看一壺酒已經見底,葉夢書忽然道︰「李兄,我倒有個疑問,自打認識你起便想問了。」

李泌微微一笑︰「葉兄但說無妨。」

葉夢書道︰「大家都說你幼小時因為一件事情,神童之名遍傳天下,倒要請教?」

李泌笑道︰「那是我七歲的時候,薄有些名氣,天子听說我聰明,便召我入宮。那時他正和燕國公張說下棋,見我進屋,就讓張公試試我的才華。」

葉夢書一驚,心想︰「這位張說與人並稱‘燕許大手筆’,曾做朝廷宰相,那是了不起的大才。」

「張公當時便要我用‘方圓動靜’四字作詞,我請他為我詳細說明,張公就指著棋盤說︰‘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我那時就大膽說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張公便推開棋盤,向天子拜道︰‘恭喜天子得一逸才’。」

葉夢書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李兄那時雖只七歲,這四句話立意卻已在張說這位大手筆之上,果然很了不起。只是這四句話意中都在朝堂之上施展才氣,李兄高才,多半是個為國操勞之命。」他性好周游,此刻將要遠行,心情大好,一掃之前的壓抑郁悶,這兩句是書人間的玩笑話,李泌自然也不當真,索性順著他問道︰「若是葉兄你來應對,又當如何?」

這時是初春,天氣剛有幾分轉暖的跡象,上午陽光照下,部分積雪融化,流淌過長亭外。葉夢書指指天,指指地,又指向雪水,最後則指向遠處連綿山峰的影子,說道︰「依我說來,方若大地,圓若青天,動若春水,靜若秋山。」李泌撫掌道︰「這四句純是天然景色,卻是一派高潔隱士的形象了,正合葉兄遠游的情境。」

當下二人舉杯,將那一壺清酒飲盡,揮手作別,李泌主僕自回長安,葉夢書上馬遠去。這一去正是江湖路遠,尚不知身寄何處;世事蒼涼,更能消幾度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飄零紀事最新章節 | 飄零紀事全文閱讀 | 飄零紀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