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侯 第六回 拜名師

作者 ︰ 定邊侯

第六回拜名師

張祺雖然不是很了解漢末三國那段歷史,不過對于一些了不起的文臣武將還是听說過的。比如說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以及一些著名的謀士,如三國鬼才郭嘉、毒士賈詡、臥龍、鳳雛以及潁川的謀士群。

對于賈詡,他僅知道史書記載其人乃涼州名士,用計之奇、手段之毒聞名漢末,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卻不知道他的詳細資料。難怪他昨晚自稱賈文和,自己沒有想起來!

沒想到,自己一時善意,竟然搭救了有「毒士」之稱的賈詡!

可是史書記載,賈詡一直在董卓軍中供職,直到最後董卓伏誅才轉投他人;而反觀賈詡眼下情形,若是其所言屬實,竟是個報國無門的熱血青年,卻非史書記載的那般!

看著面前自稱賈詡的落拓文士,張祺不由一陣疑惑︰難道,僅僅只是名字相同,此賈詡非彼賈文和?

可看看面前和他們一起箕坐共餐的儒生,盡管一襲已顯陳舊的藍衫,頜下參差不齊的須茬,將他的形象破壞無遺;然而恢復了些許精神的賈詡,不僅看來五官俊秀,就是他雙目開合之間,無意流露出的湛然精光,也告訴他眼前之人絕非凡俗之輩!

莫非他確然就是後世所謂的「毒士」,曹丞相麾下三大謀士之一的賈詡賈文和!望著面前的落拓文士,張祺直覺此人就是史書記載的「毒士」賈詡。

一瞬間,張祺心中轉過千百個年頭,可面對面前歷史記載毀譽參半的人物,一時之間卻不知該如何是好!不過想到他方才的講述,似乎與歷史記載頗有出入,說不定事實並非如史家所言,若然如此,恐怕今後還會遇到不少類似的事情!

驀然想到此處,張祺忍不住再次仔細的打量眼前的儒生。

一襲藍衫,頭戴綸巾,略顯陳舊卻十分干淨;黑白分明的眸子,猶如兩汪深潭,深不可測;鼻闊口方,眉飛入鬢,縱是一臉憔悴亦難掩其崢嶸之資!

單從相貌來看,此人不俗!張祺心下暗想。

「不知賈先生今後有何打算?」王大叔听完儒生的話,想想自己的遭遇,不禁有同病相憐之感。嘆息之余,便開口詢問。

听到王大叔開口發問,張祺心中不由一動,心中閃過一個念頭。

雖然不清楚王大叔等人之間的關系,然眾小對王大叔那份尊敬,賈詡卻是一目了然,心中認定他乃此地做主之人。

「恩公當面,在下不敢當先生二字;恩公若是不見外,直呼文和即可!」此刻王大叔開口詢問,賈詡不敢怠慢,趕忙起身施禮。「請問這位兄台怎麼稱呼?」

「山野粗人王慶,沒有什麼表字,倒是令先生見笑了。」儒生自秦以來便是學識淵博的代表,在社會上頗受尊敬,沒想到賈詡會向自己施禮,王大叔趕緊回了一禮,有些窘迫的回答。「若是先生不棄,我等就休提什麼恩公、先生,王慶托大稱你一聲老弟,不知意下如何?」

其實,王大叔適才這樣問,也是有原因的。

本以為這儒生頂多在此休息幾天便會離去,卻听說他盤纏行李遭劫,而這大雪寒冬,以他一介文弱書生,如果離開這里,只怕凶多吉少;再加上見他談吐不凡,且于自己同病相憐,就想挽留他住下來。這樣既可以讓他在寒冬之中有個落腳之處,又可以給張祺等人請個教書識字的便宜先生。他深知張祺不是池中之物,如能遇上名師,假以時日,只怕成就不可限量!

他亦曾仔細留意過賈詡,且不說他所言在雒陽城中的作為,單是看此人的言談舉止,應該是個才學之士,遂動下了這個念頭!

「蒙王兄見愛,詡感激萬分!就依王兄所言,吾等以平輩論交,再也不提什麼恩公、先生!」想到自己身無分文,走投無路,賈詡厚著臉皮請求道。「只是,詡如今一無所有,天下雖大竟無我立錐之地,如蒙王兄不棄加以收留,詡感激不盡!」

言罷,賈詡不由一臉窘迫!

試想一下,以他的學識何曾會想到今日落魄至此,竟然要一群山民庇護?只是王大叔沒有立即答應,不由賈詡面上一熱。

「同是天涯淪落人,文和何必如此客氣!只是,這山中苦寒,倒是委屈你了!」听到賈詡的請求,王大叔不由一愣;直到張祺拉他的衣袖,王大叔意識到自走神了;看到賈詡滿面窘迫,才明白自己還沒有答復賈詡的請求。趕緊上前握住賈詡的手,誠摯的說道。

「如此,詡多謝王兄,今後但有用到賈某之處,但講無妨!」聞听王大叔應允自己留下,賈詡心中不由一松!看到王大叔和眾人誠摯的眼光,賈詡心中一暖,由衷的說道。

「先生不必客氣,既然有幸遇到先生,便是我等的機緣。今後,還望賈先生不嫌棄我等資質愚鈍,能教我等識文斷字!」見賈詡開心模樣,張祺上前深施一禮,含笑說道。

「汝是…」听到張祺如是說,賈詡不由有些訝異的打量了他一眼,此子談吐不俗,倒不似一般乞兒,賈詡心中暗想。不過賈詡隨後看看王大叔,眼神中一副詢問之態。

「此子姓張名祺,便是他當日在道旁發現文和!」看到張祺和自己一般想法,王大叔甚是高興,見賈詡詢問,遂出聲說道。

「活命之恩,詡無以為報,若是今後有甚不明白之處,詡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听說便是此子將自己帶至山中,才使自己大難不死,並在這異鄉的寒冬有了落腳之處,賈詡吃驚之余,亦是萬分慶幸!不由得一陣激動,連忙向張祺道謝。

「那從今日起,我等對賈先生當執弟子之禮,還望先生不棄!」見賈詡慨然允諾,張祺趁熱打鐵,示意眾小隨自己向他躬身施禮。

雖然,眾小不懂他為何對這個撿來的書生如此恭敬,但還是隨他一起向賈詡躬身一禮,口稱先生!

「待我等明日挑炭進城,換回香燭和紙墨,重新行拜師之禮。今後仰仗賈先生教我等識字明理!現在,先生稍歇片刻,我等出去將今早獵到的野獸洗剝干淨,整治一番,為先生補補身體!」說完,張祺興奮的帶著一幫孩子出洞而去,留下王大叔他們陪著賈詡敘談。

張祺適才的想法與王大叔一般無二!

來到這個世界將近半月,他切身體會到了什麼叫再世為人!

雖然他前世就生活在洛陽附近,從小听、說得都是本地的方言,也從書本上學過一些古代的知識,然而真的生活在近兩千年前的漢末雒陽,他才明白什麼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管自己有一點文化底子,前世又生活在這個地區,然而這半個月來的生活卻讓他明白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差距!且不說漢末的語言、禮儀,就是衣食住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與後世有著極大的不同!若非他前段時間臥病不起,同時又融合了小乞丐的記憶,只怕眾人早就發現了他的異常!

因此,他心中最迫切的就是迅速融入這個世界,除了偷偷向身邊的眾人學習這個世界的語言和生活瑣事,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人可以教導自己,畢竟,為了身邊眾人的安危,他要面對的可絕不僅僅不是身邊的這些人!更何況,自己身邊的伙伴比自己更需要知識!

听到賈詡提出留在山中的要求,張祺真覺得撿到寶了!如果有他在,自己和這幫伙伴們便有機會向他請教。想到此,他方才才示意王大叔做出決定,開口相邀。

耳听王大叔眾人的敘說,眼見石洞中存放的木炭、糧食、干野菜以及眾人身上的新衣服,賈詡怎麼也難相信這些人之前竟是淪落東都街頭的乞兒!

從眾人的敘述中,賈詡才開始明白,想到方才那個十幾歲的孩子,把大家的生計安排的井井有條,並且身懷絕世功法卻不秘技自珍;再想到此子小小年紀便能救人危難,以及迫不及待向自己拜師的行為,綜合了眾人的說法,賈詡對張祺也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這是一個敢于擔當、心地善良、思慮周密、機敏睿智的孩子。

想到自己有可能交出一個文武全才的杰出弟子,以後建功立業,說不定可以籍他之手中興大漢,從而拜將封侯,賈詡心中的震撼無法言表!

此刻,賈詡甚至有些感激那劫道的歹人,否則這樣的好苗子何處可求?

一念及此,本已熄滅的中興大漢的壯志油然而生,他不再埋怨生不逢時,而是開始謀劃,如何在今後如何將自己滿月復經綸和胸中韜略傳授與他和那幫孩子,從而造就一批蓋世俊杰和巾幗英雄!借他們之力,出入廟堂,以中興大漢!

且不說賈詡作何感想,王大叔自從得知他肯留下來,已經是眉開眼笑、老懷暢慰!

之前他還擔心這批孩子們沒有人傳經布道,即使練成一身武技,也不過是為他人沖鋒陷陣的馬前悍卒,可如今,眼前氣度不凡的儒生願意教導他們,他對眾小尤其是張祺的前途不再擔憂,一時間對未來竟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回頭看到賈詡眼中跳躍的希望之火,瞬間完全不同經歷、背景、境界的兩個人完全理解了對方的想法!王大叔的獨臂、賈詡的雙手同時伸出來,三只手緊緊的握在一起,他們知道,這一刻,他們握住了希望!卻不知道,這一次握手,也握住了他們的未來!

很快,張祺他們便帶著一身寒氣,帶著洗剝干淨的獸肉回來,大家圍坐在火堆邊,一邊翻烤著手中的獸肉,一邊看著賈詡對孩子們的考校。

等到烤肉的香味和魚湯的清香,彌漫整個石洞,王大叔取出洞中朱平留下的的燒酒,與劉大爺和賈詡三人共飲。大家分享著自己親手換來的食物,心中滿足。就連賈詡這個參加過不少上層酒宴的大才,也被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陶醉了!

飯後,根據對孩子們考校的結果,賈詡暫時將孩子們分成兩組︰瘦猴、倩兒、黑娃和大牛偏重戰陣謀略;阿鳳、翠妞、狗子、石頭四人偏重民政律法,而張祺則需要兼顧兩者。每天上午由他教導瘦猴、倩兒、黑娃和大牛一組;下午則教導阿鳳、翠妞、狗子、石頭一組。張祺則全天跟隨他身邊學習,而各組俱有半天時間隨幾位大人用于安排生活.同時,在王大叔的督促下,眾人的武技修煉于晨練期間進行!

好在現在處于冬季,張祺他們趁著大雪,挑炭進城幾次,不僅儲備了足夠眾人食用到明年二月的糧食,還買回來紙墨等物品,由賈詡為他們編寫了教材,由簡入深,眾人倒也進度神速。

此時的眾小換上新衣靴帽,早非昔日乞兒模樣,加上他們小心謹慎,倒是不用擔心被那惡丐等人認出。

當眾人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時,眾小不禁哈哈大笑。可是很快就不樂意了,尤其是狗子和瘦猴覺得自己名字不好听,便央求先生給他們換個名字。

見此情形,其他孩子除了張祺和倩兒,也紛紛央求先生取名。可是幾個小孩都不知道自己原來的姓氏,賈詡就征求了他們的意見,根據他們的綽號,選好新的名字︰黑娃取郝姓,單名忠;瘦猴取侯姓,單名孝;大牛取牛姓,單名仁;狗子取苟姓,單名義;石頭取石姓,單名信;翠妞取崔姓,單名盈;阿鳳取鳳姓,單名丹。

賈詡接下來問到他們的生辰八字,除了倩兒和張祺,其余眾小一陣迷惑!他們雖然知道自己的年齡,大多不清楚自己的生辰八字,這倒難倒了大才賈文和!

後來不得已,讓他們統統自己選定一年中的一個月的第一天為自己的生日。最後好不容易排下座次,由大到小依次是︰十四歲的大牛牛仁大年初一;張祺正月十五;黑娃郝忠二月初一;翠妞崔盈三月初一;阿鳳鳳丹四月初一;十三歲的狗子苟義五月初一;瘦猴侯孝六月初一;石頭石信七月初一。十三歲的倩兒比他們小,排在了最後。

姓名生辰選好,眾人一下子有了自己的姓名和生辰,眾小紛紛謝過賈詡,相互稱呼著對方的新名字,喧鬧之中盡是開心不已!

待一切瑣事理清,賈詡與眾人講好每天的學習安排,遂和王大叔按部就班,開始督促眾小學文練武,對眾小進行系統的全方位的教育。

在賈詡的指導下,眾小將河邊用來捕獸的套索、陷阱按照虛虛實實之法布置,獵獲野獸的數量竟然成倍的增加。結合這件事,他談到兵法和戰陣的運用及其意義,更堅定和增強了了張祺一干人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賈詡果然大才!

從基本的識文斷字開始,到簡單的語句,然後段落、篇章,到諸子百家的文章學說、傳承,不僅讓孩子們迅速掌握了大量的基礎知識,還帶領孩子們進入到一個知識的殿堂!無數的人物、故事,在賈詡的講解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場面出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充分領略到了這個世界繽紛和神奇!

結合那些歷史上王朝變遷,賈詡將一個個歷史中人物和他們的傳奇呈現在眾小面前︰忠臣良將、孝子烈婦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善良和正義;奸人佞臣、閹黨外寇,也讓孩子們明白這個世界上,同樣存在著陰謀和殺伐!兼之說道天災瘟疫,刀兵四起造成的社會動蕩和生靈涂炭,讓他們了解到歷史上亂世動蕩、戰火征伐帶給百姓的痛苦;也讓他們明白整軍備武、刀槍並舉給社會穩定和百姓安居帶來幸福!

這,讓孩子們更加珍惜他們現在擁有的一切!

張祺此時才發現,賈詡給他們灌輸的竟然是辯證法的思想!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之間的辯論不僅增加了他們學習的樂趣,他們的思維模式也以恐怖的速度迅速成型並不斷完善,而這一切,不過是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就完成了。

在賈詡的教導下,眾小猶如一只只毛蟲,慢慢開始褪去殘蛻,向美麗的蝴蝶進化!

時間在眾小忙碌的求學練武之中迅速流逝!眨眼,已到了臘月二十,年關將至,大家來到山中已經兩月有余。

期間,朱平父子隔三差五不時會來此小住幾日。賈詡看出他的不凡,存心結納,二人談文論武,一番推心置月復,兩人倒成了莫逆之交。

「都說文武猶如冰炭不同爐,看如今賈詡能與朱平結成莫逆之交,看來果非凡人!」見此情形,張祺不禁更是佩服賈詡的能耐。至此,張祺對賈詡的大才徹底信服,堅信他就是正史記載的一代名謀賈詡賈文和!

見到朱平射技了得,眾小也跟著他學會了射箭的本事。使用朱平自制的長弓、箭只,一幫男孩可以輕松的射中五十步之內的獵物!可是和朱平一百五十步之內箭無虛發相比,他們更要努力!

這天晨曦初露,張祺等人已經和往常一樣,開始了他們的晨練!像平時那樣,他們先沿著河流跑到山頂,開始捉個對練!

此時的張祺,已能明顯的感覺到有氣勁在丹田和體內經脈間流動,依照項姓漢子所說,他的「霸王訣」已經進入第二層。

現在的張祺,周圍十米以內,諸般聲響盡皆清晰可辨;凝目二十米內縴毫盡顯;而身體靈活不亞于山中的猿猴,丹田和經脈之間勁氣流動,看來已達「霸天訣」第二層化氣之境。而其他幾個男孩業已步入了「霸天訣」的第一層,一個個身體強健、靈敏,力量大了許多,身手也更加靈活。平時習練之中,單人對練已經無人是其敵手。

此刻,他正獨立面對石頭和阿鳳的夾擊,盡管無法擊退二人,也顯得游刃有余!而周圍︰黑娃和狗子,大牛和瘦猴,翠妞和倩兒等人也手執木質刀劍,捉對廝殺,一時間沉悶的刀槍撞擊聲和呼喝聲響成一片。

看到張祺在自己二人的夾擊下仍然游刃有余,阿鳳抽空沖石頭使個眼色,隨即,兩人攻勢立即改變︰石頭一改方才的混戰,雙手緊握手中木棒,以全力向張祺攻去!雖然石頭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然而手執木棒全力一擊,可也棒頭掛風不容小覷;而阿鳳手中木劍劍走輕靈,在一側對張祺進行攻擊。

這樣一來,由于受到正面石頭的猛力攻擊,張祺不得不用手中的木刀正面硬抗石頭的木棒,加上阿鳳側面的的襲擊,霎時之間他就感到壓力大增。如果不是他身法靈活,反應靈敏,阿鳳的木劍就有好幾次差點扎到他。眼看他陷入苦戰,阿鳳和石頭二人不由精神大漲,一邊相互配合猛力進攻,兩人還一邊笑著勸他棄刀認輸!

自己被石頭正面凌厲攻勢牽制,而阿鳳配和石頭的正面進攻不斷偷襲,好幾次差點扎到自己,張祺不由得對兩個人的戰法選擇暗中叫好!盡管局面對自己不利,可听到二人要自己認輸,他又怎甘心束手就擒?

張祺一邊抵擋,一邊想著破解的辦法。可是一心二用,竟被石頭*的連連後退,看到此,阿鳳二人不由心中得意,阿鳳更是乘勝追擊,張祺的形勢一下子岌岌可危!可是這樣一來,二人的合擊也不復方才的嚴密,看到此,張祺不由計上心來。他一面裝作氣力減退,連連退讓;一面守緊門戶,尋找機會。

听到三人打斗中還笑出聲來,其余幾人停下手來,回頭注視三人的戰局。看到石頭和阿鳳二人佔盡上風,眾人一面議論,肯定二人的戰法;一面笑待張祺落敗認輸。畢竟他們大家除了倩兒,都被他在對戰中擊落手中木質武器,黯然認輸!想到馬上他們公認的老大就要繳械認輸,眾人異常期待!

忽然,一直處于守勢的張祺,一改之前的苦守之勢,完全無視側面阿鳳的襲擊,避開石頭手中木棒,大喝一聲,猛力一刀向石頭劈去!見他刀勢猛烈,阿鳳趕緊提醒石頭避開,自己則迅速收回刺向張祺的一劍,轉身揮劍格擋他手中的木刀,意圖化解這一擊。石頭見狀不敢正面相抗,急忙退步避讓,哪知隨著他抽刀退開,張祺那劈出的一刀卻中途轉向,劈向攻來的阿鳳。等二人意識到上當,張祺手中木刀已經破風劈向阿鳳手中的木劍,耳听「 嚓」一聲,阿鳳手中的木劍竟然被他一刀劈斷!

這幾下兔起鶻落,待到二人醒悟過來,張祺手中的木刀已擱在石頭肩頭!見此情形,阿鳳一陣驚愕,而石頭也苦笑一聲,棄棒認輸!而旁觀眾人,見到場中局面瞬息之間急轉而下,原本穩*勝券的一方竟然一招之間,不僅葬送大好局面,還被*棄械認輸,一時間呆若木雞,竟然鴉雀無聲!

張祺收回木刀,笑著招呼眾人。只是石頭二人錯失勝局,懊悔異常,而張祺反敗為勝,也思緒良多!听到張祺招呼才明白過來,又爆發一陣歡呼,紛紛稱贊老大果然厲害.

「兵法有雲︰兩軍交伐,以正合,以奇勝,石頭和阿鳳你們初始戰術選用得當,方佔得大好局面;」忽然,眾人耳邊傳來一聲輕笑,抬頭看去,原來是賈詡先生在遠處笑言。

「然,爾等局面領先,感覺穩*勝券之後,驕兵之心頓起,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對手的困獸之斗;兼之慈兒臨危不亂,示敵以弱,待你二人被其疲兵之計麻痹之後,虛實結合,避強襲弱,強力出擊,畢其功于一擊。終于戰而勝之!」說話間賈詡負手上前,含笑評價方才一戰。

「因此,今後的練習中,爾等要謹記今日的教訓,對敵切不可大意;同時,即使身臨絕境,只要不自亂陣腳,沉著應戰,必能覓得反敗為勝的良機!因此,不到山窮水盡,爾等斷不可輕易放棄!」

原來,看到眾小每日晨練,個個身體強健,想到那日自己被歹人一擊倒地,凍臥雪中差點喪命,賈詡意識到自己體力文弱!反正每日早上無事,也隨他們登山,鍛煉自己的體力。不料兩月下來,竟然一改初始甫一登山就氣喘吁吁之態,如今爬到山頂也輕松至極。今日恰巧看到三小的對戰,看到大家的反應,遂結合策略知道,加以點評。

想到方才一戰,听到賈詡的點評,眾小也從中收獲良多。看看時間不早,眾小收拾好那些木制兵刃,在張祺的帶領下,跑向山下,查看小河下游套索和陷阱昨夜的收獲,也繼續後面部分的晨練。而賈詡則在後面自行返回石洞。

衣食無憂,眾小無不珍惜這樣的機會,個個刻苦奮進;又有賈詡這等大才教導,他們的進步可謂一日千里!時間就這樣在眾小忙碌的求學練武之中迅速流逝,眨眼間,兩個月的時間在忙碌中悄悄溜走!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大家來到山中已經兩月有余。

而張祺在大漢王朝的第一個年關,也悄然而至!——

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定邊侯最新章節 | 定邊侯全文閱讀 | 定邊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