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侯 第五回 賈文和

作者 ︰ 定邊侯

第五回賈文和

容不得眾小多想,朱平帶著幾人迅速來到肉市!

知道眾小急需添置過冬的衣物和用具,朱平豪不矯情,他並沒有與眾小多做商量,徑直就就找到了市長(注︰漢時管理集市的官員,由朝廷任命),由他介紹將這批獵物全部出手。

或許是老熟人,朱平很快便談妥價錢,迅速交割了獵物,便帶著眾小前往糧市、帛市和城東的金市采買衣食和工具。

一路上,看著身邊的道路、房屋、行人還有車馬,張祺這幫小家伙的嘴就沒有合得攏過!

他們雖然在雒陽城中乞討多日,然而何曾來過這里?尤其是張祺,他自從醒來就臥床不起,對于雒陽城的記憶,只從以前那個小乞丐的記憶中有點模糊的印象。

想到進城時經過的吊橋下環繞雒陽城的洛水,適才經過的寬闊清潔的街道,和面前布局整齊、種類繁多卻井然有序的集市,再看那些擁擠卻不喧囂的路人,想想前世記憶中遠離洛陽城的洛水、現代卻雜亂的城市布局以及喧囂浮躁的人們,一時間,包括張祺在內,他們幾個小家伙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不由有些懵!

朱平帶著眾人馬不停蹄,在粟市、金市、和南市走了一遭,幫眾小采購了吃穿住用一應事物!及至午後,張祺五人扛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此行,他們賣掉所有的獵物,共獲得近一百五十貫錢!單是那兩頭鹿,就賣到一百四十貫錢,其余的加起來還不到十貫錢。

朱平做主為每個人置辦了一套全新的衣服鞋帽、被褥和席子,購買柴刀、斧頭各兩把,銅鍋、銅壺各一只,又買了一百多斤糧食,兩壇酒。其他的鹽巴、瓷碗和針線刀剪等零碎的東西也一應置齊,共用去不到兩貫錢!

看著張祺們將藏在懷中的袋子打開,將剩下的錢幣放在石床之上,王大爺等人頓時呆若木雞!他們何曾想到,自己一眾行乞之人竟然也能衣食無憂,並且有近一百五十貫的積蓄?

看著眼前的食物和一應物事,眾人恍若夢中!

想到若非張祺提議進山,並不置套索狩獵,眾人說不定現在還在城隍廟中挨餓受凍呢,哪里能有這樣的結果!一時間,眾人看向張祺的目光,已是滿是感激!

而朱平因為有事滯留城中,便托眾人照料虎子,想到可以和大家住在一起,虎子不禁萬分歡喜!當晚,眾人在虎子的指點下,將那三只兔子和四只山雞洗剝干淨,生起篝火,燒烤而食!

其他幾只山雞和兔子便圈在山東的一個角落,一遍日後食用。

之後,奔波一天的眾人包括虎子,早早進入了夢鄉!倒是張祺幾人因為看到朱平白日里力挑五百斤還健步如飛日的情形,個個徹夜練功,修行不輟!

第二天太陽沒有出來,山中北風漸起、彤雲漸濃,一時間山中驟然冷了許多!

眼見天色變壞,王大叔等人趕緊加緊燒制木炭。後半晌,朱平從城中歸來,他倒是沒有帶太多的東西,只是跳了十來壇酒,他給眾人留下四壇酒,看看天色不好,沒有多談,便帶著虎子返家。

天色很快暗了下來,到了晚上北風停歇,天上飄起零星的雪花,張祺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場雪飄然而至!不久,雪花益發密集,不到半個時辰,漫天都飄起了鵝毛大雪!

穿著嶄新的衣服鞋帽,看著新置的被褥,嚼著噴香的烤肉,眾人一時間俱是難以置信!議論紛紛之中,感慨人生就如洞外的天氣,變化無常!

張祺幾個男孩自從那天看到朱平力挑百斤、健步如飛的樣子,心中佩服不已,紛紛下定決心苦練技藝;故而,幾個人均是連夜行功、苦練不輟!

大牛幾個人之前燒制了足夠的木炭,加上每個人都穿上了新衣服,盡管外面風雪怒號,火光不斷得洞內卻溫暖如春!

飄揚的大雪整夜未停,待到第二天,大雪依然紛紛揚揚!一夜之間,大雪已經封山,厚厚得大雪將邙山包裹成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玉樹瓊枝,粉狀素裹!

按照事前的安排,張祺、大牛、狗子和黑娃五人,等不及雪停,便挑起準備好的木炭踏雪進城,換取糧食和鹽巴等物事。

帶著眾人得叮嚀和牽掛,一行人很快消失在風雪之中!

送走張祺他們,余下的眾人回到洞內。幾個孩子在外間寬敞的地方相互交流王大叔傳授的武技,並不時相互拆上幾手,倒是迅速領悟了一些招數;鄭大嬸和孫婆婆有了張祺購買的針線剪尺,也忙碌著為眾人縫制衣衫;王大叔和劉大爺則是聚在一起,討論今後的安排,並相互交流了對幾個孩子的看法。

當然,忙碌間隙,眾人爺偷閑吃著松子,議論一番張祺幾人這一趟的收獲。盡管對他們此行充滿希望,而且幾人這一段時間習武以來,有些武藝,可是看著洞外的風雪,他們的心仍然揪得緊緊的!尤其是眼看夜幕降臨,幾個人還沒有回來,眾人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盡管對張祺充滿信心,可是看天色越來越晚,王大叔也變得焦灼不安!眼看無法再等下去,眾人干脆帶著火把,準備下山去迎接他們!就連平素腿腳不好的孫大娘和劉大爺,也不顧眾人勸阻執意下山!

「大叔,我們回來了!」就在眾人準備出洞之際,終于听到了洞外傳來的大牛的聲音!

看到張祺等人終于回來,眾人總算松了一口氣,顧不得心疼他們,眾人趕緊放下木梯,將他們拉入洞內。火光照耀之下,已經成了雪人的張祺他們魚貫進入洞內。令人吃驚的是,他們不僅帶回來幾個口袋,還背回來一個快要凍僵的藍衫中年儒生!

看他們狀如雪人,一身寒氣,眾人來不及詢問此行的收獲,連忙替他們拂去身上的雪花,將幾人拉到火堆旁邊坐下,拿來早就烤好的獸肉,熱水,招呼他們吃喝。

「大叔,」顧不上飲水進食,也來不及向大家解釋那儒生之事,張祺焦急的將王大叔拉到火堆邊,指著躺在地上、全身僵硬的儒生,緊張的問道。「您趕緊給看一下,看他還有沒有的救?」

眾人聞言閃目望去,只見那儒生面目發青,口唇紫烏,眼看已是進氣少出氣多。見此情形,王大叔顧不得問話趕緊伸手到儒生胸前,直覺的觸手一片冰冷,好在還有心跳。

「此人還有得救,不過救過來恐怕也要大病一場!」仔細探查一番,王大叔皺起眉頭說道,「我們這里沒有發汗的草藥,就是暫時將他弄醒,只怕隨之而來的高燒也能要了他的命!」說完,就吩咐瘦猴到洞外取些雪來。讓女人們暫時躲開,由石頭月兌下這人的衣物,吩咐大牛拿雪將他的全身用力擦拭一遍。

大牛听從王大叔的吩咐,拿雪將那儒生全身搽便,直到他全身發紅,口鼻之間有了熱氣,才拿來干衣服給他貼身穿好,再用被褥將他裹起來放到火堆旁;王大叔則招呼女人們回來,拿熱水給那儒生灌下。

見那儒生呼吸漸穩,王大叔這才有空詢問張祺他們今天進城的情況和這個儒生的事。

「午時不到我們已經將挑去的木炭全部出手,由于正好趕上大雪天,加上這時市面上木炭少,我們手上的木炭倒是成了搶手貨!今日總計收入三貫八百錢!」看儒生鼻息已經不想方才那般虛弱,張祺這才放心接過倩兒遞來的烤肉,和大牛他們邊吃邊說了事情的經過。

「我們回來的時候,在城外見到此人倒臥路邊。不忍心他凍斃道旁,又不知其家在何處,祺兒幾人商議一番,做主將其帶回救治,還望大叔原諒我等擅自做主!」看到大家盯著地上的儒生,張祺把遇到此人的經過,詳細告知眾人,並請大家原諒他擅專之過。

「大嬸,麻煩您將這些東西放在一起,用這個剛買回來的陶罐煮上一罐湯!」忽然想到什麼,張祺把手中的烤肉塞到嘴里,拿起帶回來的一個小口袋,取出一個陶罐和幾塊生姜,交給鄭大娘,請他趕緊多煮些姜湯。

上午進城賣炭的路上,張祺發現大牛幾個人不停的打噴嚏,似乎有些受涼的癥狀。想到山里缺醫少藥,雖說窮人命硬,不怕風寒,可萬一哪個受了涼,只怕相互感染,後果不堪設想嗎!于是買了些生姜回來,平時煮些姜湯給大家喝,這樣一來,如果是一般的風寒,發發汗就沒事了。

剛好王大叔方才說了,儒生如果不發汗可能會大病一場,他才想起自己帶回的生姜,趕緊去出來讓鄭大嬸煮些姜湯,等會給儒生灌幾碗,希望他不至于發燒。

听大牛幾人七嘴八舌說了那儒生的來歷,王大叔幾位大人相視一笑,想到幾個孩子能助人于危難之中,他們心中甚是欣慰!

「不知這場雪多久方歇,祺兒自作主張,拿出一吊錢買了兩擔粟米、一擔麥子面、三升黃豆,還有一些蔬菜。祺兒以為,這些糧食、蔬菜配上魚湯或者肉湯,加上山中的捕獲的一些野獸,想來足夠我們吃一個月,並且也能調理一下大家的身體食;此外,我等還買回一個陶罐和些許鹽巴、生姜;另外又為大家每人買了一雙靴子以備替換;最後總計用去一貫八百錢,尚余兩貫。」說完,張祺從懷中取出錢幣交給王大叔。

「大叔,現在我們的糧食雖然足夠一月之用,然這幾天炭價可觀,祺兒想趁大雪沒停,明天再進城一趟賣些木炭,多換些糧食回來,配上平時我們獵捕一些野獸,祺兒以為這個冬天我們大家就不用為糧食發愁了。」看眾人含笑不語,張祺隨後笑著說出心中的想法,征求眾人的意見。

听說今冬都不用為吃的發愁,其他人也不由得笑聲一片。開心之余,幾個大人都為張祺超出年齡的見識和決定感到吃驚,再加上進山後,看他安排眾人打柴漁獵無不井井有條,再想到他如今又開始習練武技,眾人對于他的未來不僅充滿期望!

「祺兒,當初如果不是你提出進山的想法你的決定,何來我等今日的好日子?大叔以為,無論你做出什麼決定,必然已經照顧到大家,因此,今後你有什麼想法,想怎麼辦盡管去做,我們都會支持你!」

說到此處,王大叔不由暗自慶幸當初的決定,若非當時听從張祺的建議帶大家進山,要是此時還呆在那個城隍廟,不說別的,只怕這場大雪他們都熬不過去!自然,王大叔對于他的想法和決定是完全放心和支持的!

而其他人,也紛紛表示同意王大叔的話︰凡是小祺盡管拿主意,到時候吩咐大家去做就成了!大牛他們幾個孩子,想到進山後再也不用乞討,受人欺負,而且不用為吃穿*心,自然沒有話說。

「祺哥哥,倩兒也听你的。」倩兒不甘示弱,跑到張祺身邊表示支持,那認真的表情,引得眾人一陣哄堂大笑。

一時間在這大雪覆蓋的邙山石洞中,溫馨一片!只是這樣一來,倒搞得張祺有些不知所措!無形中,他只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驟然重了許多!

「祺兒,姜湯好了。」看到陶罐里的姜湯煮沸,鄭大嬸趕緊招呼他。

「以前在城隍廟時,曾經听城東的說書先生說過,生姜性溫能驅寒,故而我自作主張買了些來,大家都喝點姜湯水,或許可以避免風寒!」張祺拿東西墊著拿起陶罐,給每個人都分到半碗姜湯,告訴大家喝下它可以預防風寒。

姜湯御寒祛風在後世已是常識,然而張祺此時身處漢末,為了避免引起大家多想,就說成是從城里大夫那里討來的偏方。看著大家紛紛盛碗姜湯喝下去,他也用自己的碗盛滿,過去給那儒生灌下去。也許是肚中有了熱食,那儒生一碗姜湯下肚,竟然悠悠醒轉。

「吾在何地,汝等又是何人?」看著周圍一群奇裝異服的一群男女老幼,儒生疑惑的問道。

「我賈某自詡才學過人,沒想到今日竟然命喪黃泉,只可惜了我滿月復報國之志!」可不等眾人回答,儒生旋即長聲嘆道。听他言下之意,原來此人以為自己置身幽冥,在那里自怨自艾!

「賈先生,您尚在陽世,」听那儒生自稱姓賈,王大叔趕緊上前向他說明。「此處乃我等無家可歸之人棲身之處,並非什麼幽冥黃泉。今日幾個小家伙在雒陽城外見先生倒臥路邊;他們不忍心先生凍斃道旁,又不知先生在城中住處,乃做主將先生帶回救治,先生切勿驚怪!」

「在下當真還在陽世?」儒生聞听此言,不由驚喜交加。看眾人點頭確認,猶是不敢相信。

「在下叩謝各位再造大恩,請眾位受我一拜!」待確定自己確實尚處人間,儒生掙扎著起身,欲向眾人叩謝救命之恩!

「先生無需如此,但凡良有知之人,如遇先生當時狀況,定會伸出援手!」張祺見狀,趕緊阻止那儒生起身。

「先生昏迷多時,又剛剛醒轉,身體虛弱,須安心靜養!」說完,取過一些烤肉,又盛了碗姜湯,囑咐他飲食進水,有話留待他身體好轉再說。

隨後,王大叔將他和張祺那張石床讓與書生安歇,自己與瘦猴擠在一起。或許是今日遇襲受到驚嚇,儒生用過食物便早早入睡了;上了年紀的劉大爺、孫婆婆也早早安歇,待他們睡下,王大叔和鄭大嬸帶著阿鳳幾個女孩,收拾了白日間帶回的糧食、蔬菜和一應事物,也進入夢鄉。

眾小則隨張祺則在火堆旁盤膝坐下,運起「霸王訣」心法,一邊行功,一面注意著火堆,隨時加炭以保證洞內的溫度。一夜無話,不覺間,漫長冬夜悄然而逝,迎來又一個黎明!

洞外,依然是紛紛揚揚的漫天風雪,天地之間唯余滿目潔白!

張祺又添了一把木炭,然後帶領收功起身的大牛幾人,迎著洞外的風雪開始了他們第一天的晨練,直到後來最小的倩兒加入!

原來,張祺先前看到朱平的力量和腳程,聯系到後世的特種兵的訓練模式,便開始領著眾小刻苦鍛煉身體,積蓄體能,以便盡快恢復那段乞討的日子造成的身體隱患,也為學習王大叔傳授的戰陣武技打個基礎。

根據眾人目前的身體狀況,他們商量之後決定,每天早晨由大牛帶領眾人進行為時一個時辰的晨練,一面搜尋晚上被套住的野獸,一面鍛煉身體,既可強身健體,防止疾病;又可增強體質,蓄積體力。

待眾小返回,王大叔幾個大人已經起身;而那賈姓儒生竟然也精神抖擻的出現在眾人面前!

看來昨晚的兩碗姜湯還真有效!張祺暗想。張祺眾人笑著和他打個招呼,便邀請他共進早餐。

雖然不過是一些粟米、野菜加點肉末煮成的粥,可相比以前城隍廟的日子,他們已經覺得現在的日子就是天堂了!那儒生可能確實月復中饑餓,絲毫不顧忌儒生的身份,也不在乎面前的食物是什麼東西,和張祺他們一樣狼吞虎咽吃下兩大碗,一邊抹嘴一邊向眾人道謝!

當得知此處地處邙山,那儒生甚是驚異;再問及眾人在此的原因,得知眾人實因無處容身才流落至此,儒生不由連連搖頭嘆息!隨後,和眾人說了他的情況。

他本名賈詡,字文和,原籍涼州武威姑臧,今年二十八歲。二十歲那年因當地異族叛亂,家人盡歿。為報仇雪恨,他一屆儒生之軀憤而投軍!

實指望憑借滿月復韜略,輔助漢軍驅逐異族,保一方平安。誰料到因自己出身寒門,不見用于官家;再加上目睹兵吏不思報國,侵擾百姓,遂托病月兌了軍籍。

後見大漢兵力疲弱,吏治黑暗,異族入侵,民生凋敝!眼看大漢天下已呈亂象,不忍心見百姓經歷刀兵之禍,此次孤身來到雒陽,便是想上書當今天子靈帝,希望聖上勵精圖治,整頓朝綱,重振大漢國運、中興大漢!

熟料他到得雒陽方知,當今天子寵信宦官,十常侍專權,朝堂之上閹宦弄權誤國,諸侯結黨營私,忠良自身難保;朝野之中買官蠰爵、吏治混亂,兼之天災**不斷,百姓早已是苦不堪言!如今的大漢天子早已威嚴盡失,天朝統治早已是風雨飄搖!

他在雒陽停留三月,不停到朝中大臣門下投書獻策,誰料想始終無法將治國之策上奏天子,他自己苦心謀劃的興國良策,也被那些所謂的三公九卿視如敝屣!加之昨日投書時被權臣門前家僕侮辱,恥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方知大漢從天子至地方官吏,早已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絕望之下,他決定離開雒陽,返回故里!孰料,出城不久,遭遇歹人打劫,盤纏和行囊被擄,人亦被擊倒道邊。

那儒生這番話說出,倒驚得張祺一頭冷汗!

沒想到,自己一時好心救起的落魄文人,竟然是後世史書記載的漢末名士,有「毒士」之城的賈詡賈文和!——

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定邊侯最新章節 | 定邊侯全文閱讀 | 定邊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