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大兵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拉多加湖

作者 ︰ 月月逍遙

嚴寒的冬天里,莫斯科市的各個鐵路車站,這幾天來不斷有蘇軍部隊調來,也不斷有蘇軍部隊調走,蘇軍正在為明年1月初的大反攻調兵遣將,針對各大戰場的情況作出新的部署。

督戰團的官兵們,于12月18日晚,乘搭軍列離開莫斯科市,先是沿著通往蘇聯北面邊遠地區的鐵路線連夜北上,在第二天清晨時駛出了德國空軍飛機能轟炸的範圍後,才調頭沿著西進,向遙遠的列寧格勒地區進發。

值得一提的是,這輛軍列,是一輛蘇軍為數不多的裝甲列車,擁有比普通列車更堅固的車廂外殼,除了搭載督戰團三千多人的官兵及車輛裝備外,還搭載了大量補給物資,用于援助列寧格勒市的軍民。而這輛軍列的車頭及車尾,各有一節車卡裝備了一門203mm列車巨炮,其炮火的射程遠遠超出普通榴彈炮,令這輛裝甲列車成為一個在鐵路線上流動的鋼鐵堡壘。(這樣的裝甲列車,在二戰時期蘇聯及德國都有小量配置,主要用于武裝押運重要物資。)

夫坐在作為機械化反坦克連臨時連部的一個包廂中,獨自望著火車車窗外飛速後退著的景物,心里思潮起伏。腦內的靈魂第一次對于來到這個世界上,所經歷的人生軌跡,有了難以掌控的感觸。回想自己從蘇聯的邊境邊戰邊退至莫斯科,如今又從莫斯科跨越廣闊的地域,奔赴蘇聯最西北的領土戰線,這一退一進之間,世事變化的是如此的大。

「夫,在想些什麼?」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讓夫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把目光從車窗外的景色轉回到車廂內。

「沒什麼,我只是在回憶一下過去半年發生的一些事情。」見向自己說話的是列斯基可夫,夫拿出一包香煙,取了一根自顧自地點燃抽了起來,才又說到︰「想從自己的實戰經驗中,找出一些有用的經驗,用于編制連隊的訓練計劃,提高部隊的戰斗力。」

「部隊才組建幾天,現在又在火車上,想急也急不來。」列斯基可夫也沒有細究夫的話,他剛才去巡視了一番車廂中連隊士兵們的情況,感到了疲倦,一邊爬上他的小臥鋪,一邊對夫說︰「你上半夜值班,我下半夜值班,到點的時候叫醒我。」

「應該不會用什麼麻煩,放心睡。」夫點了點頭,示意指導員放心就寢,而自己依然抽著香煙,思索著一些有關連隊訓練計劃的問題,時不時在筆記本上寫上些東西。

夫正在謀劃把其靈魂中的一些訓練特種部隊的方式方法,挑選一些可行的方案,來訓練如今的這支連隊,把其打造成為一支戰斗力強悍的鋼鐵雄師。

于是乎,在軍列前往列寧格勒地區長達兩天三夜的旅途上,機械化反坦克連的士兵們,被他們的連長勒令,在火車上有限的空間里,大搞體能訓練,每天早晚兩百個虎臥撐、兩百個仰臥起坐,兩百個蹲下起立,成了就餐前必須完成的訓練項目,誰先完成誰先吃飯。

這只是夫下令所搞訓練的小插曲,在車廂內狹窄的空間,進行徒手搏擊及摔角的訓練項目,才是夫重點關注的。雖然火器時代的戰爭,使用槍械多于使用拳腳,但搏擊訓練是最能培養士兵們勇敢、堅毅性格的手段。夫甚至親自為士兵們作搏擊動作示範,教導手下的士兵如何快速有效地徒手或使用冷兵器格殺俘虜敵人。並且在連隊中組織搏擊比賽,勝利者可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

不要小看這些體能訓練項目,它就好比戰前的熱身,讓連隊中的士兵們提升了士氣,改善了體能,狀態調整到最佳,為即將到來的戰斗做好準備。

在體能訓練之余,夫還組織連隊骨干進行圖上模擬軍事推演,與士兵們一起共同研究最能發揮連隊戰斗力的戰術,在連隊中掀起新戰法大討論,鼓勵士兵們想點子,從在采納一些有用的提議,並詳細記錄,以作為制定戰斗預案的參考依據。

「夫,你果然有法子,希望士兵們能保持著這樣的勢頭。」指導員列斯基可夫雖然不插手夫訓練士兵,但卻密切留意著連隊中每一個士兵的情況,對于連隊中出現熱火朝天的訓練氛圍,很是滿意。

「訓練是戰斗的基礎,到達列寧格勒地區後,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我們可以搞更多的針對性訓練。」對于夫來說,讓士兵們在火車上搞簡單的訓練項目,只是小菜一碟。夫自信,如果能給他一個月的時間來訓練手下的這些士兵,戰斗時就能與任何的德軍精銳對抗而不落下風。

對于機械化反坦克連在火車上也組織訓練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督戰團團部,團長莫洛托夫上校對此也表示贊賞,並要求其它連隊學習。

軍列經過兩天三夜不停奔馳,終于在12月20日的晚上,順利抵達拉多加湖東岸的列德涅沃轉運站。軍列上裝載著的大量補給物資及督戰團的人員車輛,開始卸載或者離開軍列。

拉多加湖,古時候稱之為「涅沃湖」,面積184,000平方公里,是歐洲最大的一個湖泊。它的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達124公里,湖的北岸和西北岸都是陡峭的懸崖岩壁,湖深達250米,而湖的南岸則是低平的砂土層和沙灘,湖岸也比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

這個湖的西岸就是列寧格勒市,而此時多條修建在該湖封凍的河面上的運輸公路,成了列寧格勒市內300萬軍民的「生命之路」,眾多的運輸卡車日夜穿行在冰面公路上,為市內的軍民送去食品、燃料及彈藥。拉多加湖上的補給線,成了被德軍重兵圍困下的列寧格勒市能堅持下去的根本保證。

「清點人員!收拾隨身物品,檢查車輛,準備下車!」火車停站後,督戰團團部就發來了下車整備的命令指示。夫接到指令後,立即命令連隊的各班排人員做好相應的準備。

41年12月下旬,列寧格勒地區雖然沒有莫斯科地區那樣嚴寒,但是該地區也經常處于零下10度,並且該地區最大的特點就是風力很強,有時拉多加湖湖面上的風力甚至達到十級強風,能把在冰面上行駛的卡車吹離冰面公路5至6米。

當夫帶著士兵們走下列車時,呼嘯的寒風吹得他的軍裝咧咧作響,走在站台上都有種被風推著走的感覺。

人員下車了還,需要把武器裝備都卸下列車,這前前後後所花的時間可不少。四十五分鐘後,夫才收攏了機械化反坦克連的人員及武器車輛,在列德涅沃轉運站外的一個倉庫區旁的一塊積雪覆蓋的空地上搭建起行軍帳篷。

督戰團將在拉多加湖東岸的列德涅沃轉運站逗留兩天,以適應這個地區的氣候條件,並在此期間加強這個堆放了大量補給物資的火車站的防守力量。此時運送往列寧格勒市的補給物品,基本上都是在這個轉運站中,由火車運來再由卡車運走,穿過拉多加湖送往市內。

這次,隨軍列運來的除了督戰團及補給物資外,還有十門85mm高炮組成的一個獨立高炮連,這些高炮被卸下火車後,就迅速部署在轉運站內外,大幅提高防空能力。

「從現在開始,連隊中將嚴格實施食物配額制度。」剛扎下行軍帳篷,並組織人手在營帳周圍打下一圈木柵欄,連部的無線電通信兵就給夫送來了團部最新下達的指令,看了命令後夫叫傳令兵把後勤排的排長庫利克少尉找來,向他傳達了上級的命令。(上一章忘了交待後勤排排長名字,在這里補上。)

「食物干糧按天發放,不需戰斗時,每人每天配額為300克面包,戰斗時每人每天400克面包。」後勤排長庫利克少尉從夫手中接過命令後拿著輕聲閱讀了一遍。

「是啊,以後要學會過緊日子。」夫慎重地點了點頭,語氣沉重地說到︰「這里是列寧格勒而不是莫斯科,別看這個轉運站堆滿物資,但如果平攤到列寧格勒市300萬軍民的手中,估計比我們現在的配額還低。」

「看來是時候向連隊的士兵們宣揚節約體能的法子了。」當晚上第一次按照新的配額標準來向士兵發放晚餐面包時,當列斯基可夫拿著經過稱量後剛好100克重的一片面包後,作為指導員他立即察覺到這樣的食物配額分量,將會在士兵中引起一些不滿情緒。(其實這時列寧格勒一線軍隊的食物配額,比起平民來說已經好很多。最困難的時候,列寧格勒的市民,一天的食物配額才120克摻了木屑的面包塊。)

「食物配額制度是必須嚴格遵循的,這是打持久戰的重要手段。」與指導員的擔憂不同,連長夫在西姆基的時候,就一直靠配額發放的食物過活,他以較為輕松的語氣說到︰「但我們是軍人,得到食物的途徑多的是,不能光依靠配額發放的食物。」

「你的意思是,我們自己去尋找食物?」在火爐上吊著的錫鍋中,用口杯盛了些熱水,和著面包塊一起吃下後,列斯基可夫輕聲向夫詢問。

「敵人就是我們的運輸隊,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戰養戰。」這個時候還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夫只是含糊地應付了一句。說實在的要是一名士兵激烈戰斗一整天,就算一天吃一公斤的食物,也會覺得饑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二戰大兵最新章節 | 二戰大兵全文閱讀 | 二戰大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