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三十八章

作者 ︰ 高冕

亂中取勝

12?光緒朝紅人/袁世凱

亂中取勝

那小女子很特別,進了房掩上門,也不張嘴要銀子,也不大大咧咧月兌衣服,而是給他敬上一杯香茗,斯斯文文地坐在床沿上看著他,輕言細語與他拉家常。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說話間袁世凱知她姓沈,蘇州人;她從他的長相中就猜出他是「北方大哥」。這位沈姓小女子,宛如黃浦江畔的一盞航標燈,使他從滔天濁浪中浮出來,振作精神重新走上尋求高官厚祿之路……面對天崩地裂的突發事變,具有斗士的稟性、過人的膽魄、敏銳的政治判斷力,亂而不怯,亂中奮起,馭亂取勝,是袁世凱在清末亂世青雲直上、大紅大紫的一個奧秘。

歷史進入咸豐朝,天朝大國禮崩樂壞,局勢紛亂,昔日至尊皇權,此時岌岌可危。有一人物,生于亂世,亂中崛起,亂中取勝,乘亂直上,很快走紅于末世王朝,最後問鼎權壇,成為中外矚目的風雲巨頭。

此人就是袁世凱。

咸豐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在河南東部陳州府項城縣東北郊二十公里的袁家寨呱呱墜地。他是父親袁保中小妾劉氏所生三子中的老大,若與父親大老婆所生一堆兒子放在一起,排行第四。後來,家人為他取字慰庭(又作慰廷、慰亭)。當時官場習俗,達官貴人常以原籍地名代替其名,因此袁世凱發跡後,人們又稱他袁項城。袁世凱叔父袁保慶,與妻子牛氏久婚不育,後生二子均夭折,年逾四十膝下無嗣,遂將七歲的袁世凱過繼為子嗣。過繼當年,袁世凱隨為官赴任的嗣父遠離故土,先後到濟南、南京生活。

袁世凱出生前後,封建中國暮年重疾,內憂外患,國中有國,亂象橫生。清王朝進入最黑暗的時期。

論外患,英法帝國正發動加速中國殖民地化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兩國艦隊由南向北沿著天朝大國的弓形海岸線,一路襲擾攻掠,大施堅船利炮婬威,病入膏肓的天朝大國卻無力引弓擊寇,眼睜睜瞧著金發碧眸的入侵者一舉攻陷皇城,在她的心髒地帶胡作非為。

論內憂,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太平軍橫掃長江以南廣大地區,佔據半壁江山,落弟秀才洪秀全立國稱王,建都南京,與大清王朝分庭抗禮;與太平軍相呼應,淮河流域一帶在暴政高壓下走投無路的大批莊稼漢,聚集于五色旗下,扛起「捻子」大旗。皖北、豫東是捻軍活躍地區,這支打五色旗的隊伍很快攻佔臨淮關、雉河集。地處淮河上游的豫東項城,與安徽臨泉縣接壤,離捻軍根據地雉河集僅五十多公里,是捻軍經常出沒之地。捻軍多為輕騎,攻寨掠地,飆飛電掣,呼嘯而來,絕塵而去。捻軍經常襲擾項城一帶寨堡,鬧得大戶財主惶惶不可終日。大戶財主紛紛築寨自保,一般大縣有寨堡二百余所,小縣也逾百所,項城境內有寨堡一百七十所之多。

袁世凱一身血污臨世之際,袁氏一家正在興頭上。當時,新生嬰兒的叔祖袁甲三正好攻克捻軍根據地臨淮關,為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家人遂將孩子取名「凱兒」,寄意孩子將來能承繼祖業,建功立業,凱旋故里。不料,此時捻軍一隊騎兵呼嘯而至,對袁家寨展開猛攻。寨丁們在主子的指揮下,舞著火把,登城抗擊。槍炮聲,馬嘶聲,喊殺聲,啼哭聲,交織在一起。在新生嬰兒的啼叫聲中,袁家寨成功抵住捻軍的攻擊。袁家寨的人們相信,這份好運氣,正是「凱兒」給他們帶來的。

袁世凱生于亂世,長于亂世。河南、安徽、江蘇一帶,是太平軍、捻軍與清軍激烈爭奪的主戰場,項城及其周圍村莊自然難逃戰禍頻仍、兵荒馬亂之劫。同治三年(1864年),袁世凱五歲,強悍捻軍再次對袁家寨發動進攻,馬奔槍鳴,殺聲震天。袁氏家族幾十口,加上數十戶莊丁佃客,凡十五歲以上能使兵器的,均持刀執槍,登城御敵。家人帶袁世凱到寨垣上觀戰,面對刀光劍影、殺聲連天的戰亂景象,這個乳臭未干的毛孩竟鎮定自若,「略無懼色」。少年袁世凱,就是在你死我活的血腥故事、殺人放火的戰亂場面中吸吮精神養分,發育成長的。

袁世凱不是循規蹈矩的料。青少年時期,他也想走正途,從科場里邊殺出一條路來,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讀聖書做高官。但是,光緒二年(1876年)、五年(1879年)兩次參加鄉試,均名落孫山,他的夢想隨之破滅。他對科舉制度恨之入骨,再度落第的那年秋天,他將過去趕考所作詩文書稿、友人書信、筆墨紙硯,統統扔到院子里,付之一炬,切齒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這把火還不是他對封建科舉仇恨的終結,他在日後掌握大權後,把仇恨填進炮膛,對準一千二百多年的古老門檻,實施毀滅性轟擊。

讀書沒讀出名堂來,令袁世凱汗顏和懊惱,但並沒有令他絕望。祖父兩輩從戎發跡的鮮活故事,猶如一只無形巨手,將他推上另一條追求升官發財之路。

袁氏祖上以「書香門第」自詡,崇拜皇權,擁戴皇帝,依附皇帝追求高官厚祿的欲念銘心刻骨。曾祖袁耀東渴求功名,但運氣不佳,一生最耀眼的亮點是得了個「庠生」的名頭,勉強躋身秀才行列,但他官迷心竅,孜孜以求,沒日沒夜用功讀書,結果積勞成疾,年僅四十就嗚呼哀哉,倒斃在青燈黃卷、渴求功名的道路上。讀書最有出息的是袁世凱叔祖父袁甲三,二十九歲考中進士,隨即躋身官場,從禮部主事六品官做起,一路春風得意,在袁世凱出生前後幾年里,署理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當上漕運總督。袁甲三憑功名仕途,光宗耀祖,使袁家一躍成為當地的大望族。袁世凱出生前六七年,捻黨張樂行在安徽亳州起事,造反的捻軍打破原有封建秩序,打爛士人科舉入仕的常規,皖北豫東再也擺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靠讀書做大官的袁甲三對捻軍恨之入骨,咸豐三年(1853年),也就是袁世凱出生前六年,奉命從皇城趕赴安徽前線,給安徽團練大臣、工部侍郎兼署刑部左侍郎呂賢基當助手,成為「幫辦團練大臣」,不久獨率一支軍隊,多次挫敗捻軍領袖張樂行所率部隊,成為捻軍死硬勁敵,後來還與太平天國悍將陳玉成、李秀成交過手,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咸豐三年對不少京官而言,是人生命運大轉折之年。就在這一年,曾國藩奉命在湖南老家辦團練,創建後來名聲赫赫的湘軍。也就在這一年,工、刑二部左侍郎呂賢基奉命回安徽老家督辦團練,隨他返鄉剿捻的還有後來比他名聲更響亮的李鴻章。面對共同的敵人,袁甲三與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互相勾連,在血與火的疆場上結下不解之緣。本想效法袁甲三青雲直上的袁氏子孫,對斷其進身之途的捻軍恨得咬牙切齒,認為捻軍「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在叔祖父袁甲三率領下,袁氏一門紛紛投入消滅捻軍的隊伍。袁甲三長子袁保恆、佷兒袁保慶,都投到袁甲三麾下帶過兵。袁保恆是道光三十年進士,像其父科舉入仕,風風光光地當過翰林院編修、檢討等職,隨後隨父從軍;此人頗有帶兵打仗天賦,與捻軍作戰屢屢得手,官運亨通,到咸豐七年(1857年),也就是袁世凱出生前兩年,因戰功授侍講學士餃,官拜從四品,獲賜頂戴花翎,次年獲「伊勒圖巴圖魯」(勇士之意)封號;同治七年(1868年)到李鴻章軍中委用,山東平捻結束時加三品餃,授侍講學士;後隨左宗棠赴陝,同治十一年(1872年)肅州戰役後獲頭品頂戴,兩年後擢升為戶部左侍郎、內閣學士,光緒元年入京任吏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職,成為朝廷大員,也成為袁氏家族中功名僅次于袁甲三的二號人物。袁保慶隨叔父袁甲三征戰半生,叔父死後奉旨補任知府,後任江南鹽法道,官至正四品。袁甲三幼子袁保齡曾入李鴻章幕府當幕僚,為其器重,後來成為朝廷最高決策機構的一名高參。

祖輩從軍發跡的經歷,以及他們在奮斗過程中與大批文臣武將,特別是與茲後躍升為朝廷頂級重臣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結下的情誼,對袁世凱的人生選擇,對他日後踏入官場、攀枝高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袁世凱急于找到一條青雲直上的捷徑。求功名求到二十歲,科場竟給他判了個死刑。第一次鄉試落榜後,光緒二年(1876年)歲末,雪過天晴,他迎娶陳州一于姓大戶人家的千金做妻子,兩年後長子袁克定出生。袁世凱官欲旺盛,娶妻生子、為人夫為人父之後,更是求官心切。第二次鄉試落第前夕,按照當時捐納制度,報捐了一個中書科中書的虛餃。中書科中書是個從七品官,而且並沒有實際到任,只是畫餅充饑、自欺欺人,袁世凱想起來每每不舒服。然而,自己一無才學,二無靠山,捷徑何求?曾任江南鹽法道肥差的嗣父袁保慶,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天患霍亂死去,少年袁世凱撫棺返回故土,不得不結束滋潤的紈褲生涯。第二年春,因軍功擢升內閣學士的叔父袁保恆返鄉省親,在袁氏十數個少年中獨獨看中了袁世凱,把他帶到京城讀書,袁世凱又有了新的靠山,但好景不長,他十八歲那年,調任刑部侍郎的袁保恆染上時疾,死于赴河南開封幫辦賑務任上。兩座靠山先後崩塌,不學無術的袁世凱,只好選擇不佔什麼便宜的為官捷徑——花錢捐官。他硬著頭皮向親友告貸,看盡了臉色,听飽了脹話,好歹湊了千余兩銀子,于光緒六年(1880年)春,辭別母親、妻兒,興沖沖奔到京城捐官。誰知白花花銀子流水般出去,那些個自稱手眼通天、胸脯拍得  響的公子哥們一個個消失了。等到行囊空空、錢袋癟癟,袁世凱才明白自己被京城的紈褲子弟們耍弄了。他在京城客棧里忿忿然睡了三日,粒米未進,被客棧老板掃地出門。欲哭無淚,走投無路,袁世凱在京城街頭茫然孤踱。這時有輛馬車擦身而過,在他前面不遠處停住,簾掀處探出一張臉來,四目痴對許久,才異口同聲叫了聲︰「真的是你呀!」原來,此人是袁世凱盟兄徐世昌。當年袁保恆去世後,袁世凱在嗣父袁保慶名下,分到叔祖袁甲三生前在陳州府置下的一座小宅院,便在那里組織起「麗澤山房」、「勿欺山房」兩個文社,附庸風雅,過起詩酒文人的生活。一日,袁世凱正在書房讀書,有位秀才前來拜訪,兩人一談便覺投緣,從中午直談到深夜,仍覺談興未盡。于是,兩人換帖結拜兄弟。這個秀才姓徐名世昌,字菊人,天津人,正在陳州授館課童,袁世凱稱他「菊人兄」。袁世凱見菊人兄一肚子好才學,卻窘迫得沒盤纏進京趕考,慷慨解囊,送他幾百兩銀子,使他得以啟程。進京後,徐世昌果然大有出息,中舉人,中進士,入翰林院做了天子近臣。這晚得知袁世凱窮途落魄內情後,徐世昌很快湊了三百兩銀子,囑他回家後再湊些銀子,到天高皇帝遠的南方找叔祖、叔父的老關系去捐官,說罷雇了輛馬車送他返鄉。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