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三十七章

作者 ︰ 高冕

然而,李鴻章創辦的中國近代軍工企業,采取先購置後仿制的模式,「事事依樣畫葫蘆」,到頭來只能落入「隨人作計,終人後也」的局面。♀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對此認識逐步加深的李鴻章,試圖培養自己的科學人才,建立自己的重工業基地,以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但收效甚微。

創辦以「求強」為目的的軍工企業實踐,使李鴻章悟到一個道理︰軍工企業在西方國家整個政治經濟體系中是一個環節,它好比大樹上的一根樹枝,單獨將它折來插在大清的土地上,是難以成長的。要解決軍工企業面臨的經費來源枯竭、原料燃料供應不足、人才匱乏、技術落後等問題,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近代工業體系。他說︰「欲自強必先裕餉源,欲浚餉源,莫如振興商務。」因此,「必先富而後能強」,求強必先求富。從這一思想基點出發,李鴻章奏辦輪船招商局,奏設開平礦務局,倡辦天津電報局和津榆鐵路,創辦上海機器織布局和漠河金礦等等,興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其中倡辦電報、鐵路、機器棉紡織廠等方面,屬中國第一人。軍企民企,林林總總,開近代洋務風氣之先,他因此成為公認的洋務大師。

李鴻章由掌控兵權而居高位,憑居高位而興辦洋務,成為晚清政壇繼曾國藩之後最具影響力的風雲人物。

李鴻章在晚清大紅大紫,連任直隸總督二十六年,加上後期復出擔任兩年,任期之長,創有清一代紀錄。♀直隸總督一職初設于雍正二年(1724年),由李維鈞出任;最後一任為宣統三年(1911年),由張鎮芳出任。其間一百八十七年,擔任過直隸總督有七十三人,一百任次,平均一個任期不到兩年。在直隸總督這把交椅上穩坐五年以上的,僅十余人,其中任期最長的莫過于李鴻章,等而次之的當數方觀承,共二十年。任期短的不足半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宣統元年(1909年)等年份,一年之內頻換四五人,板凳尚未坐熱就更替換人。直隸總督走馬燈似的換人,主要原因無非兩條,一是缺乏合適人選,按照清任官慣例又需要及時補缺,因此以換待人;二是直隸不設巡撫,總督一人說了算,無人掣肘,位高權重,頻繁更換便于朝廷駕馭。李鴻章一人任直隸總督長達二十八年,足見清廷對其有何等寵信。

李鴻章自榮登直隸總督後,掌軍事、外交、經濟大權,擴充淮軍,建立北洋海軍,事做得更大,官當得更順,扶搖直上,寵榮至極。同治十一年(1872年),升任武英殿大學士,成為正一品大員,仍留任直隸總督。三年後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後,大學士冠三殿三閣,以保和殿地位最高,文華殿次之。但乾隆朝後無人再授保和殿大學士,因此,李鴻章授文華殿大學士,實際上就是坐上殿閣大學士頭把交椅,相當于首席閣揆,可謂榮耀至極。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前,賞戴三眼花翎,獲此殊榮,李鴻章受寵若驚。按照清制,只有中宮所生女兒封為固倫公主者,其額駙才有資格配賞戴三眼花翎,也就是說,只有皇後所生女兒之夫婿才有可能獲此冠飾。從此意義上說,李鴻章也就等同于龍婿了。自清開國以來,獲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三四位,都是滿洲大員,漢臣獲此寵榮,是破天荒第一遭。當時有人評價說,李鴻章「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凡內政外交,樞府常倚為主,在漢臣中權勢為最巨」。至此,李鴻章躍上一生榮寵頂峰。當時實際掌握王朝大權的慈禧太後將其倚為心膂,對他的態度只能用兩個字來表述︰敬信。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即農歷甲午年,中日甲午一戰,李鴻章避戰求和,苦心經營近二十年的北洋海陸軍一觸即潰,戰爭敗北,標志著遵循「中學為用、西學為體」的洋務事業的失敗。李鴻章代表清廷赴日本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隨之從仕途頂峰跌落。清廷名為留其在京入閣辦事,實際削奪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職,僅保留文華殿大學士,以保全名臣顏面。

年逾古稀的李鴻章,結束連任二十六年的直隸總督生涯,借住位于北京冰盞胡同1號的賢良寺(今王府井東校尉胡同10號),過起了閑適生活。賢良寺由雍親王王府改建而成,鄰近紫禁城,建築宏闊,庭院幽敞,鬧中取靜。李鴻章在北京沒有房產,只好借住于此。李鴻章在這里舐傷養晦︰每日黎明即起,早點精少,臨摹唐僧懷仁《集王書聖教序》碑帖,翻閱《資治通鑒》《莊子》等典籍;午飯飽食山珍海味,而後還要喝一碗稠粥、一杯清雞汁,稍息後飲一盅人參、黃芩等中藥調配的鐵水,之後月兌掉長衫、手拿短衣,在廊下散步,從此端走到彼端,來回往返,有一僕人為其計數,當僕人叫「夠矣」後,掀簾坐于皮椅上,而後再喝一盅鐵酒,邊閉目養神,邊由僕人為其按摩;隨後午睡一二小時,僕人喊「中堂已起」後,與幕僚論古道今;晚餐量少,吃罷稍看書寫信,隨即就寢。這位老人看似閑雲野鶴,實際上卻是老驥伏櫪,一雙昏濁的老眼仍在審視過去、展望未來。在這個庭院里,他對幕賓、曾國藩孫女婿吳永,掏了心窩子︰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他將清王朝視為「破屋」,將自己視為「裱糊匠」,可謂形象深刻。

李鴻章畢竟是淮軍和北洋海軍的締造者,又擔任朝廷重臣二十余年,門生故吏遍布朝野,他們掌握著軍政大權。這位重臣實權沒了影響仍在,仍是朝廷賴以支撐的棟梁。當暴風驟雨襲來時,王朝統治者還得抱住這根大柱子,還得纏以紅綢子之類,指望他發揮余威,以防「破屋」之傾覆。慈禧太後扼殺康梁維新、幽禁光緒帝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詔請李鴻章復出,署理兩廣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農歷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並佔領北京,倉皇西逃的慈禧太後,將乞和保命希望寄托于李鴻章,任命他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上與聯軍議和。獲悉自己又要東山再起,恢復往日的榮耀,李鴻章自負之情溢于言表,公然對屬下吹噓說︰「舍我其誰也!」庚子之夏,李鴻章穿藍葛布短衫,著魯風履,在將軍、巡撫以下官吏的簇擁下,從廣州天字碼頭登上「平安」輪北上。抵京後,他又寓居賢良寺,不過這次他是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回來的。他作為清政府全權代表與西方十一國列強公使簽訂《辛丑條約》不久,于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1901年11月7日)肝疾迸發,吐血而死,終年七十八周歲。

李鴻章死時身份為大學士、一等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死後哀榮超常,追贈太傅,位列「三公」,晉封一等侯爵,入祀賢良祠,賜謚「文忠」。清廷還賜予其在京建立專祠殊榮,為此頒發上諭說︰「京師建立專祠,漢大臣向無此曠典。惟該大學士功績邁常,自宜逾格加恩,以示優異。」

據說,彌留之際,李鴻章「兩目炯炯不眠」。在場人撫其目,並說︰「未了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去。」他這才閉了眼,但仍涕流不止,口中喃喃欲語,傷心不已。但究竟要說什麼,誰也听不明白。

不知這位晚清紅人為何不肯閉眼,不知他還想給這個世界留下幾句什麼話。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