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十二章

作者 ︰ 高冕

有的事比天還大,有的事細膩如絲,無論事大事小,也無論何等艱難繁雜,胤祥總是精益求精,做一事成一事,做一事成一絕。♀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雍正帝說,胤祥「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王一人經畫料理,無不精詳妥帖,符合朕心」。

總理事務,夙夜匪懈,嘔心瀝血,造成生命大量透支。胤祥生命不止,理政不息。他將自己一百幾十斤,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雍正王朝。

雍正七年十一月,積勞成疾的胤祥倒下了。他所居住的交暉園與圓明園鄰近,雍正帝常派御醫過來治療,並多次打算親登親王府看望,被胤祥懇辭謝絕。胤祥病中仍關心朝廷大事,隔十天半月就硬撐著入宮覲見皇上。後病情日重,為避免雍正帝登府看望、增添憂傷,他特地搬到京郊西山養病。胤祥一生不居功、不自傲,謙虛謹慎貫穿始終。臨終之際,對身後之事逐一作出交待,並反復叮嚀他死時殯殮「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寶之屬,概不可用」。他還親手畫了一幅墳塋圖交給妻子和兒子,囑咐道︰「(我身後)塋地之制,悉照會典所載親王之禮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或稍過,則汝等違我之治命矣!」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胤祥生命垂危。雍正帝獲悉,急從圓明園起駕前往探望,還未趕到怡親王府,胤祥永遠閉上了眼楮,年僅四十四歲。這對感情至深、互為依賴的君臣兄弟,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胤祥為人做事如此之絕,說到底是因為他對皇兄雍正帝有著深透的了解,對如何為人、做官、處事到了近乎大徹大悟的境界。

胤祥與皇子時代的胤禛關系就很鐵。胤禛將十三弟視為知己,爭奪皇太子之位時結為一黨。出于競爭需要,為對付共同的政敵,兄弟倆自然少不了獨對密謀、推心置月復。以胤祥的天資,對兄長胤禛的心靈解讀,自然也就高人一籌。

胤禛謀取皇位後,軍政大事千頭萬緒,同時還需要防範和打擊胤黨人,需要一位足可信賴、才能出眾、身份顯赫的人物替他總理軍政大事。這個人非皇十三子胤祥莫屬。胤祥遂成了雍正帝的心月復股肱。處于這樣一個位置,經常听皇兄耳提面命、下達密旨,胤祥對領會吃透皇兄決策意圖,也就有了其他任何人所難以企及的獨特優勢。因此,皇兄雍正帝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應該如何滿足他的需要,怎樣貫徹落實他的決策意圖,等等,胤祥心知肚明,非常清楚。

更為重要的是,胤祥此人天分很高,且又自律很嚴。自成為皇太子黨爭犧牲品墜入監牢之後,他站在暗處,對在明處繼續著的形形色色爭權奪利行徑看得更為清楚,看清了那些局中人種種昏頭之處;他在黑暗和陰冷中反省自己,對大本大源之事有了冷靜、深透的覺悟,面對怎樣做人、怎樣做官、怎樣處事的人生基本問題,也就有了鮮明的答案,從而掌握了人生的指南和舵把,即便平步青雲、大權在握,甚至權傾朝野,也不迷心竅、惑失方向,始終老老實實、精明能干地做一個皇兄所需要的賢臣和能臣。

胤祥好事做絕,雍正獎賞越格。

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雍正帝就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制成大匾賜給胤祥,並頒旨說︰「怡親王事朕,克殫忠誠,職掌有九,而公爾忘私,視國如家,朕深知王德,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在朝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誠直廉’,則未能輕許。」這就是說,八字之中「敬誠直廉」四字他尤其看重,輕易是不賜給朝臣的。他還對嘉許胤祥的八個字逐一作出解釋︰所謂忠,即「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蓋其忠君親上之念,肫懇篤摯」;敬,即「小心兢業,無縴毫怠忽」;誠,即「精白一心,無欺無偽」;直,即「直言無隱,表里如一」;勤,即「黽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舉未嘗放逸,一語未嘗宣漏」;廉,即「清潔之操,一塵不染」;明,即「見理透徹,蒞事精詳,得弊周知,賢愚立辯」。通過對這八個字的解釋,對怡親王胤祥的為人做事,給予高度評價。

怡親王胤祥英年早逝,雍正帝輟朝三日,悲慟不已。第二日,他又親自前往祭奠,對怡親王祭禮作出專門安排,並頒諭︰「怡親王斃逝,心中悲慟,飲食無味,寢臥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雍正帝還親自素服一個月,一月之內不舉辦任何宴會。

胤祥死後第三日,雍正帝諭示內閣,「凡告廟典禮所關有書王名處,仍用原名,以志朕思念不釋之意。」將「允」改為「胤」,恢復其名為胤祥,不避皇帝「胤禛」之諱,體現了雍正帝對這個弟弟的格外敬重和親密。因此,後修的《清聖祖實錄》《欽定八旗通志》等官方書籍中表述的,雍正帝諸兄弟中,獨胤祥一人書寫原名。♀為了與雍正帝名字多少有點區別,撰史者挖空心思,故意省缺「胤」字左邊一撇,書寫為「祥」。雍正帝賜胤祥謚號為「賢」,為表彰其「嘉謨懿行」,雍正帝「滴淚研硃」,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賢」字前,並給予配享太廟,在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建專祠的待遇。謚號前加上御賜八字,在清代歷朝王公中惟怡親王胤祥一人。

雍正帝還破例提高胤祥陵寢規格。雍正帝認為「園陵之制,則關系國家之典禮,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應當按規矩辦事。但以胤祥一生豐功偉績,若循常制修建其陵墓,他認為太過虧待,于心不忍。最後,他不顧胤祥留下的建塋遺囑,突破定規,在淶水縣為其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陵墓︰享堂七間,享堂之外中門三間,內圍牆一百丈,中門之內建焚帛亭、祭器亭,中門之外建神廚五間,神庫三間,東西廂及宰牲房各三間,碑亭一座,其外為大門三間,周圍牆二百九十丈,大門外設奉祠房二十間,再加石橋二座,石碑坊一座,擎天柱二根,神道碑一座。並且從建陵開工之日起,設立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兵丁五十員,永遠守護。按照《欽定大清會典》規定,凡親王墳塋,一律為「享堂五同、門三、茶飯房左右各三間,碑亭一座,圍牆百義,守冢人十戶」。比較兩組數據可見,怡親王胤祥的陵園規模大大超越常規。

胤祥安葬之日,雍正帝親往奠送,親筆為其撰寫碑文。洋洋千余言,系統記述了胤祥一生功績,字里行間充滿感情、稱贊備至。他還允準京西白家畽、天津、揚州、杭州等各地之請,在這些地方建立怡親王寺,供人們永遠祭祀。

雍正帝對胤祥處處施以優禮特恩,胤祥可謂「生榮死哀,備生人之全福」。

胤祥所享寵榮蔭及子孫。雍正帝為褒獎胤祥之功,將其第三子弘晈晉封為寧郡王,命第四子弘曉襲封怡親王,其余兒子也加官晉爵。到乾隆中期,允許胤祥子孫王爵世襲。胤祥子孫後代,均達官顯貴,權勢顯赫。

低調貴戚

5?乾隆朝紅人/傅恆

低調貴戚

艱險未能阻止傅恆的前進步伐,過成都,經天赦山時,道路艱險,雪緊冰滑,十多匹戰馬先後墜入深不見底的山澗,傅恆下馬與官兵一起步行,翻山越嶺走了七十里地。大學士、皇帝小舅子尚且如此,其他將士還有啥話好說,大家無不抖擻精神,奮力向前。傅恆勇于任事,善于任事,而且虛懷若谷,有功不居功,賜爵不受爵,給賞不領賞,乾隆帝打心眼里贊賞。如此給皇上長臉的小舅子,皇上哪能不寵信!在連續三次征緬戰爭失敗、統兵主帥一一喪命的情況下,傅恆再次受命,頂著兵敗帥殞的死亡氣息,掛帥統兵,馳赴西南前線……

乾隆前期官場大紅大紫之人莫過于傅恆。

傅恆在乾隆朝擔任首席軍機大臣時間最長。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接著當太上皇三年,實際掌控皇權六十三年。在其統治期間,任首席軍機大臣時間較長的三人︰初期鄂爾泰,從元年到十年,前後十一年,他實際上是雍正朝紅人,是兩朝間的過渡性人物;之後是傅恆,從十四年(1748年)干到三十五年(1770年)去世為止,前後二十二年;而後是阿桂,從四十五年(1780年)干到嘉慶二年(1797年),前後十八年。其間,訥親、尹繼善、劉統勛、于敏中、和珅先後擔任過渡性首席軍機,短的如尹繼善僅九個月,長的如于敏中也不過六年。論擔任首席軍機時間,傅恆獨佔三分之一,堪稱首席軍機中的常青藤。

清朝不設宰相。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後,朝廷權力由內閣集中到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實際權責已相當于宰相。當時朝野私下里是這麼看的,也是這麼稱呼的。

當然,首席軍機大臣並不等同于皇帝寵臣。比如,乾隆後期,阿桂長期坐軍機處頭把交椅,但滿朝文武都知道,皇上最寵信的是和珅,而非阿桂。

而傅恆確實深得乾隆帝寵信。整個清代,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加于一身的宰輔寥寥無幾,傅恆則是其中之一;當時紫光閣陳列百名功臣像,傅恆赫然列居首位;兩度晉封為一等公的,在乾隆朝傅恆當是絕無僅有。

傅恆官運亨通,提拔速度之快,好比火箭升天。對此,打開其履歷就可一目了然︰

乾隆五年(1740年),任藍翎侍衛,很快升至頭等侍衛,官至正三品。

七年(1742年),晉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晉至正二品。

八年(1743年),擢升為戶部右侍郎,成為財政部門的副長官。

十年(1745年)六月,在軍機處行走,相當于見習軍機大臣。

十一年(1746年)七月,正式擔任軍機大臣;十月,任內大臣,官至從一品。

十二年(1747年)二月,任會典館副總裁;三月,任戶部尚書、議政處行走、兼管鑾儀衛事務;六月,任會典館正總裁。

十三年(1748年),任領侍衛內大臣;四月,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餃;六月,充經筵講官;九月,暫管川陝總督,晉升為保和殿大學士,官至正一品;

十四年(1749年),任首席軍機大臣,晉封為一等忠勇公。

傅恆在官場上呼呼地往上躥,主要原因,身份特殊,系世臣貴戚,又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傅恆隸屬滿洲瓖黃旗,姓富察氏。曾祖哈什屯,曾任內大臣,為大清開國功臣;祖父米思翰,曾任戶部尚書,系乾隆帝親信;父親李榮保,曾任察哈爾總管。尤其不一般的是,他的胞姐富察氏是弘歷嫡妻,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皇後。

傅恆生于何年何月,史料沒有記載。但可推算出其大體年齡。他姐姐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嫁給弘歷時十六虛歲,出生時間應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作為富察氏的胞弟,傅恆應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之後。據此可知,他任內閣大學士、官正一品時,還不到三十五歲;出任首席軍機大臣、榮獲一等公爵時,小于三十六歲。

乾隆帝一生冊立過兩位皇後,富察氏是第一位皇後。與後一位忤旨剪發令乾隆帝震怒的烏拉那拉氏皇後大不一樣,富察氏一直深受皇帝寵愛。

富察氏嫁給已被內定為皇太子的弘歷後,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純樸德性。她平日從不披金戴銀,而將通草絨花作為自己飾物,每年還采用關東傳統技藝,把鹿羔細皮絨制成荷包送給皇帝。富察氏清純自然、法祖承本,贏得弘歷喜愛。有次乾隆帝生病,在長達三個多月的日子里,富察氏每夜都在皇帝寢宮外侍候,悉心照料,思慮周詳。她居六宮之首,範足式,孝奉皇太後,下撫諸嬪妃,博得內宮上下一片贊頌。有這麼一位賢內助,使乾隆帝得以擺月兌繁雜的家事,專心處理朝政。他說︰「朕得以專心國事,有余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後之助也。」乾隆帝愛妻及子,先後將她生育的幼子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內定為皇位繼承人,可是這兩個愛子于乾隆三年、十二年相繼夭折。兩個愛子均魂歸西天,使富察氏身心遭受巨大打擊,她于乾隆十三年春隨駕東巡時死于山東德州。痛失愛妻後,乾隆帝頒旨,九天不辦事,親王以下文武官員齋宿二十七天,並于大清會典律例之外另行規定,命滿漢文武官員百日內不準剃頭。諭令外省文武官員,從接到諭旨之日起,摘去冠纓,齊集公所哭喪三日。乾隆帝答應富察氏臨死前請求,賜她「孝賢」謚號。在淚悼亡妻之際,乾隆帝寫下哀思纏綿的《述悲賦》,留下「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入椒房兮闃寂,披風幄兮空垂」的淒泣悲吟。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