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十一章

作者 ︰ 高冕

胤祥之絕二︰送上門的白花花銀子不要。♀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晉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後,考慮到他在皇父康熙帝當政時,「敬謹廉潔,家計空乏,舉國皆知」,援引康熙年間自己和允祉等人分封親王每人各得錢糧二十三萬兩的先例,賞給胤祥二十三萬兩白銀。面對這筆巨款,府中貧寒的胤祥堅決不受。經雍正帝再三再四頒諭指示,胤祥才接受十三萬兩,其余十萬兩固辭不受。雍正帝只好另行施恩,命由胤祥兼管的佐領(滿人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一牛錄之長,漢譯稱作佐領)都歸他統轄,並增賞其侍衛和親軍。後來,雍正帝又援引給予裕親王的待遇,命胤祥「支官物六年」,他又固辭不受。雍正帝當皇子這麼多年,四十四周歲才做皇帝,在藩邸冷眼旁觀幾十年,「于群情利弊事理得失無不周知」,深知滿朝文武、貴族官僚普遍嗜錢如命,為了弄錢,貪污受賄、搜刮敲詐,無所不用其極,像胤祥這般唯恐銀子咬手,送上門來的白花花銀子不要,實屬罕見。胤祥如此清廉,令雍正帝為之振奮,對他掌管朝廷財政大權更加放心。

胤祥之絕三︰鐵腕理財,功及三朝。

康熙晚年用兵西北,各地拖欠賦稅,國庫空虛,加上官吏貪污瀆職,朝廷財政混亂,經濟呈現衰退趨勢。雍正帝是位勵精圖治的皇帝,上台伊始就提出「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的奮斗目標。他知道,要實現這一宏大目標,必須振興經濟,而要振興經濟,必先整頓財政。雍正帝掌權不久,就任命胤祥總理戶部三庫事務。戶部三庫,銀庫、緞匹庫和貯藏茶、蠟、銅、鐵等物的原料庫,歷來是朝廷的錢袋子。錢袋得由最信得過的人來掌管。錢袋子有毛病,漏洞百出,即使金山銀山搬進來,最終也是一場空。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清廷設立會考府,雍正帝命由胤祥主持該府事務,「專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銷錢糧」。過了兩個月,雍正帝又任命胤祥總理戶部事務。這一任命,改變了祖制,因為順治元年就下令停止貝勒總理戶部事務,改由尚書總理部務,順治八年(1651年)雖一度恢復以諸王、貝勒總理部務,但第二年就停止了這一做法。雍正帝從任命胤祥開始,使戶部長官由以往的常設內閣尚書負責制,改為不常置的特簡宗室親王、大學士兼理部務制。♀戶部負責管理全國二十七省區疆土、田畝、戶口、財谷政令,包括掌管錢幣事務的機構錢法堂和寶泉局。因此,雍正帝命胤祥總理戶部,就是將朝廷財政大權交到他手上。

胤祥明白,整頓財政對于雍正新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財政混亂,沒有錢花,雍正朝要想政治一新就是一句空話。康熙帝留下的戶部,歷年「庫銀虧空數百萬兩」,錢糧匱乏,國庫空虛,管理上積弊叢生。胤祥將「整理財政、清查賦稅」,作為雍正新政的第一戰役來打,殫精竭慮,夙夜匪懈,豁出命來理事。胤祥上任時,滯積案牘如山。他革除舊有陋習,獎勵富有進取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官吏和辦事人員,並明確規定完成整頓任務的期限。一手懸鞭揮策,一手獎以利祿,效果非常明顯。四十日期限一到,「舊案數千,悉經理就緒,部務于是一清」。

錢與命一樣,最關乎貴族官僚的切身利益。如果身懷私欲,沒有一張鐵面,沒有鐵的手腕,絕難整頓好財政。

胤祥認賬不認人,只對皇上一人負責,不到三年時間,稽查和駁回不符合規定的奏銷項目近百起,給貪官污吏營私舞弊的惡習以沉重打擊。在此期間,他查出戶部庫銀虧空二百五十萬兩,經雍正帝批準,勒令有關官員限期賠繳或逐年補償。胤祥不做只打蒼蠅不打老虎的軟蛋,對造成朝廷財政虧空者,不論王公貴冑,還是身居要職的官僚,一概嚴懲不貸,絕不網開一面。其兄敦郡王允、履郡王允祹,內務府官員李英貴等,凡上了追索名單的,勒令追繳,賠繳不足的,變賣家產償還。總之,吃進去的不義之財都要吐出來,一個子兒也不能少。這觸犯了不少人的利益,涉案者無不剜「肉」出「血」、顏面掃地,他們對胤祥恨之入骨。有些官員也認為胤祥過于苛刻無情,招致輿論不滿。

雍正帝對胤祥的做法及政績很滿意,站出來為他撐腰,說這些嚴厲措施勢在必行,胤祥只是遵旨而行,全然不關他的事。

經胤祥鐵腕整肅,財政局面為之一新,「稽核精密,出納有經,徑竇為之肅清」,雍正朝由窮變富,「府庫歲有余羨,國用益饒」。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雍正帝頒布上諭,表彰胤祥在王朝財政方面作出的貢獻,贊譽他「滌弊清源,勞績茂著」。♀

雍正朝國庫漸盈,積存白銀達六千萬兩之巨,成為清代最富庶的時期,乾隆初年國庫積存白銀六七千萬兩,主要是雍正朝留下的遺產。雍正朝在整頓財政、振興經濟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康熙後期的財政混亂和經濟頹勢得到挽救,為康乾盛世架起堅實的橋梁。胤祥鐵腕匡弊、撥亂反正,成效卓著,功及三朝。

胤祥之絕四︰吞吃泥巴,固守臣道。

胤禛信佛崇佛,自幼喜愛閱讀佛家典籍,成年後與僧人過往甚密,曾自號「破塵居士」,又稱「圓明居士」,當上皇帝後,自稱「四和尚」,甚至在宮中舉行法會,親自說法,收門徒十四人。他熱衷于修繕古剎名寺,江南荊溪(今江蘇宜興)崇恩寺、浙江紹興報恩寺、舟山普濟寺和法雨寺,南岳衡山、西岳華山的佛寺,都由他特發帑金,進行擴充修葺。信佛的雍正帝相信人能夠輪回轉世,相信**死後靈魂不滅。因此,他對修建自己陵寢非常重視。要建一座好的陵寢,首要的是要找一塊上吉之地。雍正四年(1726年),他把這一重任交給干練忠誠的心月復重臣胤祥,命另一位心月復張廷玉輔助,工部、內務府負責具體辦理建陵事務。

順治、康熙二帝陵墓都建在遵化,胤祥等人自然在遵化一帶尋找吉地。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仔細尋覓。第二年四月,胤祥終于在九鳳朝陽山看中了一塊陵地,雍正帝也點頭同意。誰知開工後,發現穴中之土雜有砂石,雍正就不滿意了,他說這塊地「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胤祥轉而又到別處尋找,經過四處踏勘,確認遵化一帶再無中意之地。于是,甩開大步朝北京西南方向踏勘。翻山越嶺,櫛風沐雨,經過精心勘察,胤祥總算在易縣泰寧山太平峪找到一塊上好陵地。胤祥上奏說,這塊地「實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和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對這塊陵地也十分滿意,認為「山脈水法,條理分明,洵為上吉之址」。

胤祥為選陵址千辛萬苦,千挑萬揀覓得的陵地風水又這麼好,既有利于萬年之後安身,又有利于子孫後代的興旺。雍正帝對十三弟心生感激。他以胤祥經營吉地居有首功為由,把自己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他。胤祥听後,「驚悚色變,惶恐固辭」。他認為這塊地只有大富大貴之人能夠享用,自己身為臣子,絕不能在屬于帝後們的陵地上修建陵墓。他在淶水縣境內為自己找了一塊平善之地作為墓址,認為才是他所適用的,奏請雍正帝賜給他。雍正帝知道其鐵了心,不得不同意他的請求。胤祥接到聖旨,高興得手舞足蹈,說︰「皇上待我隆恩異數,不可枚舉,今茲恩賜,則子孫俱受皇上之福于綿長矣。」當日,就派護衛前往起土。過了數日,護衛呈看土色,怡親王胤祥竟然「取一塊捧而吞之」。

胤祥吞吃自己墓地的一塊泥巴,含義幽深。這件非同尋常之事,被鄭重載入清官方所著的《清世宗實錄》和《欽定八旗通志》,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內務府檔」也有同樣詳細記錄。這表明,它引起當時朝廷上下包括雍正帝的高度關注。從後來雍正帝對胤祥的評價看,胤祥吞土之事,在皇兄那兒確是大大得分的。

胤祥之絕五︰敢于舉薦政敵。

康熙帝皇十七子允禮,曾依附皇八子允,參與皇權爭奪,屬允黨羽,被皇四子胤禛視為政敵。康熙帝死後,雍正帝采取逐一分割、各個擊破的辦法,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打擊,命允禮罰守遵化康熙帝景陵。胤祥上奏,認為允禮此人「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屬可用之才,竭力向雍正帝推薦。雍正帝采納胤祥意見,進封允禮為果郡王,管理掌蒙、回、藏事務的國家機構理藩院。這是雍正元年的事。當時雍正帝剛執掌皇權,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沒有立即對頭號政敵允進行打擊,反而故意賦以重任,任命他為總理事務大臣,將他由貝勒晉封為親王,欲抑先揚,麻痹對手。胤祥舉薦允禮,一石二鳥,既分化了允黨人,又為心月復不多的雍正帝增添了一位得力助手。

允禮不負胤祥舉薦,不負皇上重用,成為朝廷棟梁之材。雍正三年(1725年),他因「實心為國,操守清廉」,獲賞親王俸祿,並按親王規格增加侍衛。雍正六年(1728年),晉封為果親王。後來,進一步重用,任命他管理工部,總理戶部三庫,授宗令、管理戶部,並辦理送**喇嘛還藏、循途巡閱各省駐防及綠營官兵,以及治理苗疆等重大事務。雍正帝臨死前,任命他為輔政大臣,輔佐年輕的乾隆帝處理軍政事務,成為舉足輕重的顯貴重臣。

胤祥還向雍正帝極力舉薦並非科班出身的李衛,說此人「才品俱優,可當大任」。後來證明,李衛此人的確具有不同尋常的施政才能,後來仕途通達,官至疆臣之首直隸總督,成為雍正朝赫赫有名的模範三督撫之一。他還舉薦了很多人才,後來官至福建總督的劉世明也在其列。

在舉薦的人才中,一為雍正帝臨終付托重臣,一為全國疆臣之首,胤祥看人之準,由此可見一斑。雍正帝說,胤祥「為國薦賢之處甚多」。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實際上是對胤祥識人薦才的高度評價。

舉者盡賢,且有大賢,這是胤祥的又一過人之處。

……

諸如此類,一件件一樁樁,胤祥為人做事之絕,還有很多。

他精通河工,曾奉命治理直隸、江南水道。雍正三年,由于京畿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直隸暴發大水災。經胤祥寒暑靡間、躬親治理,直隸地區水患變成水利,數千里沮洳污萊變成豐收沃野。隨後,胤祥又赴江南,治理黃淮水患。當時江南水道,除河淮之外「多致淺塞」。經胤祥領導治理,「東南數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億萬生靈,永受其福」。對此,雍正帝給予充分肯定,說他「興田功于畿內,粳稻連疇;籌水利于江南,河渠順軌」。

他還頗通法律,負責辦理過數十起大案。這些案子每樁牽涉人員都很多,情況錯綜復雜。胤祥審理非常慎重,而且不搞刑訊逼供,認為「听訟之道,求諸詞色以察情偽,設誠以待之,據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情者。惟大猾狡獪,不得已而施之敲。若概用重刑,鍛煉成獄,三木之下,何求不得?」這一高見,雍正帝深為贊賞,命全國司法部門將胤祥這些話「刻木榜置堂署,時時省覽」。

胤祥還是軍機處領班大臣。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清廷下令,準備兵分兩路,征討準噶爾部噶爾丹策動叛亂。當年五月,為出兵西征作準備,在北京南苑舉行大規模閱兵,胤祥擔任閱兵活動主要組織者。次月,雍正帝命在內廷設立軍機處。這是清王朝設置軍機處的開始。當時,這個機構直接秉承皇帝旨意,主辦機密軍務。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雍正帝的專斷獨裁,也把封建王朝的集權推向新的**。軍機處領班大臣職要權重,雍正帝經過長時間「籌算」,決定將此重任交給胤祥。胤祥積極籌劃,傾奉智慧,為平息西陲叛亂作出重要貢獻。

胤祥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管理戶部,又是軍機處首揆,集政權、財權、軍權于一身,位高權重,綜理萬機。他還兼督領雍正帝經常居住處圓明園八旗禁軍之責,負責雍正帝日常處理政務之處養心殿的用物制造,辦理諸皇子事務和雍正帝藩邸舊務,代行祭祀辦理雍正帝臨時交辦的各類差務,可謂職任繁多。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