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 第六十八章 吳越王

作者 ︰ 小魚骨頭

在永明寺呆了也有三四天,延壽禪師對我很是客氣,招待得也挺好,但卻絕口不提為我驅毒的事,讓我很是郁悶。♀+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

每日面對著一群和尚,要麼念經參禪,要麼練武修身。我卻總是一個人呆在禪房里,道凡偶爾會來看看我,寬慰一下我焦急等待的心情。

雖說延壽沒有給我驅毒,但自從來了永明寺,我的身體也沒有出現什麼異常,好吃好睡,能走能跳,便是藥隱之前安排每日必服的中藥斷了之後,也並無甚大礙。

一個人呆著,總是容易胡思亂想。慕楚他們去了蜀地,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而神志不清的水無形被藥隱帶走,卻更加讓我不安。以那老家伙對藥物研究鍥而不舍的執著,也不知道會把水無形弄成個什麼樣兒。

或者我應該快些離開永明寺。我自己的身體也沒發現有什麼大問題,留在這里還不如去尋慕楚他們,然後轉而打听水無形的下落。

「蕭施主,師傅請你去前堂敘話。」正在想得怔怔出神的時候,道凡突然走了進來。

「哦。」我隨口應了一聲,便跟著道凡走了出去。

跟著道凡往前走,快要到大雄寶殿的時候,卻發現今天永明寺中的氣氛有些不對,平日里,和尚們都各司其職,很少像今日這般神情肅穆地聚在一起。

當我們來到前殿的時候,才發現永明寺門里門外,全是官軍把守。各色旗幟鮮明地立于大殿兩側。以大殿為中心,左列依次有親兵舉著青龍旗,五面五岳旗,二十五面五方龍旗,十四面紅門神旗,朱雀旗,六桿皂 ;而在右列則有白虎旗、五面五星旗、二十五面五鳳旗,十四面紅門神旗、真武旗、這樣龐大壯觀的陣容,我從來沒有見過。

或者在電視劇里看過皇帝出巡時的全套儀仗,但于眼前的這番景象比起來,電視劇簡直是弱爆了!

能夠擺出這樣陣仗的人,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吳越的國王錢俶前到永明寺參佛。♀我隔著老遠朝大殿內看去,果然看到一個頭戴二十四道卷梁通天冠,身著絳紗袍的近五十歲的男子。他一身貴氣,器宇軒昂,跪坐于蒲團上,正虔誠地向大日如來磕頭。

話說我來到這時代,就是個普通的七品縣令小官都沒有見過,現在突然間一個國王出現在我眼前,一時間惴惴不安,頭腦中一片空白。

跟著道凡進了大殿,剛好那錢俶站了起來,向延壽問話。道凡便引我站在了一旁。往旁邊一站,我心跳得更厲害了。左邊是個老和尚,右邊一側清一色的全是頭戴通天冠服,衣著緋色羅袍,腰束金玉帶的各級官員。

「禪師,近來安否?」錢俶身體發福,面色紅潤,面皮保養得很好,說話的時候精氣十足,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

「有勞陛下掛念,貧僧常伴佛前,無災無病,甚好。」延壽雙手合十,邊說便恭謹地朝佛祖塑像鞠了一躬。

錢俶微微一笑,說道︰「近來朕修**師《宗鏡錄》,感大師會融諸法同入心宗,且作責自身踐行,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除一切義學藩籬。實乃讓人欽佩不已。但朕于佛法之上,卻甚有迷惑,大師可否替我釋疑?」

我一直在旁小心翼翼地傾听者錢俶說話,听到他請教延壽的時候,不自稱為朕,可見這位吳越國主,真如歷史上所說那般喜佛法,敬諸佛。

「陛下請講。」延壽從始至終不卑不亢,面對帝王也如常人一般,盡顯一代高僧的大家風範。

「行道念佛與坐著念佛,功德如何?」錢俶恭謹地問道。

「阿彌陀佛。」延壽念了一遍佛號,頷首道︰「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聲,事業常如此,西方佛自成。」

延壽佛偈一出,不僅錢俶,整個大殿之內的眾人都既驚訝又欽佩地看著他。大師一出手,便知有木有。

「大師高見,讓朕茅塞頓開。今日前往禮佛,實乃有一事想請教大師。」錢俶朝旁邊的宦官打了個眼色。那宦官回憶地點了點頭,朝眾人朗聲道︰「陛下有旨,諸位大人,禪師,殿外候駕!」

話畢,殿內的王公大臣,還有永明寺的幾個老和尚全部退了出去。我看著道凡也往外面走,剛想跟上去,誰知卻被延壽喊住了︰「蕭施主且慢。」

錢俶見延壽喊住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疑惑地看著延壽。延壽微微一笑道︰「陛下的疑惑,或許這位小施主能夠解答。」

待眾人都退了出去,錢俶的親衛關上大門之後,殿內便只剩下延壽,錢俶,還有不知所措的我。

「大師為何說這人能為朕釋惑?」錢俶不解地問道。

延壽看了一眼我,說道︰「陛下所惑,便是這天下之勢,不知貧僧可否言中?」

錢俶似是無奈,點了點頭,「朕這次前往汴梁,朝見宋帝。以器服珍奇敬獻。可宋帝受朕的朝貢之後,對朕說這些都是他帑中之物,何須供奉。」

說完,錢俶拉長了臉,滿是憂心。此時的宋帝便是那出身洛陽夾馬營,後周都檢點,最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太祖。吳越自立國以來,素來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戰略方針,一直以來都以效忠中原王朝為主要軍略。在唐亡之前,吳越建國國主錢忠于唐朝;在朱溫篡唐建梁以後,他又效忠于後梁,由是亦從後梁得到了吳越國王、諸道兵馬都元帥的頭餃。後唐滅梁以後,錢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餃,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憑此,吳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邊割據勢力對吳越國的侵擾。

趙匡胤篡奪了義兄柴榮的天下後,錢俶依然向宋納表稱臣,只求相安無事。可這次錢俶前往汴梁供奉,卻被趙匡胤一句笑言給震驚了。太祖一句「此吾帑中物爾,何用獻為!」,(所謂帑指的便是國庫。)便是讓一向偏安東南的錢俶瞬間感覺到了想要一統天下的決心,深深的危機感讓他如芒在背。

歸國之後,錢俶越發覺得趙匡胤有用兵江南之意,雖然前面有一個南唐擋著,但誰也不知道宋軍實力若何,而吳越多年不言兵事,兵備松弛,根本沒有一戰之力。這種種因素加起來,讓錢俶越發地恐慌起來,亡國便是意味著身死。前景堪憂啊。

延壽並沒有答話,而是轉而看向我,那眼神想是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被他這麼一看,更加茫然起來。開什麼玩笑,我一個半大孩子,擱在社會主義里頂多是個作為**事業預備的共青團員。這種關于國家存亡,天下局勢的政治問題,我能隨便說嗎?即便說了,誰會信啊。

我越是躲避延壽的眼神,越是讓錢俶對我好奇起來。能讓一代高僧看中點名留下來,而且還讓我在這等關系國運的大事上面發言,我不知道是我的榮幸,還是悲哀。

「這位……」錢俶一時間吃不準我的身份,不知道該稱呼我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草民蕭左參見陛下。」我學著電視劇里的場景,給錢俶恭謹地鞠了一個躬。當然三跪九叩之類的玩意兒我一個現代人做不出來,並且我是青州人,不是他吳越的子民,沒理由給他下跪。

錢俶對我不行磕頭禮似有不滿,但也沒跟我計較,「蕭左是吧,既然延壽大師如此看重與你,你便說說朕心中所慮。」

我不淡定地朝延壽瞟了瞟,想示意他別跟我開玩笑了,但老和尚卻面無表情,作事不關己之態。

我嘆了口氣,沒轍只能硬著頭皮說道︰「陛下所慮,不在天下大勢,只在吳越境內百姓。」

我這一說,錢俶的眼楮亮了,延壽也微微動容朝我點了點頭,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自唐亡以來,天下紛亂,戰火連綿不絕。想我漢家天下,四分五裂,百姓流離失所,先有契丹南侵,燕雲十六州易主歸虜,後中原三國易立,百余年來,無太平之一日,無安樂之一時。」

我頓了頓,看了看錢俶的神色,見他若有所思,我便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小子不知天下何時能再歸一,也不知歸于何人之手,但只曉得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已經百余年不得安寧,想來也快要到一統之時。陛下若有心,便是吳越百姓之福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說些什麼,反正電視台里整天播出某某領導出席什麼會議,回見什麼外國領導人,不都是統一一套大而空的說辭麼。想來我這番話,還用了句三國演義里的名言,也能唬住人吧。

果然,錢俶听了我的話之後,就像跟打興奮劑一般,左看看我,右看看我,才說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能說出這句話的人,定非等閑之輩啊。」

說著,錢俶拍了拍我的肩膀,又問道︰「若天下呈一統之勢,我吳越又如何自處?」

錢俶的問題,讓我很糾結。之前我一開始便沒有把錢俶放在爭奪天下的位置上來,而是隱晦地迎合他愛民如子的心態。可現在他這麼一問,我卻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直接跟他說,你丫的別想了,天下一統跟你沒關系,你還是等趙匡胤殺來之前開城投降吧。估計這話一出口,他不殺了我,也會「惦記」上我。但如果跟他講,你應該早作打算,厲兵秣馬,爭奪天下。可這錢俶看起來也沒這麼個心思,說出來估計也是惹他笑笑而已。

「前有唐國,陛下審時度勢便可。」我想了半天,才想到吳越亡于宋太宗天平興國三年,此時距離吳越亡國還早,錢俶還能當好幾年安樂皇帝。反正估計他也沒心思爭奪天下,還是用李煜來給他當擋箭牌,安一下他的心算了。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錢俶一听,大笑了起來,「果然是延壽大師看重之人,蕭左,朕問你,可願入朝為官?」

(l~1`x*>+``+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最新章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文閱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