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 第六十九章 所求

作者 ︰ 小魚骨頭

入朝為官?听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呢。♀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且不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野心閑散慣了,就是這吳越一國也存在不了幾年了。當官,還不如在永明寺當和尚呢。

我頭搖得跟撥浪鼓似地,再三強調我的立場︰「皇上厚愛,讓草民受寵若驚,但草民一鄉野小民,粗野閑漢,一時胡言亂語,皇上切莫當真。」

錢俶想了想,也覺得貿然提拔一個白身為官不太現實,于是便沒有再提,而是轉而問延壽︰「禪師自東來吳越,弘揚佛法,于我吳越百姓廣施恩德,朕甚為感激。但如今天下,兵戈四起,朕不願將吳越百姓至于水深火熱之中,故而屈服于趙宋。若一日那趙匡胤兵臨城下,朕該當如何?」

原來我說了那麼多,這老小子是一句也沒放在心上,還是想听延壽老和尚的意見。看來人微言輕,果然是至理名言。

延壽淡淡答道︰「陛下仁慈,乃吳越百姓之福,天下亂起于兵,天下平止于兵。陛下只需心向我佛,我佛必護佑于陛下。」

禪師果然是禪師,道行不可謂不精深。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但卻又直指人心。他直接地夸贊了一番錢俶愛民如子,其後又說,你要繼續發揚這種慈悲之心,跟佛祖一樣視萬物眾生平等。起實際上是委婉地告訴他,天下大定了,就沒有兵禍了,你既然打不過人家,那就開城投降,免得生靈涂炭。錢俶听了之後,心下大定,便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錢俶或許不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一生禮佛,保得東南十四州境內太平安寧。♀最後在趙宋一統天下的大形勢下,納城投降。可見他是一個心地純善的帝王。

錢俶憂心之事已解,便沒有在永明寺逗留,向延壽大師道別之後,便回宮去了。我站在永明寺門口,看著浩浩蕩蕩地皇帝儀仗隊,心里不羨慕那是不可能的,但轉而想想,忍不住口中念道︰「能力有多大,責任便有多大。」

皇帝的責任是他治下的百姓,如果有一天要你在皇位和百姓之中做選擇,或許很少人會選擇後者。錢俶最後選擇了後者,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但何嘗又不是一種對百姓的大善之舉呢。

「蕭施主,可否移步後院,與貧僧品一杯清茗?」送走了皇帝,大殿前的僧眾便散了去。我正想著問問延壽把我喊到皇帝跟前是個什麼意思的時候,老和尚便笑眯眯地邀請我去喝茶。

宋代以前,中國的茶道以煎茶為主。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磚碾碎,碾成粉面狀的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然後把茶末投放到滾水里,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最後喝那一鍋茶湯。

進入宋初,在茶道上已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漸漸流行開來。點茶法是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想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點好的茶湯上面還會泛出一層白色的泡沫,有點像卡布奇諾咖啡。

延壽取的水是積廚內那口運木井,泉水甘冽,算得上是極好的泡茶之水。而他點茶的手法也很老道,調節水溫的時間把握得很精準,當一杯清茗放在我面前時,雖熱氣不減,但清香之氣已撲鼻而來,讓人怡然舒適。♀

「施主請。」延壽取茶端到我面前,笑道。

「大師請。」

關于品茶這種雅事,對于我這麼個粗鄙漢子來說,實在跟喝水沒啥區別。雖然宋代的茶工藝簡單,沒有後世那般有殺青的綠茶,發酵的紅茶,半發酵的烏龍茶,但簡簡單單的白茶做得卻也把生茶葉上面的那份清香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一杯清茶入口,滿口清香生津。雖然苦澀味不減,但卻別有一番風味。但是這玩意喝多了,估計很容易犯暈,提神的功效不是很明顯。

「蕭施主,這茶如何?」延壽放下茶杯,問道。

「好喝,好喝。」我尷尬地撓了撓頭,可憐我就一口悶了下去,是個什麼滋味也形容不來。

延壽笑而不語,又給我添上一杯,送到我跟前。我笑呵呵地抬起來,也學著那些附庸風雅的文士們小口抿了起來。

「大師,小子一直有一個疑問,想請教一下大師。」喝了幾口茶,想來也該如正題了,于是我便問道。

「施主但見無妨。」

「大師今日陛下前來,為何請小子前往大殿,又為何要小子作答?」

延壽收拾了下茶具,淡淡說道︰「若貧僧說施主與我佛有緣,施主信否?」

我皺著眉頭,臉上寫滿了不信,大和尚你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很務實的人,為啥說出這麼不靠譜的話來。我與佛祖有緣?他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外國人,與我一個反穿一千年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有什麼狗屁的緣分。

「大師說笑了,我就一個街頭小廝,哪能跟佛祖攀上關系。」我一嘴快,便順著心里想的說了出口。

延壽收拾干淨之後,又坐了下來,說道︰「我佛倡眾生平等,佛亦眾生,眾生亦可成佛,何不是有緣?」

老和尚這是挖坑讓我往里面跳啊,我怎麼听著有點拐帶未成年人的味道呢。

「大師此話何意?」我小心警惕地看著延壽,總覺得他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是在看道凡一般,甚至于對我比對道凡還要親近幾分。

延壽沒有說話,而是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把那卷書放在我的面前,說道︰「施主自青州,入大名府,而後至永明寺,輾轉千里,卻不知心中所求,不知貧僧可否言中?」

心中所求?我迷茫地看著延壽,回想起這幾月以來的經歷,我都不明白自己是在追求什麼。

以前一個人呆在四海幫後院,干的是髒活累活,吃的是糙食剩菜。最大的願望便是逃月兌出去,做一個笑傲江湖的大俠。可現在經歷了幾番生死,身上的傷疤還有亂七八糟的奇毒,讓我更多的是厭倦與無奈。

江湖路,真的是我想要走的嗎?大俠,是隨隨便便能做的嗎?

我想到尹阿媵,他是俠隱的弟子,武功高強,可從未听他說過要懲奸除惡,仗義行俠。他的追求或許就是我跟慕楚他們隱于桃山,過平靜的日子吧。

我又想到了水無形,他曾是四海幫的幫主,如果沒有遇到賬簿這事,或許風花雪月,吟詩作對,混日子就是他的追求。可現在,他神志不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

人生有太多無奈,但最無奈的是,跟一個沒有任何野望的人談追求。我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而是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

「或許這書對施主有所幫助。」延壽指了指桌上的書,轉而又說道︰「有時候,無欲無求,也是一種追求。」

無欲無求,我被延壽的話嚇了一大跳。難道我真的是個沒追求的人,那不是連和尚都不如了嗎?

起碼和尚們吃齋念佛,還向往著往生極樂,歸一淨土。

「那麼,大師又有何追求?」我不服氣,便反問道。

延壽站了起來,看著門外西沉的落日余暉,笑道︰「我求甚大,但所求又甚小。求天下不再有善惡之念,便了卻人世煩憂,求己身之淨土,便了解了一生因果。無論何求,最終都歸于無所求,唯心爾。」

什麼所求甚大,又所求甚小,還有什麼無論何求就是無所求,听得我霧里雲山的。但我听進去了最後一句「唯心爾」。是啊,無論何求,一個人都應該尋著自己的內心往前行。

「大師,你說這麼多,不會是引我跟你一道尋那淨土吧?」我思索了片刻,總覺得延壽這是要把我往和尚的道路上帶。

「施主,無根之萍何所依?永明寺可棲身否?」延壽轉頭目光灼灼地看著我。

「大師,你何時為我驅毒?」老和尚啊老和尚,你這是原形畢露啊,真想讓我呆在這廟里做和尚啊,你可要搞清楚,我只是來找你治病的。

延壽莞爾一笑,沒有再說話,而是徑直地走了出去。

我看著延壽離開的背影,越發搞不清楚這老和尚是個什麼意思?他是在點化我,還是再蠱惑我?

想不通便不再想,不過老和尚到底給我留了一本什麼書呢?

我拿起桌子上的書,細細地一看,只見封面上寫著︰唯心決。

(l~1`x*>+``+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最新章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文閱讀 | 致我們終將相忘的江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