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八十二章、趙桓登極大位 李綱臨危受命

作者 ︰ 代平

回到縣衙,鄧應保突然間想到了些什麼,他連忙在王道仙的耳旁根輕輕地嘀咕了幾下,道仙隨即就拉著公公走到了暗處,他萬般無奈地說道︰「都怪本道粗心大意,走得太急,就忘記了這茬子事情鄧應保說道︰「這有何難?國師可以擬定個新的縣令,待老奴回京後立即稟報皇上,補辦個手續也就行了,要不臨泉可就要缺少父母官的呀道仙擺了擺手,曰︰「本道既無官職,又無皇上授權,豈能私定縣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國師別憂慮了,一切後果公公會擔擔

吳學才要和鄧應保一起擔擔責任,他面對著道仙,內心十分真誠地說道︰「臨泉是王國師的家鄉,選擇一個好的縣令對臨泉縣的鄉親至關重要。學才不才,承蒙國師向皇上舉薦,才有學才的今天,學才願與公公共同擔待

「吳大人的晉升是已故堂兄吳用崇高品德和功勞的惠及,是皇恩浩蕩的結果,王道仙只是如實地言語罷了

三人合議了一番,決定讓尤太尉代理臨泉縣的縣令,暫且管理著臨泉的日常工作,將過去曾告知道仙王松陰謀殺害老志的秘密,勸道仙趕緊逃跑的衙役接任了縣太尉一職。尤太尉情緒激昂、喜出望外,那個衙役心花怒放、樂不可支,可是高興之余他們在想︰自己的發跡源自道仙的封許。日後可不能糊涂,要知恩圖報,要保護好道仙的家人及朋友、親戚。

其實,鄧應保的心里十分明白,皇上頒發了「罪己詔」,王道仙成了犧牲品,皇上想利用國師回鄉的機會,給他做些補償,王道仙是超乎尋常的道士,其言談舉止,無不顯現出異常的行為,顯肅皇後雖然派人查出道仙的家世,與懿肅貴妃關系緊密,但是始終不敢過分地得罪道仙。甚至肯定了王道仙就是八仙之一漢鐘離的好徒弟。幾個回合殘敗之後,她再也不敢和道仙斗法了,懿肅貴妃離開了人間,趙桓當上了太子,只要保住趙桓的太子之位,日後登極大宋皇位之人,就一定是太子趙桓。蔡京倒台後,顯肅不僅沒有把道仙當作自己的仇人,還時不時地幫著道仙,在皇上的面前說了許多的好話,使王道仙能夠順利地當上大宋廷的國師爺。此次道仙回鄉,鄧公公盡力幫忙,與顯肅皇後態度的改變不無關系。

且說,那挺身犯難、口吐蓮花、能說會道的李鄴,白白地送去了大宋朝廷的三萬兩黃金卻絲毫沒有改變金人滅宋的堅強意志,金朝副元帥兼東路軍總指揮完顏宗望和他父親、大哥一樣對漢人的文化贊不絕口,對中原的財富、美色垂涎三尺,在回絕宋使的請求後,完顏宗望為保護中化,減少將士的傷亡,在元帥完顏杲的同意之下,派出特使前往卞京說服宋帝無條件地接受金人統治,從而達到不戰而降的最佳目標。

金朝派來的使者向徽宗呈書,此時正遇朝會時刻,徽宗打開書信一看,他兩眼一黑,立刻昏厥了過去,護衛士兵和太監們急忙把他抬進太醫院。金使見此,哈哈大笑道︰「宋廷這樣的帝王如何能與大金抗擊?是金帝仁慈,深知宋兵不是金軍的對手,故而命令本特使送降書于宋皇帝蔡京的三子蔡絛忽然上前舉起拳頭,朝著金使的腦背使盡力氣猛擊過去。那金使隨即倒地死亡,此時此刻有叫好的,有擔心害怕的,而權臣蔡攸卻嚇得全身顫抖,他指著弟弟大聲罵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打死金使,道義盡失,金人猛如虎狼,豈能忍受敵國忒大的恥辱?日後的宋廷還如何能夠與金人交道?」

「呸!爾等心如蛇蠍,犯下的罪行與金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權勢,連父親都要加害的小人,配談什麼道義?昏君執政,宵小掌權,我看大宋朝廷是要走到了盡頭蔡絛對著兄長發泄了一通,隨後大喊了一聲,「父親,三兒隨您來了說後,便朝向大柱猛撞過去。

高俅靈活,雙手抱住了蔡絛。蔡絛大聲喊叫、攤倒在地、上下打滾,蔡攸連忙令人把他趕出大殿。

徽宗責罪蔡絛,欲監獄關押,秋後問斬,蔡攸極力說情,徽宗看在蔡攸和駙馬蔡鞗的面子上,最後將他流放到邵州。

見徽宗還算硬朗,太學院院長吳敏,急忙覲見皇上,他不管什麼以下犯上,責罪道︰「皇上怎可出爾反爾,明明下詔讓李綱明日一早隨大臣到文字外庫候旨,為何一直沒有了消息?」

李綱懷揣那份滾燙的奏疏,來到文字外庫,等候召見。但是,眼巴巴地等到紅日落山,也沒等到徽宗召他進見。滿腔的熱血,拋灑了個虛空!

其實這整整的一天,徽宗都在與蔡攸、黃潛善等大臣議論一個事情。想著怎樣才能順利地禪位。徽宗最終決定︰次日退位,退位理由不能稱病,稱號為「道君皇帝」。

「朕馬上宣布退位,將皇權交給太子,李綱的事情去問今後的皇帝

第二天群臣殿堂議事,徽宗宣布退位,他在退位的詔書上表明︰「朕不能內修政事,外禳狄夷,所以傳位給了太子。傳位是上承天意,下為百姓。任命吳敏為門下侍郎,專門輔佐兒子趙恆。幾件大事敲定好後,又是例行的大臣進言、奏事。正在奏報期間,徽宗忽然傷感交集,他對蔡攸說︰「朕平日性情溫和,不想金人竟猖獗如此!」說罷頭一暈,栽倒在地。大臣們看了,皆默默無語。徽宗知道大臣們有事要奏怕是會影響自己的決策,故而摔倒在地,眾臣將他扶了起來。徽宗示意其他大臣接著說話,眾人皆是一片啞然。許多的大臣潸然淚下。

微宗把皇帝的位置讓給了兒子趙恆(欽宗)改元靖康。欽宗馬上在延和殿召見了李綱,討教安邦定國之計。欽宗對李綱當年的直言勸諫,印象極深。對李綱的孤忠大加贊揚。對自己和吳敏向父皇請求要他回京,官復原職的做法深感欣慰。趙桓隨後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李綱叩謝過後,當場向欽宗遞交了一封奏疏。這封奏疏,抓住了欽宗與徽宗在治國理念上的差異,敦促欽宗進行政治、軍事的革新。

蔡攸還真沒有想到事情會走到了這一步,本想把李綱納為自己的心月復之人,誰知自己在這一政治斗爭中卻沒有撈取到絲毫的資本。雖然「六賊」多數伏法,剩余的也只是秋後的螞蚱,但是另一股勢力在強大起來,他實在不甘心,當年和父親、兄弟的決裂不就是為了自己今天的權傾朝野嗎?想到這,他的心里好生難受。隨後召集心月復們商量對策,黃潛善對蔡攸說︰「如今李綱深受欽宗的信賴,我們要和他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切莫之間產生了分歧,尤其在抗金方面的言論要慎之又慎。欽宗想有大作為,我們要順應潮流,提出自己的抗金主張,贏得欽宗的信任。其次要想盡辦法保住微宗的‘道君皇帝’稱號,不日李綱等人就會向欽宗進言要將‘道君皇帝’改為‘道君太上皇’。他們不希望欽宗和微宗都是皇帝,如果讓李綱等人的想法成為了現實,到時候大人可就真的沒有翻身之地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