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六十八章、向氏講祖宗故事 立趙佶雄心大志

作者 ︰ 代平

見趙佶心驚肉跳、虛汗淋灕,向氏笑了笑,道︰「佶兒大可不必如此地惶恐,宮廷里講的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敗者是寇,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存有絲毫的差池,否則,趙顥和趙頵的結果便是親王們的前車之鑒

趙佶慌忙道︰「孩兒喜書畫,好詩詞,朝廷大是無關乎」

向太後一听,連忙打斷了趙佶的話語,她十分生氣地說道︰「佶兒是大宋的端王,神宗的骨肉,怎能這樣沒有骨氣?本宮心如刀攪、油煎火燎,你不惹事,事要惹你,想要置身事外,哪有那麼容易?」趙德昭是個出了名的好人,他小心為人、謹慎辦事,可是結果又如何呢?」

這是宮中秘事,趙佶只是偶爾听長輩們有說過此事,他急想知道事實的真相。見趙佶甚感興趣,便開始講述宮中偷偷流傳之「斧聲燭影」、「金匱之盟」的故事︰

宋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于是就引出了一段千古之謎︰一日夜晚,寒風凜冽、大雪飛揚,太祖命人急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後,太祖慌忙屏退了左右,他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中搖晃,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謝絕什麼,時而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听到太祖大聲地喊叫︰「好為之,好為之兩人飲酒至深夜時刻,趙光義才告辭了出來,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仙鶴了。

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後立即命令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了開封府請趙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好精于醫術的心月復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宋皇後得知王繼恩回來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故意說︰「是晉王到了宋皇後一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還未反應過來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從此就托付給官家了官家是當時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著趙光義,就等于是承認他做皇帝的資格了,趙光義故作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合舟共濟于是,趙光義順利地登基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基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站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太宗為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後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後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後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後的恩德與福蔭,太後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于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後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于金匱之中。然而,由于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始終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把戲。那麼,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于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群臣相諫,太祖不听,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變主意。光義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為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令人感動。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經不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想而已。

姑且不論太宗是否毒殺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太宗繼位後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對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為節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為節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為國公主。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趙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趙德芳兄,初授貴州防御史,太宗時累遷京兆尹,封武功郡王,因受太宗訓斥,自刎。他先後被封為武功郡王、燕王、吳王、越王。

太祖死後,流傳著斧聲燭影疑案,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德昭失去了當天子的機會,太宗雖然封德昭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位列宰相之上,但內心對這位頗有韜略的佷子存有戒心。

(979年)太宗親征太原時,一夜偶發的事情驚擾軍營,軍士到處尋找太宗卻不知其蹤影,傳說軍中有人提出立德昭為帝。

趙光義得知,更為不滿。按宋規得勝很快就要犒賞,可趙光義卻因嫉恨德昭威名遲遲不頒嘉獎。當德昭詢問趙光義幾時論功行賞時,趙光義以羞辱、忌恨的口吻說︰「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你當皇帝時,再賞還不遲)德昭聞言憤恨不已,退而自刎。

宋太宗雖然是一時氣話,但猜忌之心一覽無疑。趙德昭身為宋太祖之子,對之前的金匱誓書和斧聲燭影之種種議論不可能一無所聞,一無所想,而現在被親叔叔猜疑,無以自訴,只能以死來明志了。

趙德昭之死令人意外。宋太宗聞訊後趕來,大為後悔,哭著說︰「你這個傻孩子,叔叔只是氣頭上的話,你怎麼也當真,為什麼要自尋短見呢?」命以親王大禮安葬趙德昭,贈中書令,追封魏王。

「母親給佶兒講老祖宗的故事,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孩兒振作精神,不要沉迷在藝術的虛構當中,只要機遇在手,那哪怕是拼上了本宮的性命,也要讓佶兒登上大位

趙佶感激涕零,他跪地誓言︰「往後的趙佶不給母親丟臉,不讓母親失望

向氏連忙扶起趙佶,她愉悅地說道︰「本宮相信,佶兒定然會做得最好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