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殤宋金 第六十七章、掌權者雙重性格 限自由郁郁寡歡

作者 ︰ 代平

王藻治理下的德洲,是神宗時期作為實行王安石變法、革新主張取得成效最大的樣板地方,宋神宗趙頊早想把他提到開封做個京官,繼續推行王安石的革新主張,無奈何,太後高氏堅決地反對。

不久,神宗飲恨而歿。高太後垂簾听政,她起用舊黨來打壓新黨,王藻是新黨的範兒,理當受到忒大沖擊。司馬光、蘇軾等人要王藻與新黨一刀兩斷,強迫王藻撰寫文章,批判新法是洪水猛獸,若不廢止,必然招致天災**、後患無窮。王藻哪里肯睜著眼說瞎話?最後他不甘污辱,懸梁自盡。王藻的妻子見丈夫離去,含恨跳下院里的深井。

王藻的兒子王靖諧整日里渾渾噩噩、混混沌沌。他恨姐姐無情無義,家中出了天大的事情,為何寫去了無數封信,皆是石沉深潭,杳無音訊。

原來王靖諧寫給姐姐的家信,皆被高太後的追隨者扣壓了下來,趙佶的心里很是不服,幾次要找祖母問個清楚,向氏得知,立即呵斥︰「佶兒是想學飛蛾撲火嗎?太皇太後沒有深究「靖和」(王藻女兒的名字)和家人,已是特別地寬恕、格外地開恩,千萬不要走出了岔子,否則,本宮也會跟著受累,自身難保,愛莫能助

「咋會這樣嚴重?王藻只是變法革新的執行者,他為的可是大宋社稷,想的可是大宋子民,這樣的能臣,何罪之有?」

向太後認真地打量著趙佶,然後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佶兒婚後就是大人了,本宮不希望下次還听到了佶兒有如此幼稚的話語,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富國強兵,百姓受惠,但是改革變法觸及到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切身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激烈反對。加上實施過程中一些官吏借機敲詐盤剝,王安石實際處于「眾疑群謗」之中,宋神宗迫于皇親貴戚和反對新法大臣的重重壓力,辭去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職,咋一看是神宗的無奈之舉。其實就是你父親病垮的主要原因。

高太後垂簾,舊黨之人紛紛而起,新黨之人接連倒斃,王藻是佶兒的岳父一點不假,但王藻又是新黨變革的最好推手,高太後是保守派的代表,她奉的是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皇上。她起用司馬光為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難道說,神宗就不知道母親的保守思想和保守主張?病中的神宗遷就了高氏,將十歲的趙佣封為了大宋朝的皇太子,還指名高氏輔佐年幼時的皇帝,其實,皆是神宗安排自己死後大宋朝要往哪個方向走的一出好戲。神宗深深地知道變法意味著什麼?改革雖然增強國力,百姓可得利益,但是亂了朝綱,敗了禮儀。長期下去,會動搖到根本,危及趙氏統治地位,為了朝綱禮儀,為了趙氏江山,神宗在病中期間向保守派屈服投降,做出辭去王安石宰相職務,立高氏力薦的趙佣為太子,下遺詔讓母親輔佐年幼皇上,垂簾听政。高氏和神宗的這些舉動,直接導致了新黨改革的失敗

「父親怎會有如此想法?在孩兒的眼里,父皇就是革新、變法的先鋒

見趙佶疑惑,向太後便不厭其煩地解釋︰

「宋神宗在生病時,前面五個兒子皆已早殤,年齡最大的兒子延安郡王趙佣也才十歲,而神宗的兩個同母弟弟卻年富力強,雍王趙顥三十六歲,曹王趙頵三十歲,論聲望、地位和出身,兩人中的任何一個都有資格做大宋的皇帝。

當時,大臣蔡確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們曾經想通過高太後的佷子高公繪和高公紀達到目的。邢恕以賞花為名將二人邀請到自己府中,對他們說︰「神宗的病情已無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賢明,有可能會成為皇位的繼承人。高公繪大驚,明確表示,這是邢恕要陷害高家,急忙與高公紀一起離開了邢府。蔡確和邢恕見陰謀難以得逞,遂決定改立趙佣,以奪策立之功,想趁機除掉與蔡確有矛盾的王珪。蔡確與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時,問王珪對立儲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卻派了堂弟蔡京率殺手埋伏暗處,只要王珪稍有異議,便會毫不遲疑地將其殺死。王珪膽小怕事,是朝廷里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上殿奏事稱「取聖旨」,皇帝裁決後,稱「領聖旨」,傳達旨意是「得聖旨」)。見蔡確相問,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擁立趙佣。王珪這一次,確實很有主張,蔡確無法,只好四處張揚,夸自己有策立大功,反而誣滅高太後和王珪有廢立趙佣之意,此事,給後來的蔡確招徠大禍。

不僅朝中的大臣們另有打算,趙顥和趙頵也極為關注選立皇儲一事。他們時常去皇宮探視神宗病情,看過神宗後,趙顥還徑直去高太後處,試圖探听或是談論些什麼。神宗只能「怒目視之」,似乎也察覺到弟弟們的意圖。到了神宗彌留之際,趙顥甚至還請求留在神宗身邊侍疾。高太後見兩位親王居心叵測,為以防萬一,便命人關閉了宮門,禁止二王出入神宗的寢宮,實際上是要斷他們的念想。同時,加快了立趙佣為儲的步伐,還暗中叫人秘密趕制了一件十歲孩童穿的皇袍,以備不時之需。這照理說,雍王趙顥,曹王趙頵皆是高氏親生,且二人口碑極佳,又是年富力強,在神宗兒子早殤,最大只有十歲的六皇子趙佣之際,那雍王、曹王便是承襲大位的最佳人選,而高氏、神宗沒有這樣做,母子策劃了趙佣立儲的既定事實,以至神宗去世,趙煦登位、高太後垂簾听政。

高氏是安徽、蒙城人,是英宗的皇後,仁宗皇後曹氏是其姨母,高氏家族在安徽、蒙城有著極其顯赫地位。然而,在她集大權一身之時,卻是以崇尚節儉,辦事公正,約束外戚,嚴守婦德而著名,垂簾听政期間,大宋朝政清明,因此,被人稱為女中堯舜

為讓趙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母,向氏特意舉些例子︰

弟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時間,當時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後謝絕說︰「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皇上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後死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高家自己出錢建造了房屋,沒用到國庫的一文銅錢。高太後的兩個佷子高公繪、高公紀按時間也應該升觀察使了,但她堅持不許。哲宗一再請求,才升上了半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了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後的家族。高太後見奏,便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能寫出這樣的奏章?」公繪說︰「這是邢恕的主意,由他代為起草高太後一听,十分憤怒,不但不同意,還將邢恕逐出了朝廷

「太皇太後是難以捉模之人

「一個政治上成熟了的人,理應有這樣的多面性。其實守法也好,變法也好,都是當權者用來操弄權利的一種工具,若是趙煦贏得了權利,新黨就勢必得寵,佶兒的岳父也一定平反,目前佶兒需要的是忍耐,是等待,等待時機,才能見機行事,否則,定要踫得頭破血流。本宮講的都是先前之事,歸結到底,當權者皆從自己利益出發,若是有人阻擋,哪怕至親,也在排除之列

趙佶听得毛骨悚然,想想自己的叔叔趙顥和趙頵,他們不就想阻擋祖母垂簾听政,想自己登極大位的嗎?結果呢?兩人皆被母親限制自由,終日默默無言、郁郁寡歡。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情殤宋金最新章節 | 情殤宋金全文閱讀 | 情殤宋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