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17

作者 ︰ 阿方索•卡隆

年度神作——雖然頒獎季尚來,但我的年度至愛已被《Gravity》提前預定。《》觀影過程中,我完全代入,腦子里蹦出來的英文單詞有amazing、outstanding,體驗到的感覺有浩瀚、窒息、無力、孤寂、重生。看過的電影雖已過千,能使我產生窒息感的卻只有這麼一部,真是非常獨特的觀影體驗!看過《三體3》結局的人都能體驗到在浩瀚宇宙漂流的無助和孤獨,沒錯,就是這種感覺!出了電影院後,我只想找人分享,召喚更多的影迷前來觀影,上一次有著如此強烈分享願望的電影還是2008年的《黑暗騎士》。

(附筆者前幾年至愛電影︰2007—太陽照常升起;2008—黑暗騎士;2009—南京南京;2010—三傻大鬧寶萊塢;2011—一次別離;2012—登堂入室/偷戀隔籬媽)

屬性——商業片or文藝片?毫無疑問,典型的商業片,夾雜少許文藝氣質。感覺《黑暗騎士》是在商業骨架中嵌入了文藝內核,探討善惡的終極命題;而《Gravity》則是用3DIMAX的超炫外殼,講了一個非常簡單卻攝人魂魄的故事。成功的電影靠什麼?好萊塢電影的成功秘訣是好的故事,歐洲文藝電影更多是意識流,不靠故事靠情緒來貫穿始終;而《Gravity》則復興了電影誕生之初《火車進站》那種單純而強烈的視覺觀感,電影就是用來體驗的!也許多年以後我並不能清晰地復述出《Gravity》的故事,但在夢里肯定會時而重現桑德拉布洛克在宇宙太空漂流的孤獨無助。

類型——科幻,混搭了一點驚悚元素,歸根到底是一個絕境求生的災難片的模式。

3DIMAX——《阿凡達》以降,堪稱里程碑式的3D電影只有3部《阿凡達》、《雨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Gravity》毫無疑問地加入這一行列,影片雖然是後期轉制3D,但效果無疑是轉制3D的翹楚,搭配IMAX簡直是絕配。俯瞰宇宙、被吸入浩瀚宇宙的感覺秒殺《星際迷航12》等3D科幻大片。筆者從2009年起被39部3D影片洗禮過,本片可列入前五。

在我看來,近年來的佳作刨除掉特效、攝影、配樂這些外在表現形式以後,有這樣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故事講得很緊湊很扎實,看到很多特效和動作場面感覺很值,例如《碟中諜4》;第二個層次是故事動人,不管講故事的技巧和結構多炫,最終落在了很實的情感上,例如《盜夢空間》和本片;第三個層次是故事簡單平實,情感暗流洶涌,但卻能帶給觀眾思考的空間,例如《一次別離》。

故事——商業片90min標準片長,開始伴隨著喬治克魯尼大叔在太空飄啊飄,10min技術控至愛的宇航術語對話後,小就來了。雖然劇情簡單,可一點都不悶,自始至終扣人心弦,根本找不到尿點和看表的機會。結尾處干淨利落,點到為止,甚是克制,絕無刻意、惡俗的煽情。

情感——本片雖然以技術制勝,但還是在若干重要時刻調劑了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和靈光乍現,女主角不堪回首的回憶提供了可信的情感動機。最重要的是本片的代入感極強,自始至終你都在體驗女主角的歷險,跟著她一齊呼吸、一齊昏眩、一齊窒息、一齊絕望、一齊重生。

思考——本片重在體驗,帶給觀眾的思考空間有限,確是影片的唯一軟肋。

表演——難以置信,本片只有2個演員,桑德拉布洛克在接近1小時的戲里都是一個人在銀幕上,表演真實可信。如果此前憑借《弱點》封後的時候,還有人詬病她表演平淡,這次她可以讓質疑她的人閉嘴了,本片將使她毫無疑問提名奧斯卡,很有機會再次封後。

特效——本片將橫掃《環太平洋》等特效巨制,問鼎奧斯卡最佳特效。影片中碎片橫飛等特效鏡頭讓人嘆為觀止。推薦攜帶女眷觀影,在宇宙中漂流的時候,旁邊有個人拉著你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攝影——導演阿方索卡隆標志性的長鏡頭配合3D效果,就像《雨果》中孤兒在火車站穿梭的感覺。地球的遠景美呆。

配樂——影片的配樂中規中矩,沒有奪走視覺的光彩。部分時刻靜寂無聲,很好地展現了宇宙空間的深邃和無垠。

中國元素——出奇的多!為避免劇透,只能說,國人絕對可以對我國的宇航實力昂首挺胸了,中國制造,杠杠的!

致敬——多處致敬《2001︰太空奧德賽》。另外有一處致敬了《機器人瓦力》,真是奇思妙想,贊一個!

票房——根據boxofficemojo初步統計,《Gravity》北美首周票房5555萬美元,打破歷年十月份首映紀錄和秋天開畫電影首映紀錄,預測最終票房將落在25億美元左右。華納兄弟也將憑借本片和《魔戒前傳2》的票房收入奪回失去兩年的票房王座。期待國內早點引進《Gravity》,如果年內引進的話,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為參照系,5-7億人民幣沒問題。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心引力最新章節 | 地心引力全文閱讀 | 地心引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