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18

作者 ︰ 阿方索•卡隆

數分鐘內直接交代故事背景便拋出小,是典型的好萊塢敘事法則。後面的,就看各自的主角們如何一波三折造就神話。如果,只是這麼凶殘而變態地剖析一出戲,是在所難免的枯燥。所以,《荒島余生》伴隨的是人物內心的成長軌跡,《127小時》記錄的是斷臂求生的勇氣,《活埋》夸大的是特殊的歷史政治背景,《少年派》奇幻的是宗教信仰的朝拜,如此不一而足。再加之絕境重生的故事設定很容易勾起觀影,入戲一詞,多少還是有些真實。

然而,荒島,峽谷,幽閉空間,大海,殘暴地將這些統統抽離,換做更加廣袤無垠而又絕望的宇宙,于是乎,《地心引力》的存在便顯得些許廉價。那麼,不難發現,卡隆有幾處特意而為之的鏡頭。布洛克艙內、月兌去太空服後如胎體般蜷縮的姿勢,呈現于IMAX3D上尤為震懾,其隱喻自然不言而明。再者,太空艙是作為母體孕育遇難的人類,隨後,布洛克的著陸,出水,爬行,最後站立,一氣呵成或可看成一次再生。卡隆又說,這里想暗喻的是人類進化史。

話說全了,不是不好,只是,留給觀眾的想象少了,電影所特有的魅力便打了折扣。

然後,劇本要有深度,就只能往人物上挖。即便是一筆帶過聊了幾句布洛克橫死的小女兒,後面的內心戲自然就有了立足點,激勵自己的話也多幾分感染力。很多時候,很難看清布洛克驚恐的面部表情,IMAX3D實在太真實,往往被面罩後但空所穿透,不得不去幻想那種窒息的美。又或者,克魯尼的出場到退場只為推動故事往下發展,除了那幾句不失幽默膽詞和語氣,他對劇情的作用等同于環繞地球不斷襲擊他們的碎片垃圾。而我,始終不相信會有哪位女人願意放開喬治•克魯尼的手。如果布洛克關掉氧壓幾近要放棄的那段戲,真的是克魯尼成功返艙,或許這才是一段傳奇。要不是媒體狂轟濫炸般報道《地心引力》,弄懂愛斯基摩人奠外來電還是有些費力,好在布洛克的幾聲嚎叫確實演出了絕望感,真揪心。

實在不忍心繼續挖苦這部戲。轉念一想,《地心引力》的開場,那段長鏡頭配合IMAX3D所制造的眩暈感瞬間爆表。要說出神入化有些玄乎,倒不如好好贊一贊卡隆的導演功底。或許,更應該表揚一次史蒂文•普萊斯這位作曲家的原創音樂,就算是來年奧斯卡滇名也不過分。那種神秘、絕望與新生,從來沒有如此迷人,听得我好幾次忍不住偷偷哭泣。電影剪輯還算有力,幾處主觀鏡頭與客觀鏡頭的切換自然而窒息。太空中的危險與孤獨並存,攝影技巧與鏡頭語言功不可沒。其余的,大概,就是電影視覺特效的勝利。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地心引力最新章節 | 地心引力全文閱讀 | 地心引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