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四十三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

作者 ︰ 草上匪

()今天第二更會稍晚些,不少朋友都覺得這本書慢熱,何止慢熱,就是火苗炖小雞,當然,味道就在這火苗里。

游景攬勝、關撲蹴鞠、詩詞書畫、飛鷹走馬,錦秀社無非就是個聯誼團體,待得少年成了青年,還要加上酒s 財氣,沆瀣一氣。讀書人有五黨,同志、同年、同窗、同鄉和親族,錦秀社這種團體就能佔住四同,將來社友之間便是鐵桿死黨。

這般好處,王沖自不會推卻。就算他r 自己沒什麼出息,宇文鮮于都是官宦子弟,將來定有富貴,加上其他能出頭的,大腿如林。

王沖俐落地答應了,鮮于萌興奮地以拳擊掌︰「這下咱們總算有能服人的社首了!」

宇文柏也道︰「就煩勞守正,不,社首把範小石那幫人拉進來。」

得,這兩人是把他當大腿抱了。

宇文鮮于要拉王沖和範小石,也有為縣學事考慮的原因。

如今縣學神童也分兩派,一派是宇文鮮于拉來的,不是官宦子弟就是世儒之後。另一派則是範小石拉來的,多是貧寒出身。這兩派多有不合,兩人就想借錦秀社擴編的名義,引入王沖,將兩派人擰為一股繩。

王沖有了想法︰「要跟範小石那些人打成一片,就得多找共識啊,錦秀社這名字,脂粉氣似乎重了點,他們該不會中意。」

宇文鮮于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都依守正/沖哥兒的意思。」

接著鮮于萌撓頭道︰「不若叫……算學社,沖哥兒你教的景數,咱們已經傳出去了,這學問終究還是得出自沖哥兒你,咱們都沒再隱瞞。」

宇文柏瞪了一眼小黑臉,無奈地道︰「別給自己糊臉了,那是範小石看破了這學問的出處。」

王沖暗笑,這名聲想推都推不出去,結果還是落在自己身上。經過曬書會一事,大家都知他腦子里還存著萬卷書,這種來歷詭異的學問,範小石何等j ng明,自然要朝他身上猜。

「算學終究只是匠學,學是要學的,卻不能作了學問大道。橫渠先生有言,讀書人之志,是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之學雖有不足,橫渠之志卻當為我輩士人標榜。只要心懷此志,都是我輩中人,我看這個社,就叫……集英社好了。」

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等二十來個神童匯聚一堂,共商建社大計,王沖有了這番講話。

「集英納粹,好!就該有如此胸懷!」

眾人反應熱烈,王沖卻是一驚,納粹……

不知道是出于對「納粹」一詞的忌諱,還是事情太忙,沒工夫搞社團事,總之王沖沒再關心集英社,這個團體還是成了聯誼會和算學研究會。但範小石的提議,卻讓王沖又多了一項工作。

「守正還是把景數的學問整理一下,出本書吧。」

範小石眼中又閃起了王沖熟悉的那種熱芒,他建議王沖將景數作系統的整理,出本《景數拾遺》的小冊子。他跟宇文柏鮮于萌等人再將以往算經里的經典題目用景數作新解,匯成《景數集解》,由此將這門學問推廣出去。這就是立言立學之名,範小石正熱衷于此。

所謂「景數」,是王沖為阿拉伯數字所找的來歷。唐時景教入夏,帶來了不少異域新知,但隨著景教湮滅,這些知識也就斷絕了。王沖將阿拉伯數字安在景教身上,就不怕有人追問根底。況且認真而論,景教還真有可能帶了阿拉伯數字進來。

範小石的建議讓王沖心動了,盡管只是撿失傳之學的名聲,但在這個時代,創立新學者大多都托古人之名,他搞出景數來,世人也就將他視同為開山祖師。

也好,就先把加減乘除、方程方程組乃至開方等現代數學的基礎弄出來,之後若是誰有心有能繼續搞,自己再加以點撥,現代數學就能在此時生根發芽了。之前不想在算學上立名,是只考慮自己個人,現在有了一幫潛在的弟子作托,能夠晉身開派宗師,何樂而不為。

出書的事簡單,也就是整理一下中學數學的內容,印書也簡單,程四叔就在廣都開印書坊,這事王沖就當是興趣,每r 抽點時間隨手為之。

已經擴展到經義治事兩齋的禮儀培訓是王沖眼下的大事,顧八尺對王沖此行也大加贊賞,認為這是興君子儀,復古禮。

可王沖哪里是復古呢,他完全是照後世的禮儀模式,填充此時的禮儀內容而已,這般糅合完全不存在障礙。

上一世看似因為社會節奏快,所以大家在禮節上沒太多講究,實際很多東西是被壓縮到了「微禮儀」里面,「禮」依舊無處不在。

人總是有x ng情之別,有親疏之分。不注重禮節的人在交際時很容易留下不好印象,或者造成諸多誤會。

握手的男女之別,時機之差,打招呼的身體語言,對話時的表情和眼神,這些細微之處,都蘊涵著「禮」。是不是知禮,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心x ng,更能體現出這個人是不是尊敬他人,以及值不值得尊敬。

王沖上一世帶著若干人的銷售團隊,在這方面雖然比不上禮儀專家,卻是老于實戰。

對銷售來說,「禮」更重要。不過出于行業差別,王沖很鄙視其他行業那種視客戶為上帝,百般奉承諂媚的「小人之禮」。搞IT是賣技術和服務,盡管本質上還是從客戶那掏錢,但IT銷售得擺足了專家顧問的架子,是以客卿之禮面對客戶。

不管是社交之禮,還是工作之禮,上一世很多「x ng情中人」都斥以「虛偽」、「戴著厚重的面具生活」。王沖對這種論調嗤之以鼻,尊重他人,才是尊重自己。家人相處都得互相尊重,體現尊重的就是「禮」,憑什麼要求別人接受你的赤∼果心x ng,而當別人展露心x ng時,你又要以價值觀審美觀的不同,鄙視或者唾棄別人?

人是社會動物,需要抱團取暖,但同時又有個x ng,需要自己的空間。「禮」就是調整距離的潤滑劑,大家都認同並且遵循「禮」,社會才會更和諧。

有時候,形式的確比實質更重要,就如「禮」。

當然,在九百年前的此時,宋人的「禮」講究太多,畢竟有大把的時間沒處使,大把的錢財沒處花。王沖只選擇個人形象作為培訓重點,衣著、談吐、動作、表情,這些環節上,王沖都開列了細致入微的清單,有了具體到每個小動作的模板。

「笑有微笑小笑中笑大笑之分,不是可以放浪形骸的地方和時候,絕不可昂首大笑!中笑即張嘴,也以咬半個炊餅為限!小笑最為適用,標準是……露八顆牙,大家都以鮮于為例。」

「隨時隨地,都要記得挺胸抬頭!男兒不止膝下有黃金,脖子也該是鐵打的!不卑不亢說的是什麼?不隨意低頭,也不隨意仰頭!大家都以範小石為例。」

「面對天地君親師以及尊長,脖子也得軟,對我這個尊長,以陳子文為例,對顧八……顧教授,以我為例。」

「真要表達你的不屑,記得標準動作︰負手側身,下頜斜上,視線仰四十五度角……以宇文為例。」

王沖甚至都不必制定具體標準,拉幾個人出來作為典範,將這些或肅正、或親和、或張揚的形象特點揉在一起,揉出了一個集多人氣質于一體的君子儀。

小半個月下來,最基本的舉止表情培訓稍稍有了進展,寶歷寺的和尚就成了實戰對象。

生員們集體去燒了一次香,寶歷寺的住持就來找顧八尺告了狀。

「秀才們一個個面僵s 滯,若行尸走肉,作揖行禮似提線傀儡,見人便笑,皮笑肉不笑,嚇煞人也!喔彌陀佛……」

住持惴惴不安地問︰「是不是這些r 子寺中功課作得少了,漏澤園的y n氣溢了出來,以致秀才們身附游魂?」

正吃茶的顧八尺噗哧一下,茶渣從鼻孔里噴了出來……

主持的投訴壓到王沖身上,王沖對垂頭喪氣的生員們道︰「你們可知為何出了岔子?因為你們的禮只有形,沒有神!我讓你們學讀書人的樣子,這樣子可不僅僅只是皮面功夫!」

王沖張口就歪曲了聖人之言︰「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這說的是什麼?說的是禮乃內心之義的外揚,義是什麼?異于芸芸常人!我早先就說過,要將自己視作讀書人,要有讀書人的本心,便是此意。要從心底里就自覺是讀書人,是君子!」

再接再厲,又歪曲了一句︰「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sh 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說的是什麼?說的是一旦你自認是君子,跟其他人就不同了。常人錙銖必較的東西,在你眼里就不值一提!所以你沒必要跟常人去爭死爭活,就算是爭,大家和和氣氣,場上比過,場下喝酒,如此而已。」

生員們若有所思,自此之後,夜里經常傳出「吾乃君子!」的夢話。

寒風已起,已至臘月下旬,許光凝與盧彥達接連蒞臨縣學新舍視學。讓兩人頗為訝異的是,前來拜見的百來名生員竟然個個氣質沉凝,舉止得體,府學里那些飽學多才的士子也不過如此。

「姓甚名誰?可學通了哪一經?」

許光凝特意挑出了一個鼻梁歪著,形象最猥瑣的生員問。

「學、學生陳振字子文,幸蒙大府諳察,學生經文雖還不通,卻通了君子立身之道!」

這個陳子文最初一瞬間還在哆嗦,可一股浩然正氣再升了起來,撐著他清晰地回答著。流暢的行禮,以及頭腰間那不卑不亢的韌度,讓許光凝暗自贊嘆,的確能見一分君子氣。此時再看,這人也不顯猥瑣了。

「顧教授教導有方啊,學問確是其次,更要緊的是德行……」

許光凝轉身夸贊顧八尺,卻沒見身後陳子文兩眼翻白,仰面就倒,左右學生一把扶住,將他當了傀儡一般撐住。

有了這般經歷,盧彥達再來時,又挑中了品相最差的陳子文,表現就更讓人滿意了。

「這僅僅只是開始……」

兩位長官視學,都很滿意,傳話說期待公試成績。生員們歡呼雀躍,王沖卻澆了他們一盆冷水。

「不僅能在尊長面前守得君子之風,還得在你們家人面前也能展露君子之風。光靠言行舉止是不夠的,還得知更多禮。」

快到年關,王沖準備在放假前給這些生員,尤其是治事齋的生員脖子上再掛根胡蘿卜,免得他們覺得已經有了修行,年假後只回來一部分。

「趁此機會,你們該多知一些婚喪嫁娶,年節往來之禮,回去糾正家中之禮。如此也讓家人知道,你們在縣學沒有白待,你們成了真正的讀書人。」

這話吸引住了眾人,他們真要回家去,總得展露點東西,光靠那點君子禮是不夠的。如果能有理有據地指出家中年禮的缺漏錯誤,家人自會另眼相看。

這事王沖就沒辦法當老師了,不過父親王彥中的私塾已經散學,王沖準備把王彥中拉來上《禮記》課,讓生員們帶一些古禮回去過年。

「你就一時半刻不得安生!」

王彥中嘴里訓斥,卻是動了心。不願入縣學,擔學職,但不等于不願教書。

「我可不會教那些繁瑣無用的古禮,不過糾正今禮謬誤,倒是正禮之行。」

王彥中找到了借口,讓王沖對這偽君子又多了一層認識。

而當王彥中端坐課堂,以鏗鏘嗓音,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論起古今之禮,學生們听得痴痴如醉時,王沖覺得自己賺到了,搬來了一尊大佛。

這是理所當然,王彥中教了多年孩童,又怎會是木訥刻板的教書先生?把握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的功夫,那是王沖望塵莫及的。

顧八尺的感慨更深︰「你爹若願就職縣學,我都願退位讓賢……」

接著他說到王沖幾乎快忘掉的事︰「說到易學,我學得太雜,遠不如你爹的易學純粹。不過要入門的話,倒是雜一些更好。」

王沖這才記起自己的學問事,也好,縣學諸事已經上了軌道,而且馬上要近年關,自己也該埋頭進學了,就從易學開始吧。

「教授就當我一竅不通,從頭開始吧。」

王沖真是一竅不通。

「無易不成學,不通易,學問再深,也是無根之木。」

室外冬r 寒風,室內王彥中娓娓而述,顧豐侃侃而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