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宋 第四十四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

作者 ︰ 草上匪

()《周易》就在王沖的腦子里,但他就如看天書,听了顧豐的解說,才總算拿到開門的鑰匙。

易學的基礎是佔卜,上古之人佔卜先是燒烏龜殼,根據燒出來的裂紋作預測,巫祝為此總結出了一套「裂紋成像」的規則,用來解釋各種卜象。之後又發展出了用蓍草佔卜,將裂紋之像化為數字,前者為象,後者為數,漸漸統一到了《周易》上。

《周易》實際就是一本算卦手冊,當你算得什麼卦時,在書里去找對應的卦辭解讀吉凶禍福。算卦的過程龐雜而繁復,江湖相術的重點正在于此,但易學的重點不在這個環節。一般而言,算卦主要用蓍草,簡算也可用銅錢,總而言之,目的是獲得兩個數字。1

這兩個數字各自對應八卦之一,所以要取八的余數。例如9和10,取余數為1和2,按照八卦卦序,乾一兌二離散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就得到了外卦和內卦,也即乾、兌。外卦在上,內卦在下,這就得到了一個復卦,也即周易第10卦,履卦,卦名為天澤履2。

光有這一卦還不行,還需要一個數字,獲得變卦。這個數字怎麼獲得,算法也各有不同,但核心與最初獲得的兩個數字有關,再取6的余數。例如最簡單的是9和10相加,取6余數為1。

要談變卦,就要談爻,每個單卦是三橫構成,每一橫就是一爻。一長為陽爻,也稱九,兩短為y n爻,也稱六。復卦是兩卦構成,就有六爻。每爻的位置也各有名,從下往上數,分別是初、二、三、四、五、上3。

所謂變卦,就是變爻而得的新卦。例如得余數1,那麼就在初爻的位置變卦。如果是陽爻則變作y n爻,y n爻則變作陽爻。

這麼一來,就能大致解讀周易了。最初獲得的復卦有卦辭,例如天澤履,卦辭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而變卦在初九爻,則有爻辭「初九,素履,往無咎」。

周易不僅有卦辭和爻辭,每條卦辭還附有《彖》、《象》、《系辭》,此外還有《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總稱為《十翼》,據說是孔子所著。

大多數人都以易測命,佔卜吉凶,而對儒士來說,易就是一門學問。巫祝時代雖早已落幕,但對君權和人心的影響力卻散布到了天文、星相、史官等領域,而基于周易所立的吉凶禍福預測觀念更深入到了方方面面,大軍出征前都要搞搞佔卜的形式。

這一套傳統綿延下來,在王沖看來,周易幾乎就如《聖經》一般,對人心的影響根深蒂固,以至于辦什麼大事,不在周易里找到理論依據,就難以立足。

隨著儒學興盛,周易漸漸被儒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十翼》托孔子之名,借周易談立身處世,談君子之德,這就給後世儒士借周易談治國,談天下,談x ng命道德留下了接口。

「易本系于象數,轉為義理,自揚雄而始,揚雄,成都人!」

作為蜀人,顧豐當然著力推崇蜀人,可听顧豐細談,王沖也起了自豪之感,揚雄的確是牛人。在揚雄之前,搞周易的都是玩玄而又玄的象數之易。用顧豐的話說,象數之易就是鬼神之道,企圖借周易的象數解天地玄機,握吉凶禍福于手,易相就是這麼來的。

而揚雄得其師,成都人嚴君平的啟發,引儒學入易,自創《太玄經》,借周易大談儒家義理。《太玄經》自創了一套體系,將類似周易的卦象卦辭與時r 對應,闡述天地變幻間所蘊的儒理,這就為易學義理派搭起了骨架。

揚雄之後,再有王弼引義理入易,但因儒學始終未昌,漢儒尊ch n秋,唐儒埋首經學,易學義理派也始終難見起s 。

到了宋時,儒出寒門,天下皆士,儒學大發展,不僅易學的ch n天來了,易學義理派也驟然崛起。大儒安定先生胡瑗有言「夫大易之道至廣而至大,極天地之淵蘊,盡人事之終始」,這話就將易學定義為人道治世之基,義理之學。

以胡瑗、孫復、李覯「宋初三先生」以及範仲淹和歐陽修為代表,易學義理派在慶歷年代就已蓬勃興起。而後的張載、二程、三蘇、司馬光、王安石都把易學當作了闡述自己學術的舞台,誰不治易,誰就無才,更談不上立論。

听顧豐簡要回顧了易學發展史,王沖就有感覺,以前只知宋儒是「六經注我」,具體如何,不甚了了。現在來看,易學上宋儒「周易注我」就是鮮明寫照。

「義理之易,各有所解,各說紛紜,但都托于象數之辨。若是沒有象數的基礎,就理解不到各說的真意,因此象數之易也不可忽視。」

顧豐果然是雜學,又談起了象數之易。

「若論象數之易,蜀人也當稱雄。程伊川說易學在蜀,這個易學更多是指象數之易。傳河圖洛書和先天圖、太極圖的陳摶,也是蜀人!」

就如顧豐之前所言,義理之易是借周易抒發自己所主張的義理,是「周易注我」。而象數之易則是「我注周易」,企圖自周易八卦中尋得象數之理,由此窺破天地玄機。因此易學的象數派對周易本身研究更為透徹,要學易,至少也要在象數上打下基礎。

「可惜邵子文已回果州了……」

顧豐遺憾地道,王沖同樣遺憾,能有邵伯溫這個數易大師指點,象數之易學起來也該事半功倍。

「唔,老兒所知,也偏于象數,教你也未嘗不可。」

邵伯溫是求不上了,而且開口就是學二十年,王沖可沒那個道心,學點基礎也就夠了,顧豐正合適。

顧豐倒也沒推托,王沖正要拜師,卻听這老頭又道︰「這畢竟是私授,這個……」

見老頭一手撫肚,一手捏腰,指頭摩挲不停,王沖頓時明白過來,這老頭在要學費呢,果然是顧八尺啊。

「一個時辰一百文!」

「嘿……還論時辰呢?」

「當然,能不能學到東西,總得分時間判別,按時辰計帳,很公道啊。」

「你小子,滿肚子花花腸子,也罷,就按時辰收。不過一百文……車夫載客十來里路就能得一百文,老兒這學問這般不值錢?」

「二百文!」

「怎麼也得一貫……」

「二百文不變,我再找幾個學生。」

「三百文,學生四人以內,問答也費j ng神。」

「二百五!」

「行吧……」

王沖與顧豐一陣討價還價,終于以二百五十文每人每時辰的價碼談定,隔天上一課,每課一個時辰。

本著攥取一切附加價值的銷售j ng神,王沖也提出了附加條件,比如開列講課大綱,提供參考書目,以及設定教書目標等等,听得顧豐老臉亂擰,大感這錢不好掙。

「參考……可以先看看王荊公的《易象論解》,正好是新學之要,公試策論要引論的話,用王荊公的易論最為妥當,多熟悉熟悉。」

不過顧豐也頗有商德,達成協議了,就盡心指導。

就這麼,王沖拉著宇文柏、鮮于萌、範小石入了伙。听說此事,唐瑋跟何廣治也死皮賴臉地塞了進來,王沖又跟顧豐達成了補充協議,將唐瑋、何廣治列為旁听生,只收一百文。

這事也不急在此時,離年關也不到十r 了。年關休學五r ,顧豐準備在休學前搞次模底測驗,經義治事齋都考,以便越年後有針對x ng地制定公試的抱佛腳之策。尤其是治事齋,這大半月來j ng力全放在君子禮儀培訓上了,盡管不指望他們在公試上有所表現,但若是考得一塌糊涂,不僅顧豐有失職守,趙梓也要落了臉面。

這麼一來,治事齋的生員們就如墜地獄了。這個時代的蜀中遠比王沖上一世冷,寒風凜冽,教室里擺了好幾個炭盆都無濟于事。多是富貴人家出身的生員們個個手足發僵,臉s 發青。籠著袖子,抽著鼻涕,听課都艱辛無比,更別說寫字答題。

不僅是治事齋,經義齋的生員也都一般德x ng,一坐就犯困,課堂上呼嚕聲不止,板子聲也響個不停。可再打板子,j ng神都提不起來,顧豐都在嘀咕,是不是干脆提前休學了。

君子之道,始于自強不息,故于「乾」也,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然後厚德載物,故于「坤」也,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積德以有載也,乃能經綸,故于「屯」也,君子以經綸。

打量著一片萎靡的生員們,王安石《易象論解》的開篇語如火盆一般,在王沖心中回蕩著。

這幾天他都在看《易象論解》,拋開對王安石治政的看法,就這本書來說,王沖讀得真有膜拜之心。開篇就見「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當時就讓王沖血氣沸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魄不健,心志也堅不了,從今天開始,跑步!」

王沖一聲令下,頓時哀鴻遍野,生員們幾乎造了反。哪有學校要生員跑步的!?咱們是讀書人,不是要c o練的赤佬!

有顧豐的強壓,當然這老頭更多怕是瞎起哄,看王沖能鼓搗出什麼花樣。再有宇文柏、鮮于萌甚至範小石等人的支持,集英社這個團體也終于發揮了作用,少年人本就愛動,視這事為透風之舉,其他學生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下了水。華陽縣學,不,該說是大宋有史以來,第一次由學校組織的生員晨練,就這般出現了。

將近年關,在寶歷寺到海棠渡之間,多了一幕讓旁人頗覺新鮮的場景。凌晨時分,百來名綁著襻膊,扎著袍擺的秀才在官道上群聚而奔。王沖王二郎領頭,嘴里的骨哨短促地吹著,隊尾還有壯漢壓陣,喊著粗渾的號子︰「一、一、一二一!」

見著這群讀書人,道上行人不迭地抱拳鞠躬,這都是秀才老爺啊。這是要變天了麼?怎麼秀才老爺也跟赤佬一樣c o練起來了?

這一鞠躬,百來號人邊跑邊抱拳回禮,腦袋、身體和手臂的動作整整齊齊,還投以注目禮,驚得行禮的農人和販夫走卒一身是汗,打小都沒遭過這待遇,同時受百多位秀才老爺的禮……

再遇著了一個老者,這群讀書人嘩啦停住,恭恭敬敬地給這趕著驢車準備去城里賣炭的老頭讓路。老頭嚇得一個勁地叫使不得,不是王沖趕動了驢車,老頭還要跟這幫人攔著路彼此回禮,糾纏不休。

雖然很是擾民,雖然就慢跑幾里路,壓根算不上鍛煉,可每r 這麼活動一下,大部分都還是年輕人的生員明顯地感覺到j ng神好多了。甚至後幾r ,連顧豐都騎著小毛驢,跟在大隊旁邊溜達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

「守正啊,真是期待來年……」

顧豐這麼說著,渾濁的老眼第一次充滿了對未來的渴盼。

「下雪了!」

臘月二十八,如前幾r 一樣,大隊人馬慢跑到了海棠渡,天空一片鉛灰,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下來。

王沖攤開手掌,感受著雪花融化的涼意,心說我也非常期待。

1︰市面上眾多的周易書籍,對如何算卦已經解說得很詳盡了,大家可以自己看,但這些書籍更多是針對一般人感興趣的算命,而非作學問的易學,因此在基礎環節上有所缺失,所以一般人還是不太明白怎麼看周易。

2︰八卦每卦有基本卦象,乾為天,兌為澤,如此等等,卦名是上下卦的卦象再加該卦主意。

3︰外卦和內卦的中位,也即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別是臣位和君位,「九五之尊」的「九五」說的就是第五爻為陽爻,也即君當位(如果是y n爻則不當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鼎宋最新章節 | 鼎宋全文閱讀 | 鼎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