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10.第四五回 袁世凱北京組閣 孫中山南京就職(下)

作者 ︰ 若愚

第10節第四五回袁世凱北京組閣孫中山南京就職(下)

第四五回袁世凱北京組閣孫中山南京就職(下)

袁世凱閱函大喜,停戰之計,實收一箭雙雕之效。他躊躇滿志,動身北上,迅速趕到北京。資政院急忙溜須拍馬,連夜開會,履行了選舉袁世凱為總理大臣的手續。袁世凱不再推辭,慨然就職。三天後,袁世凱組成了他的內閣,其中除了他的親信官僚外,還吸收了一些著名的立憲派紳士,張謇被任命為農工商大臣,遠在日本的梁啟超被任命為司法部副大臣。「袁氏內閣」剛一成立,立即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贊譽。英、法、美、德、日等國公使聯名致函新政府,稱︰「吾等對于袁世凱深加敬愛,願此次革命之效果,產生完全鞏固之政府,與各外國公平交際。此等政府,吾等將于外交上竭力相助。」

袁世凱大權在握,立即約請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會晤,表示願意同武昌方面議和,並請英國人將此意轉達給黎元洪。朱爾典一口答應,隨即電告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葛福在同馮國璋商議後,派英國商人到武昌,簽訂了停戰協議。黎元洪非常滿意,英國人和袁世凱都承認他是議和對手,從而加強了他在軍政府中的權勢,也提高了他在整個革命陣營中的地位。

黎元洪的地位日漸鞏固,革命派內部卻日益渙散。蔣翊武、孫武、劉公、張振武等人同舊勢力沆瀣一氣,在自己內部則互相傾軋、互相排擠;終于被黎元洪以不同的借口解除職務,趕出了湖北軍政府。

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黎元洪以「首義都督」的名義通電各省,要求派代表到武漢來舉行會議,共同組織臨時中央政府。11月30日,已宣布**的十七省代表雲集漢口,在英租界內開會。與會代表公認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決定「黎元洪以大都督名義,執行中央政府職權」。會議整整開了八天,決定接受袁世凱提出的長期停戰協議,準備南北議和;並確定了實現全國和平的條件︰一、推倒滿清政府;二、主張共和政體;三、禮遇舊皇室;四、以人道主義待滿人;五、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會議期間,傳來了蘇浙聯軍攻克南京的消息。上海都督陳其美、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乘機聯名提議︰「鑒于武昌還處在北洋軍的炮口之下,極不安全。因此,應將會議移到南京繼續進行,並把南京作為中央政府所在地。」與會代表一致贊同,黎元洪實在提不出反對的理由,也只好表示同意。

與此同時,在英國人李德立的協調下,黎元洪的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凱的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的市政廳內舉行談判。伍廷芳代表革命軍方面提出︰清帝退位,選舉總統,建立共和政府等條件。唐紹儀代表袁世凱提出︰取消南方革命政府,實行君主立憲等條件。雙方分歧太大,談判陷入僵局。李德立則竭力調和,主張南北妥協。伍廷芳進一步提出︰「各省代表已在南京集中,選舉總統,勢在必行。」唐紹儀急忙施放煙霧,稱︰「袁公並不反對民主共和,總統一職,非袁公莫屬。」伍廷芳道︰「袁世凱如果放棄立憲,出任共和總統,則必須到南京來就職。」唐紹儀道︰「北京乃全國政治中心,袁公必須留在北京。」雙方爭持不下,談判又陷入僵局。

12月14日,各省代表會議在南京繼續召開。鑒于袁世凱態度曖昧,會議決定暫緩選舉臨時大總統,由大元帥暫時代理總統職權。隨後又決定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這實際上是準備妥協,把大總統的位置空下來,留給袁世凱。革命陣營中成份極為復雜,會議總是無休無止地扯皮,翻來覆去地爭論;實在找不出一個核心領袖人物,只好虛位以待;等待袁世凱拋棄清皇朝,即可授以總統桂冠。

恰在此時,革命領袖孫中山回到上海,使南北相持的僵局被迅速打破。孫中山是第一個提倡通過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理想的人,並為此而堅持不懈,頑強奮斗。只因被清政府通緝,被迫流亡海外十六年。他雖未直接參加國內革命活動,但卻是舉世公認的革命領袖,在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長期奮斗的結果。對于他的歸來,革命黨人極為興奮,廣大人民群眾也熱烈歡迎。各地許多團體紛紛致電南京與會代表,要求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同盟會領導人黃興等一致擁戴孫中山出任總統,就連各省代表中的立憲派、舊官僚、政客,也不得不隨聲附和。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革命領袖孫中山,敢叫日月換新天。民主共和人心向,開闢中國新紀元。

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再次開會,決定選舉臨時大總統,成立臨時中央政府。投票結果,在一省一票的十七張有效票中,除浙江代表外,孫中山以十六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南京城中清風徐徐、細雨霏霏。總統府內警衛森嚴、儀仗整肅。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如期舉行。總統府設在原兩江總督衙門,亦即太平天國的天王府舊址。中午十時,各省代表齊集禮堂;軍樂聲聲,禮炮隆隆;孫中山身著大總統禮服,健步登上禮台,莊嚴宣誓就職。其誓詞曰︰

傾覆滿洲**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

3日,各省代表會議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並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各部總長、次長名單,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會議改組為臨時參議院,推舉林森為議長,王正廷為副議長;議會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確定中華民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為國旗。至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宣告誕生;也同時宣告了中國封建帝制時代的終結。

在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中,資產階級革命派佔據著主導地位。其內閣成員是︰陸軍部總長、兼參謀本部總長黃興,外交部總長王寵惠,海軍部總長黃鐘英,內務部總長程德全,財政部總長陳錦濤,司法部總長伍廷芳,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實業部總長張謇,交通部總長湯壽潛,秘書處秘書長胡漢民,法制局長宋教仁,印鑄局長黃復興。各部次長則全部由同盟會會員擔任。

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後,積極推行了一系列移風易俗、革故鼎新的政策和法令。在政治方面,命令各省官廳焚毀刑具,廢止刑訊逼供,廢除清朝法律,廢除封建等級制度;禁止買賣人口,禁止賭博、纏足和吸食鴉片,通令剪去辮子;宣布保護華僑和外商利益。在經濟和文教方面,鼓勵興辦工商業,振興農墾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提倡普及教育,取消在學校中祭孔讀經。這些政令有利于掃除封建流毒,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在孫中山的參與下,臨時參議院歷時一月,制定並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尤具劃時代之進步意義。其基本精神是按照「三權分立」原則,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確保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它規定了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有請願、選舉、被選舉的權利。把人民的民主權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破天荒之創舉。

新政初誕,百廢待興。孫中山廢寢忘食,晝夜操勞。他堅決反對與袁世凱妥協,認為「革命之目的未達,無和議之可言也」。他宣布親自督師北伐,並制訂了六路北伐的計劃。北伐軍前鋒迅即出師,在宿州打敗清軍,徐州守敵也聞風而逃。形勢一片大好,但卻因槍炮彈藥不足,軍費難以籌措而無法繼續前進。

為了籌措軍費,爭取外援,南京臨時政府發布外交聲明,宣布完全承認清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外債和各種賠款,甚至幻想著帝國主義能幫助中國革命。孫中山兩次照會各國駐華使節,但卻遭到列強政府的斷然拒絕。英、美、德、日、法等國在京津地區不斷增兵,並派出艦隊駛入長江進行威脅,揚言如果中國內亂不止,就要實行武裝干涉,催逼南京臨時政府盡快與袁世凱妥協;聲稱必須由袁世凱統一南北,才能得到西方各國的承認。在財政上,帝國主義者掌控著中國海關大權,海關收入分文不給,又拒絕貸款,實行封鎖和困死政策,致使南京臨時政府財政、軍費均極度困難。

讓孫中山尤為痛心的是,臨時政府中彌漫著濃厚的妥協空氣。黎元洪和那些擔任總長的社會名流、舊官僚,一概不來上任。各省都督尾大不掉,擁兵自保,對孫中山陽奉陰違,卻對袁世凱暗送秋波。同盟會內部成份復雜,組織渙散;「意見不相統屬,議論歧為萬途。良惡無從而辨,薰蕕同于一器」。黃興、宋教仁、胡漢民等骨干成員,整天忙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擔任實業總長的張謇則公開倒戈,充當袁世凱的幫凶,乘南京臨時政府財政危機而故意刁難。黃興因籌不到款,發不出軍餉而急得吐血;致使北伐軍半途而廢,退回南京。

早已被袁世凱收買、成為內奸的汪精衛散布流言,攻擊孫中山「有權力思想,舍不得丟掉大總統位置」;惹得孫中山非常生氣。恰在此時,廣東各界推舉孫中山的哥哥孫眉為廣東都督。孫中山立即分別致電廣東各團體、各報館和孫眉,反復表示「廣東都督責任重大,非孫眉所能勝任,千萬不要推舉。」「文獻身革命,旨在為國為民謀福祉,絕不謀一己之私利。切勿因文之故,而使家兄獲取一官半職。」

當此內外交困,艱難維持之際,作為副總統的黎元洪在湖北大唱反調,大肆散布「共和國立,革命黨消」的怪論,並制造分裂,成立了以他為首的民社黨,主張由袁世凱統一全國。湯化龍、湯壽潛、程德全等人則發起成立了統一黨,公然提出「結束兩府對峙,實現南北統一」。在上海的伍廷芳、張謇發表宣言,稱︰「久亂不治,紛擾相尋,必致陷于無政府之狀態,是共和改造時代之巨患也。夫欲免列強之干涉,必須盡快結束革命。」

南京臨時政府處境極為艱難,外有強敵環列,內部分崩離析。黃興急得渾身冒火,向孫中山匯報道︰「各省拒不支持,中央財政匱乏已極。籌款無著,和議不成,我只有切月復自殺,以謝天下。」孫中山萬般無奈,被迫致電袁世凱,稱︰「文不忍南北戰爭,生靈涂炭,故于議和之事,並不反對。文雖暫時蒞任總統一職,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于天下。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凡此種種,決定了南京臨時政府,只能是一個過渡性的政府,它沒有能力把革命進行到底,只能采取妥協的方法來結束革命。這才是︰反動勢力一齊刁難,臨時政府舉步維艱。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