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6.第三三回 鄧世昌魂歸黃海 西太後壽筵頤和(下)

作者 ︰ 若愚

第6節第三三回鄧世昌魂歸黃海西太後壽筵頤和(下)

第三三回鄧世昌魂歸黃海西太後壽筵頤和(下)

旅順、大連本是北洋海軍的精華所在,與山東的威海衛遙相對峙,扼守著渤海的大門。旅順港地勢險要,修有海岸炮台二十三座,陸路炮台九座;船塢、大炮、彈藥庫設施齊全;號稱「東亞第一要塞」。大連灣築有炮台十六座,與旅順炮台互為犄角,構成堅固的防御體系。日軍若從海上進攻,必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日軍采取了從花園口登陸,繞到背後偷襲的戰略。但是,李鴻章下令清軍︰「固守炮台,不得回顧後路戰事。」他命令北洋海軍全部撤離旅順,躲進威海衛港內,保存實力,等待戰爭結束。

駐守旅順、大連的陸軍統帥是淮軍主將龔照嶼,屬下有徐邦道、姜桂題、程允和、趙懷益、黃仕林等五位總兵,兵馬近二萬人。日軍攻陷貔子窩後,龔照嶼聞信,急召各位總兵計議,徐邦道認為︰「旅順北面的金州非常重要,如有不測,則旅順不能守御,請分兵金州,全力抵御。」但其他四位總兵則只想設法逃走,態度異常消極。龔照嶼亦無心戀戰,驚恐不安。會議不歡而散,各位將領回營躲避。徐邦道大怒,憤然帶領所部三千人趕往金州設防。

11月6日,日軍集結四千余人向金州發起進攻,徐邦道率部英勇抵抗,血戰一天,打退日軍多次進攻。徐邦道部下戰死二千多人,勢單力孤,急派人向趙懷益請援。其時,趙懷益正親自督率兵丁搬運行李、私財下船,作逃走計;對金州之得失毫不在意。徐邦道孤掌難鳴,帶領殘敗人馬撤出金州,退回旅順。

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大連,趙懷益、黃仕林不戰而逃,所部七千余人全線潰退,奔向旅順;丟下大小炮一百二十門,炮彈二百四十六萬顆,槍支、軍帳、馬匹、糧食無數。日軍長驅直入,攻陷大連。是日,丁汝昌得知大連失守,急忙趕到天津,當面請求李鴻章準許北洋艦隊前往救援。李鴻章大怒,訓斥道︰「汝善在威海衛,守護艦船勿失即可。余非汝事也。」

日軍佔領大連後,整整休息了十天。在這十天中,旅順守軍尚有一萬五千人,眾將領惶惶不安,毫無主動作戰之布置。清軍統帥龔照嶼最先逃至天津,被李鴻章臭罵了一頓,才硬著頭皮返回旅順。徐邦道再次請戰,龔照嶼只撥給他二千兵力。徐邦道立即率部趕往旅順北面的土城子設防。日軍進攻土城,徐邦道奮勇督戰,將敵人前鋒部隊打敗。

正當徐邦道率部浴血奮戰之際,旅順城中一片大亂,龔照嶼、姜桂題、程允和、趙懷益、黃仕林等絲毫不予援助,反而彼此擄掠財貨,爭奪船只,亂亂哄哄地渡海逃走,各營兵勇四散逃命。徐邦道兵力單薄,再戰失利,敗出土城。日軍猛撲旅順,槍炮轟鳴,彈雨紛飛。防御體系完善,炮火設施堅固的「東亞第一要塞」——旅順港,輕而易舉地落入敵手。港口的三十多座炮台,一百多門大炮,竟然一彈未發,完好無損的成了日軍的戰利品。

和清軍的無恥潰逃相反,旅順人民自發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保衛家園。日軍攻到旅順郊外時,抓住鄉村教師閻世開,逼其帶路。閻世開斷然拒絕道︰「寧做中華斷頭鬼,不做倭奴屈膝人。」結果,被日軍殘忍殺害。日軍攻入城中,對手無寸鐵的旅順居民大肆屠殺。各界百姓被迫人自為戰,拼命抵抗;同仇敵愾,寧死不降。一少年乘夜色潛入日本軍營,在水缸中投毒,毒死日軍數十人。次日,少年再次投毒時,被日軍抓捕;他怒斥日寇道︰「我為國殺敵,拼命一死。可惜毒藥太少,未能殺盡爾等強盜。」日軍窮凶極惡,將少年剖月復挖心,殘忍殺害。日軍殘無人道地四下追殺,把無數居民繩捆索綁,集于一處,開槍肆擊,復以利刃亂剁,直至體無完膚而後已。

血腥的大屠殺持續進行了四天,旅順城中死尸疊加,血流成渠;二萬多無辜百姓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之下。一名美國記者目睹日軍之暴行後,發出電訊稱︰「日本是披著文明面具,帶有野蠻筋骨之怪獸。現已摘下文明面具,暴露出野蠻之真面目。」一位英國記者報道︰「日軍在四天之內,殘殺非戰斗者、婦女、幼童,計二萬余人。從軍之歐洲軍人及特約通訊員,目擊此殘虐之狀況,然無法制止,惟有旁觀。劫後之旅順,全市僅存華人三十六名。此三十六名華人,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殘留者。」這是西方記者的報道,這是歷史的真實記錄。日軍之暴行,甚于禽獸。旅順之災難,慘絕人寰!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隨著清軍將領的節節敗退,東起鴨綠江邊的丹東,西至遼河東岸的海城,南至大連、旅順,整個遼東半島的大部淪入日寇的鐵蹄之下。戰爭的失利,也使清廷內部的爭吵更加激烈;帝黨屢上主戰奏章,禮部侍郎志銳更是上書直陳︰「請斬李鴻章,聯英伐倭寇。」後黨雖受到攻訐,而其投降思想愈益迫切。慈禧太後唯恐戰爭攪擾了她的「萬壽大典」,一方面打擊主戰派,罷斥志銳,撤銷主戰最力的上書房、南書房,窘辱光緒皇帝;一方面把昏庸無能的慶親王奕劻撤職,重新啟用恭親王奕?擔任總理衙門大臣,包庇李鴻章積極向日本求和。

與此同時,清廷任命主戰派人物、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湖南巡撫吳大澂、四川提督宋慶幫辦軍務,調集了六萬兵力,趕往山海關外抵抗侵略,收復失地。主戰派興高采烈,似乎可以一舉扭轉戰局,光復河山。主和派心存觀望,求和步伐稍有收斂。此時,滿朝文武最關心的不是戰局,而是互相打听、攀比著給老佛爺送何種「壽禮」。頤和園里最忙碌的是一群樂師,每日起早睡晚,忙著《海宇升平日》典禮的排練。

1894年11月7日,即農歷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後的六十壽辰。「萬壽大典」,如期而至。從紫禁城西華門到西郊的頤和園,沿途四十里的官道上,早已大興土木,建起六十座金碧輝煌的五彩牌樓。每座牌樓兩旁均搭起戲台,從全國各地請來的戲班子,在這一百多座戲台上粉墨登場,盡情演唱。白天鑼鼓喧天,絲竹縈繞;夜晚歌舞悠揚,燈火輝煌;吸引得無數游人流連忘返,東張西望。朝中王公貴族、文武大員和各省督撫,于一月之前便爭獻「萬壽貢禮」;官道上轎馬簇簇,來往不絕;道旁處處擺設香案,煙霧繚繞。大典之日,更是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笙簧盈耳,香氣襲人。頤和園東宮門,妝金鎏彩,畫棟雕梁;大門兩旁各鑄有一尊高達一丈的銅獅。門樓上方,高掛著「普天同慶」的巨幅金匾;左邊扎有一條高六丈,長十丈的五彩飛龍;右邊豎著一只高六丈,長十丈的錦繡金鳳。園內的萬壽山層林披霜、紅葉爛漫;昆明湖碧波蕩漾、水霧繚繞。各條甬道旁,無數面黃龍旗、飛鳳旗、玄武旗、朱雀旗遮天蔽日,迎風飄揚;無數盆黃菊花、白菊花、紅菊花、綠菊花滿地堆積,展蕊怒放;特意重修的樂壽堂、听鸝館、玉瀾堂、佛香閣等上百座宮殿樓觀、廊台亭榭,處處張燈結彩,裝飾一新;無數拜壽官員、宮女、太監個個衣帽鮮亮,花團錦簇。滿園之中,撲面香風細細,拂衣瑞靄飄飄;曲徑亭榭隱隱,青山綠水渺渺。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其一、瓊樓玉宇煙嵐飛,重閣寶殿彩雲回。山挺松筠含遠黛,壁峭竹篁接地脈。

其二、紫桂亭畔幼鹿戲,石欄隱處仙鶴啼。玉露雕染楓林赤,金風泛粼湖光碧。

其三、笙簧聒耳增祥瑞,金菊獻壽添富貴。千姿百態花含笑,萬頭攢動人鼎沸。

新建成的排雲殿,前臨昆明湖,背靠萬壽山。遠觀︰巍峨壯麗,大氣磅礡;碧瓦重檐,斗拱翹角。近看︰朱門金釘,彤柱盤龍;雕梁畫棟,異彩紛呈。宮門兩旁瓖就一副鎏金對聯︰「萬壽無疆澤華夏」;「兆民有幸沐佛恩」。排雲殿內,棟宇恢弘,明堂軒昂;金鑾高聳,錦帷四張;馨香彌漫,金碧輝煌。左配殿紫霄殿,為光緒皇帝的起居所;右配殿芳惲殿,為皇後妃子的起居所。二道門里,左邊清華軒內,諸位王公貝勒靜穆等待;右邊介壽堂內,二品以上文武大員肅立恭候。天井庭院中,布置一新︰瓶插金花,鼎焚寶香;銅鑄蟠龍,玉雕飛鳳。排雲門外三品官員列隊肅立,鴉雀無聲。排雲門左方,自秋水亭以西的長廊上,依次擺放數百張條桌,上面專門展示貢品壽禮;各種奇珍異寶,琳瑯滿目;翡翠瑪瑙,爭彩斗艷;金銀器皿,極盡奢華;玻璃壽屏,晶瑩剔透;「百鳥朝鳳,」錦繡輝煌。數十名太監在廊中往來巡視,專司守護。排雲門右方,自寄瀾亭以東的長廊上,擺開三百張筵宴,席上堆滿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數十名宮女上菜送酒,往來穿梭。

清晨八時,慈禧太後自寢宮樂壽堂起轎,鹵簿高張,儀仗威嚴,太監隊隊,宮女簇簇,來到排雲殿內,接受禮拜。慈禧太後皮膚細膩,面色紅潤,裝扮成觀音菩薩的模樣,頭戴赤金嵌珠昆盧帽,身穿赭黃繡金團鳳袍,上披金線織成的珠寶披肩,一手托淨瓶,一手持楊柳枝,高坐在瓖玉金鑾寶座上;渾身珠光寶氣,滿臉笑容可掬。兩旁宮女侍立,個個喜氣洋洋。欽天監官員神情肅穆,一旁贊禮︰「吉時已到,老佛爺高升寶座。萬壽大典,現在開始。奏樂——。」頓時鐘鼓齊鳴,韶樂悠揚;鉦磬鏗鏘,雅韻繞梁。在《海宇升平日》的古樂聲中,兩名宮女引領光緒皇帝趨至金鑾寶座前,三叩九拜,高呼︰「祝老佛爺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慈禧太後笑顏綻放,道一聲︰「賞。」只見四名宮女手捧青花瓷盤,從座後帷幕中魚貫而出;盤上分別盛著︰黃金嵌寶如意一支,西洋琺瑯鎏金自鳴鐘一座,紫檀朝珠一掛,大紅蘇繡蟠龍斗篷一件。四宮女來到光緒帝前,躬身屈膝,舉盤過頂,敬獻賞賜。光緒謝賞畢,起身;隨宮女從側門退出。接下來,便是皇後妃子、王公貝勒、郡主格格、文武大臣,一撥一撥按班排列,叩頭拜壽。拜過壽的王公官吏,則依次退出排雲殿,到殿東之長廊內,入席宴飲,縱情歡樂。

酒席宴間,李蓮英宣布了慈禧太後的一道諭旨︰「老佛爺口諭︰今日令吾不歡者,吾將令他終生不歡。鑒于皇上和文武大臣一片孝心,特賞賜爾等听戲三天。」眾人惟有叩頭謝恩,三呼萬壽無疆。

吃吧!喝吧!听戲吧!任憑三軍覆沒,天崩地裂,今日也必須歌舞升平,喜笑顏開。但見︰排雲殿左右,官員川流不息;頤和園內外,處處歡歌笑語。戲樓層疊,上下齊奏喜樂;酒宴羅列,舉杯共祝萬壽。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園外是與非。舉杯同祝一人壽,誰憐戰敗三軍悲?

後人又有詩議之曰︰

太後不識國運險,危亡猶辦萬壽典。普天同慶陶醉日,割地賠款賣國年。

當日筵宴,盛況空前;觥籌交錯,笑語喧天。這才是︰一人奢華歌慶有,萬里江山惜嘆無。要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