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 7.第三四回 丁汝昌威海殉國 李鴻章馬關簽約(上)

作者 ︰ 若愚

第7節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國李鴻章馬關簽約(上)

第三四回丁汝昌威海殉國李鴻章馬關簽約(上)

話說「萬壽大典」過後,恭親王和李鴻章加緊了求和步伐。李鴻章經過多方打听,得知只有美國政府能夠制止日本的進攻;便竭力懇求美國公使出面調停。當日軍攻陷大連、旅順,佔領遼東月復地後,美國認為出面干涉的時機已經到來。美國國務卿告誡日本公使道︰「日本應當停戰,倘使再繼續下去,把中國打得落花流水,英、德、法、俄等國一定會乘機瓜分。」意在提醒日本軍閥防備其他國家干涉,戰爭的進行以清政府屈膝投降為限,保存這個賣國賊政府,對美、日掠奪中國是有利的。于是,駐北京、東京的兩個美國公使往返調停,以「交換雙方意見」的「中介」身份操縱中日和談。

清政府求之不得,在美國人的居間斡旋下,派戶部侍郎張蔭桓、台灣巡撫邵友濂為代表,聘請美國人科士達為顧問,趕到日本去乞和。日本軍閥志得意滿、盛氣凌人,聲稱張、邵二人官職太低,拒絕與其會談;並將二人驅逐出境。日本方面又通過美國人向清政府傳話道︰「必須改派聲望甚尊,聲名素著的大員,給予十足責任,方可進行談判。」而且還表示,日本將不僅要求賠款,還要求割地,所以清廷的代表必須是有權訂立此等條件的大員才行。日方還進一步透露,他們所中意的大員,非李鴻章莫屬。

為了迫使清政府接受其狂妄要求,在驅逐張蔭桓、邵友濂的當天,日本軍部下達了進攻威海衛的作戰命令。威海衛乃北洋海軍之重要軍港,港灣天然成「凹」字形狀,三面陸地環抱,出海一面不遠處有劉公島,島上建炮台兩座,島之兩段設鐵鏈與大陸相連,如同一把巨型鎖鏈將海港緊密封固。海港南、北兩幫各設炮台三座,配有德國制造的新式大炮三十門;可謂地勢險要,防御堅固。港內泊有大小兵艦十五艘、魚雷艇十三只;北洋海軍雖曾蒙受損失,然其主力尚存,完全有實力出海一戰。但是李鴻章抱定投降賣國方針,電令丁汝昌︰「不得出戰,不準離開威海衛一步。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致使北洋海軍處于被動挨打、束手待斃的境地。

1895年1月20日,日軍避實就虛,出動一萬兵力從山東半島尖端的成山角登陸,迅速攻陷榮成縣。隨後,日軍兵分兩路,從背後偷襲威海衛的南、北幫炮台。30日,日軍猛攻南幫炮台,守台清軍浴血奮戰。炮台之制高點名為摩天嶺,由總兵周加恩率五百兵勇防守。日軍猛攻摩天嶺,槍炮齊射,彈如驟雨;周加恩率部英勇抗擊,利用有利地形,連續打退日軍三次進攻;敵人棄尸累累,逃竄惶惶。次日,日軍調集重炮,持續猛轟,摩天嶺上沙石亂飛,頓成一片火海。清軍大部犧牲,周加恩右腿被炸斷,月復部被彈片割裂,腸子拖出月復外,依然指揮傷員開炮還擊,艱難支撐。大隊日軍輪番沖鋒,陸續爬上山頭;周加恩督率數十名傷員揮刀與敵人格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日軍佔領了制高點,隨即向其他炮台發起進攻。

入夜,南幫炮台守將劉佩超貪生怕死,率先棄陣逃跑,守軍隨之潰散,炮台悉數陷落敵手。北幫炮台守將戴宗騫長期克扣軍餉,以致兵勇怨恨;忽見南幫炮台失守,北幫炮台守軍一哄而散。丁汝昌聞訊,急令艦隊將北幫炮台摧毀,俾不資敵。日軍佔領南幫炮台後,便利用台上大炮對港內的北洋艦隊終日轟擊。與此同時,日軍艦隊則從海上發起進攻;北洋艦隊遭到兩面夾擊。丁汝昌忍無可忍,命令各艦開炮反擊。威海衛港口炮火轟鳴,彈雨紛飛,黑煙騰空,火光熾烈。雙方激戰六天,北洋海軍擊沉敵艦二艘、魚雷艇五艘。中方的「定遠」、「來遠」、「威遠」等艦艇亦被敵人炮火擊毀。

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祜亨寫信給丁汝昌,令其投降,遭到丁汝昌的嚴詞拒絕。此時,集于劉公島的部分將領與洋教官勾結起來,煽動兵勇嘩變,聲言︰「向丁提督乞求生路。」英籍教官馬格祿乘機勸丁汝昌道︰「姑且投降,以安眾心。」部分將領揚言︰「勢孤難戰,惟有投降。」丁汝昌會集眾將領商議;眾將領分為兩派,一部分艦艇被毀的管帶主張血戰到底,大部分艦艇尚存的管帶主張立即投降。丁汝昌大怒,喝叱眾將道︰「吾乃中華男兒,寧死不降倭寇。」隨即下令各艦︰「冒死突圍,或能逃出數只。」誰料,大部分將領反抗命令,自行散去。次日,日軍艦艇封鎖了港口,集中炮火向北洋艦隊猛轟。清軍將士紛紛棄船上岸,到劉公島上躲避。丁汝昌怒發沖冠,再次召集諸將領開會,下令各艦管帶︰「立即炸艦沉船,以免資敵。」眾將領抗命不遵,一哄而散。丁汝昌徹底絕望,退出會場,服毒自殺,以身殉國。右翼總兵劉步蟾聞訊,舉起手槍,自殺而亡。

丁汝昌死後,諸將掛起白旗,集會商議投降。英籍教官浩威起草了投降書,假托丁汝昌名義,蓋上海軍提督大印,派人送交日軍統帥乞降。于是,威海衛被日軍佔領;北洋艦隊殘存的十一艘艦艇及劉公島上各炮台、軍資器械、糧餉馬匹全部歸日軍所有。李鴻章苦心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北洋海軍,被他自己「避戰自保」的方針徹底葬送。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日寇洶洶侵中華,清廷束手三軍垮。避戰自保多荒謬,光藏不打光挨打。

北洋海軍覆沒,李鴻章驚恐萬狀,晝夜哀號。數日後,被日本驅逐出境的張蔭桓、邵友濂回到上海,立即將被逐經過及日方之要求電告總理衙門。清朝最高統治者完全喪失了抵抗信心,而慷慨激昂的主戰派依然幻想著劉坤一能收復遼東,打退日軍的進攻。主和派與主戰派又吵吵鬧鬧,互相攻擊了十多天,惹得慈禧太後勃然大怒,當即決定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赴日本商定「和約」。日方獲悉此情,又通過美國人傳話︰「議和大臣必須具有割地全權,否則,不能議和。」清廷深感為難,遲疑不決;並非清廷對國土有所珍惜,而是擔心由此得罪英、法、俄、德等西方列強。日本政府見清朝議和大臣遲遲不動,又蓄謀發動新的攻勢,對清廷實行更大的軍事威脅。

再說劉坤一、吳大澂、宋慶率領六萬大軍,歷時兩月有余,開到遼河前線。劉坤一駐扎山海關,統一指揮關內外各軍。吳大澂駐扎田莊台,宋慶駐扎營口。清軍計劃首先收復海城,宋慶率部數次發起進攻,均被日軍擊退。日軍乘機反攻,分三路夜襲牛莊;牛莊守軍毫無防範,倉促應戰,一夜死傷三千余人,牛莊失陷。吳大澂、宋慶聞訊,扔下部隊,帶頭逃跑。主將一跑,各營兵勇全線大潰。六天之內,把鞍山、牛莊、田莊台、營口等地全部丟給了敵人。各路敗軍爭先恐後,奪路而逃;漫山遍野,狼奔兔竄;相繼逃回錦州,始得安營喘息。

六萬大軍,大敗虧輸;丟城失地,退守錦州。清廷聞訊,如雷轟頂;就連主戰派也噤口無言,一籌莫展;主和派則甚囂塵上,公開叫喊盡快投降。各王公大臣紛紛上奏,稱︰「宗社為重,邊地為輕。」請旨給予李鴻章割地賠款之全權,促其即日啟程,以免大清王朝之「宗社」被日軍所掀翻。

在此期間,李鴻章躲在天津的官衙內,每日飲酒听戲,旦夕偷安。當是時,李鴻章已年過七旬,須發皆白,臉色鐵青;精神懶散,心情沮喪。一日,因排遣無聊,與友人魏元曠閑坐談天。閑話良久,不免談到與日本議和之事。魏元曠道︰「國事艱難,李中堂若赴日議和,定能力挽狂瀾,伸張正義。」李鴻章一臉陰郁,月兌口言道︰「苟延殘喘之局,一敗涂地之勢;何必認真。」魏元曠大驚失色,急道︰「您乃國家宰相,朝廷柱石,何出此言?」李鴻章亦感失言,舉杯笑道︰「謬耶?罰酒一鐘。」魏元曠愣了半天,有意圓場道︰「中堂醉矣。小人告退。」忽見公子李經方持一紙電文,近前稟道︰「朝廷電旨,請父親大人即刻啟程赴日。」李鴻章接過電報,看都沒看,仰天長嘆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老朽將背上千古罵名矣。」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偕帶兒子李經方、美國顧問科士達、伍廷芳等大批隨員抵達日本馬關。次日,即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等人,在馬關春帆樓舉行會談。首先談判停戰問題;李鴻章道︰「中日雙方既然有意議和,應立即停戰。」陸奧宗光凶相畢露,大吼道︰「不。我們要繼續進攻,直到佔領山海關、天津和北京,方可停戰。」李鴻章哀求道︰「我身為直隸總督,這三處皆是我管轄之地。貴軍繼續進攻,關系到我的顏面。你我是多年的老朋友,何必讓我顏面掃地。」伊藤博文傲慢地道︰「私交不能代替公務。我們要打進北京,活捉大清皇帝。不達此目的,絕不停戰。」李鴻章哀嘆道︰「中日雙方總以永久和平為好,如尋仇不已,不僅有害于中國,亦有害于日本。故中日兩國應永結和好,共同維護亞洲大局。」伊藤博文道︰「全是廢話,毫無實用價值。你們是戰敗國,只能服從我們的安排,不能講任何條件。」李鴻章爭辯道︰「難道連講話的權利都沒有?」陸奧宗光道︰「是的,沒有軍事實力,就沒有講話的權利。」雙方不歡而散,第一輪談判無果而終。

一日,李鴻章等人上街閑步,突遭日本浪人狙擊。李鴻章頭部中彈,傷勢嚴重。消息傳開,西方各國報紙紛紛譴責,輿論矢集日本政府;俄、德兩國欲乘機出面干涉。日本政府迫于各國輿論壓力,一面派出醫生為李鴻章治傷、安慰。一面詭詞利誘,催促李鴻章盡快簽約,以免俄、德等國干涉阻撓。伊藤博文向李經方和伍廷芳表示︰「我**界諸將已做好了進攻北京的準備。因此,和約應盡快簽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李經方道︰「我父重傷在身,談判難以進行。」伊藤博文進一步威脅道︰「若此次談判破裂,我國將添兵再戰。倘真如此,則北京之安危,有不忍言者。你們能否平安回到北京,亦屬不能保證。」如此露骨地威脅,在中國談判代表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月10日,李鴻章傷愈,再次與日方舉行會談。伊藤博文將早已擬好的條約文本遞給李鴻章,氣勢洶洶地道︰「停戰多日,期限甚促,和款應從速定奪。我方已擬定條款,你對此條款,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鴻章道︰「難道不準分辯?」伊藤博文道︰「只管分辯,但不能減少。」李鴻章道︰「既知我國為難情形,則貴國所求者,必須量我之力,方為妥當。」伊藤博文道︰「時限既促,故將我所能做到者,直言無隱,以免多方辯論。」李鴻章道︰「我方需要對條款逐項研究,才能答復。」伊藤博文咄咄逼人,一口咬定道︰「四天。四天之內,如不答復,我國將添兵再戰,打進北京,捉拿大清皇帝。」李鴻章道︰「中日兩國是近鄰,豈能長此相爭?久後必須和好。貴方應為我國留些體面,退讓幾步,不亦可乎?」不料,他的乞求遭到了伊藤博文的斷然拒絕。談判中斷,伊藤博文鼻孔朝天,搖頭擺尾地起身離去。

李鴻章連夜發出電報,向清廷請示。清廷回電,需與各王公大臣商議後答復,請設法拖延數日。

四日後,伊藤博文趕到春帆樓,大肆咆哮;李鴻章低聲下氣,苦苦哀求。李鴻章反復強調中日友好之必要性,伊藤博文一口回絕道︰「大戰之間,妄言友好。實為無稽之談。」李鴻章又轉換話題道︰「貴方要求,割台手續須在一月內辦清。太緊太急,可否放寬期限?」伊藤博文道︰「割台一事,最為緊迫,絲毫不能放松。」李鴻章道︰「台灣已是貴國口中之食,何必著急。」伊藤博文道︰「還沒有咽下去,餓的利害!」李鴻章萬般無奈,再次乞求道︰「三天。再給我三天,一定簽約。」伊藤博文吼道︰「三天之後,再不簽約,就兵戎相見。」言訖,怒氣沖沖地離開春帆樓。李鴻章慨然長嘆道︰「自古弱國無外交,且為太後背罵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風雲最新章節 | 晚清風雲全文閱讀 | 晚清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