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之輔佐劉備 第二百二十章 尾盤殺劫(下)

作者 ︰ 葉戀

徐州城外雲龍山下江東軍大營。

黃蓋、李異、謝旌等眾將忙不迭地趕來帥寨探視周瑜赫然現周瑜好端端的坐在帥座不由愕然相顧。

周瑜微笑著招呼諸將入座黃蓋正要開口周瑜已制止道︰「不必多言今夜曹軍必來劫營正是破城良機。」於是分撥任務。

是夜以為周瑜真的中箭暈倒的曹真認為機不可失雖疲困之余仍傾城之軍前來夜襲祈能一舉破敵解除危機。

不料反中埋伏被黃蓋等三路夾擊只能率數百人拚命殺出。剛奔到城門口忽然一輪箭射來周瑜早站在城頭微笑道︰「曹子丹此城已陷還不投降?可免一死!」

曹真雖心頭大怒卻也不失理智轉身就向西殺出一條路江東軍也不追趕。

行不數里但見一支人馬排開為大將正是丁奉。

原來丁奉在九里山燃起烽煙後卻接到周瑜派朱然傳來的將令留八千人交由朱然率領駐扎丁奉則領軍二千在這等候果然等到曹真。

一番激戰下兵疲人少的曹軍迅被丁奉軍或擒或殺曹真雖是名將武功卻非丁奉敵手加上一夜疲困交手才數十回合即被丁奉逮個正著命人押回徐州城听候周瑜落自回九里行待命。

消息傳到曹軍的援軍張顗與田豐相對無語。

不久斥候來報周瑜親率大軍三萬以黃蓋為前鋒正向曹軍而來。

於是張顗下令全力迎擊務必擊退江東軍奪回徐州城救出曹真。

一般人都以為江東軍善於水戰拙於6戰其實不然。早在春秋時代吳越之地的居民便以驍勇名世。伍子胥奔吳請得大兵法家孫武相助練兵三年後大破楚師直入郢都。以後吳王夫差以「如火如荼」之軍容奪霸位而還不幸因千里馳援方敗於越王勾踐。戰國紛爭三百年雖然七國相爭最終是秦國勝出一統天下但仍留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果然十五年後於秦楚之際項羽率江東子弟八千北上爭霸於鉅鹿大破秦軍十余萬主宰天下一時。孝武帝時李陵以五千步卒八百里大漠中與匈奴八萬騎血戰殺敵萬余最後雖力竭而降尚有三千之眾可見其地壯士之勇武。以後的東晉後期劉裕以此地訓練出來的北府兵北伐一度收復長安但於急於篡位而返師即位為南朝宋武帝。由此戰史可知江東子弟兵非僅善水戰6戰之勇亦不亞於北地及塞外之民。

由於江東地區有許多河川和湖泊春秋末期此地當吳、越、楚等國所在交戰頻繁使早期只是用來載運士兵和糧食、裝備的船只逐漸演變為交戰使用的水軍戰艦。說起此一展不能不提起伍子胥。他在吳國時仿照6戰行軍布陣方式訓練水軍奠定了華夏二千多年以降的水軍編制和戰斗模式。孫策立足江東與周瑜幾番討論方才決定以水師為主力擴展勢力攻伐荊州、交州伺機取益州然後北上爭雄。

但是6羽的出現卻打亂了孫策所布的棋局荊州、交州、益州先後落入劉備軍的手中。幸好6羽的《七海志略》提供了江東另一個爭霸天下的契機說起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不算吃虧。只是如此一來江東軍中水師佔的比例自然跟著加重6戰的實力多少受到一定程度的削減。這也就是為什麼自三足之勢形成後江東軍在6戰的表現上給人的印象並不如歷史記載的那麼厲害。

但是爭霸天下畢竟是爭奪土地實力靠的主要也是步軍而非水師。強大的水師僅足以自保惟有驍勇的步騎方能與群雄逐鹿。不過由於江東世家大姓的壟斷擁有大批私兵所以孫策和周瑜只能采精兵政策。主要的兵源來自丹陽和會稽這兩個以山越族居地為主的大郡。

丹陽地區民風驃悍又吃苦耐勞服從性及忠誠性皆高向為徐、揚地區興起的軍閥最鐘愛的募兵來源。無論是群雄初起時的劉繇或三國末期的諸葛誕親兵都是以丹陽為主力。劉備從陶謙手中領徐州牧時也接收了最善戰的丹陽軍二萬直到如今仍是其近衛營主力。孫策起義之初周瑜前來助陣以三千眾力破劉繇於曲阿盡收其丹陽軍然後直下江東無敢爭鋒一路安民恤眾投者無數皆呼孫郎;但聞孫郎兵至盡喪膽而走於是兵勢愈盛終於盡取揚州六郡。

至於會稽精兵更是天下聞名。早在戰國末年楚將項燕敗於王翦後遭流放於會稽便舉族遷來著手訓練族內子弟為精兵。王翦雖破楚軍也曾說秦軍是勝於人數和後勤;若以十萬秦軍對三萬楚軍只要有一萬楚項精兵勝負難料可知楚項精兵之勇悍。殆秦楚之際項羽以會稽的八千楚項族子弟起家轉戰天下每每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終能覆滅強秦可知其戰力一斑。這也難怪費棧等山越族人會大豪語的道︰號稱天下精銳的會稽兵和丹陽兵都曾是我族的手下敗軍。

此外還有孫堅藉以起家的居地富春亦有一支由他招募隨他轉戰多年的精兵。所謂「人不親土親」孫策順利統治江東富春地區的人士無不樂於效命於是孫策派呂蒙在此地募集勇士嚴格訓練成立了一支親衛。

這樣江東地區的精銳共有三營各二萬人分別是丹陽軍、會稽軍、富春軍。

既是江東精兵平時自不輕易使用;一旦用之務求決勝。

現在周瑜帶領北上的除了江東軍中最精銳由黃蓋、蔣欽率領的水師外還有多年跟隨周瑜轉戰之前蓄銳已久由丁奉率領的那一營二萬丹陽精兵。

至於會稽營和富春營精兵刻下分由韓當、呂蒙率領指揮作為防備建鄴城周圍的主力功能如同皇室的羽林軍。

之前孫策率軍攻打夏口以及這次的攻打長沙都未率江東精兵出擊原因在於江東地區久為世族大姓壟斷私兵龐大;一旦聯合作亂或以兵要脅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所以必須有這麼一支精銳駐扎拱衛非到要緊關頭絕不輕易動用出擊。

張顗和田豐若知周瑜軍中有丹陽精兵二萬可能就不會那麼輕敵。偏偏以往江東軍給人的印象就是擅於水戰而拙於6戰。此次兩淮之戰二人只是從敗兵約略聞知其事主觀上總以為是周瑜用兵巧妙加上突然背信與劉備軍合作讓曹軍措手不及所致。此刻野戰大抵是硬踫硬那就毫無花巧可言只要臨機應變一鼓作氣必可大破敵軍;加上周瑜的表現用計大概也討不了好所以也不思另外用計乾脆直接對決。這樣一來注定了援軍失敗的命運因為他們過度輕視丹陽軍的戰力了。

開戰之初田豐和周瑜互相忌憚對方的威名所以兩軍交鋒時相當謹慎以防敵軍用計。半個時辰後張顗見無異狀開始不耐下令全軍以鶴翼陣沖鋒;周瑜不驚反喜擺出自創的雙月陣將兩只鶴翼反過來割裂包圍。若非田豐見機快立即從中軍抽人救援恐怕早已潰敗。周瑜又令中軍以鋒矢陣切入張顗在田豐的建議下出動預備隊不斷加強中軍的厚實度逐漸削弱江東軍的銳氣。周瑜見狀又令謝旌率領一軍沖擊曹軍左翼似乎要來個迂回包抄。張顗又從中軍撥出人馬前往阻擊卻落入圈套反被謝旌圍困。張顗調動三軍向左靠攏想要解圍周瑜見機不可失下令李異向曹軍右翼逐步割裂圍殲。田豐急忙建議張顗收縮戰線伺機反攻。

此時忽然丁奉、朱然由背後殺來張顗剛撥軍回頭抵擋黃蓋卻領丹陽精兵由中路突破所向無前直殺透敵營與丁奉等合兵再殺回來。如此三來三往曹軍大潰全然瓦解只顧四散逃命。張顗在亂軍中想要突圍卻踫上了丁奉心慌之下不到三十回合便被丁奉所斬。

田豐較為幸運及時與一干敗兵潰走逃出生天。不過回到了蕭縣時想起先前在袁紹處不受重用今番表現卻大為走樣心灰意冷之下打算隱姓埋名了卻殘生。思前想後覺得目前最安全的地方是在南方於是在三家大會戰結束後先向外散布消息說自己死於亂軍中暗地朝南而去直到交州南海化名以教書維生。不過此計瞞得了別人卻瞞不過龐統和郭嘉等人四處打探其消息;但最後卻在偶遇的情形接受劉備的誠心相請終於改投劉備。此是後話在此不題。

公元二o八年二月十二日周瑜在鞏固徐州外圍後便按兵不動。第一場三家大會戰的棋局終於進到了終盤收子的階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最新章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文閱讀 |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