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八十章同樂駕崩

作者 ︰ 風似刀

漢元797年7月10日,漢帝國寧州西江地區,在經過連月的大雨過後,洪水泛濫成災。浪客中文網西江從中游梧州段決口,江水改道向南奔涌而去。泛濫的洪水流量,為西江正常水量的750倍以上。咆哮奔騰的洪水如下山的猛獸,所到之處人畜皆被吞噬殆盡。百年難遇的洪災造成了至少數萬人直接喪生,還有十余萬幸存者流離失所。

在同一天里,漢帝國西部的益州、雲州、雍州、番州的一部分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天昏地暗、山崩地裂,無數的房屋被毀,無數的人在瞬間失去了性命。地震之後,數州內至少二三十萬人無家可回。

也是在這一天,漢帝國北方的北州、玄州、濱海州的人,看到了一幕終身難以忘懷的場面。午後的天空突然變得一片暗紅色,仿佛天空在燃燒一般。隨後不久,大量拖著火尾的流星從天空劃過,像是降落了一場火雨。火雨朝著更北方的地區落去,雖然沒有直接造成人員傷亡,但看到此情此景的人們,都以為老天爺發怒了要懲罰眾生。驚恐之下,眾人都攜家帶口、四散逃難。

一場場看似孤立的災難,似乎預示著更大的災禍即將降臨。不久之後,重大的變故果然來了。因為,這一天,漢帝國歷史上的第三十七位皇帝龍馭歸天了。

漢元797年7月10日下午3點。同樂皇帝于上都城養齋寢宮內駕崩了,享年四十一歲。同樂帝自漢元773年登基至今共在位24年,在位時間在所有大漢皇帝中屬于中等。

同樂帝性格剛烈,好強,對待臣子既嚴厲又不失寬厚。在位地24年里,他凡事親歷親為、兢兢業業。其勤勉的作風在聖祖以後的皇帝中當數第一,甚至從大漢國開創以來算起,他也算得上是個勤勉的好皇帝。

同時,他也是漢帝國歷史上嬪妃最少的皇帝。自登基以來,除皇後以外被他冊封過的嬪妃只有六人,偶爾寵幸過地後宮侍妃,也不超過百人。與前漢的武帝相比,他簡直算得上清心寡欲的聖人。而且他的功績也不比武帝差,他也是漢帝國歷史上,少有幾個出動出兵攻打外國。並奪下外國國都的皇帝。

不過,同樂在位的這24年,也是大漢國自聖祖開創新漢以來最艱苦的24年。在這24年里。同樂帝幾乎沒有舒舒服服地睡過多少安穩覺,災難和叛亂此起彼伏,從沒有消停過。大多數大漢國人都明白,如果不是同樂親政勤勉,大漢國可能早就四分五裂了。

現在,這位漢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終于走完了其鞠躬盡瘁的一生。他的死,引起了漢帝國臣民們地莫名恐慌。尤其是在上都城的人,從他駕崩的那天起,就陷入混亂之中。

漢元797年7月10日一早,同樂帝病情危急。內閣大臣和在京地主要世襲家族的家主們都到養齋寢宮探望,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員也匯集到永和殿外靜等消息。

下午3點後,哭聲最先從養齋寢宮響起。首先傳到了永和殿。文武百官們都明白皇帝駕崩了,于是捶胸頓足、愴然落淚。不到下午4點,整個上都城都的人都知道了這一噩耗,哭的哭,嚎的嚎。仿佛世界末日已經來臨。

有的人是真心哀痛失去了一位好皇帝。有的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有的是為了隨大流灑幾滴淚。更多的是憂慮即將會出現地動蕩局勢。前兩天的騷亂,已經讓大家擔驚受怕了一場,同樂之死或將引發更大的騷亂。

果然不出所料,同樂剛剛駕崩,養齋掌印太監杜衡便拿出傳說中地那份詔書,向在養齋的內閣大臣和世襲家主們宣讀起來。詔書的內容也與傳說的一樣,傳位五皇子福常。

本來跪領接旨的太子黨人,听到這個消息後立馬鼓噪起來。其中東王劉耀更是起身質問杜衡,大有一副要追究杜衡偽造詔書之罪。杜衡也毫不畏懼,一口咬定詔書是同樂帝所立。

兩人爭執了一番後,都把目光轉向了太尉楊堅。在這個關鍵時刻,楊堅朝著手執詔書地杜衡三拜,言道︰「臣遵旨。」

太尉表明了態度後,內閣大臣虞士基、宇文苞、冼孜,世襲家主衛公陸晴、鄂公龐顏等人,也都磕頭領旨。東王劉耀見狀憤然離去,劉、薛冑、曹臻,盧公盧悅、晉公郭凱之等人也隨之拂袖而去。

離去地大臣和家主們,在東王府集中,共商對策。東王的首席家臣唐浩明建議道︰「主公,為今之計只有除去楊堅、虞士基兩人,才能使朝局得以平復。屬下建議先下手為強,現在就集中城內忠于我們地護軍緝拿楊堅、虞士基等人。」

劉、盧悅等人皆贊同,內閣大臣薛冑卻反對道︰「京畿三護軍將領中,誓死效忠太子的只佔了三分,三分是站在楊堅一邊,剩下的都隨高穎、賀若弼等人倒台。就單算兵力,也是五五之分,一旦用強緝拿楊堅、虞士基必然會引發戰事。依下官之見,還是用計將楊堅騙來,然後殺之。只要楊堅一死,虞士基之徒不足為懼!」

東王微微點頭,似乎同意這個建議。但曹臻又反對道︰「不可!楊堅只是輕信了偽詔。依下官之見,還是對他多加勸說,說不定此事還有回旋的余地。一旦我們刺殺了楊堅,對方就找到了適當的理由,並會以此為由向各地家主和軍團發出征討令來討伐我們,形勢會變得對我們不利。」

東王家臣唐浩明此刻正在心里埋怨主子。前幾日,如果東王肯听他的勸告,暫時不要急著除去高穎、賀若弼等人,現在無論是在內閣中,還是在京畿護軍中,太子方都佔有絕對的優勢。試想一下,如果高穎、賀若弼等人還在世的話,那麼起初一直保持中立的太尉是不可能冒險支持虞士基一伙人的,那麼整個天下就已經是世平太子的了。

可惜,東王固執己見,不听勸告,非要先置高穎、賀若弼為死地而後快。也可以說,今日雙方勢均力敵的局面,也是東王一手造成的!唐浩明埋怨歸埋怨,身為東王的家臣還是要一心為主子分憂解難。

他現在懷疑楊堅前幾日痛快地接受了東王的建議,聯手除去高穎、賀若弼等人,是因為早就估計到了今日的局面。也就是說,楊堅很可能是早就拿定主意要支持福常了。因此,現在勸他改變想法,只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唯一可行的,便是除去對方的主要力量楊堅,才有可能扭轉大局,轉為對己方有利。想到這里,唐浩明對東王劉耀言道︰「屬下認為,薛大人和曹大人的建議都可行。由主公出面邀請楊堅來府上商議帝位更立之事。如果他肯來,就盡量說服他,他不答應就殺之。如果他不肯來,我們也好以此為由,指責他們預謀以假詔書私立福常為帝。那時,無論是出動京畿護軍捉拿,還是號召各地家主和軍團對他們討伐,我們都佔得住理。」

曹臻等人連聲說這個辦法好,只有薛冑不以為然,堅持說︰「楊堅不可信,高穎信他去了制造司,結果白白送了全家人的性命。我們要是還相信他,後果可能比高穎更慘。依我之見,只要他肯來,無論答應與否都要殺之。」

兩方人就這個問題爭論不休,一直快到天明之時,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到最後,大家還是都把目光集中到東王身上,他現在無疑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東王環視大家一圈後,終于下了決心,說道︰「士明,你天亮之後就去請楊堅來孤府上,對他說,如果不來後果自負。薛大人,你天亮之後去聯絡御林軍和近衛軍中的忠于我們的將領,讓他們做好準備,等孤的命令行事。曹大人和盧公、晉公負責聯絡朝臣,務必讓大家相信那份詔書是虞士基與杜衡所偽造。」眾人接令。出來後,薛冑私下找到了唐浩明,對他說︰「楊堅老奸巨滑,不可相信。即使他當面答應王爺支持世平太子登基,也有可能事後反悔。依我之見,還是殺之以絕後患!」

唐浩明本來也不信任楊堅,被薛冑這麼一勸,便堅定了殺心。他點頭言道︰「薛大人之言甚是,主公雖然有殺楊堅之心,但不堅決。如果楊堅敢來,我會安排人手殺了他,即使事後被王爺怪罪,也在所不惜。」薛冑大喜,又與唐浩明密謀了一陣,這才離去。

可是,也不知怎地這個消息被透露出去了。天亮之後,東王欲殺太尉的消息在上都城被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地步。一時間,上都城內連空氣都似乎凝固了。

當日,劉作為東王的使者來到了太尉的府上。一道難題擺在了太尉的面前。在去與不去之間,太尉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