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騎軍 第二百四十五章入侵

作者 ︰ 風似刀

張銳來到太尉府時,夜幕已經落下。他是這里的常客,守門管事將他領到一座庭院的大廳門外,便自去了。本來張銳以為太尉只叫自己來,可進門發現劉炯、史萬歲等西部戰區的將領們都在。又見太尉不在廳中,偷偷問楊英︰「出了什麼事

楊英搖頭道︰「我也不知。父親回來後,就派人去通知你們來。我問過,他只說等人到齊後再談。」

「大人何在?」

「本來父親一直在這里等著你們,後來虞士基等幾位大人突然來訪,父親正和他們在書房談話,可能也快結束了。」

張銳暗思,虞士基等人這麼晚還來太尉府上,定是出了什麼大事。也許與西部戰區有關,不然太尉也不會把我們都叫來。難道是某處的叛匪又開始作亂?這才舉行了勝利慶典,如果又出新的叛亂,皇帝定會龍顏大怒。幸好我的冊封令已經下來,不然遇到這事很可能就作罷了。

劉炯等也有類似想法,臉上都帶著一絲憂慮,彼此也沒有心情聊天,都默默地想著心事。大廳內一片寂靜,只有油燈偶爾發出的「 啪」聲。

又過了十余分鐘,太尉的身影終于出現在院子里,眾人紛紛站起身來行禮。太尉對眾人拱手致歉道︰「老夫剛才會見了幾位客人,有勞各位將軍久等了。」

劉炯道︰「大人日理萬機,我們等多久都是應該的。大人不必在意。」

「坐、坐。」太尉也沒有再客氣,揮手讓眾人坐下,說道︰「這麼晚請各位將軍來,是有一份西部戰區傳來的戰報需要通報各位。」眾人立刻神情緊張起來,全神貫注盯著太尉。

「今日下午,軍機處收到烏河城堡守軍送來的戰報。」太尉不緊不慢地說道︰「戰報內說。一小股鮮卑人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夜里偷偷潛入我國境內,襲擊了我方靠近邊境的三處村莊,屠殺我方村民一百二十三人,擄走村民五百八十九人。」

史萬歲脾氣火爆,忍不住拍案而起。怒道︰「大人,我們應當立即反擊。」

陸柯也站起身來,叫道︰「不錯,鮮卑人實在可惡。前年他們預圖與叛匪勾結,現在又公然入侵我國領土,殺害我國民眾,如果我們對鮮卑人的挑釁不反擊,他們會更加變本加厲。屬下同意副統帥大人之言,應立即對鮮卑開戰。」

漢帝國有漫長的邊境線,因種種原因。每隔幾年總會發生一、兩件邊境摩擦、沖突事件。大多數情況下,帝國邊防部隊會采取小規模地還擊,突入對方境內。給予對方有限的打擊,然後再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沖突。

史萬歲說的反擊,就是指這樣的出擊行動。可陸柯卻高喊著要對鮮卑開戰,雖然都是說要對鮮卑用兵,可是其中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轉變。史萬歲在盛怒之下,沒有注意陸柯地用辭,又說道︰「對,這次應該好好教訓他們一下。」

劉武周和楊英對視了一眼。也站起身來,高呼︰「下官也贊成與鮮卑開戰。」

到這里,張銳全明白了。前年。陸柯和劉武周就曾經暗示過他,在平息叛亂之後,有可能對鮮卑采取行動。有了這樣的好借口,他們自然不會放過。而轉念又想,或許鮮卑人「入侵」的事件。就是他們搞出來的。

張銳這樣想。不是沒有道理。鮮卑人現在正與羅馬人在交戰,怎麼可能無端的來招惹漢帝國。而且駐守邊境的是陸柯的陷陣軍團。做嫁禍的事也很便利。不過張銳既然已經答應陸柯和劉武周,就不會再去管借口是不是合乎情理,也高聲叫著開戰。

將軍中只有劉炯和元景山沒有說話,元景山自听見陸柯高呼要與鮮卑開戰後,便埋下了頭,不知在想什麼。劉炯看著群情激奮的部下,心里滿是疑惑。怎麼突然之間,都要求高呼要與鮮卑開戰?張銳等年輕的將領也就罷了,可能是一時沖動,但連史萬歲也這樣說。難道他不知,一旦與鮮卑宣戰,一年半載無法結束戰事?

「子明,你有什麼意見?」太尉地聲音打斷了劉炯的思緒。

「大人,依下官之見,鮮卑人不大可能在這個時候挑釁我們。會不會是搞錯了?也許襲擊村莊的不是鮮卑人,可能是土匪,再或者是還未剿滅地叛匪余孽?」劉炯謹慎地回道。

「老夫初看戰報時也有這樣的想法。可後來,戰報上說,鮮卑人撤退的時候,有幾個士卒迷了路,天亮時被我軍俘獲。據他們的口供,他們是屬于鮮卑右賢王的部隊。」

劉炯徹底懵了,抓住了鮮卑士卒,等于是人贓俱獲,看來鮮卑人是月兌不了干系。可是鮮卑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難道他們有把握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同時開戰?稍有常理的人,都不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

他喃喃自語道︰「右賢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這樣做地目的很簡單,是想撈地盤。」張銳在一旁說道。

「撈地盤?」劉炯把目光轉向張銳。

「據我所知,進入羅馬境內作戰的,是鮮卑王本部和左賢王地部隊,而右賢王的部隊都留在境內。各位可以想象一下,新佔領的羅馬領土,能分多少給右賢王?依我猜測,右賢王定是趁著我們平叛剛結束,部隊較為疲憊之際,也想從我國撈些地盤。」雖然講這話的時候,連張銳本人也覺得荒唐,可仍舊煞有其事地說了出來。

張銳繼續說道︰「這個右賢王一直對叛匪懷有好感,當初他想聯合叛匪出兵,為此還想趁著鮮卑老單于病重時,發動政變,可見其野心之大。後來這件事情,被老單于給制止了。又削去了他的一部分領地,我猜想,他並不甘心,心里也更加仇視我國。一個既有野心,又仇視我國地人做出這樣地事情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銳知道,這只是一個借口而已,沒有必要合乎情理。果然,太尉捋著胡須,微微點頭說道︰「這也是一種可能。」

劉炯見太尉都同意了張銳的話,也就信了一半。不過他開戰之事,還是持謹慎態度。想了想,對太尉建議道︰「既然是右賢王地私下舉動,下官覺得,還是用外交途徑解決這個事件。現在叛亂剛剛平息。西部各州暗中隱藏的叛匪還很多,加之預備役還沒有組建起來,下官擔心。如果這個時候與鮮卑宣戰,叛匪余孽也許會趁機作亂。」

「子明,你地話不錯。可是這件事,還要看鮮卑人的態度,所以要做最壞的打算。老夫找你們來,就是詢問一下,如果我國要對鮮卑開戰,西部戰區能出多少部隊參戰。什麼時候能集結完畢?什麼時間能展開第一輪攻擊?」

劉炯連連點頭,太尉的話沒錯。凡事都要做兩手準備,萬一鮮卑人態度蠻橫。戰爭就無法避免。早點做好準備,總比臨時再來手忙腳亂地調兵遣將的好。可劉炯上任後,從未考慮過要與鮮卑交戰情況,一時也回答不出太尉地問題。同時他也知道,這些問題不能隨便答復。太尉很可能是代表皇帝和內閣在詢問。自己給出的答復將直接影響他們最後作出的決議。

望了望史萬歲和元景山後,劉炯對太尉道︰「大人。容下官與兩位副統帥商議之後,再給您答復行嗎?」

「可以。」太尉一口答應了他的請求,不過又接著說道︰「明日內閣就要商議此事,所以不能耽擱。請各位在這里商議,明日天亮之前,一定要給出答復。」

「是。下官會盡快給出答復,請大人稍等一會兒。」劉炯邊說,邊向史萬歲、元景山招手,把他們叫到一旁。

經過短暫的商議,劉炯有了初步的估算。陷陣軍團一直在烏河城堡和臨洮城堡駐守,可是隨時參戰,其余各部在兩個月內無法集結完畢。而且現在還不知需要多少作戰物資,就算只運送陷陣軍團進攻物資,沒有一個月也無法運送到位。

最後他們三人得出的結論,最佳開戰時機是在三個月後,那時能夠保證有二十萬人的進攻部隊。為了結論更加準確,劉炯又把劉武周叫了過去,讓他也幫著核算一番。

四人湊到一起,悄聲的討論著。太尉也沒有打攪他們,轉頭問張銳︰「你部如果接到出動命令,能在幾天趕到烏河城堡?」

張銳開始就在想這個問題,因為他的前師和游騎是離烏河城堡最近地一只部隊,而且還是騎兵,如果真的要與鮮卑開戰,第一批調動的部隊中肯定會有他們。見太尉詢問,直接回答道︰「按照進軍路程,我部能在四天內趕到烏河城堡。只是目前我部還有任務在身,如果我們走了,那些俘虜該怎麼辦?」

太尉又問道︰「處理俘虜,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張銳回答道︰「如果不再有新地俘虜增加,三個月後我部便可完成任務。」

太尉用手指敲著椅子的扶手把,深思了一會兒,說道︰「無鋒啊!進度太緩慢了。能不能加快些進度?」

「大人,如果戰區有作戰任務需要我們前師去做,只需把俘虜交與利西人處理便可。」

「利西人?他們能勝任嗎?」

「末將擔保,利西人絕對可以勝任。」

「既然如此,回去後,你就把處理俘虜的任務交給利西人去做吧。你部火速趕往烏河城堡。無鋒,你部到達後,絕不能讓鮮卑人再有類似的入侵行動。」

「末將遵令。請太尉大人放心,只要前師到達邊境,絕不會讓鮮卑人再踏上我國的領土一步。」雖然太尉在一直叫他的表字,但張銳卻不敢在這個時候把伯父兩字掛在嘴邊,恭恭敬敬地按正式稱謂相稱。

太尉正想對陸柯說話,突然听到史萬歲大叫一聲︰「好!這個計劃非常好。」轉眼看去,只見史萬歲正拍著劉武周的肩膀,大聲叫好。

「什麼事?」太尉高聲問道。

史萬歲滿臉興奮地說道︰「武周剛才提出一個進攻計劃,下官覺得很好,所以忍不住稱贊,望太尉勿怪。」

「哦?武周,你有什麼計劃說來听听?」太尉好奇地問道。

「是,屬下的計劃是這樣地……」劉武周便把計劃詳細地講了一遍。當初張銳在听到鮮卑有可能與突忽聯手,便對劉武周建議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以騎兵為進攻的主要力量,爭取在開戰初期,取得戰爭地主動權。

劉武周覺得這個想法新穎,有成功的把握,就依此做了一份作戰計劃。可是最後鮮卑人沒有答應突忽的請求,所以這個計劃三年來都沒有機會用,他也漸漸忘卻了有這個計劃。上次又經張銳提醒,他又把計劃書翻了出來,重新審核了一遍,希望能夠用上。

剛才,他听劉炯一直在說,部隊集結的速度太慢,便把這個計劃提了出來,沒有想到史萬歲十分欣賞這個計劃,大聲的叫好,這才驚動了太尉。

等他把計劃詳細地講述完畢,已是深夜時分。太尉非但沒有露出疲倦之色,反而也像史萬歲一樣,滿臉興奮,微笑著對劉武周說道︰「老夫曾听說你有一個綽號叫賽諸葛,看來這個綽號很適合你。」

劉武周謙虛地說道︰「先生過獎了,學生哪能與譙公相比?都是他們叫出來地,學生說了無數次,他們就是不听。」劉武周邊說,還邊指著張銳。

張銳呵呵地笑道︰「我沒有說錯,太尉都說這個綽號很適合你了。不說別地,單說料事于先這條,就能與譙公相提並論。誰要是不服你,讓他也預先做個計劃出來看看?」眾人聞言大笑,劉武周也搖頭苦笑不已。

太尉當初之所以收他為記名弟子,就是覺得他有潛力,是個人才。這些年來,劉武周的才華逐漸顯露出來,甚至有人把他說成帝國新一代地名將。為此,太尉的臉上也增添了不少光彩,也越發的看重他,把他視為心月復之一。所以上次倒韓事件中,劉武周才能成為為首者之一。

對于劉武周的這個計劃,太尉非常滿意。進攻部隊不需要太多,而且成功的把握很大。有了這個計劃,他更有把握說服同樂支持出兵。

當下,命劉武周把計劃寫出來。等眾人告辭後,他又去書房研究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拿著這份作戰計劃匆匆出了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騎軍最新章節 | 大漢騎軍全文閱讀 | 大漢騎軍全集閱讀